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5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6节

    那声音被好多人听见了。
    后来,刘婆子说只是被咬了大腿,刘桂花是看错了。但是村里人对此将信将疑,大人们还喜欢拿这个故事吓唬小孩子,让他们不要光屁股游泳。
    “噗哈哈哈——”
    本来是一条无毒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刘向东的反应让人想起这个故事,一个个顿时笑得东倒西歪。
    叶二叔跟叶爸爸暗地里又交换个眼神。
    叶二叔:干的好!谢了,大哥,替我媳妇儿出了气。
    叶爸爸:运气好!嘿嘿嘿!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今天真的不是短小叶子了!粗,长,大叶子。
    ps:雀雀,就是土话里的某个不可描述的部位,jj?
    生产队的穷富,跟队长的思想与决策有关系。
    有的队长不允许下河摸鱼,有的队长想很多路子,甚至还有队长与某些部门接私活一类,每个队到最后工分换算的粮食什么的,不一定相同。
    张队长是个好队长……
    但五八年末大概是最后一个丰收年,接下来的三年都是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什么,就需要金手指了。好好珍惜最后一个秋收~~吃得饱饱的是目标。
    祝仙女们圣诞节快乐(☆_☆)
    稻田里捉黄鳝,有时候还真能碰到蛇,甚至是毒蛇。
    唔,夏天天气热,溪水里还真的有小孩子裸泳,浑身上下,内内都没给一条。
    这个故事的原型当然不是被蛇咬到那儿。
    真是故事是被螃蟹夹住屁股蛋,夹住不放的那种,听说那户人家也有趣,那个螃蟹算大,被咬孩子的妈,把那个螃蟹回家炸了,给她儿子吃。
    她认为,这就是报仇啦!
    第54章 深夜院烤鱼
    大老爷们外加一大一小‘娘子军’, 都在外面忙活, 除去雷打不醒的两个丫头, 明个儿要走的客人夫妇, 叶奶奶跟叶妈妈心里头惦记着, 哪能睡得着。
    当然,这后勤活计一点儿也不轻松。
    这不, 叶爸爸他们还没走多久, 叶妈妈就麻利地起床梳洗。
    因深夜有点凉, 她披了一件蓝色补丁厚外衣, 抱起裹成厚厚一团的粘人小五,准备去厨房烧过煮汤做饭。
    吱呀——
    “妈,你怎么不多睡会儿!”叶妈妈习惯性压低嗓音,关心问道。
    叶奶奶接过熟睡的奶娃娃,边摇摇晃晃哄他,边回道:“老婆子年纪大了, 睡眠少,起床逗逗咱家乖孙孙。”
    叶妈妈心里一暖。
    她心里明白这是婆婆怕她忙不过来,起床帮忙带孩子呢!
    一向腼腆害羞的她, 也说不出什么感激的甜言蜜语,只是温声细语嘱咐:“妈, 晚上露水重,风凉,你和小五先在屋子里待会儿,等我烧完火, 回头叫你们。”
    叶奶奶明白她的心意,轻拍了一下她的手,笑眯眯点点头,注视着老大媳妇儿,借着月光,开门去院里的小厨房。
    “能把这个好媳妇儿娶回家,生三个宝贝疙瘩,还有一个小仙女,叶家还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待她走远后,叶奶奶抱着小五坐在正堂的大木椅上,呢喃低语。
    来到小厨房,叶妈妈挽起长袖,坐在小板凳上点燃一小撮干薄的小树枝引火,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送进灶肚里,然后缓缓添上干柴,同时,用吹火筒不停吹气。
    碧山村不论春夏秋冬,空气都潮,哪怕晒干了的木柴,经过一天的暴风雨,明后两日,都需要重新晒一下。
    因为柴潮湿,不一会儿,就有一股浓烟从灶台里窜出来,整个小厨房都被烟雾笼罩,叶妈妈被烟熏得直流眼泪,“咳咳咳”,一直被呛得咳嗽不停。
    灶台生火不是个简单事儿。
    柴湿了,点不着火不说,浓烟四处弥漫。
    柴干透了也不行,一阵风就会被烧过了。
    煮什么饭,烧什么菜,用多少柴火,都是不一样的,心里必须得有数。
    夏天的时候,灶台口热浪滚滚,一靠近就会被热得汗流不止,脸被烧得通红。
    倒是冬天,家里的娃娃们,都喜欢围在这里,叽叽喳喳,讨论今天有没有烤红薯吃。
    也就是她为何不让叶奶奶,马上来小厨房的原因。至于奶娃娃小五,要不是他实在离不得人,她之前也不会抱着他出来。
    好在叶妈妈是个厨房能手。
    没多多久,火就燃起来了,柴火在灶台肚里噼里啪啦,浓烟也慢慢变成淡烟,在屋顶跳舞飘荡,散发出一股柴木的独特味道。
    “他们这个时候还没回来,看来今晚逮的鱼肯定不少,明个儿恐怕咱们家得累坏了。”
    灶台旁边,坐在凳子上的叶奶奶,一边耐心地哄着奶娃娃,一边跟媳妇儿唠唠嗑。
    叶妈妈眼里闪过一丝喜意与几分担忧,点头道:“这样的‘累坏’多来几次,咱们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今晚天这么冷,他们在外待这么久,可别生病了!甜妹儿那丫头也闹着出去了。”
    叶奶奶早有打算,“这倒好办。明个儿就去白老爷子那儿,用新鲜鱼,换一点草药,回来熬给他们喝,甜妹儿得多喂几口。还有,咱们家里头的盐还有多少?”
    “不多了,咱们必须得去一次供销社。但是盐票也不多了,不过听二哥说,他知道咱们县里头有一处黑市,里头在卖粮食跟盐巴,只要不被逮住就没事儿。这次他们回去可以给咱们家换点儿。”
    家家户户都有多的鱼虾,哪怕天天吃也吃不完,卖的话,在碧山镇还真买不出什么大价钱,这如何保存成了头等大事。
    众所周知,咸鱼保存的时间长。
    拿盐腌制,鱼的表面和肚腹里都要抹上盐,这样非常耗盐,叶家消耗不起。
    还可以利用太阳嗮干。
    但在晒之前,也需要在鱼的肚子里面和鱼的外面拿浓盐水全部刷一下,或者用浓盐水浸泡一下。
    “会不会太麻烦了!”
    叶奶奶有点不好意思,这王亲家帮助叶家真是够多了。
    叶妈妈笑着摇了摇头,“妈,都是亲戚,您就别和他们客气了。我算着家里头能换的东西,现在有四个野鸡蛋,鱼,黄鳝……就是不知道甜妹儿,今天能带出多少新东西。”
    两人扯着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时不时喝会儿温热水。
    不多一会儿,院门口忽然有动静,满满的一大脚盆鱼就送回来了。
    “这鱼咱这么多?”
    哪怕之前就猜到过今晚鱼多,叶奶奶心里也惊讶了。
    因为实在太多了!
    看他们的模样,后面还能有两三大脚盆的样子。
    事情太过反常,这天上掉怎能掉这么多馅饼,她老人家心里琢磨着,明个儿上二碧山的时候,一定得好好问一下杨婆婆。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大灾之前必有先兆。
    再联想到叶家的灾难,否说叶奶奶,就是心思敏感的叶妈妈,也有着坐不住了。
    “奶!这场暴雨后的鱼实在太多,不仅是溪里沟里,稻田里,连村口井水里都是呢!”
    叶安诚笑容满面地通知好消息,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
    叶妈妈塞了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到他手里,转过后问叶二叔,“二弟,甜妹儿呢?还没困得睡着吗?”
    叶二叔摇摇头,笑道:
    “那丫头精神着呢!在那里又蹦又跳,闹的爸都一副受不了的神情,也幸好爸出去了,否则还没人能看得住她。”
    喝了碗热姜茶,几人转身回去继续‘干事’。
    担忧归担忧,叶妈妈手里的活可没停下。
    她把所有肉粮简单分成三类。
    泥鳅小鱼小虾都放到院子里的木盆里。
    而活蹦乱跳的大鱼、中等大小的鱼、黄鳝,则放到后院的两个水缸里,盖上盖子,用大石头压好。
    碧水村的村人们都喜欢用家里的水缸养鱼,特殊时候还会往井水里丢鱼。
    因为在当地有一个说法,鱼能吃掉井水里的不干净虫子,还能检查水是不是好的。
    若是进入井水,鱼变得奄奄的,甚至死掉了,这就说明水不好,不能吃。若是活蹦乱跳,这口井水就没有问题。
    至于养在水缸里,还有一种吉祥美好的寓意——年年有鱼。
    剩下第三类,诸如奄奄一息的鱼,死掉的鱼虾等,全部被倒在院子地上,它们必须要早一点儿处理,因为它们更容易坏掉。
    比如有一种黑石扁扁的鱼,要是没及时打整清理,掏掉肚子里所有的东西,不一会儿就会烂掉发出奇臭味。
    叶妈妈看着地上的一堆肉粮,再算了算时间,估摸着今天晚上,大家伙肯定没得睡了。
    她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熟练地用铲子将鱼鳞刮掉,将鱼从背上剖开一个长口子,抠掉鱼鳃内脏,然后放到盆子里.....如此不停重复。
    抱着奶娃娃的叶奶奶,不顾她的劝,也来帮着搭把手。
    “奶奶,妈,我们家的鱼又回来啦。我跟你们说,咱们村的刘二癞子,在稻田里逮鱼的时候,惦记着想截胡咱们家的鱼,爸爸他们想到一个法子——”
    激动兴奋的叶安诚,闻到浓郁的香味,话音截然而止,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往香味散发的方向望去。
    这干活的人,否管白天黑夜,容易饿肚子,姜汤解寒却喝不饱。
    忙碌的叶妈妈,干脆选择就地取材,做一次院里烤鱼。
    将洗干净清理好的鱼,用干树枝透过鱼嘴穿插到鱼尾部,穿成一串一串的,排列在火盆子上,撒上一点点盐,翻来覆去地烤。
    想到还有一个小孩子,她又拿了一些泥鳅小鱼小虾,放木架上面烤。
    不一会儿,鱼就发出“滋滋”响声,颜色变黄了,浓浓的烤香味扑鼻而来,馋得人简直受不了。
    因此,夜深露重,干活的家人们,以及不干活的甜妹儿,除去享受丰收的喜悦,还成为第一批品尝鱼肉的人。
    “奶奶,妈,我跟你们说,我今晚有捉到好多虾,还有螃蟹泥鳅......”
    精力旺盛的甜妹儿,被叶老爷子像提麻布一样,强行拎着回来,一见到院子里的熟人,四肢恢复力气,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被闹醒、没睡饱的奶娃娃叶小五,委屈极了,‘哇’的一下就哭出来了。
    “我错了,我不是故意的!”甜妹儿小脸僵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