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27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3节

    她给夏老爷子生儿育女,永不后悔。
    但愿这世上再无战乱,一家人能平平安安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
    笔记本里还夹着一个颜色暗淡的正方形黄色符,上面写着平安二字。夹符那一页,没有其他字迹,都是夏老爷子的名字。
    望你平安!
    夏老爷子果然是个蠢师父。
    他恐怕二十年很本没打开过这个木匣子,恐怕很本不知道这里还有一本特别的心情日常笔记。
    “师娘笔记写得真好。”
    表哥王溢希的一堆课外书籍,甜妹儿看数遍,但读书笔记因为太过忙碌,做得七零八落,还没二姐思丫头做得强。
    但她们的铅笔字原比不上这些毛笔字整齐有序,书上连一个墨水黑点都没有,干净清爽整洁,用通俗易懂的文言词汇。
    其中部分祖先有写极少量的‘通假字’,又可称先人错别字。
    甜妹儿把特别笔记本放到一边,收拾好心情,快速翻一本又一本先人笔记,她想找寻自己想要了解的,比如苗蛊,彝族智者、彝族狩猎毒等等。
    光明正大的正规比武她一点都不怕。
    最怕什么见血封喉毒、蛊虫寄生虫、巫师诅咒术之类的,简直防不胜防。尤其是蛊与巫术——跟空间与杨神婆一样,特别特别地不科学。
    “苗寨?”
    翻过一叠书籍,她终于在里面找到两本关于夷人村的经历与介绍。
    本省苗族有数千年历史,但本地苗族却并不是原著民,是因为历史上几次外来人口填蜀地,家庭有可能被迫迁徙的,至于厉害蛊苗为何如此,这就不知道。
    至于为何选择多民族聚居区,或许那里风水太好,人人都争抢着要建村落。这完全处于某看笔记娃娃不靠谱地猜测。
    直到清初,他们还保持着为亡故者指路的祭祀仪式,即“引领亡魂,沿着祖先迁来的路线,回到祖先故地去见祖公祖婆。”
    因而有赶尸引魂的习俗,中级赶尸人需要揉搓尸体技术、避免僵硬,有时候镇上汉族居民,遇到他们也不算神奇。
    本地蛊苗其实很少害人,声名并不显赫,只在当地镇村之间流传。他们练蛊并不是害人,比如噬心蛊,只是为引族人回家。
    甜妹儿:……鬼故事竟然可能是真的!科学呢?被狗吃啦?
    书籍后备注有一行字,简单意思为:
    赶尸引魂是在苗寨里听说,并未见到过蛊毒,可见当地苗族人心善,并不害人,否则最古老的原著民羌族水族不会允许他们在此安家落户。
    不止一位夏家祖先去过夷人村落,并且与部分村落汉子们还有朋友交情,在封建社会,他们只是缺少与外界交流而已,并不胡乱吃人害人杀人,否则早被灭称渣渣。
    毕竟,嘉州一向能人异士居多,消灭数个村落没多大问题,靠总人口赢。
    当然,笔记里有写,有些村落风俗,夏氏祖先也有一点看不习惯,跟他们看不习惯汉族习惯一样。
    比如新娘新郎喜床掐架什么,他实在不懂女人为何可以打丈夫不裹脚,乱糟糟地无礼,有位天伦,女子就该相互教子、三从四德、温柔贤淑。
    关于这一点风俗,夏氏这位祖先唠叨一整篇礼教问题,对于民风彪悍的女人,竟似心里十分不满。
    祖先也不是人人都靠谱。
    对此问题,甜妹儿只想笑赞道:
    “打得妙妙妙!”
    关于蛊,游记里也有少量记载。
    蛊原指生于器皿当中的虫子,或谷物腐败以后,所生出的飞蛾,以及其它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子。
    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使人神志混乱。
    而本地苗族蛊是人为制作的。
    将毒虫搜集起来,放在一个用自己血泡制的黑瓦罐里,边念古老苗咒语,边用鲜血养它们。每月清理,把死掉的烧成灰再放进罐子,继续用咒语以及自己鲜血养。
    念什么咒,就养出什么样的蛊虫来。
    通常半年至一年,越高级蛊,需要时间越长。
    “九蛭出一蛊”,养蛊很慢很难,有时养数年,但瓦罐里的虫全部死掉,需要重新再来,有的终其一生,未养成高级蛊。
    一旦养蛊成功,蛊要定期细人血,这本来就是一种有违天合的反噬。而蛊非正常死亡时,养蛊人也会收到反噬,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苗族人越来越少养蛊,蛊苗族人很少白发老人,生育子女也有,日渐稀落,养蛊本来就是一件违法自然的坏事。
    甜妹儿:蜘蛛蝎子毒蛇啥的,聚在一起,真的有点让人受不了。
    最珍贵的书籍上写一些预防蛊毒解除低级中级蛊的法子。
    比如检验某种蛊可以啃白矾或者生吃黑豆,如果吃起白矾是甜的,黑豆是香的就证明中蛊,将用石榴皮煎成汁服用方可去蛊。
    最后补充一句:只要没死,碧山娘娘庙杨神婆基本可解高级蛊。若死留尸,碧山娘娘庙杨神婆可复仇。
    甜妹儿:……简单描述,中蛊一定要找杨婆婆。
    “中毒找白爷爷?”
    把关于夷人村落反复看三遍,都记在脑袋里后,甜妹儿将木盒子锁上,银钥匙放到盒子上面,再将师娘的笔记摊开放到师父床边柜子上,再把银针不着痕迹如下,无声到上一杯凉白开,替师父盖上薄衣服。
    然后,她领着小熊猫小粉团,背着课业本,悄咪咪走出夏家院门,留下大黄二毛安静地陪着师父。
    “叶甜甜!有你的包裹!”
    才刚出门不久,邮递员刚到村里,粗嗓子简直响破天际。
    在晴天里,他定要踩着二八自行车在村里平坦地方转两圈,可以显摆两下,吼叫几个熟悉名字,才会去村口国营办事处,从驴车上卸货包裹与信件。
    为炫耀全镇唯一一辆的‘自行车’,比二十一世纪宝马还罕见,这一点都没毛病,村民们见到都想流口水。
    “甜老大,又有包裹!”
    一群山娃娃们蹦蹦跳跳朝着甜妹儿兴奋激动跑来,簇拥着她与俩熊猫往村口走去,边走边唧唧哇哇讨论包裹事情。
    这年代,村里收到正规邮递信件包裹都是罕见事件,往常半年得一次,今年倒是好,一月来数次,不来反倒是奇怪。
    到村口处,林君英同志也在。
    一堆堆包裹竟比上一次还要多,是刷新碧山村历史最高纪录。
    甜妹儿条件反射想起海魂衫□□。
    **
    约莫两个小时后,夏老爷子才渐渐醒来,他瞥一眼床头上的笔记本,上面熟悉的字迹令整个人僵硬住。
    眼泪顺着脸颊碎落,他扶着床边才能坐稳,颤颤巍巍地伸出手……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愿天下和平。
    **
    **
    叶子字迹特别潦草,以前物理老师说,可能是从垃圾堆里捡的试卷,稍微一不注意,就看不清楚-_-#,额额额,真的幸苦很老师给我字迹扣分-_-#
    一开始写的好,越写越潦草-_-#
    第255章 英语与黄历
    看这一堆邮寄包裹的日期,可能因为重量路程等原因, 这些装有贵重礼物的包裹比之前领导们讨论好的‘涨工资’下达文件寄得更早, 但到达目的地时间晚数日。
    不出意外,除去一两封信件, 包裹全是叶甜甜与林君英,后者数量最多, 竟然达到二十大件,都是上京寄过来的。
    家书能够混在公文里面,看来林家在京城一定不是普通人家, 看这些堆积成小山的包裹, 就知道。
    甜妹儿觉得三叔追三婶婶恐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到时候一定多送点人参燕窝灵芝川贝等珍贵中药材上门。叶家真是穷的叮当响, 只剩下这些东西。
    “林姐姐,甜老大,快猜开看看是啥?”
    围观群众各个羡慕不已, 山娃娃们迫不及待盯着他们, 见人拆包裹也是一种乐趣,也不知道他们啥时候能自己受到自己的信件。
    被众人注视的林君英, 虽脸微红、表情依旧淡定, 其实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羞涩的目光, 却淡定面瘫脸。
    “肯定是自家奶奶母亲哥哥背着爷爷他们邮寄的!”她暗地里咬牙切齿,自然是只针对着自己的哥哥林君国。
    林君英也想回家偷偷猜开,但一双双眼巴巴好奇的眼睛, 阻止她的行动,只把明显装票钱信的家书收起来。
    她赶紧拆开一些包裹,各种香味的雪花膏百雀羚宫灯杏仁蜜等城里女人护肤品、大白兔奶糖黑古力水果糖等高级甜点、沪海牌金色手表、军用棉布的确良等布料……
    拆一件,围观群众们摸着心口‘俄米豆腐’,心跳都快被刺激出来。
    甜妹儿见到许多包装精美物品,悄咪咪替自家三叔默哀三分钟。林姐姐根本就是备受宠爱、没有公主病的白富美公主人设,他的追妻之路真的还很漫长。
    拆包裹在继续。
    围观群众已经羡慕得麻木,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城里有钱人,这里面有得一件,抵他们全家幸幸苦苦奋斗一辈子。
    县城镇上算什么?!
    上京有钱人才真有钱!
    “是木仓,好多好多木仓!”
    对于其他东西,甜妹儿不敢兴趣,但刚拆得长方形大包裹,她眼睛忽而一亮。
    从没有在现实里一下子见到的手木仓,感觉只有中央电影频道欧美剧里有,或者种花爱情警剧?
    这真的不犯法嘛!
    林姐姐有持枪资格,应给不犯吧?
    林君英同样眼睛雪亮。
    她对于木仓的兴趣,比对雪花膏宫灯杏仁蜜护肤品要大得多。
    她自己用得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木仓,也就是仿苏联sks半自动卡宾木仓。而林君国竟然申请56式班用机枪与□□各一把,都是仿苏联的轻·机木仓与手木仓。
    崭新黑色冰凉机身、流畅冷硬线条,散发着勾引人的致命诱惑。总之,甜妹儿手痒心痒浑身上下全都痒痒,恨不得立马来一发试试。
    可能因为正轨木仓子弹罕见难买原因,林君国还买两把工字牌汽木仓,国内全新生产的仿真汽木仓。这个铅弹在碧山镇供销社有卖,要五毛一盒,基本相当于一斤猪肉的价格。
    不仅仅甜妹儿,所有热血青年都感觉热血沸腾,盯着木仓跟看美人儿一样,恨不得把抱一把回家。
    碧山村三家的汽木仓不是买的,而是种花国领导们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