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末世之活着 > 第8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0节

    宋希和穆允峥在集市上绕了一圈,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东西,花了一袋半玉米面,回去车上,换李宝刚和郑昶过来。
    李宝刚和郑昶只抬了一袋子粮食过去,换完东西送回来再拿一袋子粮,跑了好几趟,直到把带来的每人两袋子粮食换完。
    换完东西几人直接回家。宋希开车,穆允峥坐副驾驶,郑昶拉着李宝刚爬到了小箱货的后车厢里。
    宋希了然。郑昶这是看出来了,果真眼界很重要,外面人要比村里人眼睛毒多了,也淡定多了,无声无息就接受了,脸色都没变上一变。
    回到家,宋希把换来的东西往前厅里一丢,谁缺什么就拿什么。
    糖糕扒拉扒拉,找出一个八成新的平板电脑,自己留下了。老爸老妈早睡早起,嫂子男神不能打扰,猴子又走了,就留他一个看着温室烧锅炉,晚上那么长,时间太难打发了。
    宋希说:“集上挺热闹的,东西也不少,沈越他们出了一个排维持秩序。下次我看家,糖糕和长官带叔叔阿姨们去看看。”
    糖糕眼巴巴看着他们家队长。这个家里虽说是男神当家,但是队长要是有一个不乐意,他和猴子就都得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谁让他们俩加在一起也打不过队长呢!
    穆允峥:“嗯。”
    糖糕感动极了。队长心里果真还是有他的,说不定他也是队长和男神男男生子生出来的……
    阴历正月三十,公历三月十二号,穆允峥和糖糕带上唐叔叔唐阿姨去县里赶集,周阿姨身上不大爽利,就没去。
    虽然已经进入三月,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晚上大多在零下二十七八度,白天零下十七八度。
    那日松带着乌力罕给宋希送来两桶羊奶两桶牛奶。
    宋希把四桶奶都送到了西厢地下室暂时保鲜,等攒上两三天多了一起做奶粉。
    阿古拉家羊奶牛奶的销量不太好。自从郑昶打头送去五十斤粮食定下一斤粮一斤奶的价格以后,好多讨过奶的人家就不再上门了,倒是一些从没要过奶的人家会端着粮食隔三差五过去换上几碗给家里的小孩子喝一喝。
    剩下的,宋希就给全包了。
    宋希也教过阿古拉媳妇乌云做奶粉,只可惜乌云在草原上跑马打猎有一手,这些精细活却实在做不来。
    那日松说:“阿爸说家里牲畜太多了,这边养不起,要卖掉一些。”
    乌力罕也难过极了。卖掉成群的牛羊,春天暖和以后还要和这边所有人一样去种地,他们离熟悉的草原生活是原来越远了。
    宋希一想,确实养不起。这边没有大块草场,只能在山谷里放羊放牛,就那么一点草,怕是不够这么多牲畜吃。山里又有野物,进山打草太危险了。如果搭着饲料喂,他们家四口人的地要养五口人,再去掉交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喂那么多牲口。
    宋希说:“我这边可以留下几头牛几只羊,肉牛肉羊要卖的话,我可以帮忙找买家。”陈小胖那里,有多少肉都吃得下。
    “那我回去问问阿爸。”那日松闻言,赶紧带着乌力罕回家了。他过来说这些就是想探探宋医生的口风,看看他们家能不能留下一些。草原人家,除非正常出栏,谁舍得把养得好好的牲畜处理掉呢!
    阿古拉给宋希挑了四头牛,十二只羊。四头牛都是母牛,有两头肚子还是鼓鼓的,已经怀了崽。十二只羊有十只母羊,两只做种羊的公羊。
    肉羊肉牛卖得更快。宋希中午给陈小胖打的电话,傍晚车就到了。种子,化肥,粮食,钱,换完牛羊连夜走。
    赶集回来的糖糕发现自己的工作空间又扩大不少,后院原本拆掉的羊圈又搭了起来还多了一群羊,牛棚里也多了几头牛。
    糖糕就看了一眼略显空荡的猪圈,那里是吃一头少一头。
    宋希说:“猪崽要等春天去山里抓,家猪崽不好找,不然养几头家猪更好。野猪肉吃起来有些柴,没有家猪肉香。”
    糖糕直接面无表情了。全世界都在挨饿,男神天天吃肉还嫌肉不香,对比好凶残!
    宋希打开电脑刷网页。先看了几条新闻,报着哪里哪里的玻璃温室大丰收,报着南方民众克服低温困难努力开展生产。关了新闻页面,从收藏夹里试着戳白真的专栏,没戳进去,那个文学网站已经关闭了。
    穆允峥说:“南方气温已经在回升了,现在白天已经到了零下七八度,应该会比咱们这边暖的早一些。”
    宋希说:“不过南方没有耐寒作物,今年怕是不好熬。即使从北方调了耐寒的种子过去,等那边气温一回升就又毁了。”塑料大棚可以应急,可是塑料大棚也不是谁都用得起的。全靠国家拨款?财政现在还拨得出款吗?
    穆允峥说:“只要人活着。”
    宋希沉默一下,笑了:“是啊,只要人活着。”只要人活着,一切就有希望,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的。
    宋家的日子也要继续往下过。
    白天周阿姨和唐阿姨做家务,唐叔叔帮着糖糕伺候后院的肉,宋希和穆允峥就在几个温室里干活。
    日子一天一天的,三月就这么过去了。
    这时消息传来,南方海面化冻了。
    海上化冻的时候南方又降了一次温,十来度的样子,之后气温才开始慢慢回升。
    四月过半,北方也开始转暖了,晚上零下七八度左右,白天在零度上下打转。
    宋希把外面那小半亩冬小麦上堆着的苞米秸秆一层一层撤了下来,一天撤一层,就是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了。
    三月底大学开学,四月中旬中小学也开学了。市里下了通知,今年全市中小学不放暑假了。寒假那么长,要是再放上一个多月的暑假,就更学不到东西了。
    四月底,野外返青了,新一年的春耕也开始了。
    第114章
    春耕开始了,城里的人也下乡了。村里来来往往的短工很多,大多是县里的,也有很多市里的,还有一群从南方过来的。
    先收温室里两亩白玉米。玉米棒子掰回家,宋希就不下地了,也没雇人,就自己坐在院子里搓玉米。
    唐叔叔唐阿姨和周阿姨帮着一起搓,一边搓一边笑。白玉米是要留着自家吃的,小宋就不愿意雇人的,这么个爱干净法,还真不多见。
    宋希说:“唐阿姨周阿姨你们别搓了,伤手。”
    两个阿姨嘴上应了,却不动地方。
    宋希想了想,说:“要不你们去给外面短工做饭吧,这几天人多,做饭也麻烦呢!”
    唐阿姨和周阿姨就去做饭了。
    宋希给两个阿姨一人调了一瓶护手霜。
    两个阿姨笑眯眯接了,回头就塞到柜子里收了起来。有手有脚的,又不是做不动,哪儿能什么都不做光等着几个孩子养活呢!这几个孩子辛苦着呢,尤其是小宋,家里地里的活都要做,又是医生,赶上得病的人多了出起诊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孩子们那么辛苦,他们每天好吃好喝的,再自己娇惯自己就说不过去了。
    整个五月都在忙着耕种,宋希在外面地里种了一亩地瓜一亩土豆,一亩多黏高粱。地瓜土豆全部地膜加中棚,黏高粱双地膜。
    穆允峥雇了几个南方人,把去年积的一坑肥都挖了出来,种地的时候背着宋希用了一些,剩下的留着温室里用。
    五月底,白谨之送了一批药材过来,都是常用的。
    宋希很满意。他也种了药材,单独的一亩小温室,好多种生长要求不同的药材种在一起,长得不是很好。
    白真还随车送了一套床上三件套,大红的,花开并蒂图案,印着金色双喜字。
    穆允峥当即抛开了对白·重口·会带坏医生·必须隔离·逗比·真的不待见,把三件套给用上了。
    宋希木着脸看着穆允峥,犹豫一下,说:“还没洗呢!”
    穆允峥:“……”为什么全新没拆封的东西也要洗?洁癖好麻烦!
    面无表情拆下三件套,扔进洗衣机。
    糖糕冬天烧惯了锅炉,习惯每天看上几次温度计,越看越心焦:“这都六月了,温度还没上过二十度,这可怎么办办啊!”
    宋希说:“别叫了,叫也没用,过来收麦子了。”
    两亩温室春小麦割完,在外面等了许久的一群半大孩子赶紧冲进温室捡起了麦穗。
    宋希看着那群孩子叹了一口气。十来岁的孩子,正是上学的年纪,却早早离开校园跟着家长下乡讨起了生活。
    不然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想冬天挨饿,不趁农忙时多赚一些粮食,那漫长的冬天该怎么过呢!两年集体过冬,有大锅饭吃,却永远都吃不饱。挨饿的滋味太难受了!
    全市中小学都有流失学生的现象。乡下学校相对要好一些,最严重的就是县城中学。十几岁的男孩女孩,正是吃得最多永远不会饱的年纪,离乡下又近,或自觉,或被迫,纷纷放下书本走出校门进了农村。
    麦子打完上了房顶,下一茬种了一亩花生一亩黄豆。
    家里三头母牛都先后发情了,牵去阿古拉家配种以后,糖糕伺候得更精心了。除了早前带崽的两头母牛外,这三头都是头胎,要仔细一些。
    后院活肉的队伍不小。牛羊今年都增加了,野猪崽也抓了七八头,沈越还从隔壁县给他弄了三头家猪崽。
    宋希看过后院的肉,就去看外面地里的小半亩冬小麦。因为种的时候是陈麦种,出苗情况不太好。不过侍弄的好,肥也跟得上,一入冬就把玉米秸秆垛在了麦子地里,保暖也有了效果,一个冬天下来冻死的不多,现在长得十分不错。只是气温一直偏低,长得比较慢,现在六月都过了大半了才刚刚抽穗,预计成熟还需要很长时间。
    七月初,停电了,没有任何通知,突然就停了。中午停的电,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来电。紧接着,上面的通知也下来了。
    国家能源紧张,供电不足,即日起分区限时断电。这边整个镇子的时间都一样,从下午三点到下午六点。
    宋希就把白谨之送的太阳能发电机用上了。虽说现在太阳不够烈,发的电也不多,但是只要不动西厢地下室的仪器,维持日常家用还是勉强可以的。
    李保田气鼓鼓跑过来,也不说话,就闷头干活,把糖糕清理羊圈的活计都抢了过去。
    宋希等人清理完羊圈,问:“这是怎么了?家里不是在张罗着给你说媳妇吗,生什么气啊?”
    不说还好,一说李保田就炸了:“那是说媳妇吗,分明是找累赘!李茂东不是个东西,妹妹一家子来投奔,他自己舍不得粮食,就想把外甥女嫁出去!那样的姑娘是我娶得起吗?名牌大学生,来的时候背的包就好几万,娶了她还得养着她爸妈。也不知道我爸我妈是不是迷了眼,看人家长得好就想娶!”
    宋希条件反射看向糖糕,目光略微妙。
    李茂东的妹妹叫李小莲,年轻的时候长得好,嫁了个工人。后来工人下海做起了小生意,家境不错,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聪明漂亮,上了名牌大学。只是大学还没毕业,灾年来了。毕业以后家里日子也不好过了,工作也没法找,一家子就投奔了一向亲厚的农村哥哥。
    然后,就像糖糕父母一样,为了好做人,给哥哥家里两个儿子一人盖了一处新房,嫂子和两个侄媳妇一人一套金首饰,七七八八花了许多钱。
    李茂东家不缺什么东西之后,又惦记上了别的,比如村西头宋希家的玻璃温室。玻璃温室不便宜,可是以妹妹的家底,应该也不至于办不到。他也不要大的,只要把他们一家八口的四亩一类地盖上温室就行。
    李小莲打听了一下玻璃温室的价格,心都凉了。他们家的现钱不够盖一个四亩大的温室,除非卖掉市里的房子和铺子。现在房子铺子根本不值钱,卖掉就跟白白扔掉没多大区别,那样的话他们一家就要倾家荡产了。可是这样凉薄的亲人,翻脸跟翻书似的,李小莲真不敢拿全副身家赌他哥哥的亲情。
    见实在要不来玻璃温室,李茂东马上就拉了脸,后来在媳妇的撺掇下,有了新主意,把外甥女嫁出去。土里刨食的泥腿子娶了漂亮大学生,养活丈人丈母娘天经地义!
    李小莲的女儿谢晴没有多话就同意了舅舅让她在村里嫁人的打算。谢晴是个有见识的,知道冰川一事影响太大,只怕要持续上几年小冰河。人又聪明,把爸妈受的委屈看得一清二楚。嫁了人,总能让爸妈日子好过一些。至于她自己,路是人走出来的,日子是人过出来的。
    李保田说不过迷了心的爹妈,就耍横一句话:“反正我不娶,谁看上谁娶!”
    谢晴对这门亲事很满意。李保田她看到过,长得挺精神的小伙子,干活一把好手,家里壮劳力多,负担少,一家子都是好人品,真没什么不好的。
    知道李保田不乐意,谢晴就上门堵了几次,有一次还把李保田堵在宋希家羊圈里了。
    李保田粘着一身羊粪跟人在羊圈里聊了半个多小时。
    最后姑娘是笑着走的,李保田是红着脸回家的。
    宋希没发表意见。那姑娘人不错,性子坚毅,是个不屈不挠的。目光清澈干净,看着是个知恩图报的。
    于是,亲事就这么定下了。只下了小定,大定免了,下个月二十五号直接结婚。
    谢晴说了不要彩礼,李茂东一家却不甘心,定亲以后隔三差五就去李保田家串门,坐下就不走,直到从人家牵走一只羊。
    宋希说:“保田只怕真娶了个累赘,不过这个累赘不是他媳妇一家,而是李茂东一家。以前还真没看出来这家人这样,灾年太考验人心了。不过,全根婶和柳叶嫂子都是泼辣不吃亏的,也没多大关系了。”
    七月底,宋希把小半亩冬小麦收了。看着长得不错,又是熬过那么冷的冬天的,就把好的都挑了出来留种,自家只留了挑剩下的两袋子麦子,磨了两小袋面粉,吃起来果真要比春小麦粉好吃多了。
    八月三号晚上,宋医生正在采补穆长官,大门被敲响了。
    宋希喊了一嗓子:“糖糕去开门!”
    声音十分有穿透力,把独自住着正房两层楼的糖糕直接震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