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24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3节

    别的娃娃还在头疼,甜妹儿已经快速捏出好几只小动物,兔子、野鸡、小刺猬、猪,个个栩栩如生,象征着想吃什么有什么。
    而家里的小动物们聚在一旁玩耍。
    猴弟拉着迷糊小猴崽弹肥珠子,终于能找到优越感。小熊猫趴在棉花窝里,咬着自己爪子呼呼大睡。小粉团拖着自己的‘竹笋窝窝头饼干’,匍匐前进,累就大咬一口,饼干算它的磨牙玩具。
    “我喜欢这个刺猬,甜妹儿帮我捏一个呗!”
    晓丫头放下手里歪歪斜斜的一坨小面团,拿起那只小刺猬,用两颗红豆镶嵌在刺猬头部点出眼睛,拿剪刀在它身上剪出一排排针刺,特别生动形象。
    “别说,这样子还挺有趣的。”
    王溢希捏得跟小五差不多粗糙,把花卷做成球状,粘上两片绿菜叶,一看就是不常做细致活儿。
    叶安诚偷笑揭短道:
    “涛子哥说表哥,在省城文化工厂,顿顿吃食堂,周末烤红薯加泡菜,连稀饭都能自己煮糊。”
    王溢希正想辩解自己杀鱼烤鼠都没问题,只是不想做。院子外,忽然响起一堆村里娃的杂乱叫声,似乎听到信件什么内容。
    “红霞伯娘,溢希哥哥,你们的信来啦!”
    “甜老大,快一起去看两轮车,跑得贼快。”
    “老大妈妈,邮递员送信来啦……”
    叶家土屋地势比较高,沿路石阶梯比较多,坡路少一些,邮递员不会将新配自行车骑上来,怕弄坏轮胎,他只会跟以前一样,步行或驾驶驴车爬上来。
    王红霞王溢希姑侄俩眼睛一亮,不约而同想到一块儿去,慌忙洗净手,小碎步跑出院门,逮个口齿伶俐娃,仔细询问。
    “三猴儿,邮递员在哪?”
    “他驾着两轮车村里兜圈,贼快,车后面几个大袋子鼓鼓的,刚才路过夏裁缝家,现在不知道去哪里。”
    姑侄俩实在等不及,回屋披一件棉衣,准备直接去拿信件。叶家所有小辈,还有小尾巴粉团跟着他们一起,与山娃娃们一起去看什么两轮车。
    甜妹儿托晒简单思考一下,歪头道:
    “妈,咱们去白爷爷家,邮递员有两大袋包裹,村口基地还没开始修,白爷爷家里最多客人,肯定是陈爷爷李连长林姐姐他们的。”
    自家妈妈平日里聪明伶俐。
    但此时早把理智都抛到九霄云外,村里到处跑,恐怕得花费不少时间,哪怕逮着路过村民问‘二轮车’。
    旁边小屁孩眼睛里星星闪动,崇拜激动道:
    “这都能想到,老大果然厉害。”
    等到白家院外,果然看到一堆叽叽呱呱的山娃娃,围着门口的一辆‘两轮车’,即自行车,里面甚至还有老人、汉子、妇女等。
    不对,连隔壁村男女老少村民都来看一眼‘稀罕物’。
    那辆自行车被漆成墨绿颜色,并印有邮电字样。前车梁上固定着一个用来装信件的墨绿褡裢,后车架上则搭挂着一个装包裹的白色帆布邮袋。
    “自行车很厉害?”
    甜妹儿婴儿车、四轮两轮自行车、三轮童车、四轮儿童汽车、电瓶车,全都玩过,不能体会村民们的激动,
    但也更明白,这个年代应该什么都缺。
    可惜不能把以前家里的玩具,都分享给小伙伴们玩。她跟围观群众打一声招呼,与叶妈妈他们进入白家大院。
    “妈,你们先回去,我看一眼自行车。”
    思丫头与晓丫头眼睛都不眨一下,步子已经停下来,加入围观村娃娃们。
    甜妹儿:……
    等他们进入院子里,邮递员正将一堆大大小小包裹,小心翼翼从白色帆布袋里掏出来,这些东西不经摔,被人口传嘱咐过的。
    也就外来客人赶把精贵物品,交给邮递员寄到村子里。
    村民们连寄一件棉衣都不敢,不是怕寄不到,邮递员信用还挺好,只是怕寄送时间太长,冬天寄到春天。粮食寄到,人可能都已饿没。
    可今天,是碧山村的福音。
    邮递员眉开眼笑道:
    “县城上级领导吩咐,以后碧山村的信件包裹,都要及时送往。只要没下雪暴风雨,你们放心,我一定会送到的。”
    王家先前拖人带的两封信,可能因为自然灾害原因没到,邮递员送的几封信件,倒是已经送到家里。
    叶妈妈与王溢希还未看到信件,已经转身过去跟崔玉涛白奶奶借纸与笔,进屋子开始认认真真写回信。
    叶妈妈读过两年小学,字认得比叶爸爸厉害得多,哪怕难看、拼音错字有,她也一直坚持自己写给父亲哥哥家书。
    至于邮票,邮递员可以直接卖一些给村民。
    精贵物品肯定需要检查。
    “这是省城动物园寄来的一个东西。”
    他轻手轻脚打开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木箱,箱子里用棉花稻草裹得严实不露缝隙,而打开一层棉布。
    四四方方的大物件露出来。
    竟然是一座大挂钟,金灿灿的,太阳普照,金光闪闪,特别耀眼,清脆钢音‘铛铛铛’,听起来很响亮。
    碧山村迎来第一座钟,虽然它来的时间太过怪异。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晚安^_^
    **
    话说村里以前大学生录取通知书,就有被冒用或者没及时收到的-_-#,一辈子的命运改变,真的很可惜。
    不过这都是七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例子很少,那时候农村只是慢得特别慢。
    有的一个小公社,一个邮递员-_-#
    第227章 邮票与贝壳
    除夕送钟?!
    身穿墨绿色制服的本地邮寄员, 简单稀罕物以后, 终于意识到此问题, 挠头尴尬傻笑着, 恨不得自己变成隐身消失。
    “以后有这挂钟,关于粉团的记录会更加方便一些。”陈教授笑呵呵介绍道,一副完全没生气的模样。
    他不由想起自家第一个的马蹄表,也就是闹钟, 新年时候花四十三块钱买的, 比这挂钟便宜一些, 后来被大儿子带到地方上去。
    眼睛不禁有些湿润,过年谁能不念叨家里,可陈教授因为工作长期都在外面跑,儿女孙辈也不在一个地方, 近几年全家人见面次数,一个手都能球得清。
    “这挂钟以后就放到村口基地里,谁都可以盯着看时间。”
    陈教授不觉得送钟有任何问题。
    他是土生土长的省城居民,在城市里不准讲究封建迷信,而手表、缝纫机、录音机, 是城里人最令人稀罕的‘三大件’,家里有一件都了不起。
    过年或结婚,谁家年轻小伙子小姑娘,要是收到一支手表,或一个马蹄表,钢音滴答滴答的, 兴奋得要死不活,谁管‘送钟’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就是不同省城的文化风俗差别,碧山村所处之地,哪怕钟表再珍贵,也不会除夕夜或大年初一送这个。
    甜妹儿也觉得这个挂钟很漂亮,金属质感,金光闪闪,声音很好听,据说是国内最好的牌子,比曾经她拥有的天蓝色电子表‘高端大气上档次’。
    而且它对碧山村很重要。
    建国前后,碧山村都没有钟表,计算时间还是靠原始的传统方法。
    白天主要是看太阳,如果阴天下雨,只能是约莫大概时间。
    夜里则观察星星与月亮。
    如十七十八坐着等,二十整整,月出一更等看月亮方法。再如,北斗七星是最好时间表,启明星出来明了天。
    旧年代村民们一个个都快成为资深天文爱好者,讲真的,甜妹儿从来不知道繁星月亮还有这么多作用。
    至于村民们起早贪黑做事,靠村里的公鸡打鸣报晓来判断时间,公鸡叫第几遍,通常知道是几更天。
    因遇到个例,也有常有失误的时候。
    钟表是稀罕物,不仅仅贵,镇上供销社没有卖的,最主要的是,他们没法子得到钟票,或表票,集钱也没处使。
    陈教授把挂钟递给一直盯着它的甜妹儿,以为她很喜欢,慈祥和蔼道:“乖丫头,以后这挂钟就归你负责,要记得隔三天,用棉布擦一下。”
    挂钟手表很珍贵,通常在一两年内,都是崭新崭新的,因为人们爱护得特别好,这年代可没有保修,修钟表也是得花钱的。
    抱着挂钟的甜妹儿:……我并不是很想要擦这个?!
    陈教授继续拆包裹。
    这次出来的是一个稀罕物“电器”,黄铜制手电筒,它是很多城市居民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有富人家还有半导体收音机。
    至于电视机,真的只能在特殊报纸上看到,上京有钱人家都买不到,虽然国内已有生产,也有少量的电视信号。
    铜手电筒结构简单,整体结构分为三节,以干电池作为电源,一颗小电珠发出光亮,亮度并不是特别强。
    但它竟然能自动亮。
    把邮递员、叶安诚看得一愣一愣的,不过他们见识多一些,知道它是手电筒。而从门外溜进来的碧山村人更是奇思妙想。
    “哇,快看,那个里面是不是有小星星?”
    “不是星星,是亮光虫,陈教授把一堆虫子逮住。”
    “亮光虫夜里才有这样光亮哩!可能是一块月亮,它们都是白色的。”
    五、六山娃娃们蹦跶出童言童语,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自动发光的东西,至于电灯,整个碧山镇都还没有电,水湾县家家户户都用的是油灯。
    把挂钟放屋子里,甜妹儿刚走出来,便看到山娃娃们围观一支老铜手电筒,与晓丫头奶奶嫁妆箱里的手电筒样式一样,颜色材质不一样,亮度不一样。
    啪啪——
    “什么小星星小月亮?!这是手电筒,文老师语文课不是讲过,碱电池,小灯泡里有乌丝,电流提供能量,小灯泡就会发出亮光。”
    她挨着轻拍几下小屁娃们,继续道:
    “你们学习认真,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自己做手电筒,还有收音机、电视机、电——”
    “老大,电什么?”
    并不知道这年代有哪些电器的甜妹儿:
    “电源开关!想做什么有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