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到明朝考科举 > 穿到明朝考科举_117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到明朝考科举_117

    他忽然想起一事,五指不知不觉攥起来,揪着衣摆问:“公子说的真个是花露,不是用油浸的香油吧?那可不值银子。”
    崔燮险些要翻白眼儿:“你这么大一瓶头油放在这里,我还分不清香油和香露的区别么?你找个机灵、手巧的伙计来,我在锦衣卫谢千户家拿了个蒸甑来,也看过他们怎么用的,就亲自替你调教个人出来。”
    崔燮这么一说,就是要抬举他的人,要指点他经营铺子了!
    那绸缎店经公子一指点,卖不动的贵料子就卖出去了;那南货点经公子一指划,里面不值钱的陈货也呼呼地换成银子,还挣来了县尊大老爷一块匾;若他这个脂粉铺子也能叫公子上心……
    崔庭牙花子都露出来了,点头哈腰地说:“小的这就去准备。至于那伙计——小的家里有个十六岁的丫头,也生得有几分颜色,家里娇宠着养大的,也不输外头的小家女。公子就把绝艺教给她,往后收她做丫头妾室的,那手艺也不怕外传了,也是小的一片孝敬的意思……”
    崔燮很不习惯明朝这种动不动就托献女儿的毛病,皱了皱眉说:“胡说什么!你亲生的女儿,不给她安排嫁妆嫁个年少温存的丈夫,竟要她做婢妾?别再存这种心思,不然你这掌柜的也别做了!送个男的进来,给闺女挑个好人家嫁人吧!”
    崔庭叫他这突如其来的怒气吓着了,结结巴巴地说:“公、公子既不愿意,小的不敢再提了!小的这就回去,明日便叫儿子进来跟公子学绝艺。”
    他也不是不疼女儿,只为了巴结主人才想献女进来。这不是看他们家公子年少有为,又俊美温存,才动的这心思么?若是女儿嫁进来,哪怕只能做个婢妾,依后院那些姨娘的待遇看来,不也比嫁外头小门小户的男子强得多么?
    可惜这公子也是眼光太高,白得一个温柔解意,又能助力家里生意的妾都不要。也不知他将来是想娶什么天仙回家哟!
    崔庭臊眉耷眼的,恨不能立刻告辞。崔燮却拿着那块香肥皂闻了闻,道:“外头卖的这东西,气味都不大好,还掺了这些白面,洗时水都滑腻了,洗不干净妆粉。叫你儿子进来时帮我捎几样香料,我回头添减着,叫他试制更好闻的来。”
    他昨天就写好了要用什么,这时候却不直接拿出来,而是特特地拿了张新纸,一边思考一边写出各色香料的名字。香料要的比实际用的更多,也不写分量,每样都要二两,再要一斤皂角粉,等送进来之后再好装个试验几回才得出合适比例的样子。
    崔庭走后,他便叫小厮松烟把能用的化妆品都给云姐送去,并叫他代自己解释一声为何不叫她用铅粉和银朱。
    云姐早盼着换用桂粉,好把肤色抹得白嫩嫩的,见没送来还有些遗憾,她的生母董氏却欢喜地说:“我的傻姑娘,这才见的大哥看重你呢。不是真爱你这个妹子,只管叫人胡乱送些东西来,抹得面儿上光就罢了,谁还管你抹久了脸青不青?”
    虽没有铅粉,这桌上的沤子、胭脂、螺黛也都是真正的好东西。云姐拿着一管腊胭脂看了又看,低下头说:“我也没什么能回赠大哥的,要不就做个荷包给哥哥吧。”
    董姨娘笑道:“云姐的针线好,绣什么都好看。大哥是读书人,佩的东西要清雅,里面再放些香料就更好了。”
    云姐也才十二岁,技术其实有限,那荷包大半儿是董姨娘帮她绣的,满满地绣了仙鹤和松石。娘儿俩改了几回样子,赶了整整两天才得的,绣好就赶着在早饭时拿出来,给了崔燮。
    崔燮这两天晚上又要画画,又要指点人做肥皂和胰子,忙得抬不起头来,根本没想起这个妹妹来。忽然收到她送的荷包,还绣得那么精致,倒有些意外惊意,当场就把荷包佩在腰间,朝她道了声谢。
    云姐羞怯地点了点头:“大哥送我那么些东西,我却只还得这个荷包,哪里还当得大哥一声谢呢。”
    她抬起头来,崔燮才发现她换了妆容。她那张小脸儿涂得白白的,两颊用胭脂打出半颊淡淡的红晕,双眉微微斜挑向上,显得人更成熟妩媚,竟有了几分大人样。
    崔燮客套地说:“妹妹改了妆容,更显大气了。不知是谁给你画的,这双眉画得倒是挺好看。”
    云姐道:“是我自己画的。我在邻居徐主簿家里,看见他家大姐姐就这么画的,她说这叫尚香眉,目下正时兴的。”
    尚香眉……是不是从前还兴过貂蝉眉和二乔眉?
    崔燮咧了咧嘴,想起了自己插画上画的那张红衣烈烈的孙夫人。
    万万没想到,他这个从不看时尚杂志、视频的纯正单身狗,居然还成了大明女性妆容风尚的引领者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古代化妆品知识参考自孟晖《贵妃的红汗》
    第103章
    没过两天, 居安斋的招聘兼采购队伍就乘船南下了。
    这回是居安斋开业后第一次去福建采购, 还兼着要招人手。计掌柜对这事抓得极上心,从头到尾亲手操持, 不假于人, 恨不能自己去跑这一趟。可他年纪毕竟大了, 崔燮不放心他走这么远的路,最后还是决定叫常跑南边儿的方伙计带着崔家南货店的伙计去。
    南货店这群人原本仗着只有自己懂得跑长途进货的门路, 也有些心气儿高的。但自从崔大会被遣回乡下, 南货店那么简单就叫少主人给卖了,他们可知道这个家谁说了算, 都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
    崔燮叫他们跟居安斋签了业务外包红契, 有官府鉴证, 方伙计也算他们半个东主。再加上他也是跑惯长途的,有门路,懂得出行的规矩,便把那些人管得服服帖帖, 连在路上作妖的念头都生不出来了。
    因为崔府的绸缎铺和脂粉铺也要进货, 崔燮便叫两家掌柜写下要买的东西, 崔府这边租下两条船,叫两个会算帐的大伙计押船,两家的船拼成一队,结伴而行。
    因路上山高水远,关栅极多,他又拿了崔参议的帖子给方伙计, 叫他路上打点关系。
    他们在京里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路上的风险只能看那个长途团队自己应对了。
    方伙计走后,老家的总店就没人看着了。计掌柜要操持京里的事务走不开,只好让崔源一个人先回去管,顺便派人把第十二卷 、十三卷以后的文字版书稿运回来。
    居安斋的三国的文字雕版是早买来的,排版时只要在文版外侧加装刻有评论内容的细条版即可,方便得很。崔燮考试、进京这几个月,插画虽不能更新,文字内容却早就印到八十回后了,只要刻出新插图和彩封,装订好了就能成书。
    计掌柜进京开店时,就带了不少匠人和学徒来。那些学徒印刷还不大行,装订、包装却已都是熟手,在京里边印边出,很快就出了第十二卷 、十三卷。
    他还安排熟手描下了店里的两张海报,就按崔燮的主意,刻了头脸和手的雕版翻印,剩下的部分叫人照着描线上色。这样的大图若都叫照着手绘,费的时间长不说,图像也容易走形,似这样先定下手和脸,描图时就是肩膀、线条略有出入,不细看也照样是个鲜活的佳人,妥妥儿能卖出去。
    书斋的事,计掌柜一向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用崔燮事事操心。真正要他下心思的,却是脂粉铺。
    崔庭自那天叫他拉去单独谈话,很快就送进来一个十八九的儿子,叫作崔凉的,给他打下手,学作花露和香肥皂。
    肥皂里要的香料和药材多,一时没备齐,只送来了几包药末,崔燮是一概不认的。倒是鲜花好买些,此时正是栀子盛开的季节,京郊有好几家花圃都能买着。因为试制只要几斤鲜花,耗的人力不大,崔凉去见他那晚上就是带着洗净晾干的花过去的。
    崔燮是个实干的人,见他来了便叫他在院儿里铺上几张草席,把鲜花摊在上头,换上干活的衣裳。又指点他仔细地洗了谢千户送的酒甑,又打了一坛珍贵的高度酒,让他用棉球蘸着给甑里消了遍毒。
    其实谢千户给他的酒甑和蒸花露的蒸甑还略有不同:
    一般蒸花露的蒸馏器是小而圆的两部分结合而成,上甑下釜,花直接搁在甑底,篦子在上,上方倒扣一个弧形盖,盖上方的空室用于注水冷却。篦子四周有收集冷却水的环槽。人在釜中烧火,甑中的水沸腾带出花里的精油后,从甑下部的滴漏口流出。
    这个清末的酒甑则是个长圆的筒,直接搁在灶上蒸;出水口接在甑口一圈冷凝环边,上面的甑盖是空心的,里头能注水,靠着盖里的水冷却蒸气,使含有精油的蒸汽凝结成水后流出来。
    工具不同,但原理相同,都是靠水蒸气粹取精油。
    化学书里只在蒸酒一章顺带介绍了一下古代蒸馏器,没详解怎么用。崔燮只看过那个蒸酒的大蒸甑,便按着蒸酒的法子,叫人寻了个铜篦子搁进去,收了一簸箕花搁在篦子上,在篦子下方注满水。待里头的水热了,就打开甑盖上缘的注水口,倒进硝石制的碎冰,待化了水又把水倒出来继续倒冰。冒出的蒸汽遇冷,便顺着滴漏管缓缓滴进了一旁水杯大小的素白磁瓶里。
    如此往盖儿里添换了几回冰,蒸到最后也只凝了半瓶雪白的花露,表面薄薄地飘着一层精油,不细看就似一瓯白水。
    他看着滴管口滴出水的速度越来越慢,便拉开蒙脸的布巾,叫崔凉熄了火,带着精油跟他回房再看。
    院子里本来也不怎么凉快,可他们俩刚从闷热到滴水的厨房出来,拉下口罩便觉得一股清风迎面吹来,清爽的不得了。崔凉用软木塞塞着水瓶,闻着那风里满都是香气,香得鼻子都要麻木了,叹息道:“原先闻着那香露就喜欢,老想着什么时候有钱了也给婆娘买一瓶擦擦,如今却只恨不能她一辈子不要擦脂抹粉了。”
    崔燮笑道:“只怕往后不是你嫌她香,该是她嫌你香,天天逼着你洗澡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