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3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8节

    甜妹儿才知道,眼前的中年人,竟是冠山村的小学老师——文景深,而他们要借住的地儿,正是冠山村的学堂。
    进入村子,黑漆漆一片,静悄悄的,难得见到一点灯光。
    农家人睡的早,不尽省油,被窝暖和少着凉生病,这个点,大家入睡确实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个村着实太过安静,除去少量的鸟叫声,村子常有的狗吠叫都听不见。
    “景深,你最近怎样?”
    离去住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白老爷子关切问道,也算是找找话题。
    “挺好,挺好!”
    文景深笑着回答。
    路过一窄小路段时,正巧里面传来娃娃哭闹的声音,一尖利刺耳的中年女音响起,“哭啥哭,再哭就把你送到牛棚里带着,或者送去地主文家祠堂上课!”
    空气忽然安静下来,气氛有点莫名尴尬。
    白老爷子板着脸道:
    “景深,有困难不说,你这是不把我当做朋友!”
    甜妹儿第一次见到白老爷子,好像穿之前小学的教导主任。
    文景深僵硬一会儿,摇摇头,才带着苦笑回道:“白老爷子,你也知道我的出身,成分不咋好,幸亏那时我家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多亏乡亲们,我家才能熬过那段艰难的苦日子。”
    文家以前地主家,属于那种不克扣农民的人家,斗地主的时候,村里几位老人连手请求,替他们说好话,他们家除去损失财物,也不至于身心受损。
    文景深长大,学成回来,只想报答乡亲们,教出几个光宗耀祖的人,因此才窝在这里当小学生教师。
    “上次来不是挺好啊,以你学识,教导高中生都没问题,在家乡办小学,按道理乡亲们不是该感激你?”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继续下一章,么么么么哒^_^
    **
    小时候的中巴车,路颠簸到不行,就是可以飞人那种,而且还人挤人,超载的比座位多。
    那味道那酸爽,太难受啦!
    而且我们的桥,一年要修好几次,能有款有油水拿-_-#现在仍然在时不时抢修,我觉得可以推倒修新的。
    叶子大学回个家,桥坏啦。
    需要坐火车,汽车,船,三轮车,四样,爽不爽!提着大行李箱。
    在至于飞机,因为穷叶子-_-#,不然回一趟家,会集齐所有交通工具。
    ***
    第128章 食粮与学堂
    文景深沉默许久, 摇摇头, 并不想过多纠结此问题, 简单做个手势, 领着众人往冠山村最东边走去。
    白老爷子与忘年交闹矛盾, 连甜妹儿都嗅得出来,头也不晃腿也不踢, 一路上安安静静装作乖巧小猫崽, 惹得叶爸爸扯好几次她的小辫子。
    自家闺女这么聪明可爱呢!
    踢踏踢踏!
    唯有瘦驴铁蹄的声音。
    驴车不紧不慢跟在他们后面, 终于来到一处青砖青瓦大房子。
    文景深笑道:
    “白先生, 到啦!这里简陋,幸苦你们啦!外边天冷,驴车可以直接进去,拴在院子树上就行,那里有新鲜干草。”
    这草很明显是为他们准备的,叶家人十分感激, 忙谢过这位文老师。
    “文老师,谢谢!”
    甜妹儿难得如此亲切友好地叫别人‘老师’。
    换作穿之前,她不是把老师们气的跳脚, 就是装病骗过老师,典型‘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的学渣一个。
    白老爷子冷哼一声, 似乎还在介意刚才事情,他背着手,举着油灯,走在最前面。
    接着油灯, 甜妹儿看到这座青砖瓦房有点不一样。
    青瓦房的屋檐很高,上头还有尾翘,一块大门匾有些褪色,大约是“文亲睦礼”四字。
    左右两边有不只何时贴上去的对联,只是一半早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褪色另一半在随风摇曳,上头是模糊的繁体字,甜妹儿隐约只认得一个‘文’字。
    推开沉重的大门,墙角有许多杂草,斑驳的墙面坑坑洼洼,西角倒塌的墙体被堆放得整整齐齐,像是主人已经尽心尽力清理,却压抑得让人们喘不过气来。
    祠堂的倒塌墙是不能被重新砌的。
    秋风里,高大肃穆的青砖祠堂,却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白老爷子叹息一声,“熙娃子呢?”
    见他终于开头,文景深咧嘴笑啦,“他实在太困,已经睡下。明日就能看到他,他一岁的时候,白先生您还抱过他,文阳熙这个名字,也是您给他取得……”
    提到自己唯一的儿子,他的话滔滔不绝,却没有提一句关于妻子的事情,旁人也只能把好奇心遮掩下来。
    叶爸爸嘿嘿一笑,也不怕生,拉着文景深,一起大聊关于孩子的事情。两人陌生感渐渐消失,开始熟悉起来,尴尬与安静的气氛,一点一点消失不见。
    甜妹儿止不住揉揉眼睛,总觉得叶爸爸与叶妈妈的身影似乎部分重合。
    祠堂里很大,以房子里天井为中心,东边是以前有文氏祖宗的灵位跟神像,已经被毁坏,还是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南边屋子是祠堂的堂屋,也已经荒废。
    反倒是西边与北边的偏屋,成为冠山村的小学教室,以及文景深父子现在居住的地方。
    “咕噜咕噜——”
    他们这一路上,只有就着水啃一些生红薯与泡菜,都是冰凉的,不宜多吃,此刻肚子一个个唱起空城计。
    甜妹儿动动耳朵,视线悄咪咪在文老师肚子上打转,心里不解,莫非这肚子叫还能够传染给别人?
    文景深了然一笑道:
    “白先生,叶同志,你们这是饿了吧!外面天冷,不如去西边教室升篝火做饭,那边空荡的刚好。”
    一提教室,叶家三汉子总觉得是特别神圣的地儿,慌忙摆手,说在外面生火即可。
    白老爷子与文景深却不是迂腐的人,后者笑道,“只要学生学得进知识,哪里都是教室。既然哪里都是教室,皆可以吃饭。”
    想到曾经上课被抓包时的场景,甜妹儿捂嘴偷乐,“我们在教室吃粮食,文老师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吃精神食粮,一样一样的!”
    三岁娃娃的想当年:
    曾经她就因为这个借口,第一次留堂,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叶爸爸无奈拍拍她屁股,“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许插嘴!”
    “精神食粮!哈哈哈,小丫头这词说的好!”文景深大声赞道,且还把‘精神食粮’念叨很多遍,以及扩生开来。
    “粮食,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只供食用的谷物等吃食物。食粮,指供食用的粮食,也用于比喻某种不可缺少的东西。精神食粮用食粮,恰到好处……”
    甜妹儿一脸茫然,完全听不懂,精神食粮有这么多歪歪绕绕吗?
    “小丫头咋想到的?”
    “难道不是念的顺口吗?顺口溜我姐姐比我还会说。小白兔,白又白……”
    文景深:……
    走几步,一眼就能看到,挂着小铃铛的门一定是教室,只是旁边铁锤不见踪影。
    教室里面,门窗上都钉着厚厚的麻布,努力不让风进来,看得出来,文教师很用心。一小堆木桌木椅挤在角落里,同样被堆放的整整齐齐,上面已有不少灰尘。
    可能太久没人上学。
    “村里学生都不想上学?”
    白老爷子不解问道。
    文景深苦笑摇头道:
    “现在他们也没心思上学。”
    甜妹儿四处打量,瞅一瞅这简陋的小学教室。
    教室里没有黑板与粉笔,只有一些石板与滑石,它们同样可以擦掉再写,写下再擦,不会留下太多痕迹,一块石板可以用很久。
    这年代的农村,各家各户买不起纸笔,学生都是用的特殊石板与滑石上课与做作业的。
    石板充当作业本的功效。
    作业写在石板上,每天抱着它,给老师检查,他们回去再擦掉上面字迹。
    石板供销社有卖的,不便宜,五毛钱一个。
    写字用的滑石是用滑石粉做的,像铅笔一样可以削。石笔是方形的,长约十五公分,一包十根,约两毛钱一包。
    甜妹儿瞅着有趣,石板上的字迹还没擦,中间写着“第十六课,手,房是双手盖。稻是双手栽。衣是双手缝。路是双手开。”旁边还有一些很深奥的字,一点数字公式,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文老师,这是复式班,跟我小学上的一样!”叶三叔砌临时灶台的同时,一点怀念道。
    这年代的小学教室大多都是复式班,也就是学校有数个年级,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就一两个老师。
    文景深也是许久没教过学生,兴致一来,拉着叶三叔,帮他补课。
    因叶安诚正在喂驴,做饭的任务就落到叶爸爸头上。
    甜妹儿没空去打量教室,坐在篝火不远处,一脸愁容盯着红薯、兔子、腊肉,时不时瞎指挥两下,生怕今晚的粮食没啦!
    什么精神食粮,此刻都比不上眼前的烤兔肉香!
    而当浓郁的兔肉香味、四处溢开的时候,甜妹儿小大人似的拍拍胸口,松好大一口气,自恋道:“果然,我得到白奶奶与妈妈厨艺的真传,随便指点一下,就能让爸爸做的这么好吃!”
    叶爸爸手僵一下。
    他很想去打破小闺女的美梦,平日里缺盐多辣多麻,香蕉蘑菇汤,淘金娘茄沫……这些都是谁干的?
    甜妹儿整理一下帽檐,依旧一副特别神气的臭屁模样。
    红薯香味儿,腊肉味儿,麻辣泡菜的味儿……空气中弥漫着香喷喷食物味,不得不说,叶爸爸的厨艺也很不错。
    正当准备吃饭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