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穿书] > 第1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节

    锦西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正要走,却被对面的人绊了一下,撞倒了一个毛线摊。
    锦西连说对不起,把人的毛线捡起来,当下她捡起一团毛线,捏了捏,眉头轻蹙:
    “老板,这是什么毛线?”
    老板开始时脸色不好,但看到锦西长这么漂亮,到底没好意思发火。
    “安哥拉羊毛的!就是马海毛!”
    锦西当然知道这是马海毛,“颜色怎么这么浅?”
    “没染色呗!”
    还有没染色的毛线?“那这没染色的多少钱一斤?”
    老板这才觑了她一眼,“你要多少?”
    “多是什么价?”
    “多的话,二十一斤。”
    二十?锦西的心扑通直跳。
    第15章
    批发价超过120的彩色马海毛线, 本色的竟然只卖20一斤, 那么中间这将近一百的利润仅仅仅是因为染了个颜色?在广城,染色也不至于需要这么高的成本,不,应该说,就是二十年后,一斤毛线染个色也不需要那么多,这又不是染金子。
    锦西按照后世了解的知识,简单核算了一下成本, 随即道:
    “我要大量进货, 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
    老板打量她片刻, 心里没底, 说实话这小姑娘看起来年纪轻轻, 也不像是生意人,她嘴里的大量未必真的是大量。
    “真的是底价了, 要不是我们工厂压了一批货, 也不至于这么低就出售。”
    锦西笑笑:“那我再去别人家问问。”
    “哎!你回来!”老板话说出口才意识到语气有点不妥,他忙道:“你还没说你要多少呢。”
    锦西比划了个数字, 老板明显有些讶异,随即道:
    “那再聊聊吧!您看17怎么样?”
    转过身的锦西笑了笑。
    锦西很快跟老板谈好合作事宜, 并在最短时间内把一卡车的货装箱,这货车算是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大的了, 但因为毛线有体积, 最终只装了三千斤左右, 锦西又把剩下的钱也全部买了毛线,找了一辆小货车送去。
    祁静观察很久,总算明白她的意思,可她不明白的是,锦西为什么把所有钱买了货。“你找人染色不要钱吗?再说买了这么多的货,风险太大了。”
    锦西低声道:“染色就在本市进行,可以跟老板谈,迟点结款,你看哪家工厂不要债的?而广城离得远,又是第一次合作,老板肯定不会赊账给我,等下一次……”
    等下一次也是要赊账的,生意场上都是这样,哪有每次都有现金的交易,只是锦西不会欠人家钱,会在最短时间内把钱还上。
    货车拉着锦西的货先她一步出发了,祁静帮忙联系了人,在申城那边帮锦西找了仓库,并帮她把货卸下去。
    “对方是我妈的老朋友,安全上你不用担心。”
    “我当然相信你。”
    下午,锦西又跑去广城的图书馆逛了一圈,她不是为自己买书,而是给孩子挑点早教的书,再买点英语分级教材,前世锦西帮闺蜜买过书,也经常看闺蜜在朋友圈分享,那时候有很多知名的分级阅读教材,比如raz、红袋鼠、培生、海尼曼等,广城这边货物流通快,又靠近港城,英文教育方面的书应该比内地要多一些,但让锦西失望的是,她没有找到合心意的书,可能是眼下国内对幼儿英语还不够重视,并没有针对幼儿早教英语的绘本,锦西找了很久,才勉强找到几本关于动物、颜色、形状这类简单英语的书籍,倒是勉强能用。
    回去时,锦西和祁静买了夜里的车,如此到了火车上就可以睡觉,会比之前好很多,不过长途火车旅行依旧累得够呛,回到申城时,锦西和祁静都接近虚脱状态,缓了很久才好一些。
    回去时货已经到了,看着仓库里堆放着的本色马海毛,锦西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前所未有的安心,原本看不清的前路似乎渐渐有了方向,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做一个下流的批发商只能任人拿捏,也发不了大财,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让她掘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眼下锦西已经连付仓库的钱都没有了,好在祁静知道她的窘境,帮她垫付了租金,锦西又找人做了货架,货架需要一段时间的制作,等制作完再付钱,锦西也因此有时间得以喘息,她刚到申城,连家都没有回,便跑去郊区找印染工厂。
    这年头信息不发达,想知道什么必须自己去跑,锦西找祁静借了辆自行车,便一家家跑工厂去了,好在祁静向杨月华请教,杨月华告诉锦西几个地点让她去找,有人指路锦西找起来快多了,当天下午就找到一家规模中等的印染厂。
    锦西推门进去,让她意外的是,这家工厂里并没有机器运行的声音,更没有工人忙碌的声音,整间工厂静悄悄的,院子里看起来也十分破落,就连门口的几颗冬青看起来也不太精神。
    锦西敲了敲门,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打量她一眼,道:“你找谁?”
    “询问印染的事。”
    “印染?我是老板骆一海,有什么事跟我说。”
    骆一海显然没有把锦西放在心上,态度漫不经心,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锦西笑笑,也没说话,默不作声地把整个工厂参观了一下。
    这家印厂规模不算大,可这家印染厂有个优点,印染机器很是先进,锦西参观对比过后,认为这家厂虽然不如大厂有优势,可胜在规模小没什么生意,加上印染机器比大厂还好,收费还低,可以说完全符合锦西的需求。
    只是老板这消极怠工的样子,可真不讨人喜欢。
    锦西笑笑:“小单子我自然也不会找老板你了。”
    骆一海怔了怔,态度认真了些:“您想染什么?”
    “毛线。”
    “毛线?哎呦!方小姐,您真是找对人了。”骆一海拿出几捆毛线对锦西说:“您看看,咱们这什么颜色都染得出来,更重要的是技术先进,从日本那边引进的这机器,要不是生意不好……”
    言外之意,如果生意好的话,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局面,可骆一海打通不了合作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机器再先进,工艺再好,没有单子上门,生意依旧做不起来。
    锦西看着他们厂的毛线,忍不住摸了手感,手感跟市面上的差别不大,毕竟底子都是一样的,要说差别,也只能说这家工厂的颜色比其他工厂要亮一些。
    锦西很喜欢这种颜色,颜色丰富的毛线更适合春天。
    “这种造价多少?”
    骆一海报了价格,价格低到令人无法想象,分担到毛线里的话,真的近乎没有,也就是说,印染根本没有为毛线增加太多成本,想来也是,本色马海毛一斤也不过17块钱,印染费用绝对不可能超过底料,那又能有多贵?
    可眼下还有个问题,锦西必须预防一些事情,比如她能想到这个主意,别人能不能想到?万一别人也想到了,也去广城进本色马海毛来染色,那她的毛线凭什么能脱颖而出?
    她总要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优点才行。
    “颜色可以自己调制吗?”
    “这个的话也不是不行。”骆一海沉吟道:“但您至少得给我样板,我根据您的颜色,试着去调色,您也知道,这调色是门技术活,深了浅了都会有色差,尿素比例也得控制着,总之这个还得咱们再琢磨,最后定下一个配方。”
    “行,回头我拿给你!”
    “好嘞!”
    骆一海把锦西送出门,才又探听道:“我忘了问您,您打算染多少斤毛线?”
    可别百来斤,那他还不够开机器的费用,这机器一开一关都是有成本的,调色的老师傅工资都不低,要是太少,真不值得动手。
    “一个月几万斤能染得过来吗?”
    “几万?”骆一海的诧异写在脸上,随即他不仅没有高看锦西,反而笑得莫名:“那行,等你颜色拿上来,咱们再谈吧!”
    锦西瞥了他一眼,没说话走了。
    -
    当晚,锦西把从广城买的书拿出来给芝麻团子看,芝麻团虽然小,可俩人对英语都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这个年代可以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少,哪怕是一本破旧的书对他们来说都十足珍贵,因此当锦西掏出这几本书,俩人都高兴地在床上跳来跳去。
    “妈妈我要看书!”
    “我要学英语!”
    “我的英语学的比哥哥好!”
    “你在做梦吗?明明哥哥更好!”
    俩人争论不休,把锦西听笑了,这点毛孩子,还知道做梦一词,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锦西教他们学了一会英语,因为他们学过闪卡,眼下再学简单巨型,总的来说要轻松的多,比如说动物园这本书,里面都是跟动物相关的词句,有“i-can-seexxx”这种简单巨型,俩个孩子活学活用,完全可以快速代入他们学过的动物,没有丝毫违和感。
    他们学习的速度比锦西快多了,锦西这一代人在上初中以后才开始学英语,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中文思维,看什么英语第一时间都要在脑子里翻译成中文,因此学起来难度很大,可两岁多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中文思维,在这个时候学习其他语言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孩子小学语言不好,其实是错误的。
    就拿龙凤胎来说,他们现在会的词汇比很多十来岁的孩子都多,学语言真的跟年纪无关。
    孩子看完书便睡觉了,丝毫不需要锦西哄着,特别省心,简直是俩个小天使。
    锦西看着他们被养得肉嘟嘟的小脸,不禁笑了。
    “姐,你累了吧?赶紧休息吧!”方锦北说道。
    方锦北上高三,个子差不多178左右,虽然不如方锦南长得精致,可他的气质更爷们一点,再过几年也是吸引女人喜欢的类型,方锦北跟哥哥姐姐感情都不错,对锦西这个唯一的姐姐更是照顾,以前他小时候就经常把自己不吃的东西收起来,留给锦西吃。
    锦西笑笑:“这几天累坏了吧?”
    “哪有!我有什么可累的!”
    “怎么不累?带俩个娃,还得照顾二哥,就是我也得累得不轻。”
    “你累是因为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体力好。”
    锦西没有拆穿他,带孩子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所以锦西一直认为,这天下最伟大的就是那些全职妈妈,她们在做一些男人忍都忍不了的事,而且一做就做了好几年。
    “你辛苦了,不过下面你还得辛苦一段时间。”
    方锦北好奇地问:“姐,你是不是出远门了?你去干什么了?这几天我打电话回去,都没敢告诉妈,二哥也很担心你。”
    俩人说着来到方锦南的房间,方锦南撑着坐起来,锦西笑问:“二哥,腿怎么样了?”
    “我没事,倒是你,锦北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锦西沉吟片刻,把事情经过讲给他们听,听锦西说小芝麻替她赚了八万块钱时,俩人都怔了许久,方锦南又问:“钱呢?”
    “花了。”锦西很快讲完整个经过。
    “你是说你把八万块钱都买了本色马海毛?准备拿到申城来染色?”
    锦西点头。
    “妹妹!你真是……万一卖不出去呢?”方锦南着急道。
    “卖不出去就当芝麻没有中过奖呗,我也不贪心,能赚点养家糊口的钱就行。”
    “可……”俩人都是朴实的农村小伙子,刚来城市,没见过太多钱,方锦南一直觉得自己手头有个一千多块钱都算巨款了,他虽然也想有钱也想赚钱,可奈何他的眼界放在那,眼下听锦西说她进货进了八万,方锦南忽然有种跟不上这个妹妹的感觉。“实在太多了!你应该保守点!”
    “哥,这个你不用担心,本地马海毛长期供不应求,而我这批货的颜色应该会更经典一些。”
    “哦?”
    锦西把买来的颜料拿出来,这是绘画用的颜料,专门买了色号多的一盘,说起来这年头的马海毛虽然很流行,可锦西观察到,市面上的颜色就那几种,哪怕进货渠道不同,可马海毛的颜色却都很相近,还有一些锦西难以想象的颜色,就那种类似于军绿色的那种,织毛衣并不好看,可却符合现在人的流行审美,还有紫色、红色、黑色,总之大部分都是常见色,也容易染色。
    锦西怕自己的马海毛没有优点,想在颜色上做文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