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30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5节

    这半年来,杨嗣昌犹如坐在火山上一般,时刻担心着陕西这座活火山会突然爆发,在大明朝廷本已血淋淋的伤口上再撒盐。
    “再忍耐个两个月,就是李自成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足为虑!”
    杨嗣昌长吁短叹,心里在滴血。
    可是,现在陕西遍地是饥民,李自成在乱民中的威望又高,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再想收回去,太难了!
    该如何应对?杨嗣昌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绝妙的办法,只好将李绍翼叫来商议。
    李绍翼早已知晓李自成之事,刚一见?一见到杨嗣昌,就马上叫嚷道:“杨阁老,陕西是个死结,没钱没粮,陕西就要乱,陕西真要乱了,朝廷就更没钱没粮!李自成从秦岭中冲了出来,我看事情已经无法挽回,陕西恐怕难救了!”
    杨嗣昌见李绍翼直接宣判了陕西的死刑,心里特不舒服。但转念一想,陕西现在确实如此,没钱、没粮、没兵的,拿什么去剿灭李自成?
    不过,杨嗣昌身为首辅,即便真认为陕西不可救,也不能说出来,更何况,他并不认为陕西的局势坏到了这步田地:“若能重新将李自成驱赶至秦岭,或者一战成擒,陕西之乱自然消弭于无形!”
    李绍翼苦笑道:“杨阁老,兵在何处?钱粮在何处?按说,朝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孙督师调回陕西,孙督师最善于无中生有、空手套白狼,只是……”
    说到这里,李绍翼停住了话头,没有继续说下去。当初,孙传庭拿着朝廷给的六万两白银,只身前往陕西就任巡抚,不到半年,居然拉出了万余可战之兵,而且战斗力还非常强,一时传为佳话。
    杨嗣昌当然明白李绍翼的意思:朝廷已经不可能将孙传庭重新调回陕西了。朱由检与孙传庭因陕西一事闹得鸡飞狗跳,若真提议将孙传庭调回陕西,置皇上的脸面于何处?
    他头疼地抚摸着自己的额头,道:“说来说去,还是钱粮的问题。再给我两个月时间啊……”
    杨嗣昌在那里哀叹,李绍翼也不接口,沉默半晌,突然说道:“现在是骑虎难下,想绥靖陕西,找不到办法;坐等两月之后,一则担心李自成势大不可制;二则,若杨阁老真对李自成攻破凤翔府无动于衷,恐怕皇上和那帮家伙的压力也难以承受……”
    李绍翼咬了咬牙,面目狰狞地说道:“不如说服皇上,派遣熊文灿至陕西剿匪!”
    杨嗣昌吓了一跳,本能地拒绝道:“绝不可行!这分明是把陕西送给林纯鸿!”
    李绍翼对杨嗣昌的反应早有所料,一点也不失望,只是冷静地说道:“杨阁老,先听学生把话说完,再看看是否可行。熊文灿与林纯鸿合作倒是轻车熟路,这点在河南时就已经表露无遗。幸亏孙督师当机立断,将张献忠彻底剿灭,斩断了林纯鸿挟制熊文灿的手。如果学生所料不差,熊文灿至陕西后,手中无兵、无钱、无粮,必然向林纯鸿求救。”
    这些话,杨嗣昌自然赞同,频频点头。
    李绍翼接着说道:“按照林纯鸿的性格,肉不在嘴边,都要拼命捞食,现在肉已经摆在了他的嘴边,自然会竭尽全力出兵!陕西的根本问题实质不是贼寇,而是天灾,荆州军就是再善战,将陕西境内的贼寇剿得一个不剩,那又有何用?还不是要拿出大量的钱粮进行赈济,方才能最终将陕西吞入口中。”
    杨嗣昌道:“林纯鸿从来不做无把握之事,若他真的出兵陕西,证明他拿得出钱粮!”
    李绍翼摇了摇头,道:“学生认为,他很可能真的拿不出来!”
    杨嗣昌愕然,问道:“这是何故?”
    李绍翼道:“荆州的财政,近期本就很紧张,就算林纯鸿长袖善舞,筹集了打仗和赈济的钱粮,可要是东南方向、辽东鞑子出了变故,他怎么办?”
    杨嗣昌眼睛突然瞪得大大的,脸上现出一片潮红。
    李绍翼接着说道:“林纯鸿的摊子铺得可不是一般的大!东面,与江南豪族斗得难分难解,虽一时占了上风,最后结果如何,殊难意料。而且,杨阁老早已得知,郑芝龙最近恐怕也有大动作,这个动作,必然瞄准林纯鸿无疑!”
    “至于北面,黄渤和盛坤山在朔州肆意拉拢蒙古人,皇太极要是能忍得住,那还真是奇怪了!荆州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所以,学生认为,派熊文灿至陕西,能够极大地牵扯林纯鸿的精力,这与阁老的战略暗合,还请阁老深思!”
    杨嗣昌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说话。
    李绍翼以为杨嗣昌还未下决断,慨然道:“杨阁老,有得必有失,陕西目前于朝廷来说,就是一烫手山芋,还不如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到林纯鸿手中。失一需要用无数钱粮去填补的陕西,为大明朝廷整理财政争取时间,何乐而不为?”
    杨嗣昌叹息道:“你说得有理,只是,皇上和朝议那关,如何过?”
    李绍翼道:“江南之朝臣,若真有眼光,必然看出杨阁老背后的深意。现在江南东林党和复社被林纯鸿压得喘不过气来,急需转移林纯鸿的视线,有这么好的机会消耗林纯鸿的实力,相信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至于皇上那里,主要是面子上挂不住,不过,熊文灿说到底还是朝廷之臣,又没有公开声言放弃陕西,相信皇上会答应的。皇上对阁老信任有加,还请阁老劝劝皇上……”
    杨嗣昌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能把今年给熬过去,明年回旋的空间会大得多……”
    且说杨嗣昌和李绍翼细细筹划一番,决定由杨嗣昌首先与皇上通个气,伺机说服皇上,然后再公开至朝堂上。
    杨嗣昌刚准备进宫,结果接连收到了两份奏章,一份乃杨一仁所上,一份乃工部侍郎薛仁礼所上。两份奏章皆出奇地一致,认为陕西贼乱愈演愈烈,宜立即派熊文灿至陕西坐镇,剿灭贼乱。
    杨一仁,自然代表着林纯鸿的态度。至于薛仁礼,本就是东林一脉,老家更是在江南吴江。
    杨嗣昌万万想不到荆州和江南的意见居然出奇地一致,一时心里居然没了底!
    薛仁礼提议由熊文灿至陕西,这点不奇怪。最让人吃惊的,居然是林纯鸿也支持熊文灿至陕西,难道林纯鸿真的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试图在陕西大展拳脚?
    杨嗣昌又把大明的局势前前后后思索一番,终觉得林纯鸿有过度使用力量之嫌,遂坚定信心,入宫觐见朱由检。
    熊文灿万万想不到,他在朝堂上低调、明哲保身,这次居然被不由自主地推向了漩涡的中心。
    熊文灿高居庙堂之后,日子过得并不舒心。朝堂上,无论是皇上,还是朝臣,都认为他是林纯鸿的人,无论他说什么,都没有人听,反而还时时处处防着他有什么诡计。不得已,他只好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一句话。
    至于林纯鸿那边,有什么事情,多是吩咐杨一仁与包哲东去完成,就像遗忘了他一般。
    他就像鸟兽大战中的蝙蝠一般,谁都懒得理会他。
    这对心高气傲的熊文灿来说,完全无法忍受。
    这次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欣喜之下,冷笑出声:“陕西就陕西,总好过在朝堂上受气。能成为荆州的一方总督,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百七十八章 撬动时局(四)
    ?荆州和朝廷围绕李自成展开一系列动作时,李自成踌躇满志,开始放眼天下。网
    也难怪李自成会如此志得意满,毕竟,在他兵力过二十万之时,成功攻取府城的时候少之又少。而这次,他仅凭五千老弱病残,在粮食武器都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居然收获了这份大礼。
    凤翔府可不是一般的府城,乃关中中心西安城的西部屏障,也是西安通往甘肃、西宁的咽喉。占领了凤翔,进,可攻略西安,进而占据陕西;退,则可以逃至甘肃及北边茫茫的大草原,生命安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李自成知道,这份大礼,是满清鞑子送与他的。
    满清鞑子是什么货色,李自成满不在乎,他只在乎满清鞑子能给他什么帮助,只在乎能不能与满清鞑子一道分享大明的花花江山。
    想到江山,李自成开始认真思索天下的局势。
    他认为,当前有荆州、大明朝廷和满清鞑子三股势力,包括他在内,应该是四股。大明朝廷,当然是死敌,没有任何回寰的空间。
    至于满清鞑子,虽然他们居心叵测,但在共同攻略大明,互相战略协同方面,大有可为,目前可以作为自己的战略依托点之一。
    荆州?
    想起荆州,李自成的感觉颇为复杂。至始至终,李自成在辽州交锋过一次、在南阳附近交锋过一次,两次交锋都是初一会面,就迅速脱离接触,根本没什么印象。
    后来,林纯鸿剿灭高迎祥二十万军队,并将高迎祥枭首,李自成方才正眼看待荆州军。再后来,林纯鸿相继打败张献忠、罗汝才,招降革左五营,李自成意识到,荆州比大明朝廷更为可惧。
    现在,李自成也获悉,林纯鸿将鞑子打得大败亏输,仅仅只有几千骑兵逃脱后,李自成下定了决心,绝不能靠近荆州军两百里范围之内。
    李自成居深山之中,对外界了解虽不是很详细,但荆州与朝廷之间起了龌蹉,他还是知道的。无论是他李自成,还是荆州,算计来算计去,无非就是抢夺本应该属于大明朝廷的东西,因此,李自成认为,在共同应对大明上,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如果能与荆州达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至少能保证林纯鸿不把目标对准他,这对刚缓过气来的李自成来说,难能可贵。
    而且,李自成还知道,荆州军战力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火器众多。他从各种渠道得知,火枪一旦击中发射,其威力绝非弓箭所能比,而且,火枪手只需要稍加训练,就可以立即投入战场,丝毫不比训练多年的弓箭手差。
    这简直就是为乱民量身打造的武器!
    如果能从荆州买到火枪,那对迅速壮大实力该是多大的帮助?
    李自成的心越来越热切,想来想去,觉得应该派人至荆州试探一番,再做打算。
    不过,李自成是非常务实的人,虽期待满清鞑子的援助,期待与荆州搞好关系,但他并未将希望寄托在外人身上。
    这个世界,唯有自己强,才是王道,李自成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恐怕早就成了冢中枯骨。
    于是他立即挥兵攻略凤翔府下辖的岐山、扶风、郿县、麟游、汧阳及宝鸡等县,不仅得到了足够十万大军使用一月以上的粮草,还携裹了大量的百姓,兵力一下子扩充至六七万人。
    不过,这六七万人怎么看都是乌合之众。李自成深知,若对阵普通明军,这六七万人还能派上用场,若是对阵荆州军,或者陕兵、洪兵,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武器暂时无虞,粮草也暂时无虞,该继续往哪个方向劫掠,就成了摆在李自成面前的问题。
    向西,皆是辽阔之沙漠,人烟稀少,粮草得不到补充,好处就是朝廷兵力不多,能得到一部分战马;向东,皆是膏腴之地,人口稠密,饥民遍地,但贺人龙犹如一堵墙一般,堵在了他前进的道路上,往后,朝廷的兵马很可能迅速集结,压力非常大。
    正当李自成犹豫不决时,忽然得到王登库的通报,经由陕北运往军中的武器被骠骑军所劫!李自成看过通报,随即扔在了一边,鞑子的支援,目前可谓聊胜于无,除非能支援几千匹战马,几千副兵甲。李自成明确告知王登库的心腹,令其转告满清鞑子。
    紧接着,李自成又收到军报:贺人龙收编了刘国能的残兵后,拥众万余,正逐步向眉县集结,似乎准备收复凤翔。
    李自成大喜,天赐良机啊,他迅速作出了决定:一举打败贺人龙,往东进军!
    贺人龙躲在西安城内,足以阻止李自成向东流窜,现在出了城,区区万余人马,李自成还真没放在眼中。
    于是,李自成立即集结兵力,与贺人龙大战于蔡家坡。李自成胜在兵力众多,贺人龙胜在训练有素,双方激战之下,互有损伤。
    然而,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来说对李自成是有利的。一方面,他将战争当成了优胜劣汰的手段,通过残酷的战场厮杀,精中选精,逐步积累了五千余精锐;另一方面,借助与朝廷官兵的大战,李自成的声望直线上升,投奔他的贼寇越来越多。
    李自成的实力在急剧膨胀之中,而贺人龙则打一场少一部分人马。
    最终,贺人龙越来越吃力,仓皇退回西安。
    李自成乘胜追击,劫掠武功、周至、兴平一带,拥众迅速超过十万,兵锋一度抵达西安城下。
    贺人龙无法,只好一封接着一封地往京师投求援信。
    贺人龙满心期待,希望老上司洪承畴能回到陕西,即便老上司无法回来,总该把孙传庭给调回来吧?有了孙传庭一两万陕兵协同,足以将李自成驱赶到沙漠里饿死。
    正当他左等右等之际,忽然得到消息,朝廷任命熊文灿为陕西巡抚,业已从京师起程。
    “老子要的是兵、是兵!奶奶的,派一个腐儒过来有何用?”
    贺人龙气得破口大骂,恨不得率兵至紫禁城,当着朱由检的面直斥其非。
    正当贺人龙怒不可遏之时,高杰前来求见。
    高杰乃李自成部将,与贺人龙、李自成同为米脂人。崇祯八年,因与李自成妻刑氏通奸,恐李自成察觉,遂携刑氏投降于洪承畴,被洪承畴划入贺人龙麾下。
    要说,这李自成还真是奇葩,起兵造反之前,老婆与人通奸,怒而杀妻,至甘州投军;当弄出了偌大的声势后,还是看不住老婆,老婆依然与人通奸。这家伙身体上没什么毛病吧?
    刑氏更非一般人物,武艺精熟、足智多谋,投降朝廷前,掌握着李自成的军资度支,其才能可见一斑。
    高杰见到贺人龙时,贺人龙依然在呼呼地喘着粗气,高杰抱拳道:“闯贼覆灭在即,大帅因何事而烦恼?”
    贺人龙瞪圆了双眼,鼻子里喘着粗气,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去,老子正烦着呢!闯贼的乱民都快攻打西安了,哪里是覆灭在即?”
    高杰低眉顺眼,缓缓说道:“熊文灿是什么货色,相信大帅心里一清二楚。朝廷为何派这路货色至陕西,这里面颇有文章!”
    “哦?”贺人龙愣了愣,来了兴趣,问道:“什么文章?”
    高杰道:“熊文灿与林纯鸿走得非常近,莫非朝廷想借林纯鸿的力量剿灭李自成?”
    高杰初一提到林纯鸿,贺人龙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站了起来,直把高杰吓了一跳。
    贺人龙这下终于明白了,朝廷无力派兵剿匪,只好将这幅烂摊子扔给林纯鸿。但朝廷总是要面子的,无法直接下命令于林纯鸿,只好通过熊文灿绕一圈,来达到这个目的。
    同时,这么做还有个好处,若事情最后出现其他变故,完全可以将熊文灿拎出来当替罪羊,朝廷与荆州之间回寰的余地也大大增加。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贺人龙终于放下了心,对高杰说道:“不管朝廷怎么做,也不管林纯鸿是否愿意出兵,我们只管守住西安即可。有西安在手,贼寇就被限制在关中西边,既无法蔓延至陕北,也无法越过西安进入河南。对朝廷而言,我们就是大功一件!”
    高杰听明白了贺人龙的意思,无非就是按兵不动,坐守西安,观情势变化再说。
    贺人龙挥手道:“下去吧。令儿郎们不得懈怠,务必谨守城池!”
    高杰大喜,慌忙道:“谨遵大帅吩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