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女神农 > 第21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7节

    兄妹两个时隔一年多再次重逢,各自的心中很是激动和欣喜。相互问候了这近两年时间里各自的生活,一时间又是高兴又是感慨。
    唐弈站在一旁看着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秦妙这丫头拽着她大哥一个劲的问东问西,问过了爹娘问兄弟姐妹,之后又问农庄,又问铺子,又问一众交好的朋友,后来恨不能将老家里养的老母鸡也问一问。
    不由劝她:“先上马车吧,回去之后有话慢慢说。少贤兄一路冒着酷暑赶路肯定是累坏了。”
    秦妙这才一拍脑袋:“瞧我,都糊涂了。”说罢忙请了大哥上马车,之后马车调头,进了齐州城。
    秦少贤一路到了沈宅,在沈宅中布置最为舒适的客房里面暂住下来。一路上赶路吃了不少苦,此番终于得以歇息。
    唐弈很是客气周道的款待了秦少贤。
    秦妙没有问大哥的归期,想着大哥在沈宅暂住几日缓解一下赶路的疲劳,选一个好天气,这就该带着她往回赶了。于是一面开始收拾行李,一面等着大哥来告知具体的归家日期。
    期间唐弈和秦少贤似乎聊得不错,两人甚至还一起出门了几次。男人之间的事情秦妙不好多问。想着自家大哥和唐弈关系融洽也是好事。
    不想从七月一直等到八月初,大哥不仅没有提接她回家的事,反而还起了在齐州城置办宅院的打算。
    这事有些离谱了,唐弈这些日子究竟和大哥在忙活什么?就算唐弈满心算计之下说服了大哥在齐州城安家,可是大哥又不傻,能一举拿下三个案首的人智商自然不会低。这事情,秦妙越想越蹊跷。终于忍不住找大哥好好的谈一谈,让他千万不能着了唐弈那狐狸的道儿。
    不想不等秦妙去找秦少贤,秦少贤却是先来找她了。
    这天是八月十三,再过两天就是这一年的中秋节了。一大早的,秦妙才刚起床就听到一个面生的丫鬟前来传话:“秦大爷说了,今儿个要带你出门一趟,姑娘你用完早饭就去他的住处找他。”
    “好。”秦妙答应了。一番梳洗,草草用过早餐,就去了沈宅的客房找自己的大哥。
    这些日子秦少贤和唐弈走的近,所以秦妙便没了时间来找大哥说话,再则,年纪都渐大了,哥哥总没有姐姐来的亲近。所以今天竟然是秦妙自那天城门外迎接了大哥之后第一回和大哥在沈宅里面聚首。
    只见大哥在沈宅休养了大半个月之后,先前晒黑的脸色渐渐的白了一些,书生气显露出来,整个人越发的沉稳儒雅了。不得不说,大哥这人还真是天生念书的好材料,想当初家里穷得吃糠咽菜时,大哥就算是拿着农具下地干出活儿也能显出和其他庄稼汉不一般的儒雅气息来。
    “大哥这些日子住的可习惯?”秦妙问。
    “沈爷做事极为周道,为兄这些日子住的很舒心。”秦少贤说罢,对秦妙说,“走吧,带你出去一趟。”
    “可是出了什么事?”秦妙问。
    “到了你就知道了。”
    秦妙跟着自家大哥一起出了沈宅,上了马车,马车载着两人从梧桐大街出来,朝着齐州城的一处胡同驶去。这条小巷秦少贤也是前些日子才晓得,名为猫耳胡同,顾名思义这条胡同实在不怎么大,弯弯曲曲,向着里面神秘延伸。两边大大小小的院落很有些年头了,一座挨着一座,一小寸的土地都珍惜无比。
    齐州城里,梧桐大街乃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居住的地方,而这条猫耳胡同则住的都是城里面普通的百姓。
    马车在猫耳胡同的入口处停了下来,因为胡同太窄,马车进不去。
    秦妙跟着大哥下了马车,步行朝着胡同深处走去。
    也不知道拐了几道弯,就在秦妙忍不住想要问一问大哥到底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大哥在一道院门外停了下来,抬手在门上敲了三下。
    门板有些旧了,有的地方都被触摸得光溜溜的,几可反光。
    很快地门被打开,开门的是个七八岁的男孩儿。
    “阿凉,你一个人在家?”秦少贤见开门的是个孩子,便以为家里的大人不在。
    那被叫做阿凉的男孩儿回答说:“我奶奶在家,还有我大姑姑和蕴妹妹也在家。”说罢转过身去冲着里屋叫道,“奶奶,上回来的那个哥哥来了。”
    而后里屋应了一声,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走了出来,见了秦少廉和秦妙两个之后立刻就客气的笑了:“侄子侄女来了?来之前怎么不说一声,你看,我连菜都没来得及买。”
    “大伯娘,不用忙,我带妙妙来这里坐一会儿就走。”秦少贤笑着回应。
    秦妙听了自家大哥的这句话之后可是惊得不行,大伯娘?哪个大伯娘?莫非就是当初战祸时各自逃难走散了的大伯家的大伯娘?
    第344章 大秦家
    秦妙穿来的的时候自己家就已经和大伯将走散了,对于大伯一家也是在二哥和四姐那里听过几耳朵,脑子里的印象并不深刻。
    那大伯娘之前见过秦少贤,对于秦妙却还是这么多年来头一回见,她记得当初和老二家走散的时候秦妙还是个脑袋有病的痴傻丫头,如何这丫头现在竟出落的这等模样?啧啧,瞧瞧这脸蛋,这打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呢。
    莫非,老二家这些年发达了?
    这么一想,那大伯娘心里便不爽了。先前她觉着自己家运道不错,得了贵人提携,日子不算富贵可也是温饱不愁了,相比那老二老三家肯定是好出不少。不想今日被秦少贤这侄儿找上门来,听闻他已经考上了秀才,今日又见了秦妙这丫头的打扮,顿时就被老二家给比了下来,心里怎么能服气?
    自古妯娌们之间都是矛盾不断,是非不停,相处和睦的妯娌极为少见。
    秦妙的这个大伯娘见了秦妙一身好料子的衣裙之后心里就不怎么高兴了,想到老二媳妇这些年的日子竟比她这个大嫂过得还要好,顿时就膈应的不行。可是面上不好显露,只拉着那叫做阿凉的男孩儿说:“这是你三堂叔,这是你五堂姑,可记住了,下次可不能再哥哥哥哥的混叫。”
    “是,奶奶,孙儿记住了。”阿凉乖巧的应了。
    秦妙一旁听着,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大伯娘给阿凉介绍的这些称呼,是按照大秦家里面秦妙这一辈的序齿排的。难得终于找到了失散的亲人,秦妙想着唐家村里面的爹娘知道这事了一定特别高兴。
    大伯娘这边刚让了秦少贤和秦妙进屋,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阿凉忙又跑了出去开门。门开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妇牵着一个五岁上下的女孩儿走了进来,边走边说:“那翡翠耳坠子你想都别想,人家菲儿的爹是商户,走南闯北的不知道赚了多少银子,你爹就只是个拿月银的掌柜,可由不得你这样糟蹋银子。”
    “娘,颖儿就是觉得那翡翠耳坠子好看嘛,婶子说了,那耳坠子也花不了几个钱的。”五岁女童撅着小嘴,很不满意。凭什么人家有的东西自己就得想都别想?
    少妇还想再说教那女童几句,不想这会儿已经走到正屋的门口,看到屋里坐着两个脸生的客人,忙住了嘴,摆出一张笑脸来:“呦,来客人了,娘你怎么不让阿凉去叫我回来?”
    “阿凉要在家里温书,你以为都跟你母女两个似得成天没事儿不做活往外瞎跑。”大伯娘的脸拉了下来。
    那少妇顿时委屈:“娘,你这样说媳妇可就不对了,我就是怕在家做活影响阿凉温书这才带着颖儿去了胡同口的张家做活。”
    大伯娘不耐的摆了摆手:“好了,少说两句,这是你三堂弟五堂妹,过来认识认识。你进门那会儿,我们家和他们家已经失了联络。”
    少妇闻言忙挨着秦妙坐了下来,笑嘻嘻的说:“我常听我家的爷们儿提起来弟妹们,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大伯娘瞥了眼笑得眼睛都要看不见的二儿媳,心里极为不屑的想着,这个媳妇子最是个踩低就高的,看着秦妙一身的衣着打扮不俗就如此巴结起来,眼皮子浅成这样真真是丢了他大房的脸面!
    秦妙这厢因着而堂嫂太过客气,也不得不摆出开心的小脸和她攀谈:“今天出门匆忙,不知道大伯家人丁兴旺,竟是忘了准备见面礼,改天定会备了薄礼让人送来,嫂子千万别嫌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