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山神娘娘小饭馆[美食] > 第171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1章

    节目组的镜头立即跟上。
    只见她把洗净山楂果摆在一旁沥水,另抄一把锋利的小刀,灵巧旋去果蒂,再对半剖开,剔出里面褐色的籽粒。
    处理好的山楂被倒入一口石臼,瑾玉抄起沉重的石杵,石杵与石臼内壁撞击,回荡在厨房里。
    石杵每一次落下,都伴随着沉闷而厚实的撞击声,鲜红的果泥伴随着清冽的酸香,在石臼中不断翻腾、融合、变得更加细腻粘稠。
    深红的汁水沿着石臼内壁缓缓流下,空气中那股令人牙根发软、口舌生津的酸味越来越浓郁。
    “咕噜。”
    镜头精准收录了一道咽口水的声音。
    聚精会神的王海石耳朵一动,想了想,把这道声音保留下来。
    另一边,果泥经足够细腻,瑾玉将其倒入一个细密的棉布袋中,悬在陶盆上方,用力挤压。
    深红透亮的山楂汁汩汩流出,落入盆中,剩下的果渣则被弃置一旁,温和女声缓缓道:“莫要担心浪费,果渣自有山中鸟雀或小兽来享用。”
    王海石连连点头,不错不错,这句话很有自然田园风格。
    镜头里,滤好的浓稠山楂汁倒回洗净擦干的石臼,然后打开旁边的小陶罐,倒入适量晶莹的蜂蜜和碾成细粉的炒麦芽、神曲粉和陈皮。
    接着,那双手再次举起石杵,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磨与混合。
    这次的动作更加轻柔、绵长,石杵贴着石臼内壁缓缓画圈,将蜂蜜的甜润、药粉的谷物香与山楂的酸冽彻底揉合在一起。
    渐渐地,所有食材在石杵下屈服,化为一团细腻粘稠、色泽深红如凝固胭脂的泥膏。
    最后,瑾玉洗净双手,指尖沾了点清油,从石臼中挖出一团深红油亮的山楂泥。
    双手合十,掌心微微用力搓动几下,再分开时,一颗圆润饱满、大小均匀的深红色山楂丸便已成型,静静地躺在她白皙的掌心。
    她动作不停,一颗接一颗,那深红的丸子便如同变戏法般从她指间滚落,排进旁边垫着干净桑皮纸的竹匾里。
    阳光透过屋檐,照在那些圆溜油润的山楂丸上,反射出蜜蜡般的光泽。
    “好了,一人一颗,先尝尝。”瑾玉将盛满山楂丸的竹匾端到院中石桌上。
    食客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上前,各自拈起一颗。
    王海石也分到一颗,放入口中,入口还有着温热,牙齿轻轻一碰,外层便化开,一股极其纯粹的酸味霎时席卷整个口腔,激得他腮帮子一紧,口水疯狂分泌。
    但这酸来得迅猛,去得也快,紧随其后的便是蜂蜜温润醇厚的甜意,以及麦芽、神曲、陈皮带来的谷物焦香和沉稳药香。
    酸与甜、香与润在口中交织、平衡,形成一种奇妙的、令人口舌生津的滋味。
    食客们只觉先前因美食而略显滞涩沉重的胃部,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揉开,再无积食的感觉。
    “唔……”作为近日胡吃海塞的一员,王海石更是吃得舒坦,回味着复杂而美妙的滋味。
    在他旁边,一位食客被酸得龇牙咧嘴,但脸上却是舒爽的表情,“酸过之后好甜,舒服。”
    “感觉…胃里好像松快点了?”
    大家细细品味着,感受着那股酸爽过后带来的舒畅感。
    然后,一个清晰无比、含着点犹豫和不确定的声音,弱弱地响起,来自那个之前提问的苗条女孩:
    “唔…那个…我怎么感觉…好像…有点饿了?”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正在品味山楂丸酸甜,感受胃腹舒坦的食客,动作都僵住了。
    他们缓缓地、缓缓地抬起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个一脸无辜、似乎还没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的女孩。
    时间好像凝固了一秒。
    “噗…哈哈哈!”不知是谁先憋不住,发出一声短促的笑,紧接着,如同点燃了引线,整个前院爆发出热闹的哄笑。
    “哎哟喂!姑娘诶,你这拆台拆得也太是时候了!”一人笑得直拍大腿。
    “我怎么就忘了,山楂丸除了消食,它还开胃啊!瑾玉老板!您算计我们!”短发女士指着瑾玉,不知开心还是苦笑。
    “我说怎么越吃越想吃东西呢!”
    瑾玉眉眼弯弯,蕴着几分促狭,故意问道:“那…诸位,要开饭吗?”
    短暂的沉默。
    然后所有的挣扎都化作了一声声认命的破罐破摔。
    “吃!吃大份的!”
    “吃吧吃吧!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反正…也不差这一顿…”
    就在众人被食欲彻底征服,准备迎接新一轮“贴膘”盛宴时,瑾玉却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微笑。
    她没有走向厨房,反而转身,朝着庙门旁那棵已有不少叶子染成金黄的银杏树走去。
    树下,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布幔遮盖着。
    几个常来的老食客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当看清那布幔下隐约透出的熟悉轮廓时,脸色瞬间变了。
    “等…等等!”一个老食客惊恐瞪大了眼,“瑾玉老板!您…您该不会是要…”
    瑾玉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着走到树下,素手一扬,揭开了那覆盖着的粗布。
    阳光洒落,照亮了那件久违的物事——一杆巨大、古旧、锃亮的大杆秤。
    “哇!好大的秤!”新来的食客和节目组的人都好奇地围了过来,不明所以。
    “这是要称什么?山货吗?”王海石示意把镜头转过去。
    老食客们则集体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精彩纷呈,似乎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
    一人捂住了脸,一人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一人更是哀嚎出声,“不要啊!瑾玉老板!手下留情!立夏我都胖了,更不要说现在啊!”
    瑾玉不理他们,走到大秤旁,拍了拍光滑的秤杆,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立夏称人,添福添寿。如今秋日,再称一回。若无轻减,那便是福泽深厚,身康体健,是顶好的兆头哦。”
    这话说得在理又吉祥。
    懵懂的新食客们听了,有些恍然,可看着大称这个标志性的物件,心下又感不妙。
    有人试探问道:“所以,是要我们称一下体重吗?”
    瑾玉笑眯眯点头,“没错。”
    “……”
    明白过来的所有大人倒吸一口凉气,齐刷刷退了一大步。
    这大人间的默契动作,把几个懵懂小孩子暴露出来,甚至有些个大人试图祸水东引,推了推自家小孩,“老板,您称我家小的吧,不用管我们。”
    惹来一众食客点头。
    瑾玉轻轻一笑,目光落在了小脸圆圆、眼睛乌溜溜的关西西身上——他虽是老食客,可立夏时却没有到场。
    她走过去,弯腰,温柔地将他抱了起来。
    “啊?漂亮姐姐?”关西西突然被抱起,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新奇。
    瑾玉将他放进大秤一端的藤编箩筐里,小家伙坐进去,箩筐微微下沉。
    待瑾玉移动着秤砣,“噌——!”秤杆猛地向关西西那边沉了下去,秤砣一下子滑出去好远。
    “哈哈哈哈哈!”
    院子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关西西坐在箩筐里,看着秤杆猛地向自己这边倾斜,又看到周围大人们都在笑,虽然不太明白秤砣跑远意味着什么*,但隐约感觉到这似乎是在“笑”他?
    于是他小嘴一扁,乌溜溜的大眼睛里迅速蓄满了委屈的水光,眼看金豆豆就要掉下来。
    “哎呦,不哭不哭!”没等他老妈安慰,就有一位老太太上前哄,“秤砣跑得远,说明娃娃你有福气呢,添福添寿,好事!大好事!”她一边哄一边朝周围人使眼色。
    “对对对!添福气!”
    “福气重了秤砣才跑嘛。”
    “你是小福星哦~”
    大人们七嘴八舌地安慰着,语气真诚。
    关西西抽抽小鼻子,看着周围人认真的表情,委屈劲儿消了点。
    他揉了揉湿润的眼睛,看看秤砣,又看看那些刚才笑得很“奇怪”的大人们,小脑袋瓜一转,忽然伸出小胖手指着他们,奶声奶气、逻辑清晰地大声说:
    “那!大人们也添福!都要来添福气!”
    稚嫩的童音响彻小院。
    一瞬间,刚才还在哄笑安慰的大人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表情变得异常精彩。
    “这是天大的好事,怎么还磨磨唧唧的?”
    老食客中,一个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爷子最先反应过来,他笑呵呵第一个站了出来,声音洪亮,眼底是一种看穿世事的豁达。
    “立夏那天老头子我就称了,一百有二,今日再称,要还是和立夏一样,那说明老头子身子骨硬朗,要再重二两,哈哈,那就是福气又厚了二两,好事!大好事!来来来,我先给大伙儿添个福头彩!”
    瑾玉熟练地移动秤砣。秤杆悠悠晃晃,最终定格在一个比立夏时明显更“有福气”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