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19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9节

    林纯鸿马上闪避在一边,单手抓住了陈天瑶的肩,并不敢与陈天瑶撞在一起。这全身的板甲,要是以陈天瑶的速度撞上来,非得疼痛几天不可。
    陈天瑶气恼不已,横了林纯鸿一眼,问道:“怎么在方城停下了?”
    林纯鸿笑道:“现在还不能确定禹州军议是鸿门宴、还是分赃会,所以就停下了。”
    陈天瑶一边解身上的甲胄,一边歪着脑袋问道:“难道禹州出了变故?”
    “是的。以前以为是熊文灿主导,现在朝廷插了一手。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贸然前往,恐怕有危险。”
    “我早就知道你是胆小鬼,贪生怕死!”
    林纯鸿呵呵笑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哪里是贪生怕死?”
    见陈天瑶卸下了甲胄,林纯鸿把她按在了椅子上,双手捏住粉颈,慢慢地帮她揉捏起来。
    锁骨之处,乃陈天瑶敏感点,林纯鸿若有若无地触碰之下,倒把陈天瑶弄得气喘吁吁,呻吟不断。
    林纯鸿倒似是故意,揉捏得越来越起劲,口中还不停地说道:“我刚才吩咐过周世亮了,暂时驻扎方城。你可以一直在方城住着。”
    陈天瑶本就是嫌荆州气闷,方才筹划着到夫人堡,说她对战争有多大的期待,倒也不至于。所以,陈天瑶并不显得失望,反而有点兴奋地说道:“刚才看到骠骑军万马奔腾,可把我吓坏了。我的天啊,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尽头……那气势,哎,有了这些骑兵,剿匪可不跟玩似的?”
    见陈天瑶说得幼稚,林纯鸿也不回答,只是反问道:“辽东的女真人,像骠骑军一样的骑兵,至少有二十万,打败大明的军队不跟玩似的?”
    陈天瑶愣了愣,情知自己是个军事白痴,也不纠缠这个问题,继续问道:“难道你要在方城一直呆下去?我看,还不如像出洞的老鼠一般,干脆被吓回荆州去,这样不比赖在方城强?”
    陈天瑶刚才在口头上吃了亏,一心想扳回一局,这话说得夹枪带棒的,倒让林纯鸿大笑起来,道:“再等等吧,好不容易跑到了河南,总不能空手回去。倒是有件事得问问你,你在荆州拉了几个吕宋来的商人,准备一同北上,现在为何不见人影?”
    陈天瑶皱了皱眉,气哼哼地说道:“你还说,我正为这事生气呢。本想着,带着他们见识见识大明的北边,顺便探探路子,哪想到这几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听说牛筋价格大幅上扬,几乎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他们就琢磨着贩卖牛筋,取消了北上的计划。”
    末了,陈天瑶侧头歪着脖子,问道:“这牛筋除了用来做弓箭,还能做什么?何至于价格上扬如此剧烈?”
    林纯鸿笑了笑,道:“还可以吃啊,萝卜炖牛筋,上等佳肴!”
    陈天瑶干脆站了起来,一把捏在林纯鸿的腰上,恨声道:“又来骗我,这么贵的东西,谁会吃?”
    林纯鸿吃痛,将陈天瑶的小手握在手心里,道:“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应该可以用来做机器上的传送带。”
    “机器的传送带?”陈天瑶的小脑袋中显然没有传送带的概念,重复道。
    林纯鸿也懒得和她解释什么叫动力的皮带输送,只是简略地解释道:“你见过水车吧,以前一般用齿轮带着机器转动,现在发现,用牛筋做的皮带也可以带着轮子转,不仅省力,而且还不用老是更换。在荆州的工坊,几乎全部换装皮带传输,牛筋当然供不应求了。”
    陈天瑶有点不耐烦,道:“什么奇巧淫技?都是你整出的破烂玩意儿?倒误了我的大事!”
    林纯鸿颇为享受与陈天瑶的斗嘴,他知道,陈天瑶一些事情看得非常明白,只是嘴里不服气,习惯于在言语上占点便宜而已。
    “你拉拢的商人都跑到什么地方买牛筋去了?”
    “水牛多的地方,不过就是安南、朝鲜和日本。日本有郑芝龙在,又不让外人进,倒是没人考虑。”
    “朝鲜?女真人的附庸啊!牛筋是制作弓箭的必需材料,没准可以通过朝鲜给女真人添点堵。”
    林纯鸿皱着眉头嘀咕道。
    陈天瑶道:“不如把朝鲜从女真人手里夺过来,那里虽穷山恶水,倒在女真人背后。”
    “哪有那么容易的?东海舰队还没影,女真人岂肯善罢甘休?”
    正说着,却听张杰夫在帐外高声叫道:“都督,冯蒋龙求见!”
    林纯鸿愣了愣,捏了捏陈天瑶的粉脸,道:“熊文灿的人来了,你先休息会吧,等着我……”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熊文灿的苦楚
    对冯义隆,林纯鸿并不陌生,在广州时就有接触。一般情况下,熊文灿自己脱不开手,或者不便于出面的事情,就会交给冯义隆去办。
    “禹州还真是各路豪杰汇集的地方,比肇庆如何?”
    冯义隆行过礼,林纯鸿既不招呼他坐下,也不吩咐上茶,只是舒服地半倚在座椅上,冷冷地问道。
    这是一种姿态,林纯鸿无非想明确地告诉熊文灿:对你的所作所为,我很不满。
    冯义隆哪能不知林纯鸿的意思,讪讪地站在那里,躬身道:“禹州地处中原,哪是肇庆可比?南来北往的人不多,分量倒是不轻。哪一天来哪个人,熊大人也没办法预知。熊大人倒是想把禹州的风土人情调查清楚,及时通报给都督,只是事多人杂,直到现在才理出头绪。”
    “哦?”
    林纯鸿无可无不可,只是随口发出一个简单的音节,也不理会冯义隆。
    对冯义隆的来意,林纯鸿不难理解,无非想把责任推在朝廷身上,免得林纯鸿将怒火发泄在熊文灿的身上。
    不过,在朝廷试图主导禹州军议时,熊文灿的态度是主动欢迎,还是被动接受,这点还无法确认。而且,冯义隆还未透露关键性情报,林纯鸿当然不满意。
    冯义隆接着说道:“目前,除了六省主要将领外,兵部职方司副主事李绍翼、陕西按察副使刘宗岱、延绥参赞傅恭业已抵达禹州。据闻,刘宗岱经常出入洪大人帐中。”
    林纯鸿点了点头,脸色稍微好看了点。冯义隆总算表达了些微诚意,透露了刘宗岱是洪承畴的人。至于傅恭,仅从官职,就可以看出是孙传庭的代表。
    林纯鸿估计,杨嗣昌对禹州军议筹划已久,很可能通过洪承畴、孙传庭和熊文灿三方,对他施加压力,达到一定战略目的。
    杨嗣昌的目的,才是林纯鸿最关心的问题,至于洪承畴三人以什么方式对他施加压力,他并不在意。
    冯义隆仿佛知道林纯鸿心思一般,拱手道:“李主事抵达禹州后,曾言道,正月刚过,女真人于大同、宣化一线持续增兵,恐有入寇之意。目前朝廷众说纷纭,多有调陕西兵入卫之意。杨尚书对荆州军颇为信任,力主荆州军入卫宣大一线。”
    林纯鸿吃了一惊,心里暗骂道:“杨嗣昌,算你狠!”
    冯义隆在熊文灿的授意下,不惜将杨嗣昌主导禹州军议的目的坦然相告。看来,熊文灿也不希望与荆州集团的关系继续恶化,示好的意思非常明显。
    林纯鸿站起身来,邀请道:“冯先生,请随林某人至内室一叙。”
    冯义隆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拱了拱手,谢道:“都督客气了!”
    ……
    两人进了内室后,冯义隆不再遮遮掩掩,直言道:“现在河南是什么情况,想必都督了然于胸。张献忠、罗汝才纠集贼寇二十万余,盘踞洛阳一带,隐隐有向汝州一带蔓延之势。观河南官兵,刘泽清守黄河,已经为难至极,万无可能抽出兵力围剿贼寇。陈永福、祖大乐呆在开封,不肯跨出开封一步。黄得功的京营是什么德性,相信都督比小的还明白。其他的官兵,哎……不谈也罢。”
    “现在要剿灭张献忠和罗汝才,唯有荆州军北上,才有可能。我家大人在广东与都督合作愉快,深知都督之能,也期待着都督建立万世不易之功勋。”
    说到这里,冯义隆摇了摇头,叹息道:“现在朝廷另有安排,我家大人接到消息后,急得头发都白了。”
    林纯鸿皱了皱眉头,问道:“熊大人现在有什么打算?”
    冯义隆苦笑道:“能怎么办?走一步看一步吧。洪大人自崇祯二年始,就一直在陕西、甘肃剿匪,手下自有一帮悍将拼死作战,孙大人至延绥后,也拉起了一班人马。而我家大人骤然从两广来到河南,要钱没钱,要人没人,麾下也尽是一帮白眼狼,有了便宜一哄而上,没有便宜就躲得远远的。”
    对这些实情,林纯鸿也是心知肚明,听到冯义隆说得声泪俱下,心中只是冷笑,熊文灿倒是个明白人,只可惜杨嗣昌高估了熊文灿对官兵的控制力。
    当然,林纯鸿将冯义隆带进内室,并不是听他诉苦的,稍稍劝慰一番,便转换话题道:“张献忠、罗汝才虽有二十多万之众,但多为携裹的百姓,战斗力并不强。在广州与熊大人一叙后,我陆续调集了五万多兵力,云集在南阳,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调入洛阳战场。只是现在朝廷作为,倒让荆州军上上下下心寒。荆州军上上下下十万余将士,皆有报效朝廷之心,却无报效朝廷之路。”
    冯义隆听了这话,只觉得心里泛苦,林纯鸿的意思明显不过,在朝廷态度尚未明确之前,荆州军将按兵不动。
    林纯鸿按兵不动,苦的只是熊文灿。冯义隆万分怀念在肇庆的日子,那时,虽然林纯鸿也在广州上下跳窜,但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他只管闷声发大财即可。哪像现在,发财基本已经成为梦想,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得两说。
    不过,无论是冯义隆还是熊文灿,倒也没有厌恨林纯鸿的意思。毕竟,熊文灿目前也拿不出让林纯鸿动心的利益来交换。
    “我家大人曾言道,贼寇势大,洪承畴和孙传庭能将陕西理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万万无法顾及河南。要彻底剿灭贼寇,非得荆州军出马不可。”
    冯义隆一记马屁拍上去,又接着说道:“此事过后,万一朝廷一心剿匪,我家大人希望能够继续合作,还六省一个太平。”
    林纯鸿听到熊文灿保证以前的协议依然有效,心里十分满意,笑道:“那敢情好。我也期待着与熊大人继续合作。”
    冯义隆将心放回了肚子里,这次前来见林纯鸿,显然达到了他的目的,他问道:“不知都督还会继续前往禹州参加军议么?”
    林纯鸿笑道:“熊大人有所召,我自然奉命……”
    第三百五十三章 调动重兵
    禹州军议,林纯鸿自然要参加,不仅要参加,而且还要高调地显示自己的存在,看看杨嗣昌到底有几斤几两。
    送走冯义隆后,林纯鸿回到下榻处,见红烛闪亮,陈天瑶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梦中的她,嘴角微微上翘,带着一丝微笑,也不知梦到了什么高兴事。
    林纯鸿正待上前将陈天瑶抱到床上去,陈天瑶却醒了,抬头一看是林纯鸿,笑靥如花,道:“可算回来了!与熊文灿的人谈得怎么样?”
    说完,也不等林纯鸿回答,便上前帮他解开了外套。
    林纯鸿张开双臂,任陈天瑶施为,“你准备一下吧,后日随我至禹州。”
    陈天瑶大喜,纵体入怀,在林纯鸿的脸上亲了又亲,问道:“是我一人去,还是周指挥他们也去?”
    “都去,都去。周世亮去,盛坤山也去。整个中原行营也要往北挪一挪。”
    陈天瑶一听,心里又不免担心起来,“事态很严重?要这么兴师动众?”
    林纯鸿冷笑道:“杨嗣昌费尽心机,召集了几路人马迎接咱们。说不得了,咱们也就弄个大阵仗给他看看,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话更让陈天瑶担心,问道:“不会真的和朝廷打起来吧?”
    林纯鸿摇头道:“不会的。真要打,也得河南有兵才行啊!”
    ……
    当张杰夫听闻林纯鸿准备继续前往禹州后,也担心不已,劝道:“都督,杨嗣昌费这么大的功夫,试图对付咱们,此去禹州,定是鸿门宴无疑,都督不如静卧方城,待朝廷有了明确的态度,再做打算不迟。”
    “没事,左右都是一些耍嘴皮子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
    “万一杨嗣昌铁了心,调集重兵将都督堵在了禹州,如何是好?”
    “杨嗣昌能不能调得动那帮骄兵悍将,还未可知。而且,要是杨嗣昌真的敢这么做,我高兴还来不及,有五万多将士枕戈待旦,不用担心杨嗣昌会走极端。”
    ……
    在结合军情司的情报分析后,林纯鸿对杨嗣昌的打算算是洞若观火。
    杨嗣昌的打算就是“攘外必先安内”、“驱虎并狼”。攘外必先安内,与原来历史上的提法并无字眼上的差别,但反应在具体内涵上,则大大不同。原来的历史上,贼寇的声势远比现在猛烈,安内的唯一内涵就是剿匪。而现在,大明境内则多了林纯鸿这个不稳定因素,自然也被杨嗣昌列为了安内的目标之一。
    显然,这个安内的任务远远比原本的历史上要艰巨。杨嗣昌本人也承认,林纯鸿之祸,远远甚过到处流窜的贼寇。
    当初,当朱由检第一次见到杨嗣昌,谈起林纯鸿时,就曾问,举大明全国之力,对阵林纯鸿,胜算有几何?
    杨嗣昌回道:几无胜算!
    正当朱由检沮丧不已时,杨嗣昌又适时地提出了“驱虎并狼”之策,也就是调集林纯鸿的荆州军至九边,让荆州军与蒙古人和女真人去对耗去。
    要说,驱虎并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林纯鸿恐怕不会轻易地踏入朝廷设置的陷阱之中。
    这次禹州军议,恐怕就是杨嗣昌实施驱虎并狼之策的前奏。
    按照林纯鸿的想法,在彻底剿灭境内的贼寇之前,他当然不愿意去北方与女真人拼命。从荆州至九边,算得上万里迢迢,一路的补给运送上去,那该是多大的消耗?更何况,这补给线一点也不安全,朝廷随时可以掐断这条补给线,让北上作战的荆州军烟消云散。
    不过,林纯鸿也没有丝毫避让杨嗣昌的意思。当年因为金票,林纯鸿逼着朝廷捏着鼻子退让了一步,这一次,他希望让朝廷退得更彻底,不要再试图扰乱他的打算。
    于是,崇祯十年二月初八,林纯鸿率领近卫营、骠骑军及周世亮精挑细选的将士,骑乘着万五匹马,浩浩荡荡地冲出了方城垭口,往禹州前行。
    周世亮麾下的将士们惊奇地发现,原本伴随在周世亮左右的那名俊俏侍卫,又成了大都督的侍卫,每日伴随在都督左右,须臾也不离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