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3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18节

    分号的掌柜到底觉得不妥,立即将此消息飞报范永斗。
    孙传庭得到几万斤大圆后,立即将大圆分发至每位将士之中。将士们得到了历年拖欠的军饷,一时间士气大涨,不复当初的萎靡不振。
    同时,孙传庭又传檄朔州,令骠骑军向大同靠拢,以共同应对鳌拜的威胁。
    孙传庭在大同、阳和的一举一动,黄渤与盛坤山一清二楚。得知孙传庭将银票全部兑换成大圆,黄渤叹道:“估计过不了多久,宣大总督又要换人了!”
    盛坤山虽对银票、金票什么的一知半解,好歹也知道杨嗣昌最蘌最近在折腾什么,黄渤的话,倒也不难理解。不过,盛坤山对宣大总督换不换人一点也不在意,随口道:“换就换呗,难道还能翻起什么风浪?”
    两人正闲聊着,忽然接到了孙传庭的军令。
    盛坤山稍稍瞄了几眼,便将印着虎符印的军令扔在了一边,嗤笑道:“鼻子里插根葱,就想装大象,无聊至极!”
    然后,盛坤山对亲卫下令道:“你去告诉孙传庭的人,就说骠骑军只知荆州在南边,不知阳和在何处!”
    涉及军事,黄渤本无权置言,但听了盛坤山的话后,他心里明白了八九分。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盛将军,发生了何事?不知黄某能否与闻?”
    盛坤山对着飘落的军令努了努嘴,道:“孙传庭令骠骑军向大同靠拢,共同打击岱海附近的鞑子。”
    黄渤哦了一声,弯腰捡起军令,仔细地看了好几遍,道:“这么说来,孙传庭还不知道鳌拜的目的在于我们?”
    盛坤山点了点头,不屑地说道:“要是知道鳌拜的目的在我们,还不乐坏了他?至于将银票全部兑换成大圆么?”
    “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黄渤沉吟片刻,说道。说到一半,又停了下来。
    盛坤山道:“有什么话就说。黄总管这么客气,让盛某如何自处?”
    黄渤道:“孙传庭明知道将军不会奉命,却闹出这一出,其中缘由,值得深思。如果黄某所料不差,孙传庭应该是想告知世人,骠骑军受他节制。”
    盛坤山疑惑地问道:“这有何用?骠骑军又不会听令行事,徒惹耻笑。”
    “非也。”黄渤摇头道,“孙传庭向将军下令,从形式上而言,将军仍然是宣大总督之下属。即便将军不奉令,世人只会说将军倔傲不逊,哪会耻笑孙传庭?”
    盛坤山被这些微妙的人心揣测绕得脑袋发晕,不屑道:“荆州军倔傲不逊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何惧之有?”
    黄渤大笑道:“荆州军自然不惧,也不屑。也只有那帮无聊的文臣,喜欢摆弄这玩意。不过,若能让世人都以为孙传庭受将军的指挥,不知将军可曾愿意?”
    盛坤山也笑道:“若真有办法让孙传庭听令,哪有不愿意之理?黄总管有什么计谋,快说出来,别卖关子了。”
    黄渤一点也不着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说道:“黄某混迹生意场半辈子,对做生意倒有点心得。生意场上,有一条谁也变更不了的铁律:谁掌握了最新消息,便意味着财源滚滚,其他对手,无论实力有多强,也不得不套近乎,希望能藉此打探点消息……”
    黄渤的话还未说完,盛坤山便反应过来,打断黄渤的话,说道:“黄总管的意思是,把鳌拜针对朔州的消息通告孙传庭,让他随着我们的命令打转?”
    黄渤哈哈大笑:“正是此意!”
    盛坤山大喜,慌忙叫住欲至大同传令的士兵,令其告知孙传庭,说鳌拜不会侵扰宣大一线,其目标在于朔州。盛坤山还要求孙传庭率精锐西向,以共同围剿鳌拜。
    一骑冒着漫天风雪,冲出朔州城,望大同而去……
    孙传庭接到盛坤山的通告后,心里狐疑不决。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孙传庭的谨慎,乃理所当然之事。毕竟,一旦孙传庭冒然相信盛坤山的情报,置整个宣大防线于险境,很可能让几万,几十万生民丧失性命。
    看着孙传庭凝神苦思,傅恭还以为孙传庭为即将到来的大祸担心。他小心劝慰孙传庭,希望宽孙传庭之心。
    孙传庭压根就没把朝廷的怒火放在眼里,听到傅恭的劝解后,不由得哑然失笑,将盛坤山一事告知傅恭。
    傅恭思索半天,道:“这条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孙传庭问道:“为何?”
    傅恭道:“一则,荆州内部有军情司,遍布大明各地,林纯鸿没有理由不在鞑子内部放眼线;二则,当初山东之战时,林纯鸿反应如此迅速,显然,他在鞑子入侵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一消息!从这两方面看,鳌拜的目标在朔州。”
    孙传庭点头道:“的确如此。不过,仅凭这两方面,难以肯定。毕竟,本督传令给盛坤山,想借此占得先机,盛坤山为了反击,很可能传一个假情报给我们。”
    傅恭一想,觉得盛坤山报复的可能性很大,一时也变得犹豫起来。
    两人苦思了半天,忽然孙传庭一声大叫:“有了!这条消息是真的。如果我是皇太极,我也会把目标对准朔州!”
    孙传庭的话说得不三不四,让傅恭吃了一惊,失口问道:“皇太极为何如此看重朔州?”
    孙传庭道:“岂不闻骠骑军入驻朔州后,前来投奔的蒙古人超过万余?若按照半年一万的速度,若干年后,蒙古人都成了林纯鸿的战士,他皇太极还能安稳地坐在沈阳?”
    傅恭大悟,道:“皇太极要拔掉朔州这颗钉子,看来是被逼无奈!大人一叶知秋,属下不及远矣!”
    孙传庭苦笑道:“什么一叶知秋!本应该早就看出这点才对!否则,我们也不会折腾出这么多事出来。”
    傅恭心里泛苦,要是早点知道鳌拜针对朔州,何需冒着得罪杨嗣昌的风险将银票换成大圆?
    孙传庭接着说道:“还有,本想着占点盛坤山的小便宜,哪想到被他摆了一道,吃了大亏!”
    “唉……荆州的人一个个都不好惹,何荆州之多才乎?”
    第六百章 蒙古诸部
    人有担当,就是擎天柱。
    卢象升、孙传庭在后世被誉为大明之脊梁,才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两人置个人荣辱与生死于度外,一心想把事情做好。
    这便是有担当。
    孙传庭任宣大总督,抵御鞑子入侵,是他的责任,作为有担当的汉子,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生死自然被放在了一边。
    至于个人脸面,相比较生死,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孙传庭明明知道支援朔州会大丢面子,依然令精锐向西移动,靠近朔州。
    责任!
    在孙传庭的考虑中,鳌拜势大,盛坤山兵马仅仅六七千,算上武卫军,也不过万余,万一战败,朔州失守,不仅朔州会生灵涂炭,还会让宣大防线出现一个大的缺口。
    盛坤山在朔州一直盯着孙传庭的动静,得知孙传庭令郑嘉栋率领五千陕兵进兵至大同左卫(今左云县)驻防后,久久说不出话来,默然半晌,方叹了口气,道:“孙督师之气魄,吾不及远矣……”
    大风雪连续飘了三日,难得一见的太阳终于露出了面容,给草原带来了一丝温暖。
    鳌拜率众经过千里行军,又在风雪中苦挨数日,见到太阳后,自然士气大涨。看着嗷嗷直叫的骑士们,鳌拜大手一挥,全军拔营,开始往西进军。
    不数日,大军抵达清水河畔,安营扎寨。
    朔州之北,丘陵密布,山道崎岖,无论是放牧,还是经商,都算不上什么好地方。可是,近半年来,朔州却逐渐繁荣起来,人口汇集,商旅日渐增多。
    原因无他,荆州的势力渗透到这里而已。
    黄渤和盛坤山联手经营朔州,不仅社会秩序大为好转,就连时常至边境打草谷的蒙古部落,也刻意避开了这个地方。再加上黄渤在城内设立了大量的毛纺工坊,牧民们可以就近出售羊毛、兽皮等物,人口的汇集,在情理之中。
    荆州在边境有了据点,荆州势力覆盖下的商人,自然经由朔州前往草原。再加上商旅在通过大同时,总会遭到一些将士莫名其妙的刁难,因此,商旅汇集至朔州,也不算奇怪。
    商旅从朔??从朔州前往蒙古人聚集的阴山周边,清水河畔便是必经之道。
    鳌拜将大营扎在清水河畔,正好卡住了荆州与草原联系的通道。显然,鳌拜在如何切断荆州与蒙古人的联系上,下了一番苦功夫。
    大军驻扎刚定,鄂托克、土默特、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齐特等五部首领便迫不及待地汇集至中军帐,激动地等待鳌拜下达分头劫掠的命令。
    两万多骑军,一日消耗的粮草足以堆成一座小山,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作战时一直轻视后勤,总是寄希望于以战养战。这一次,鳌拜也不例外,将补足粮草缺口的希望放在了劫掠上。
    看着嗷嗷直叫的蒙古首领,鳌拜相当满意,令人摆出舆图,指着大同左卫说道:“此处往东,便是大同左卫,由郑嘉栋率兵五千镇守……”
    然后,鳌拜将指头挪向朔州,说道:“这里有盛坤山率领六七千骑军镇守,很可能还有张凤仪所率领的武卫军一部,兵力应该有一万以上……”
    听到这里,五大首领不由得对望一眼,心里都拿定了主意,绝不靠近朔州五十里范围之内。
    鳌拜又指着朔州之西的河曲、保德、府谷等县,道:“沿清水河畔,一路往西,路好走,敌方部署兵力不多,正适合打草谷。”
    此话,得到了鄂托克、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齐特等岭北四部的大力响应,差点就要奔出军帐点兵出发。
    唯有土默特首领杭高颇为犹豫,似乎有点不情愿。
    土默特部聚集在黄河以北,阴山以南的区域内,距离朔州大约三四百里。杭高乃土默特右旗统领。崇祯九年,岳托将土默特部编为左右两旗,分别任命古禄格和杭高为统领,彻底铲除了黄金家族对土默特的统治权,将土默特部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这次出兵,只调取了土默特右旗,杭高作为统领,亲自率兵出征。
    鳌拜眼色如电,慢慢转向杭高,在一片吵杂的请战声中,用低沉的语调问道:“杭高,你有什么意见?”
    声音不大,却如惊雷一般,吵杂的岭北四部首领停止了哼哼唧唧,用愕然的目光看着杭高。
    杭高悚然一惊,慌忙跪伏于地,道:“统领请息怒,奴才刚才听统领言道,荆州军在朔州聚集了上万兵力,按照荆州军的习惯,上万兵力不会龟缩于朔州。奴才担心,前去河曲,会遭到荆州军的袭扰。”
    鳌拜紧盯着杭高,似乎想看出杭高的真实想法。
    杭高被鳌拜盯得浑身发毛,数九寒冬,背上居然冒出了冷汗。就快要熬不住时,鳌拜突然呵呵笑道:“杭高统领的担心有道理,本统领认为,荆州军十有八九会兵出保德、府谷,甚至前进至河曲。”
    岭北四首领面面相觑,不知鳌拜和杭高在闹什么玩意。
    鳌拜接着说道:“所以,得从朔州正面牵制荆州军兵力……此任务由中军及土默特部承担。至于打草谷,则由鄂托克、主固特、布里雅特、阿刺齐特承担。”
    岭北四部首领听闻可以劫掠,复又大喜,慌忙拜伏于地,口称:“敢不尽心竭力?”
    就连杭高,也喜不自胜,回道:“谨遵统领令!”
    杭高亲眼目睹过骠骑军的军容,又知道六千余鄂尔多斯部骑兵被龙武军吃得连渣都不剩,打心眼里对荆州军有点发憷,不由得怜悯地看了看岭北四部首领:去吧,去吧,到时候别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
    且说龙武军、虎啸军团剿灭鄂尔多斯部、驱逐李过后,陕西暂时平静下来。伴随着十多万移民离开陕西,关中这个最为危险的火药桶不停地降温,正在逐步冷却。
    按说,龙武军此时应该北上朔州,与骠骑军、武卫军一道剿灭来犯之女真、蒙古联军。然而,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林纯鸿令龙武军西出关陇,兵出秦州。
    貌似,林纯鸿对满蒙联军一点也没放心上。
    荆州,星拱楼,除了张兆和郭铭彦以外,五大阁幕使济济一堂,正在侧耳凝听。
    “先是鄂尔多斯部,继而是土默特部……”林纯鸿将木棍从黄河以南挪到了黄河以北,指示着两个部落聚集的位置,“这两部离朔州不过三四百里,从朔州商路中获利最多,却被皇太极当做了冲锋陷阵的急先锋,足以说明两个事实……”
    “其一,朔州这个战略基点已经让皇太极寝食难安,皇太极担心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与朔州来往紧密,从而投向荆州,不惜从两个部落中征调壮丁征战,借此消耗两个部落的实力……”
    五个阁幕使不停地点头,脸上的兴奋之色难以言表。
    朔州,是荆州经略草原基点,也是战马战略的基点,朔州的一点一滴的进步,皆关系到荆州的整体战略是否成功。
    林纯鸿接着说道:“其二,皇太极能轻易地调动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则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草原上,女真人的实力依然比我们强!”
    周望撇着嘴,不屑地说道:“只要将龙武军调往朔州,力量对比就完全变了!”
    陆世明也点了点头,显然对林纯鸿将龙武军调往秦州有所不满。
    张道涵迟疑片刻,问道:“同时开拓两个方向,以我们的兵力,是不是有点吃力?”
    林纯鸿笑道:“至少,从朔州传回的消息来看,黄渤和盛坤山游刃有余。”
    一句游刃有余,倒让众人沉默下来。孙传庭的配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盛坤山在朔州征调牧民作战,让整个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
    “斩首一级,才五个大圆,黄渤和盛坤山忒小气!”周望一句话,让所有人哈哈大笑起来,会场上的气氛陡然轻松起来。
    待众人笑毕,林纯鸿说道:“本督看来,骠骑军扩军时机已经成熟。至于扩充至什么程度,就让黄渤来定吧。至少,粮草应该由朔州来解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