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女神农 > 第9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6节

    那大娘叹了口气说:“皇上御笔亲批的,今年开始加税了。去年的税,沿用的前朝的例,今年开始,这税赋啊要上涨一大半呢!你说,这税一加,农户手里的粮食就少了,这粮价少不得要往上涨。粮价一涨,我们这些老百姓吃什么啊!”
    冯三娘一听,寻思着这位大娘说的在理。天底下的土地能长出来的粮食就那么多,朝廷征去了一大半,剩下的,哪里够吃?遇上好年景还好,若是遇上灾年,估计又要饿死不少人了。
    恰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打断了冯三娘的思绪,对那担忧没粮食吃的大娘说:“这位婶子,你怎地只看到那告示的前半部分,不看告示的后半部分呢?”
    “皇上要征税不假,可是后面不是说了要开恩科吗?明年开春,天下英才便能下场一试,告示上说的清楚,只要能从科场上脱颖而出,定会委以重任。”
    秦妙一旁听着,觉着这皇帝果然有手段,先说加税,再说开恩科。在老百姓为了加税叫苦不迭的时候,再给出一个机会。嫌税重,不想缴税,那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功名出来不就免税了吗?
    如此既防止了因为加税而激发的民怨沸腾,有加强了百姓中的寒门学子投入到科场中的积极性。
    如此一想,秦妙很快地就回想起来去年见着容誉容公子的时候,曾听容公子提到过,为了天下长治久安,今上必定要重开恩科。只是没想到这事来的这样快。会不会是容公子进了京城做了宰相之后给皇帝进言了呢?
    不管上面的统治阶级是个怎样的想法,反正对于秦妙来说,重开恩科是个大大的好事。这样自家那样的庄户人家中的孩子就有了往上攀爬的机会。
    这么一想,秦妙便又想起了去年容公子曾经给的那封信,引荐前朝大儒,朱老先生的信。
    当初听容公子说过,好像那朱老先生就住在唐县的什么地方。
    具体住哪里,当时秦妙没有打听,想着就算是重开恩科,应该也没有那么快。不想今上在求才一事上如此看重,这就张贴了告示将重开恩科一事昭告天下了。
    冯三娘那边和过路的大娘就着那年轻人说的开恩科一事聊了一阵之后就散了,回了粮店照看生意。
    不少的人因为看过了告示上面说要加税,生怕粮食涨价,看完了告示这就赶来了粮店打算多买点粮食回去,吃不完屯着也好让心里踏实一些。
    如此冯三娘和李柏便忙了起来。秦少廉也加入了进来,帮着李柏搬粮食。
    秦妙带着冯秋在后院里面帮着将那堆在仓库里面的粮食往一个个的粮袋里面装。虽然年纪还小,可是能帮些忙也是好的。
    秦妙一边忙着手上的事情,一边在心里想着,如果大家伙看到那告示之后,全都起了屯粮的念头,那上回从空间移到那三进宅子里面的粮食可就不一定够用了。能支撑一个月都险。
    是今晚再去那宅子里面补足库存呢,还是在粮店门外张贴个告示,承诺店里面的粮食不涨价?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了,张贴个告示承诺粮食不涨价的好。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算涨价也涨不到哪里去,涨太高,官府少不得要出面压价,与其那样,还不如承诺不涨价的好,如此既收拢了人心,还能免去官府的责难。
    于是秦妙放下手上的活儿,出了粮店,找了街上的卖字先生,给了几个铜板,让他帮着写了个小告示,大意是本店承诺,以后不管遇上任何事,店里的粮食都不涨价,请大家理智购粮。如此,云云。
    告示拿回来,往粮店外面的墙上一贴,顿时就起到了效果,前往粮店买粮的人少了一些。粮食一次性买太多,放在家里几个月吃不完,要生虫发霉,岂不可惜,既然人家粮店东家承诺了不涨价,那就不必屯粮。
    第163章 被人盯上了
    当然也有一些不相信粮店当真能做到不涨价的妇人,依旧是咬牙买了不少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不慌嘛。
    可不管怎样,那则小告示贴出来之后,太丰粮店的口碑更好了。整个镇上的人,没有人不称赞太丰粮店的东家是个大大的善人云云。
    其他的粮店,平日里被太丰粮店压着,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了这样的好时机,还计划着借机涨一涨价好大赚一笔呢,谁知道太丰粮店居然贴出来那么一则告示。这下好了,赚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可为了名声和口碑,为了不被太丰粮店给挤死,也只能忍痛跟着贴告示,承诺不涨价。
    告示贴出来了,心里面的恨意却是烧了起来。断人财路,不得好死。太丰粮店的东家,你等着,逮到机会我不弄死你!
    其他粮店里面的粮食,都是店主人花了银钱走了各种渠道收上来,进货成本加上库存维护成本,若是卖不出去,或者低价卖出去,根本就赚不到银子。不像秦妙,粮店里面的粮食全都来自空间,质量好,货源足,最重要的是不用花银子。
    所以秦妙这会儿并不知道自己被人给盯上了。
    镇子不大,卖粮食的粮店也就三家。除去太丰粮店,剩余两个粮店的主人就这样因为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谋划着怎么给太丰粮店一个大大的教训。
    正在太丰粮店后院仓库里面忙着将粮食装袋的秦妙不期然的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她揉了揉鼻子,继续干活,丝毫不知道自己就这么无缘无故结下了仇家。
    黄昏之后,天色暗了下来,送走最后一批顾客,秦妙将粮店的门合上,让大家都坐下来好好的休息一会儿。
    因为都很累,冯三娘提议去翠花包子铺买包子吃,吃几个包子再喝一碗豆汁,又好吃又方便。顺便她去买包子的时候可以去点心铺子里面订做喜饼。虽然开门做声音挣钱很重要,可是认干儿子更重要。订了明天认干儿子就不能再改动。
    秦少廉一听吃翠花包子铺的包子,顿时就馋了嘴。带着冯秋和冯三娘一起买包子去了。
    如此,粮店里面就剩下了秦妙和李柏两个。
    冯三娘和冯秋都是没有亲人的孤人,所以明天的认亲仪式很是上心。可是李柏却是有亲人的,他有个奶奶。
    于是问李柏:“李大哥,你奶奶最近可好?”
    李柏回答说:“将养了这几个月,身体好了不少,病也很少犯了,除了眼盲,大体来说身体已经大好了。”
    “老人家是怎么眼盲的?天生的,还是后天得了什么眼疾?”秦妙好奇,作为一个学医的,本能的对一些病症比较关心。
    李柏这下没有立即回答,犹豫了一会儿,这才开口说:“我奶奶的眼睛,不是天生的瞎,而是生生哭瞎的。”
    “啊?”秦妙大惊。以前总在小说里看到有人哭瞎了眼睛,不想今天居然遇到了现实版。
    都是些心酸的往事,沉沉的压在心底,李柏原本以为再不会翻出来示人,可是现在面对着秦妙一双清秀灵动美丽无比的带着浓浓好奇的眼睛,心底没有由来的一软,就这么实话告诉了她。
    “我爹是行伍出身,早些年,旧朝的军队和新朝的军队打仗,我爹就这么没了,当时国家都保不住了,谁还关心哪些士兵……我奶奶得到消息的时候,战事早已经过去,她不知道我爹什么时候没的,甚至连我爹的尸骨埋在哪都不知道,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想起我爹一次,便狠命的哭一回,想起来一次,哭一回,就这么哭瞎了眼睛……”
    秦妙听着李柏的话,心里跟着有些沉重。平日里只见他清冷沉稳,却不想他曾经历过这样的心酸过往。爹死的那样凄惨就算了,奶奶还哭瞎了眼睛,娘……
    “那你娘呢?”秦妙心里想着的时候嘴里就问了出来。
    李柏脸色沉冷,一脸的凝重:“我娘是被饿死的,就在四处兵荒马乱打仗的时候。她为了省下粮食来给我和我奶奶吃,自己却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样的话,秦妙的一个心简直没办法用言语来形容。今天之前,听到李柏的这些话之前,她根本不知道李柏的身上居然背负了那么多的辛酸往事。
    接下来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沉默着,因为有些伤口,是不能用语言来宽慰的。李柏经历的过往,和秦妙第一次见到他时那满身的伤满身的血一样,凄惨,绝望。可是他却那样冷眼看着,自最凄惨绝望的环境中挺直脊梁,傲视一切,用更加强硬的态度蔑视那些磨难。
    秦妙不喜欢看人吃苦受穷。所以只要能帮助人,她定会施以援手。
    刚开始她家的家境也不好,所以她努力赚钱,现在家里人终于过上了吃喝不愁的小康生活,一家人和乐安稳。除了她家,其他的庄户人家也如此,只要不愁吃穿,这日子就是好日子。
    就算是冯三娘这样的孤人,有了吃穿不够,还得安一个安稳的家才好。可这些人的幸福都是比较容易达成的。对于李柏,秦妙却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感觉到开心和幸福,吃穿甚至是大笔的钱财在他眼里,似乎并不能触动他多少。
    这样的人,须得达成更高层次的境界才能感到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