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1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2节

    一有问题,就背着抱着抬着,往各村大夫那送去。
    可是村里的草药有限,白老爷子更是忙得团团转,差点自己病倒。最后小干部们、毛头小伙们、细心妇女们,全部尽力帮忙,才让情况一点点变好转。
    只是这草药确实越来越少,进入秋季,山里也不好采,白老爷子估摸着山路一通,不管这样,他都必须去县城一趟。
    要知道,冬天感冒更多!
    作为大夫,家里没药,心里没底!
    无意中听到这话的叶三叔,道一句“白大夫你稍等”,刷刷刷跑出白家,通知平坝里晒太阳的大哥大嫂。
    他不知道什么具体原因,但难得记得清楚,昨晚大哥大嫂,有提到‘特别想回娘家看看他们情况,可瘦驴属于队里,路途遥远,风太冷病倒……’,那时候他们语气特别低落。
    如今一合计,有白大夫一路,瘦驴好借、一路热闹不说、安全还有保障,这不就是大好机会嘛!
    此时村里猪圈边,夏老爷子悠哉悠哉前面走,甜妹儿努力不懈慢跑热身,他们负责检查村里所有的牲口。
    这是白老爷子委托的,对外称,‘夏老爷子曾经有给牛马看病的经验,看猪看牛没多大问题’。
    夏老爷子:……我都不知道我给马看过病,老伙计,这锅不是这么甩的。
    他自然没当过兽医,但是看有没有瘟疫病,以及一些简单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至于甜妹儿,是被他拎来教育、锻炼的,为自己啥徒弟的安全,他早就晚上看过一遍。
    三遍拳法打完,甜妹儿用小方巾擦擦细汗,再用心叠起来,放线衣肚上的小兜兜里,抬头问夏老爷子:“臭师父,猪生病会咋样?”
    夏老爷子吐一口烟雾,“咳嗽、鼻孔可能流出少量清鼻液、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汁,呼吸加快,初期温度、精神、饮食均表现正常,后期……”
    甜妹儿稀罕地抱起一只调皮活泼的小家伙,慢慢检查,粉嫩粉嫩的毛发,眼睛眯成缝,俩大鼻圆溜溜的,戳一戳,软软的。
    “它有没有问题?”
    “烤全猪肯定好吃!”
    ——一老一小声音同时响起。
    愣神两秒,甜妹儿放下小猪崽,撒丫就跑,夏老爷子挥着长烟杆在后头追。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晚安,仙女们,么么哒~
    **
    农忙播种一过,村里就闲起来。
    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麻将,斗地主,拱猪……每天都有好多场子,从早玩到晚,冬天抱着暖水袋晚,瓜子花生磕磕磕响。
    捂脸,以前几乎都这样。
    现在种地少一点,出去打工少一点。
    麻将还是天天玩。
    这些算啦,那种耽搁正事就不好。
    我们镇上小学,学前班以内都是家长接人。
    很多玩麻将的家长,直接忘记孩子,七八点才去接,经常有,一星期几次。
    镇上门市,叶子亲戚卖东西,打麻将的时候,她会让人自己选自己拿、自己算账、自己结账……还好不自己找零,而是麻将桌找零,呵呵哒。
    **
    笔芯小可爱们,bububu(☆_☆)
    第123章 乱麻与油籽
    俩师徒起飞狗跳的牲口巡察活计, 好不容易完成, 大食堂开饭, 午饭是简单的红薯玉米饼加泡白菜, 再加一碗热气腾腾老黄豆汤, 大口喝下去,舒坦得很。
    因红萝卜的抢手失败, 大多数村民们不敢在这时刻, 因为食堂饭菜问题, 去惹心焦如焚的张队长, 以及一群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的小干部。
    三姑六婆们倒是嘴碎许多,被叶二婶干净利落怼回去。
    村里骂人很少讲究弯弯绕绕,你说得复杂他们不懂装懂,简单粗暴挺适合她们的。这不,这群人如今只能背后偷偷嘀咕抱怨,当面屁都不敢放一声。
    空闲下来, 除去把日常工作干好,把感冒头疼脑热全部治好,各家各户正式进入严肃的备冬时期。
    先是烧碳备柴火, 哪怕放在家里用不上,部分老人们挥舞着拐杖, 对着儿女的屁股一顿狠狠抽,快去借用队里的山窑烧碳,去捡枯树枝、拉枯树叶。
    许多年轻人哀嚎:
    “家里不能烧烟,存着它们干嘛?”
    “摆在屋里好看!老头子闻着它们舒服!”一位老人回答得特别霸气且任性。
    总之, 山林里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拾柴、砍枯木、烧碳的汉子小伙,叶家人藏在其中,一点都不特殊,只是烧碳略微频繁一点,多少次没烧好。
    到最后,那些不烧碳存柴的人家,也顶不住这股子‘妖风邪气’。毕竟,村里人就爱图个热闹,爱跟风,谁家要是没做,还挺奇怪。罢了,好看就好看呗!
    真幕后推手叶老爷子,在老伴面前摇头晃脑,笑得好不得意。
    除去烧碳砍柴,晒被子、存厚衣服、拆旧换新……很多备冬杂事碎事,看起来简单,比不上农活,但轮到自己上手,一眨眼就是一整天,挺能消磨时间。
    夏老爷子身为裁缝,终于忙碌起来,午饭后,也就没时间去折腾徒弟,放她自由。这也是先前为何答应成为‘队里临时兽医’原因之一,被衣服被子折腾得脑门疼。
    于是,自由人甜妹儿,就被她妈领回家,去取空间里的一团乱麻。
    绝对是真的乱麻,黑麻、白麻、黄麻、线麻,啥麻都有。这是今早备好放在青山空间的大竹筐里,升级后,一天两次,想要取出来特别容易。
    每次瞅到甜妹儿,闭上眼睛歪歪头,一筐东西就忽然凭空出现或消失在房间里。叶家人都觉得很神奇,不愧是小仙女,这不就是仙家的破乾坤法术吗?
    除去各类麻,筐边上还挂着一篮新鲜水果,香蕉、葡萄、桃李、冬枣、桃金娘、野草莓……量不多,种类繁多。
    “妈,尝尝我种的紫葡萄,甜汁多。”甜妹儿赶紧拿起一串水果讨好妈妈。
    甜甜酸酸的,味道确实好。
    叶妈妈瞅她一眼,算是接受贿赂。
    甜妹儿得意满满。
    她真的好像把熟葡萄藤,种在臭师父的后院,吓坏他!
    不多时,俩母子将两串葡萄全部吃完。
    “妈,咱们要这么多麻干嘛?”
    甜妹儿瞧着麻筐,不解问道,她最近已经搬出百斤以上的乱麻。
    提起这个,叶妈妈笑得特别甜,“搓麻绳,编麻布,咱们家、你师父家、白老爷子家、杨婆婆、还有你姥爷家,都需要它。”
    南方的房子,除去地主家青砖青瓦房,因特别构造外。新旧土屋全都漏风,房顶门缝窗缝全都抵挡不住,在屋里也寒意刺骨。
    房顶用枯草枯叶修补,门窗用麻布钉住,已经成为当地每年的必要御寒手段。青山里各类麻虽不少,各家各户每年都有存货,但今年天气诡异,寒冷突如其来袭击。
    防冬用的麻竟也成紧俏货。
    队里小干部通知‘麻全放入仓库,队员不得私自取,若犯,视为偷窃罪。’
    麻布甚至可以做成衣服呢!
    出村路被挡住,无法与外村人交换各种麻,这如何御寒保暖,成为碧山村村民近日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
    也就是说,碧山村有麻绳麻布纺织机,但缺少大量麻。
    听此话,甜妹儿眼睛雪亮,惊喜问道:
    “姥爷?舅舅舅妈?他们会来咱们家吗?什么时候?”
    叶妈妈微笑回道:“他们不会来,但是咱们可以去啊!下午把麻布、桐油送到白家夏家,你爷爷会跟白老爷子讲,看能不能一块儿去县城一趟。”
    只有把“杨婆婆的重要预言”,向她父亲转达一番,相信他一定听得懂自己的心意,她才能真正放心下来。县城比农村好,哥哥他们吃的是铁饭碗,但怎么说,也得准备一番吧!
    叶妈妈还没回过神来,甜妹儿已经挂在她大腿上,像个树袋熊一样,用水汪汪的黑亮眼睛盯着她,软糯撒娇道:
    “妈,带我去。我可以揍坏蛋,运东西,搬东西,种麻种桐油……”
    “这个我可带不了,我也不能去呢!”
    叶妈妈眸色一暗,可惜叹道。
    小五还没完全断奶,她一走他就得断粮,而且小五刚满周岁,谁家也不会放心他上路,这探望父亲哥哥的事,只能等以后有缘。
    甜妹儿怂拉下毛头,准备晚上偷偷摸摸跟着爷爷出门,争取把自己打包进出村的驴车或马车上。
    “快帮妈把麻运到后院去。”
    拍拍她小屁股,叶妈妈无奈摇头道。
    然后与大力小闺女合作,将屋里一筐筐麻,全部搬出。
    前院没墙,全都是竹篱笆,院外可以将里头看得清清楚楚,虽然叶家附近没邻居,又处于碧山村最深处。就怕万一被人瞅到,这事儿还挺麻烦。
    乡村消息传的快,就算有些边边角角秘密,也被三姑六婆们,描绘得栩栩如生,补得完整无缺。到时你一句我一句,你借一把我扯一根,再多麻也经不起折腾。
    于是乎,张家的两台纺织木车,被叶家以织好的麻布为报酬,借到家里摆在后院,悄咪咪打麻绳、织麻布。
    甜妹儿已经成为打麻线高手
    叶妈妈在一旁将黑麻线麻等,摔打柔软,清理干净,劈成细綹。
    甜妹儿坐在木纺车前,摇踩摊,利用一松一紧的牵引关系使纺织车转起来,利用旋转把麻纺成麻线。
    叶妈妈再把麻线缠成各种各样的线团。
    咚咚咚!咂呀——
    纺车规律的声音在叶家后院响起。
    砰咚——砰!
    声音有一些凌乱。
    要是有人经常听到,通常会认为是叶家皮猴儿在乱玩,队里有木制打谷车,曾经就被山娃娃踩出一缺口。
    甜妹儿:你们猜得没错!
    瞅着麻线一团一团被卷起来,一坨一坨堆在木盆里,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甜妹儿,准备一下,快点跟爷走!”
    叶老爷子一进后院,对叶妈妈点一下头,转身赶紧催促道。
    有点疲倦的甜妹儿,仅花十五分钟,做完两套小人舞,瞬间精神百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