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乱明 > 第11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6节

    马世奇默然半晌,忽然声若洪钟,厉声言道:“如若将军不嫌弃,邦泰获士子官僚之心,请从世奇始。”
    马世奇的自称由“本官”变成了“世奇”,让林纯鸿瞪大了双眼,失声言道:“君常公有何良谋?”
    马世奇躬身拜道:“无他谋,唯有与复社联合!”
    林纯鸿大惊,“复社对林某的辱骂还少么?西铭先生名满天下,如何看得上林某一介武夫?”
    马世奇慨然道:“将军无需谦虚,治世之能臣放在将军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世奇不才,却看出复社与邦泰联合,实乃互补长短,世奇将立即前往太仓,尽力说服先生!”
    林纯鸿沉思半晌,方言道:“君常公不用急,林某并不反对与复社联合,只是对如何联合还有点疑虑,待林某考虑清楚,请君常公一并带话与西铭先生。君常公不妨趁这几日在枝江附近多转转,当有所得。”
    马世奇道:“正合世奇之意,以前总是雾里看花,正好趁这个机会看个明白!”
    两人携手哈哈大笑,两年来的怨恨与猜忌顿时烟消云散。
    马世奇要充当邦泰和复社的中间人,促成两强的合作,林纯鸿当然乐见其成。
    这些年来,邦泰在军事、工商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是借着弓兵和货栈将触角伸到了四地的每个角落,成就不可谓不辉煌。但是,缺乏朝堂、士林中的代言人一直是邦泰的短板,以致于除了极少数才智之士能看出邦泰制度的优势外,无人知晓。
    东林党诸老与邦泰维持着表面上的合作关系,不过关系也仅仅止步于利益交换,要想东林诸老为邦泰摇旗呐喊,无异于与虎谋皮。抛开东林党,林纯鸿也想过另起炉灶,培养邦泰在士林和官僚中的代言人,但薄弱的根基、惊世骇俗的政策无不让大多数士子们望而怯步,行知书堂开办几年来,在读的学子一般都是家境贫寒,或者本身对格物极有兴趣之人。
    这么想来,如果复社能够看清大势,与邦泰精诚合作,不失为双赢的策略。复社在今年春闱中无一人中进士,张溥试图通过科举掌控朝政的方略遭受到重大挫折,没准张溥真能痛定思痛,改变一条腿走路的老思路,将思路转换到通过政绩谋取晋身之阶的道路上来。
    合作方式既要让张溥能够接受,又要把主动权掌控在邦泰手中,这才是关键,也是林纯鸿迟迟难以下决定的主要原因。
    林纯鸿甚至想到,复社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与背后江南豪绅的支持分不开。江南豪绅在聚敛了巨额的财富之后,不可避免地需要在朝堂上增加话语权,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因此,与复社的合作,无异于拉近了邦泰与江南豪绅的关系,假以时日,江南豪绅与邦泰用一个声音说话,并非只是一个梦想。
    当然,只要合作,对双方就有好处,现在的难题是,双方的合作到底能不能成功。林纯鸿向来认为,合作应该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利益之上,这样的合作才算稳固。
    对此,林纯鸿的头脑相当清醒:目前邦泰境内的土地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此改革,势必侵犯大量守旧豪绅的利益,江南豪绅听闻之后,心里要是没有厌恶之意,那简直可以称之为奇迹。
    当林纯鸿将自己的顾忌告知朱之瑜后,朱之瑜笑着说了一句话:“与愿意合作的人合作……”
    林纯鸿大悟,一时之间思路清晰无比:一项政策、乃至一个政权,要获得全部人的支持,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拿这次土地改革来说,四地的豪绅将会分为三类,一类是换购工坊和货栈的豪绅,对此类豪绅,邦泰将全力支持,并将此类豪绅作为执政的根基;一类是强自低价赎买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或犹豫不决、或摄于邦泰之威,方不情愿地卖出土地,对此类豪绅,当尽力拉拢;最后一类就是没收土地的豪绅,此类豪绅将遭到邦泰的严厉打击。
    对内如此,对外何尝不是如此?
    江南的豪绅当有眼界开阔之士,如马世奇、如王大俊者,均是此中的杰出代表。对这类人,当然得同心协力,共同逐利。对那些不开眼的,暂且可以不顾,而对那些处处设置障碍的,当严厉反击。
    于是,在林纯鸿看到“山不就我,我就山”七天后,马世奇欣然乘船顺流而下,往太仓逶迤而去。
    ……
    在张贴土地换购布告半月之后,商号和各村的汇报不禁让林纯鸿大跌眼镜:偌大一个枝江县,竟无一地主有耐心等到强自赎买阶段,纷纷将土地换购成股权,成为了工商业主。
    林纯鸿表情丰富,他万万想不到,想抓一只鸡来威慑其他地区的豪绅都做不到。林纯鸿绝不相信,枝江的地主觉悟有这样的高度,要怪,只能怪那些理事和队长工作开展得太出色。这帮理事和队长惟恐村内的地主拖了他们的后腿,在说服地主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威逼算是轻的,鼓动佃户罢耕的有之、带领佃户上门要求降租税的有之……林纯鸿对这些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这些下属不闹得太出格,他也懒得管。
    当然,这些地主也想出了各种奇思妙计钻邦泰政策的空子,如有的地主凭着自己儿子多,立即分家,每个儿子分得不到一百亩的土地,借此来规避邦泰强自赎买土地的政策。更出奇的是董家湾的董臣泰,他既不愿意将二百多亩土地换成货栈和工坊,也不愿通过分家来规避邦泰的紧逼,而是将一百多亩土地转化为村里的学田和祭田,成为村民的公共财产。
    听闻董臣泰的高风亮节之后,林纯鸿不禁肃然起敬,敬仰之余,忍不住对张道涵和朱之瑜叹道:“当年倪新泽曾言道,董家湾能出两个进士、五个举人,与学田制度大有关系。可惜咱们看过之后就抛在脑后,到目前为止,整个邦泰除了行知书堂外,仅仅在百里洲设置了蒙学,可怜可叹,咱们还不如董家湾!”
    朱之瑜毫不客气地指责道:“这个得问将军!连年扩军、连年投入巨资于工坊,几乎耗尽了邦泰的元气,邦泰哪有一块剩余的银币投入到学堂中?”
    林纯鸿摇了摇头,辩解道:“朱幕使此言差矣,没有工坊提供利润,哪有钱投入到学堂中?没有强大的军队,投到学堂中,不也为人做嫁衣?不过朱幕使放心,此笔欠债,邦泰得立即补上,朱幕使赶紧拿出个方案吧,看学堂如何设置,需要多少块银币,这事不要拖了,抓紧吧!”
    朱之瑜忍不住心头的狂喜,用挑衅的眼神瞅着张道涵,似乎在说,以前找财政司要一千块投入行知书堂,你都推三阻四的,现在将军已经决定增大投入,看你有何话可说!
    哪想到,朱之瑜的喜色还未持续多久,就被急报打断:荆州左卫兵变!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不自量力
    且说林纯鸿听闻荆州左卫兵变后,抚掌大笑道:“高龙立了大功,刘梦升居然轻易入彀!”
    张道涵与朱之瑜亦大喜,同声道:“属下请将军立即出兵平叛!”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再等等吧,唐晖命令下达之时,便是刘梦升烟消云散之日……”说完,林纯鸿厉声令道:“张府令,立即将前期收集的证据呈送唐晖,不得延误!”
    “诺!”张道涵应声而出,朱之瑜却迟迟挪不开脚步,半晌,方犹豫道:“将军,仅靠覃虞的弓兵,真能抵挡荆州左卫的军户?”
    林纯鸿大手一挥,断然道:“朱幕使放心吧,一群穷得叮当响的农民而已,有什么可虑的?别忘了,覃虞手中可有三百精锐,我敢打包票,一个冲锋,军户非得往石首、监利窜逃,正好祸害刘梦升的地盘。”
    说完,林纯鸿忍不住大笑,“朱幕使,这下邦泰可省下了不少银币,正好可以将这笔银币用来置办学堂,朱幕使万万不可错过此良机,方案得尽早拿出。”
    朱之瑜转忧作喜,辞别林纯鸿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都督府。
    惠王虽然贵为当今圣上的叔叔,却并不是荆州最大的地主。荆州最大的地主要算刘梦升,土地集中在石首、监利和公安三县,达到五十多万亩,更是涉足木材、典当、盐等各种行业,家中豪富无比。刘梦升祖上曾跟随太祖爷征战天下,后来靖难之役时,又及时转换门庭,投入燕王麾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加上刘梦升的太爷爷和爷爷辈善于经营,方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荆州首屈一指的大地主。
    土地赎买方案出台之初,林纯鸿就把目光瞄上了刘梦升,大有不除刘梦升就无法推行土地改革之势。高龙在林纯鸿的命令下,派遣精干力量收买刘梦升左右,以便随时掌握刘梦升动态,为林纯鸿的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哪想到,刘梦升感觉非常敏锐,在林纯鸿贴出第一张土地赎买布告后,就预计到自己将成为林纯鸿准备铲除的最大目标。刘梦升内心一股怒火无法抑制,又自知仅凭自身无法对抗林纯鸿,便给各地的故旧写信,痛骂林纯鸿倒行逆施,希望这些故旧能同仇敌忾,共同对付林纯鸿。刘梦升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豪绅,其故旧多为各地豪富或官绅,势力盘根错节,称得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高龙探知此情后,力主陷刘梦升于谋反之罪,得到了林纯鸿的赞赏。毕竟,如果刘梦升有谋反之罪,并且证据确凿,哪个人敢为他辩护?
    好一个高龙,买通刘梦升左右后,令左右极力撺掇刘梦升勾连荆州左卫起兵对抗林纯鸿,为朝廷处理林纯鸿提供足够的时间。刘梦升犹豫不决,左右极力言道:“林纯鸿私造军国利器,并嫁祸于左卫指挥使严介和,荆州左卫不满已然多时,再加上林纯鸿蓄养私兵、逼迫地方官,逼反田楚产,妄自收购枝江土地,哪一条不是死罪?朝廷定然兴兵讨之,如果老爷能联合左卫兴兵反抗林纯鸿,老爷定然得到圣上赏识,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老爷,林纯鸿已经将触角升到了石首和监利,那帮泥腿子在林纯鸿的蛊惑下,逃亡严重,越来越不把老爷放在眼里,即便林纯鸿这次不强行赎买老爷的良田,老爷也将面临有田无人耕种的局面!”
    刘梦升年过五十,人老成精,岂能被左右之言蛊惑?他深知,林纯鸿的万余精锐可不是摆设,没准还没等到朝廷大军开到荆州,自己就成了林纯鸿的刀下之鬼。
    然而,就在刘梦升犹豫不决时,覃虞率着新组建的荆州弓兵在石首、监利耀武扬威,到处鼓动佃户起来要求减租,还以退佃相要挟,甚至组织佃户将刘梦升的一些爪牙活生生打死。刘梦升觉得,林纯鸿的强行赎买政策已经刻不容缓,要是等到故旧收到书信后,对朝廷施加压力,黄花菜都凉了。
    刘梦升咬牙下了决定,立即与荆州左卫指挥同知李思衍勾连在一起。李思衍在严介和入诏狱之后,惶惶不可终日,惟恐自己步了严介和的后尘,成为林纯鸿的牺牲品。当即与刘梦升一拍即合,竖起讨灭反贼林纯鸿的大旗。
    李思衍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许成言总兵旗下参将,手头有五百余箪兵,颇有战斗力。李思衍率领着五百箪兵,辅以三千余军户助阵,逶迤向荆州城开拔,行至半路时,被等候多时的覃虞的阻截。箪兵虽然善战,但哪里是武装到牙齿的三百精锐的对手,只有边战边退。军户们一哄而散,纷纷往石首和监利方向奔逃,成了祸害地方的贼寇。
    军户们尝到了抢掠的甜头,一发不可收拾,从抢掠发展杀人取乐、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直将刘梦升的土地祸害成一片废墟。
    唐晖与刘梦升倒也有点亲戚关系,接到刘梦升的书信后,大怒,正欲亲自前往荆州,督导林纯鸿立即停止倒行逆施的行为,结果还未出门,又收到了刘梦升勾连李思衍兴兵谋反的急报。唐晖怒极,大骂刘梦升:“鼠目寸光!鼠目寸光!如今,神仙也救不了你!”
    唐晖情知此事乃林纯鸿捣鬼,但他又不得不签发了剿灭令,签发之时,恨得几乎将牙齿咬碎,恨不得将林纯鸿碎尸万段。
    唐晖需要林纯鸿立即扑灭谋反的荆州左卫,毕竟,如果此事被圣上得知,按照圣上的脾气,削职为民算是最轻的处罚。
    接到唐晖的剿灭令后,林纯鸿令雄威营乘船至石首,与覃虞前后夹击乱成一团的军户,战事立即落下了帷幕,刘梦升自杀、李思衍被狄威一箭封喉。至于那些军户和箪兵,在投降之后,被送入了矿井中,他们将在极度的劳累中度过两年。
    刘梦升身亡之后,所有财产充公,林纯鸿毫不客气,以超低的价格从荆州府中买得五十多万亩土地,至于其他金银财宝,尽数上缴国库,让朱由检发了一笔横财,甚至还让朱由检起了抄家灭族豪富的绮念,但朱由检终究是一个顾忌身后之名的皇帝,将此歪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朱由检白白得到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大喜,下旨称赞荆州府和林纯鸿。既然圣上已经对此事定了性,情知此事有鬼的朝廷诸臣均缄口不言,任林纯鸿在荆州肆意妄为。
    以刘梦升身亡为分界线,荆州、荆门各地的豪富迅速转变了态度,到处找人打听何处货栈和工坊最为挣钱。行知书堂旗下印书坊抓住商机,大肆印刷介绍货栈和工坊的书籍,一时之间,洛阳纸贵,此书受到了热烈追捧,在加印数次之后,依然供不应求,印书坊借此大发横财,让行知书堂的学子们津津乐道,羡慕不已。
    当大多豪富追捧此书时,永浩商号的罗永浩却紧追着印书坊管事不放,最终,以年薪千个银币的价格挖走了管事,悄然打响了湖广西部的人才争夺战。
    正当林纯鸿紧密锣鼓地推进土地赎买政策时,大明的北方却战火纷飞,打得不可开交。当初瞿式耜信誓旦旦,声称贼寇不日即将被剿灭,并不是空穴来风。陈奇瑜嗅觉灵敏,排兵布阵干脆果断,趁着张献忠、李自成、蝎子块、张妙手等贼首由川入陕时,调集重兵将贼寇包围在汉中栈道。汉中栈道山高路险,人烟稀少,再加上连日的淫雨,弓箭松弛,刀枪生锈,贼寇人马几日不能得一食,贼首无法,再一次举起了投降大旗。
    陈奇瑜不敢擅专,急报朝廷,在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下,得到了朱由检的亲自批准。于是,贼寇得到了招安,“整旅出栈,与官兵揖让酣饮,易马而乘,抵足而眠”。陈奇瑜传檄令官兵停止进攻,并责成地方官府供应粮草,保证贼寇安然过境,返回原籍。
    哪想到贼寇路过宝鸡时,杀掉安抚官,重树反旗,一夜之间,本已稍稍平静的陕西处处狼烟,重新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陈奇瑜既后悔,又担心朱由检将责任推到他身上,疯狂调动兵力围剿贼寇,并且给林纯鸿下了一封措辞强硬的檄令,令其立即率兵前往河南。
    林纯鸿怦然心动,半年未历战事,倒让他有点心痒痒,恨不得立即横刀卧马,与张献忠、李自成等贼首一决雌雄。不过,心动归心动,林纯鸿尚未失去理智,强自按捺住亲率大军北上的绮念,相比较无关邦泰痛痒的剿匪,目前正在推行的土地改革才是关系到邦泰命运的大事。
    然而,即便林纯鸿放弃了亲自北上的打算,派出大军的计划也遭到了张道涵、朱之瑜的强烈反对。
    张道涵苦劝道:“将军,荆州、荆门、夷陵三地土地赎买如火如荼,局面颇有些混乱,如果没有大军坐镇,任谁心里也无底!”
    周望斜睨着张道涵,不屑道:“有弓兵在,足以威慑宵小,张府令不如在防止混乱局面上多下点功夫,好好的方略,被执行得一塌糊涂!”
    张道涵大怒,反唇相讥道:“周都督有空指责中书府,不如多想想军营中为何出现两伙兵丁互殴之事!”
    周望冷笑道:“战事一起,哪还有互殴之事?再说,互殴之事,张府令也脱不了干系,被监察府监禁的洪如不是叫嚣与张明桥很熟么?”
    “你……”
    林纯鸿怒气勃然而生,断喝道:“够啦!市井吵架么?”
    张道涵和周望停止了诋毁,互相瞪着对方,就如两只好斗的公鸡一般。
    林纯鸿脸色非常难看,冷冷道:“两事早已定性,也得到了妥善处理,再提,并无任何益处!”
    朱之瑜仿佛根本就未听见两人争吵一般,缓缓道:“荆州、荆门、夷陵和夔州四地新收,地方官僚或投奔、或观望,甚至有人淫奉阳违,视邦泰若无物,大军在时,他们尚且如此,一旦大军北上,属下担心有心人会兴风作浪,如此,则悔之晚矣!”
    林纯鸿哼了一声,“他们敢!若真如此,休怪我邦泰不客气!”
    张道涵舍弃周望,对林纯鸿拱手道:“即使将军不担心地方官,也得考虑四地的生民啊!四地新收,民心未附,大都督一贯声称,民乃根本,如若民众被有心人蛊惑,如之奈何?”
    林纯鸿道:“两位放心吧,这次会留下虎啸和天武两营坐镇荆州,如果我所料不差,两位应该担心出征之后钱粮花费会增多吧?前些日子从刘梦升身上节省了大量银币,除了投入学堂外,依然大有结余,即使大军征战一年,对邦泰影响也不大。”
    说完,林纯鸿顿了顿,神情颇为严肃,道:“这帮兵丁,一旦闲下来就生事,不如派到北方练练手,免得以后临战手生。兵是打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此次我意已决,两位无需再多言!”
    张道涵和朱之瑜无法,只好同意了林纯鸿的决定。
    林纯鸿问道:“这次以谁为帅呢?”
    张道涵与朱之瑜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回道:“属下不懂军务,请将军决断。”
    林纯鸿皱眉沉思,林纯义、李光祖为将尚可,为帅尚显青嫩;田楚云新收,对荆州军还不熟悉,威望未立,不合适;陆世明精于谋划,临战指挥能力不足,不合适。周望的缺点就在于指挥兵团作战的经验不足,而且此次北上,需要与各路官兵虚与委蛇,恐怕会坏事。
    比较来比较去,林纯鸿发现,除了自己,最适合还是周望,不过需要得力人手进行辅佐。
    林纯鸿心里有了决断,看着满脸期待之色的周望,笑道:“此次非周都督无以承担大任!”
    周望激动无比,颤声问道:“何人为参军?哪些营北上?”
    林纯鸿思索片刻,道:“陆主事为行营参军司主事,都督府参军司主事暂由程舒担任。虎啸营、天武营此次留守,周都督率天策、神卫、雄威、龙卫、骁卫、霹雳六营,至襄阳汇合骠骑营,先屯兵襄阳。周都督,兵力够不?”
    周望大喜:“够啦够啦,不过程舒走了,预备营指挥使由谁担任?”
    林纯鸿脱口而出:“非田楚云莫属!”
    周望道:“属下无异议,田楚云外表粗鲁,内心却细密,正好趁此机会树立威望,以后可独挡一面!”
    两人敲定了人选后,林纯鸿立即令周望组建行营指挥部,筹备出征事宜。
    第二百章 志在必得
    看着周望匆匆离去的身影,张道涵与朱之瑜心里不是滋味,林纯鸿与周望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内,就敲定了出征事宜,这也太轻率了吧?
    朱之瑜躬身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出征一事,决策如此草率,几如儿戏,万不可如此!”
    林纯鸿道:“出征一事,谋划已久,岂是今日才定策?瞿式耜离开后,我就开始思索此事,并非一时起意。”
    张道涵皱眉道:“圣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将军不用再征询他人意见?”
    林纯鸿叹道:“此事我也和陆主事商议过,也征询了田楚云的意见,可怜可叹,咱邦泰看起来花团锦簇,一到用人时就捉襟见肘,还是根基太薄弱啊!”
    朱之瑜沉思片刻,忽而喜上眉梢,“将军曾对之瑜言,准备在都督府组建督幕属,成员由各营指挥使及都督府各司主事组成,主要议定行营主帅人选、军队发展战略诸事,将军何不趁此机会建立督幕属,以有效防止武将擅权?”
    张道涵也补充道:“俗言道,三个丑俾将,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当可避免失策。”
    林纯鸿哀叹不已,说来说去,朱之瑜和张道涵最担心的还是武将擅权,说得更直接点,就是担心所谓的妻族周望擅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