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33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7节

    若聚集在鹿城周边的诸部精诚团结,坚决遂行骚扰之略,这对两路大军还真是个大问题!
    眼前火烧眉毛,张凤仪顾不得考虑这么多,马上令骑步第一军掉头南下,支援郑嘉栋。
    当骑步第一军与郑嘉栋汇合后,护送着辎重继续北行。伊金霍洛部两千余轻骑兵依然不愿离去,远远摄在车队周边。骑步第一军派出兵力驱逐,蒙古轻骑兵则四散逃走。
    骑步军将士的骑术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每次只能望着马屁股兴叹,无法将轻骑兵斩于马下。
    当骑步军放弃驱逐,蒙古轻骑兵又如赖皮一般,缠了上来。
    就这样一直纠缠,直到辎重车队抵达张凤仪军中,蒙古轻骑兵方才望着西边狂奔而去。
    张凤仪忧虑不已,既然郑嘉栋部受到了骚扰,押送辎重的预备队也会受到骚扰。
    果然,张凤仪马上接到了通报,武卫军团预备队受到蒙古轻骑骚扰,无法寸进!
    不过,与郑嘉栋部不同的是,预备队离东胜城更近,在向驻扎在东胜城的虎啸军团求援后,由林纯义派出一部,护送至张凤仪军中。
    张凤仪召集诸将商议良久,最终,她圆瞪凤眼,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师老兵疲,为敌所乘!与其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还不如加速进兵,渡过黄河,攻占鹿城!”
    第六百三十一章 封狼居胥(五)
    盛坤山接到张凤仪加速进兵的通报时,骠骑军团的重骑军及车步第一军刚刚抵达哈素海,离鹿城足足还有两百多里。
    在占据三娘子城后,盛坤山令大军休整十数日,方才令左勷部驻守三娘子城,车步第二军四面出击,消除周边隐患。
    与此同时,盛坤山亲率重骑军及车步第一军向西进发,一日前进不过三十里,似乎有不思进取之嫌。
    即便接到张凤仪的紧急军情后,盛坤山依然我行我素,慢慢地将土默特右部一步步往西挤压,一点也不着急。
    左勷作为荆州军信任的友军将领,自然对张凤仪的困境了如指掌,他见盛坤山逡巡不前,心急如焚,亲率亲卫一路狂奔,赶上盛坤山,表达了他的忧虑。
    哪想到盛坤山神定气闲,直接给武卫军团下了判语:武卫军团没有危险,无论是顿兵不前,还是急于攻占鹿城,都没有危险。
    左勷一听,大急,道:“两万余大军,粮草不继,这可是倾覆之祸!”
    盛坤山笑道:“郑嘉栋部及预备队押送辎重抵达武卫军团中后,大军军辎至少可支用半月!以武卫军团的攻坚能力,半月功夫,足以拿下鹿城。从目前来看,张将军还远未至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早就派出重骑兵遮护粮道了。”
    听到“重骑兵”三个字眼,左勷恍然大悟,一时懊悔万分:自己怎么就没注意到张凤仪还未动用重骑兵呢?
    武卫军团中,编有一个重骑兵军,兵员高达六千余,战马有一万五千多匹,精锐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骠骑军团中的重骑兵军。如此精锐的重骑兵军,即便蒙古人派数万轻骑兵前来,又怎么敢与重骑兵军对阵?
    有重骑兵遮护粮道,粮道可保无虞。
    更何况,武卫军团中,还有两个机动灵活的骑步军,一旦蒙古人派数万骑兵前来,以张凤仪之能,恐怕会立即实施包抄围剿,将蒙古人吃得连渣都不剩。
    左勷长舒了一口气,叹道:“绝对实力面前,什么骚扰都是玩笑,不足为虑。末将率兵从未过五千,且都是步兵,一时倒未想到此节。”
    盛坤山大笑,道:“左将军倒是谦虚得紧!”
    旋即,盛坤山又对左右喝令道:“摆舆图!”
    左右摆上了舆图,左勷定睛一看,发现这幅舆图与作战舆图不同,充其量只能算示意图,涵盖了整个西域及北方草原。
    盛坤山指着舆图,道:“左将军请看,辽东自不必说,满清鞑子乃劲敌,自然是我们关照的重点;蒙古高原以北,乃喀尔喀蒙古,蒙古高原以西,乃蒙古卫特拉各部,其中以准噶尔蒙古最为强盛;准噶尔往西,则是哈萨克汗国;准噶尔以南,则是叶尔羌汗国;准噶尔以北,?北,则是俄罗斯沙皇国!按照江陵侯的说法,以后汉人向西拓展,俄罗斯沙皇国就是我们最为强劲的敌人!”
    看到俄罗斯的版图,左勷大吃一惊,俄罗斯沙皇国奇大无比,一直延伸至西边,与瑞典国接壤。左勷早就听闻,江陵侯派遣使团,从海上抵达瑞典国,足足两年方才返回大明!
    左勷口不能言,且听盛坤山大笑道:“如此广阔的区域,正适合大丈夫建功立业,以左将军之能,今后率领数万数十万精锐士卒,纵横驰骋,临阵决机,又有何难!左将军可有意乎?”
    左勷并不接盛坤山的话,沉默半晌,问道:“既然大帅志向如此高远,却为何并不急着攻占鹿城?”
    盛坤山一掌拍在了宣府以北,道:“无他,等满清鞑子出兵而已!”
    “鞑子出兵?”
    左勷大吃一惊,他实在闹不明白,攻占鹿城,与等鞑子出兵有什么联系。
    “左将军请看……”盛坤山用食指指了指三娘子城,接着说道:“若在三娘子城驻扎数千骑兵,宣大一线是否安若泰山?”
    左勷一观,果然如此,一旦满清鞑子再次劫掠宣大一线,从三娘子城出发,无论袭击满清鞑子后路,还是侧击满清鞑子,可谓方便至极。
    也就是说,三娘子城驻扎数千骑兵,比在宣大一线驻扎数万将士还要有效!
    “满清鞑子粮食不能自给,孙督师在宣大时,彻底断绝了鞑子通过贸易获取粮食的可能。现在,我们兵驻三娘子城,又彻底断绝了鞑子通过抢掠获取粮食的可能。本帅估计,鞑子不可能无动于衷,极有可能趁我们在三娘子城立足不稳,弄出一些花样!”
    左勷细思片刻,问道:“莫非大帅鼓动三总兵兵出边墙、大肆宣扬攻击鹿城,都是为了引诱鞑子来攻,然后兵袭鞑子后路,彻底斩断鞑子与漠南蒙古的联系?”
    盛坤山笑道:“正是!不过,虚虚实实之间,谁又能料定未来?若鞑子不来,攻占鹿城就变成实,然后花点时间,将三娘子城和鹿城经营成汉人的前进基地。”
    盛坤山将目光重新聚焦在辽东,接着说道:“为将者,不得不观大略。鞑子立了文法,任何短期内想消灭鞑子的想法都不足取,非吃大亏不可。江陵侯目前将重点放在了辽东,第一步就是斩断满清鞑子和漠南蒙古的联系,第二步才是经略朝鲜
    ,彻底让朝鲜脱离鞑子的羁绊。所以,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焦点还是在鞑子,任何军事行动,得围绕着这个大局打转。”
    左勷何曾想过这么深远的问题?盛坤山的话,犹如把他带到一片新天地一般,让他如痴如醉。
    不过,左勷乃孙传庭精挑细选出来的将领,平生所历战事丝毫不亚于盛坤山,稍稍激动片刻,便即冷静下来,带着一丝不确定,道:“兵出三娘子城,恐怕也是江陵侯不得已的选择,要斩断鞑子和漠南蒙古的联系,最佳出兵点莫过于宣府;同时,要彻底剿灭鞑子,最佳进兵点莫过于山海关!”
    盛坤山苦笑道:“可不是……”
    盛坤山正待往下说,却被紧急军情打断:皇太极令多尔衮率领两千余重骑,协同科尔沁、乌齐叶特部、札剌亦儿等部万余骑兵,兵锋直抵乌兰察布,隐隐有南掠宣大之势!
    左勷叹了口气,道:“鞑子出兵的时机,还真是卡得准,不出意外,末将与郑将军将被调回宣大一线,无法协同大帅征战了!”
    “有那帮认贼作父的老西,鞑子卡准时机有什么好奇怪的?”盛坤山冷哼数声,接着说道:“至于多铎,本帅估计他会停留在乌兰察布,万不肯前进一步,与咱们打一场政治仗!”
    “末将也是这么认为,只是,朝廷敢拿宣大防线赌一场吗?而且,参军联席署,朝廷……”左勷摇了摇头,道:“哎……不说也罢……”
    左勷脸上尽是萧瑟之意,急急辞别盛坤山,返回三娘子城等待王继谟的军令。
    果不其然,王继谟得知多尔衮率兵有劫掠宣大一线的可能后,如同疯了一般下令杨国柱、王朴及许定国三总兵率兵返回边墙。
    三总兵接到王继谟的命令后,根本来不及向盛坤山打招呼,如同屁股着了火一般,迅速缩回边墙,把骠骑军团及左勷部扔在了茫茫草原中。
    跟着荆州军继续进兵,无非得到一些甲装而已。但是,违抗王继谟军令,一旦边墙有失,则是掉脑袋的祸事。这个帐,三总兵还是算得明白的。
    至于左勷和郑嘉栋,王继谟担心猝然召回二人,会让荆州军兵溃如山倒,他马上上书朝廷,请朝廷定夺,将球踢到了杨嗣昌脚下。
    从这个角度而言,精明的皇太极仅仅只派了两千余重骑,就把黄渤和盛坤山统和宣大防线的努力归零,取得了重大成功。
    至于杨嗣昌,则陷入纠结之中,一时竟难以出台应付之略。
    “阁老,林纯鸿处心积虑地弄出个参军联席署,其用意不言而喻!朝廷岂能将宣大一线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属下认为,鞑子出兵乌兰察布,乃千古难遇之机,不如令郑嘉栋、左勷部迅速返回宣大一线。盛坤山骤然少了万余将士,极有可能率兵返回朔州,如此一来,林纯鸿空耗钱粮,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
    李绍翼见杨嗣昌难以定略,急着劝谏道。李绍翼的话,并未坚定杨嗣昌的决心,反而让杨嗣昌更为纠结,眉毛皱得更紧。
    “阁老……”
    杨嗣昌挥手打断李绍翼的话,缓缓说道:“如此一来,岂不是朝廷与满清鞑子密切合作,导致荆州军进军草原功亏一篑?”
    “这……”李绍翼如同傻了一般,嘴巴张得老大,一个字也吐不出来。杨嗣昌的话显然是实情,朝廷虽无心与鞑子配合摆荆州军一道,但客观上却是精诚团结,将荆州军当做了共同的敌人。
    杨嗣昌接着说道:“多尔衮率的人马虽高达万余,只要盛坤山在三娘子城放置数千精骑,多尔衮绝不敢前进一步,边墙看似危险,实则稳如泰山。自成祖之后,中原对草原的优势,从未像现在一样明显……”
    杨嗣昌停住了话头,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路,片刻之后,他毅然道:“无论如何,这一切是荆州军数万将士一刀一枪地挣过来的,左勷、郑嘉栋部绝不能撤,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我们不能做!我们制不住林纯鸿,史书上,最多骂我等无能,若我们让郑嘉栋和左勷撤兵,史书上会将我们骂作秦桧!这是辱没祖先的耻辱!”
    李绍翼忧虑万分,急道:“阁老是有担当之人,可是朝臣纷扰,如何说服?皇上那边,阁老又如何自处?”
    杨嗣昌冷笑道:“朝臣就不用理会了,本阁巴不得明日就归老!至于皇上那边……嘿嘿,一直看着林纯鸿剑走偏锋,玩出许多花样,说不得了,这次我们也剑走偏锋,给林纯鸿来一个出其不意!”
    第六百三十二章 封狼居胥(六)
    “轰……轰……”
    将近百余门霹雳炮的发射,发出一阵阵的隆隆声,彻底打破了黄河两岸千年的沉静,响彻云霄。
    硝烟密布,发出呛人的火药味。草原,终于被武卫军团带入了火药时代,正式接受火药的洗礼。
    自张凤仪接到盛坤山“西路大军,将军自决之”的命令后,更加坚定了快速进兵,攻占鹿城的信念。
    要攻占鹿城,攻坚、辎重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难题在于渡过黄河!
    黄河是鹿城(今包头)的最后依仗,无论是鄂尔多斯诸部,还是达拉特部,甚至包括西土默特部,皆把希望寄托在黄河上,派遣重兵聚集在黄河北岸,准备玩半渡而击的老套游戏。
    鹿城附近的黄河,丰水时,宽达三百余丈,枯水时,若不把滩涂计算在内,仅仅只有百余丈。幸好现在是枯水季节,岸边的滩涂经过加固之后,人马、辎重车可以直接抵达水边,让武卫军团好歹少了点麻烦。
    不过,黄河水说深不深,说浅也不浅,浅不至于让人马涉水而过,深不至于承载船只过河,只能采用古老的羊皮筏。数万人马,想短时间内通过羊皮筏度过黄河,显然不太能。而且,即便人员过了黄河,战马和辎重如何过黄河?
    张凤仪发了狠,命令从全军找寻善于架桥之士,想架一座牢固的桥梁,让大军顺利渡过黄河。
    荆州军历来重视舟桥队伍的建设,武卫军团中的军官,便有十数人干过架设舟桥的活。这十数人在黄河岸边勘察之后,迅速拟定了架桥方案,经张凤仪首肯后,组织大量人力砍伐树木,开始在黄河上架桥。
    蒙古诸部首领大骇,慌忙组织人马抵近河边,一旦有武卫军团将士进入射程之内,便万箭齐发,阻止木桥往北岸延伸。
    张凤仪见状,立即令集中骑步两军集中所有霹雳炮,抵近岸边,对准弓箭手发炮。
    开花弹次第在弓箭手群中爆炸,一时间残肢乱飞,?
    ?蒙古人的弓箭手杀伤无数。
    蒙古诸部迅速拉开弓箭手的间距,依然冒着炮火,阻止武卫军团架桥。
    弓箭手拉开间距,大大减轻了伤亡。
    好景不长,蒙古汉子虽然勇猛,但是开花弹不停地在上空爆炸,残肢与弹片乱飞,任谁,也无法长时间忍受这种只挨打无法还手的困局。
    最终,弓箭手们发一声喊,四散奔逃,再也顾不上射箭。
    张凤仪瞅准机会,几乎压上了所有精通水性的军士,加速架桥。
    足足过了两个时辰,眼看着木桥逐渐成型,武卫军团的将士们几乎就要爆发出猛烈的欢呼声,却突然发现,黄河上游浓烟密布,密密麻麻的火筏子顺流而下,望着木桥直冲而来。
    蒙古人在上游聚集了火筏子,试图将木桥烧成灰烬!
    张凤仪看见无数的火筏子,冷哼一声,道:“黔驴技穷!徒增笑话尔!”
    果然,火筏子漂至距离木桥十余丈处,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皆停了下来。
    木筏子聚集在一起,火势越来越猛,浓烟直冲云霄,端得壮观无比。间或有木筏子缓缓脱离聚群,继续往下漂,刚要靠近木桥,却被早已准备充分的将士用水扑灭,掀不起任何风浪。
    慢慢地,木筏子火势变弱,被烧得一干二净,灰烬沉入黄河之中。黄色的河水几乎被染成黑色。
    武卫军团虽无专业的舟桥部队,但在有经验军官在拟定的方案中,早就对火攻防了一手,在离桥十余丈处钉入了木柱。
    木柱挡住了火筏子,露出水面部分即便被烧毁,水下也绝无可能被烧掉,火筏子依然无法过这条线!
    战争,来不得半点浪漫主义,谁的准备更为充分,谁就会笑到最后!
    郑嘉栋呆呆地看着木筏子烧得一干二净,暗思道:准备如此充分的军队,放眼天下,鞑子、朝廷官兵……谁是对手?
    木桥终于架设架设完毕,武卫军团重骑兵一营立即冲过了木桥,迅速控制了黄河北岸滩头阵地。
    待到第二营过了桥,重骑兵第一营发动了对蒙古轻骑兵的冲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