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六零小福女 > 第14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3节

    过了好半天,她才低头轻抚着自己平坦的腹部,用不可思议地语气问道:“你是说我这里有宝宝了?”
    “医生是这么说的,具体的等明天去医院检查一下就清楚了。”于青青出去将粥和鸡蛋拿了进来,“不早了,你少吃点垫垫肚子就睡吧,明天上午请假,我陪你去检查。”
    “好,谢谢你青青。”陈福香由衷地感激于青青。要不是她,自己现在肯定慌死了,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于青青等她吃完饭,将碗拿走:“你怀孕了,以后得好好休息,别胡思乱想了。”
    “嗯,我知道了。”陈福香乖乖点头。
    就是于青青不说,她也不敢再折腾了。
    等于青青出去后,她掀起衣服,看着平坦白皙的腹部,还是觉得很神奇,她这里竟然有宝宝了,等明年,就会诞生一个小生命。
    要是卫东哥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陈福香很是遗憾,不能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陈福香忍不住用手指戳了一下肚皮,她记得自己在昏迷前,感觉到了好多的香火,醒来后,却什么都没有,肚子里反而多了这么一个神奇的小豆丁。
    她的香火去了哪儿呢?今天太晚了,明早起来再试试吧。
    陈福香躺进了被窝,一夜好眠,总算没再做奇奇怪怪的梦了。
    次日醒来,她就去堂屋找她昨晚的香。
    “你找什么呢?”于青青端着早饭进来就看到她在屋子里找来找去。
    陈福香一见到她就兴奋:“青青,我昨天祈福的香你看见了吗?”
    于青青瞥了她一眼:“还提香呢,你跪下就晕倒了,就别想香了,我收起来了。你赶紧过来吃饭,吃了我们还要去医院。”
    陈福香跑过去,拉着她的袖子:“青青,告诉我嘛,香在哪儿?我有用。”
    于青青可不答应:“你别瞎折腾了,万一又再突然晕倒怎么办?我答应,等你满三个月,我就把东西还给你。怀孕前三个月是危险期,你不想想你自己,也要想想孩子啊!”
    听她这么说,陈福香才作罢,笑道:“青青,你怎么懂这么多啊,感觉你什么都懂似的!”
    于青青嗤笑了一声:“要你嫂子生了两个孩子,你也知道。”
    她嫂子生孩子的时候,她十几岁,正在上中学,全家挤在小房子里,她妈说什么她都能听到,听得多了自然就懂了。
    陈福香嘿嘿笑了笑:“我倒想啊,可我哥就比我大了两岁。而且他现在连对象都没有呢!”
    “那个郭医生呢?”于青青随口问了一句。
    陈福香扁嘴:“我哥说,他配不上郭医生。还说他现在没钱结婚,不要耽误人家了。”
    “你哥挺好的。”在于青青看来,陈阳现在也确实不适合结婚。没有房子,津贴非常少,养自己都艰难,养什么老婆孩子。可惜大多数男人并没有陈阳这样的自知之明和责任心。
    陈福香骄傲地笑了笑:“那是的,我哥哥是世界上最好的哥哥。”
    于青青逗她:“那你哥跟岑卫东同志,哪个更好?”
    这个话明显有陷阱,陈福香不上当:“都挺好。”
    “滑头。”于青青笑笑没再说什么。
    吃过早饭,于青青去厂子里请了假,然后陪陈福香一块儿去医院。
    医院不是很远,想着怀孕初期易流产,两人没骑自行车,而是走路过去的。
    挂号缴费,做完检查后,医生笑着告诉陈福香:“恭喜,你怀孕一个多月了,孕期前三个月是危险期,不要提重物,注意休息,补充营养……”
    陈福香一一记下:“谢谢医生。”
    两人出了诊室,迎面遇到了穿着白大褂的田韶,他挑眉:“确定了?”
    陈福香扭头看于青青,明显这话是对于青青说的。
    于青青不大自在地扯了一下衣服:“福香,这是昨晚来给你看病的田韶田医生。”
    “谢谢医生。”陈福香感激地说。
    田韶笑了笑,左侧脸颊勾起一个浅浅的酒窝:“田韶,于青青的邻家哥哥。”
    陈福香看了眼于青青,又看看田韶。
    田韶朝她笑笑,手插进衣服口袋里,走了。
    陈福香等人走了后,用手肘顶了顶于青青:“你怎么不跟人说话啊?”
    “哎呀,走了,下午还要上班,回去了。”于青青不想谈这个,拉着陈福香出了医院。
    劳动光荣,这会儿连产假都没有,怀孕就更没任何特殊待遇了,还是要按时上班。
    两人回家吃过饭后,于青青担心陈福香一个人住,问道:“要不要我搬过来陪你?”
    陈福香想着于红雁一个人住在筒子楼,不大放心,而且那宿舍是单位福利房,于青青长期不住是要收回去的,摇头拒绝了:“没事,我这里还有栗子呢,要是我有什么事,它会去找你的。”
    “这倒是。”于青青也没勉强,因为医生说陈福香的身体挺好的。
    ——
    知道自己怀孕后,陈福香以前的焦躁和低落情绪一下子就扫空了,整个人的情绪开朗了许多。虽然还是担心岑卫东,但像于青青说的那样,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她也不用急,才过去一两个月呢,卫东哥走的时候可是说了多则四五个月。
    时间转眼滑到了十一国庆节。
    这天上午,陈福香正在家里忙碌,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敲门声。她蹭地站了起来,兴奋地跑过去开门:“卫……哥哥,你放假啦!”
    陈阳站在门口,取下了军帽,睨了她一眼:“怎么,以为我是卫东?”
    陈福香不好意思地说:“他出去两个月了,也没一点音讯,人家不是担心吗?”
    “放心吧,没事的,我在部队都没听说任何消息,你别担心。”陈阳摸了摸她的头,安慰她。
    陈福香侧身把他迎进去:“哥哥,进屋说。”
    陈阳进屋坐下喝了杯水后高兴地说:“福香,今天我过来有两件事要告诉你。第一件是,我去兰市陆军学院进修了。”
    陈福香惊讶地望着他:“真的,太好了。”
    这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陈阳憨厚地笑了笑,素来沉稳的脸上也浮现出丝丝喜色:“我和另外四个人通过了考试。”
    这次去进修是公平考试,根据成绩选的,而且岑卫东已经出任务联系不上,可以说,他完全是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这次机会!这对进城就一直有点憋屈的陈阳来说,无疑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那咱们要好好庆祝庆祝。”陈福香高兴极了,跑进屋打开抽屉找票,“咱们今天中午吃好的。”
    陈阳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喜悦,心情也很愉悦,过来拉住了她说:“不用,我还没跟你说第二件事呢。部队的厂子已经完工了,徐政委让我接你过去看看,你看要不要去那边上班。”
    算算,从年初到现在,都过去大半年了,总算把厂房建起来了。陈福香也想去看看,要是环境不错,她也考虑去那边上班,这样岑卫东以后不用总是两头跑了,陈阳也可以周日来家里吃饭。
    “好,咱们什么时候出发?”陈福香问。
    陈阳说:“现在吧,你有什么需要带的吗?”
    陈福香拿了两张粮票、肉票和钱:“拿这些就够了,走吧,我明天还要上班,早去早回。”
    “嗯,我骑自行车带你过去?下午你自己骑自行车回来?”陈阳征询她的意见。
    因为坐公交要等很久,公交车又要绕路,特别费时间,下了车还要走好几里地。
    陈福香可不敢骑几十里的自行车回家,她抿了抿唇,羞涩地说:“哥哥,我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本来她是准备除了于青青外,第一个告诉岑卫东的,但谁让他一直不回来呢!
    陈阳感兴趣地看她:“什么好消息?”
    陈福香指着自己的肚子,有点兴奋,又有点害羞地说:“你要当舅舅啦!”
    陈阳直接石化,两只眼珠子直愣愣地盯着她的肚子好一会儿,才回过神,颤抖着手指了指她的肚子:“你,你怀孕了?”
    陈福香笑眯眯地点头:“对啊,两个多月了,现在还不大明显。”
    脱了衣服能看到肚子稍微有一点小小的弧度,一点都不明显,穿上衣服就更看不出来。
    妹妹的孩子,也是跟他血脉相连的至亲,陈阳的眼睛有一瞬的湿润。在过去的十九年,他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曾经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抚养妹妹直至终老。
    不曾想,妹妹还进城有了正式的工作,结婚怀孕。如果他妈妈知道这件事,应该地下也有知了吧!
    “哥哥,你没事吧。”陈福香看着陈阳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吓了一跳。
    眨了眨眼睛,逼退了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陈阳轻抚着陈福香的头,感概地说:“哥哥是高兴,咱们家福香长大了,一眨眼就要做妈妈了。要是妈妈泉下有知,不知道会有多高兴。”
    陈福香对母亲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可能是即将为人母的原因,她能体会到做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期待,也能想象得到,当初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哥哥,等孩子出生后,我们回去给妈妈上坟,看看她吧。”陈福香提议道。
    陈阳倒是想,但一想到陈老三和梅芸芳,他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两个东西看到他们兄妹过得这么好,一定会缠上他们,甚至会追到兰市。
    他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就连打电话给闫部长,他也没透露过福香结婚这个事,就是为了防止这一点。
    “不用,孩子小的时候身体弱,这么远来回奔波太累了,咱们有这个心意就行了。妈不会怪咱们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陈福香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好吧,那等以后再说,走了,徐政委还在等着咱们呢。”
    陈阳点头:“咱们去坐公交车吧,一会儿我送你回来。”
    “好吧,哥哥,你不用送我,这条路我很熟了。”陈福香不想他一天来回几趟的折腾。
    陈阳也不跟她争:“走吧,别让徐政委久等了。”
    但坐公交车注定要让徐政委就久等。他们感到部队已经中午十一点了,徐政委等了一上午,已经没脾气了。
    “怎么这么久?”
    陈阳嘿嘿笑了笑:“我不大会骑自行车,我们坐公交车来的,不巧前面刚走了一辆,所以又等了一个小时。”
    怀孕还不满三个月,兄妹俩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往外面说。
    徐政委知道坐公交车等多久全靠运气,等那么久,只能说明他们点背,颔首说:“那跟我去看看工厂吧。”
    工厂是一栋平房,占地六七百平方米,看起来挺宽敞的,不过里面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徐政委说:“咱们资金有限,买不起太多的机器,所以经过大家的协商,我们准备建一个刺绣厂,一个服装厂。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嘛!”
    听起来不错,但本来就这么薄弱的基础,还分开搞。哪怕陈福香经验不是很丰富,也不大看好他们。她委婉地说:“我估计军嫂们都会想去服装厂!”
    是个人都会这么选,毕竟踩缝纫机更好上手一点,而且学会用缝纫机,会做衣服也算掌握了一门技能,以后就算不在服装厂干了,她们也能接点私活,帮左邻右舍做个衣服啥的,工钱没有,但都会送一两斤白面或是几个鸡蛋做酬劳,多少能补贴补贴家里面。
    当然,学会了刺绣也能挣钱,可以绣东西去刺绣厂卖,但这个周期太长了,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天赋才可能出师。这对急着挣工资改善生活的军嫂们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徐政委咳了一声:“你说的这个咱们也考虑过了,两边同工同酬。”
    这样就不存在着哪边好哪边差的问题了。
    这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陈福香想了一下:“领导们考虑得挺周全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