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女神农 > 第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节

    秦妙继续打扫院子,一面扫一面回忆娘以前说过的柳婶家的情况。隐约记得柳婶家里好像喂了几只鸡,所以三个鸡蛋,应该没什么吧。其实娘当初也养过鸡,奈何自家是外来户,养得鸡仔都被村里的泼皮给偷个干净。后来便没再养任何家禽牲畜。
    打扫完了院子,秦妙便在院子里的石头上坐了,研究娘给的这枚暖玉。乳白色,滑溜溜的,摸上去还真的暖暖的。宝贝啊!不知道到底能换多少银子?够不够发家致富的本钱?
    脑子里琢磨着乱七八糟的事情的时候,时间就过得飞快。天色黄昏的时候娘提着半篮野菜回来,进了厨房,开始做晚饭。
    秦妙想起来什么,跑进厨房给娘说:“娘,二狗哥今天送了三个鸡蛋来,我……我收下了。”秦妙其实担心娘会责骂,因为爹在落魄前是读书人,娘也识过几个字,骨子里是有些傲气的,大约不喜欢别人的施舍。
    李氏看着小女儿眼中的不安,心里一阵酸涩,她摸了摸女儿的头顶,轻声说:“无妨,以后娘多去你柳婶家做点针线就是。今天晚上咱们家吃炒鸡蛋,好不好?”
    第5章 炒鸡蛋
    秦妙装作小孩的样子高兴的蹦蹦跳跳:“好啊,好啊,吃炒鸡蛋喽!”
    李氏看着女儿的笑颜,心里说不出来什么滋味,一路逃难,见过了太多人情冷暖,现在定居在唐家庄,虽然时不时的会受到本地人的欺压,可是比那些死在逃难路上的人幸运得多,而且天底下好人还是有的,柳氏一家人就不错,一定是知道自家今天被人上门讹银子,这才送了三只鸡蛋来安抚安抚。
    晚饭依旧是稀菜汤,粗糠饼子,不过多了一盘野菜炒鸡蛋,幸运的是兑鸡蛋炒的野菜不苦,散发着点点清香。
    爹秦峰吃相讲究,不急不慢,就着稀菜汤咽着粗糠饼,若不是秦妙尝过这种粗糠饼的滋味,看着爹的吃相大约要以为这粗饼味道还不错。
    娘就不行了,吃一小口粗饼得喝上一大口野菜汤,显然逃难之前没受过这份苦。饭桌上面,娘一面吃饭,一面和爹聊着白天被邻居讹银子的事情,总的来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说是没什么要紧,让爹不要担心。
    大哥的性子随了爹,沉稳有礼,不急不慢,虽然落魄了守着几亩薄田为生,可是坦然面对,丝毫不怨天尤人。他给秦妙夹了一大筷子鸡蛋到碗里:“小妹,多吃些,最近你都不怎么吃东西。”
    一家五口人,秦妙看着自己碗里的那一大块炒鸡蛋有些吃不下,分出一大半给了二哥。刚刚听爹娘聊天,提到二哥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可是怎么看都像是十岁左右,典型的营养缺乏。
    二哥拒绝了秦妙分过来的鸡蛋:“小妹,大哥给你夹得你赶紧吃啊,我自己有筷子会自己夹。你看你的脸,都被那混小子砸肿了,得好好补补。”
    秦妙不同意,考虑到二哥的生长发育,执意要把鸡蛋都让给他。
    孩子们懂得谦让,这是件好事,可是李氏却心里直犯堵,将那一盘子鸡蛋端起来,平分成五分,分到每人的碗里,大家都吃,谁都不能让着谁。
    晚饭之后,娘洗了碗,拿出针线筐,凑近一盏油灯开始做针线,本来为了节省灯油晚上一般不点灯的,可是今天白天不是被隔壁的小柱娘给闹了一通,气得在床上躺了好一会儿,原本该做得针线活就耽误了,只能晚上点灯赶一赶。
    常年的粗活,手指头起了厚厚的茧子,做不来精细的绣活,怕把人家上好的缎子给磨花了。只能做些粗使的针线,送到柳氏那里,隔三岔五的去镇上卖了,换几个铜板是几个铜板。
    因为点了灯,家里其他人就不想那么早睡了。爹和大哥谈论着那几亩薄田,这样的深秋时节,别人家的麦子已经种下,可是自家的田地状况实在不好,当初买下来的时候也不晓得一层薄薄的泥土下面竟然藏着那么多的碎石。显然是被人坑了,可自家是外来户,一家人又都不是爱惹事的人,只能自己动手整理。
    泥土下面藏着的石头得先挖出来,再施点河泥土粪之类,这样才能种庄稼,否则只能浪费粮种。
    聊完了田地,又聊了一些家常,娘一面做针线一面和大家聊天。
    也就是这些闲聊的家常中,秦妙得知大哥今年十四岁,早年没有兵祸的时候跟着爹娘想过几年福,所以身体状况和年龄是相符的,等到二哥出生的时候,时局就不好了,边关开始打仗,苛捐杂税贪官横行,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所以二哥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爹娘东奔西走,十二岁了,看上去像十岁,也许正因为如此,爹和大哥才不忍心让他去田里下苦力,顶多让他在边上打下手,或者干些跑腿送饭之类的轻省活。
    提到了二哥,秦妙不自觉的就想起了三姐。三姐被卖掉的时候自己才刚穿越过来,躲过一阵时疫,非常排斥这个世界,整天晕晕乎乎。如果说秦妙自己是个瘦骨嶙峋的豆芽菜,那么三姐秦妙心就是放大版的豆芽菜,九岁了,就比秦妙高半个头而已。
    爹娘和大哥二哥大约也想起来三姐,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沉默。
    娘想起来被卖的闺女,便有些郁郁,放下了手上的针线活:“时候不早了,都睡吧。灯油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爹带着大哥二哥去打水洗脸了。秦妙最小,由李氏帮着擦脸洗脚。条件艰苦,能有一盆底热水洗脸洗脚已经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加上晚上吃了鸡蛋,秦妙今天的心情很不错,躺在了自己床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第6章 哭的绝望
    房子不结实,而且还很小,大哥二哥挤在一间屋子,爹娘住一间。
    秦妙没有自己的房间,干草铺起来的草床就安置在爹娘房间里草帘子隔出来的小隔间里。小隔间里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黑,房子的采光本就不好,草帘子这么一隔,更加的见不到一丝光线。这也是秦妙为什么宁愿去村东头的柴垛上吹冷风也不要呆在家里的原因。
    睡到半夜,秦妙醒了,一方面草床睡得很难受,另一方面草帘子另一侧的爹娘在说话,虽然刻意压低了声音,可是这样的深夜里秦妙还是能清晰的听到说话声。
    “三丫头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孩子爹,你说人牙子会把咱们三丫头卖去哪里?”娘的声音里面满满的都是担忧。
    爹叹了口气:“孩子娘,别想了,那个给暖玉的老道不是说过了,咱们家的人都是有福气的,特别是小丫头。说不定,过上几年,就能找到三丫头了。”
    “老道士的话怎么能当真?真要有福气,咱们家会是现在这样?”娘的声音里面夹带着哭音,“要是明年当真加税,这日子是真的过不下去了。先说好,下次要卖,就把我卖了好了,孩子们一个都不能再卖了……”
    “日子会好的。”爹想安抚娘,可是话说来,自己都没底气,“那个时候时疫严重,手里没有银子,家里人都得搭进去。两个小子是家里的香火不能卖,小闺女是个傻的,卖出去就是个死,只能委屈三丫头……”
    不等爹把话说完,娘就开始哭,捂着被子,哭得凄凉绝望。
    “好了,别哭了,等家里日子稍微好点,我就托人去找三丫头,不管多少钱也要把她赎回来。”爹安抚着娘,可是话说口后自己都觉得有些飘忽,家里一穷二白,又是庄子上的外来户,能保住一家人的口粮都难,哪里有银钱去赎三丫头?两个小子都十几岁了,过两年就要说亲,就是有钱也得先给小子娶媳妇啊。
    娘依旧在哭,哭得隐忍,哭得绝望。
    爹再次叹息,深知三丫头这辈子都要成为家里所有人的心结了,这件事太沉重,他岔了话题,提起今天二狗来送鸡蛋的事:“唐栓家都是好人,二狗今天送了鸡蛋,你给柳氏说一声,农忙的时候我带着两个小子去给他们家帮忙。”
    娘听了这事,才渐渐收起哭声:“用不着你们,农忙的时候咱家也忙,我帮她多做点针线就好了。”
    “……”爹见娘不哭了,心中稍安,没再说话。
    娘自说自话:“柳姐姐家里宽裕一些,二狗爹是个种庄稼好手,大狗又在镇上学会了木工,二狗又是个聪明懂事的,可就是家里三个儿子,光是小子们娶媳妇就得一大笔银钱,我看柳姐姐平日里也过得很紧巴。”
    秦妙听着娘的话,心里直叹息,柳婶过得紧巴,可是紧巴紧巴也能攒点银钱给儿子们娶媳妇,自己家呢?爹早前是个读书人不懂种庄稼,大哥也不会木工,二哥连个头都长不起来,当真是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一穷二白啊!
    爹娘又闲话了一阵,这才睡熟。秦妙瞪着眼睛,看着浓黑的夜色,怎么都睡不着,直到听见其他庄户家的鸡打鸣之后,才隐约有些睡意。
    醒来的时候家里只剩她一人,爹和大哥不用说,自然是去田地里挖石块去了,时间很紧,别家的小麦都种下去了,自己的田地还没有修整好,他们比谁都焦急。
    二哥么,要么去地里给爹和大哥帮忙,要么就是跟着娘去挖野菜。穷人的孩子都很懂事,二哥是不会偷懒的。
    秦妙穿好她那件破的连补丁都没办法补的破棉袄,去了厨房,锅里温着菜汤和粗糠饼。粗饼秦妙是绝对咽不下去的,她只喝了一碗野菜汤。然后打算出门走走。倒不是贪玩,而是想出门找找赚钱的机会,呆在家里看着家徒四壁,是绝对没有赚钱的灵感的。
    村子里正值农闲,没走多远就能看到大树下面凑在一块,一边纳鞋底子一边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家常的妇人们。秦妙原想装作没看到,从旁边溜过去的,可还是有眼尖的妇人看到了她,扬声嘲笑:“傻妞!这是要去哪?婶子送你去别家做童养媳吃好吃的好不好?”
    秦妙冷笑,回敬道:“我是没那个命去吃好吃的,还是让你自家闺女去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