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女神农 > 第12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9节

    冯三娘聊着家常,冷不防的想起件事情,一拍脑袋,自责说:“瞧我这记性,总是忘记,正好今天妙妙你来了。不然我不知什么时候才想的起来。”
    “三大娘,可是出了什么事?”秦妙好奇。
    冯三娘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个月前店里收到两封信,都是寄给你的。我原本想着让柏哥儿去唐家庄送粮食的时候给你捎去,结果总是忘记,正好今天你来了,也不用我惦记着给你送信了。”
    说罢看着李柏,叫道:“柏哥儿,你去楼上厅里,将那两封信拿给妙妙。”
    李柏这会儿正在整理仓库,不知是干活干得太投入,还是心里面在想着别的事情有些走神,这会儿竟是没听见冯三娘的叫声。
    冯三娘不由又叫了李柏一声,李柏这才回过神来,朝着冯三娘看去。冯三娘给他说了放信的地方,他这才拍了拍手上尘土,上楼去取信了。
    信很快就取了来。
    秦妙接过信来看了一眼,一封信来自京城,应该是四皇子的来信。还有一封信来自通城,大约应该是沈公子那边的来信。
    打开信封,看了眼信上面的内容。来自京城的那封信的落款落了个“四”,是四皇子的来信无疑了。心中写了粮种试种了一些,长势确实不错,朝廷已经对县令楚元颁了嘉奖令,官职上升是少不了的。此外又提了句,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望秦妙收好,日后遇到难处,尽管来找他。之后便没再说别的,一封信到此就完了。
    秦妙能猜到,四皇子押了那么多的优质粮种回京,定是得了皇上的夸赞,不然也不会如此有诚意的提起那枚玉佩,并许以日后的帮助。
    然后拆开来自通城的信,信的落款处落着沈公子的大名,沈耀康。字迹和秦妙之前在八仙酒楼的菜单上看到过的一样,甚为好看,有风骨,有性格,一笔一划,组合在一处,很是顺眼。
    信的内容提起秦妙给他配的那些药,药效很是不错。如果方便,请再寄一些药丸过去,酬劳方面自然是从优。收信的地址为齐州的梧桐大街的沈宅。想必沈公子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好途经通城,而沈公子的家,应该是这个收信的地址,齐州的沈宅。
    回想起来冯三娘刚刚提起过,这两封信寄过来已经差不多一个月,因为她一直忘了托李柏送信,所以这会儿秦妙读到两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信件寄到太丰粮店之后的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沈公子的药肯定已经吃完了。
    秦妙打算抽空再配一些性子温和的药给沈公子寄过去,待日后见面把了脉之后,再修改药方。
    正想着药方的事情,视线往信纸的后面一扫,之间信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县里面的几件铺子的情况,一共有三间铺面可以腾给秦妙,一间药铺,一间布庄,一间米铺,大约是考虑到秦妙的神医身份和开过太丰粮店的经验,特地给腾了一间药铺和一间米铺,至于布庄,兴许是赶巧赶上了。
    第212章 远亲
    说起来药铺,秦妙便想起来镇上回春医馆里面的那个伙计。
    那个伙计背后来了这么阴损一招,还得秦妙差点被绑架,此仇没想起来就算了,现在想了起来,说什么也得报了!当初沈公子只帮着肃清了绑架她的人,而这个伙计,因为只是动了下嘴皮子,没有确切的害人行动,所以就没收拾他。不过在秦妙看来,这个伙计,虽然没胆子动手害人,可是他的心里是极看不惯她这个小丫头的,留着迟早要坏事,不如尽早除去的好。
    一面琢磨着如何收拾回春堂的伙计,一面将信纸折好,收进信封。信纸的最后面留了县里交接铺子的地点和管事的姓名,所以这封信要妥善保管。
    看过了沈公子的信,对于这一次去县里,秦妙的心里踏实多了。
    至于四皇子那边,隔得太远,眼下秦妙还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事情。不过有备无患,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还是妥善保管的好。
    收起了两封信,秦妙便将此行县里的目的给冯三娘说了:“三大娘,前些日子天儿太热,不方便出门,眼下夏天最热的天儿已经过去,一早一晚的还算凉快,我便让我大哥赶了马车去县里。去拜访朱老先生。你若方便,就带秋儿一起去吧。”
    之所以扯了天气当由头,实在是秦妙不想让人起疑她如何就知道了朱老先生的下落。
    果然冯三娘立刻接话说:“方便,方便,怎么不方便呢。之前天热不好出门就算了,现在天气凉快了,正好出门子去给秋儿拜师傅。粮店这边柏哥儿帮忙照看着就好,最近他一个远亲来投靠,那家里的小子是个伶俐的,正好可以在店里帮忙。”
    “是么?”秦妙看向李柏,“李大哥,你家的远亲什么时候来的镇上,都安置在何处?”
    李柏停了手上的活儿,回答说:“来镇上的日子不长,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想带你去见一见我那远亲。”
    秦妙今天夜里是要留在镇上过夜,好在夜里的时候去那座宅子里补库存。而明天则要带了冯三娘和冯秋启程去县里。所以如果要去见人,只能今天下去。
    于是对李柏说:“不若就今天下午吧。”
    李柏听了没有异议,简单利落的定了下来:“好,午饭之后我带你去看他们。”说罢这话后又接着去干活儿了。
    秦妙看着李柏忙活着的身影,不由好奇,自己好像和李柏的远亲没什么关系吧?怎么就这么急着让自己去见他家的远亲?莫非……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秦少贤这边和冯秋聊天,说是聊天,不过是秦少贤逗着冯秋说话。冯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带着童真,很是有趣。
    敲定了明天启程去县里的事情后,冯三娘便呆不住了,托了李柏去照看铺子,然后自己上楼去收拾行李。冯秋拜师念书最重要,她就是委屈自己也万不能委屈了秋儿这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五六岁的年纪,正好是开蒙的年纪,如果这次能入得朱老先生的眼,有了朱老先生引路,日后高中肯定没问题!
    冯三娘的心里一阵阵的激动,她不求冯秋这孩子日后给她挣诰命,她只盼着这孩子能一路顺顺当当的,有个体面的前程就好了。
    午饭是秦少贤和秦妙两人一起做的,两人的厨艺都不怎样,只对付着将饭菜做熟了就好。做饭的人做得应付,吃饭的人也吃得应付。冯三娘因着冯秋拜师的事情,激动的不行,吃了一小碗饭就不吃了。而李柏,这个不需要拜师的人,好像也揣了不少的心事一般,吃得心不在焉。
    一顿午饭就这么草草的对付过去。
    午饭之后,秦妙跟着李柏去见他的远亲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院,在镇上东大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面。这个地方,李柏应该经常来,因为不等他敲门,门里面的人就把门给打开了,里面站着个十二三的小子,极热情的和李柏打招呼:“李大哥,我听脚步声就知道你来了。快进来。我娘正在做饭,一起吃吧。”
    李柏跨进了院子,回应说:“不了,我已经吃过了。”说着叫了秦妙也进来院子。
    那十二三岁的小子见了秦妙,情知自家今天来了客人,忙冲着厨房里面正做饭的娘叫道:“娘,李大哥带了个小姑娘来。”
    李柏止了那小子的话:“不用忙,我们来坐一坐就走。”
    话虽这么说,厨房里面忙活着的妇人已然从厨房里面走了出来,一面捞起身上的围裙擦手,一面冲着李柏客气的笑:“柏哥儿来了?快屋里坐。婶子这就去加几个菜。”
    李柏推辞说:“铁婶儿,不用忙活了,我们吃过饭来的。”
    秦妙这边正打量着这个小院,三间房屋,一方小院,外加一个厨房,很小,但是很紧凑温馨。如果家里人口不多,住着这一方小院倒是挺不错的。
    正打量着小院的时候,忽听到李柏称呼那妇人做“铁婶儿”,没想到这户人家姓铁,倒是个挺稀罕的姓氏。好奇之下朝着那妇人看去,正好这个时候李柏介绍说:“铁婶儿,这位就是我以前和你说起过的太丰粮店的东家。”
    铁婶儿就着围裙擦手的动作不由顿住,有些难以相信,那家生意奇好的太丰粮店的东家,居然是这么一个小丫头?
    秦妙被李柏介绍给妇人,少不得要笑着打声招呼:“婶子,你好,我姓秦,是李大哥极好的朋友。你们不用和我见外。”
    铁婶儿见着秦妙年纪虽小,说话做事却是一板一眼的极守规矩。最初的那一阵惊讶过后,便忙活着款待秦妙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最后还将家里舍不得吃的点心拿了出来。秦妙并非来喝茶吃点心的,桌上摆着的那盘点心倒是引得那十二三岁的小子直流口水。
    李柏便将那盘子点心推了过去:“阿槐,你吃吧。”
    第213章 要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