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六零小福女 > 第3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节

    姜还是老的辣,陈大根很会来事,一扭头就把陈支书拐去了他家吃饭。
    等陈阳和陈建永过去时,他们俩已经坐在桌子上喝上了。
    瞧见二人,陈大根立即招手:“过来,你们两个小子好好敬咱们支书一杯。”
    两人听话地凑过去,给陈支书连敬了三杯酒,陈大根又在一边吹捧,劝酒,直把陈支书哄得眉开眼笑的。
    吃过饭,陈支书就把陈阳和陈建永带去了公社,故意找了个小干事说了这事:“于干事啊,你知道,我是个大老粗,不像你们文化人,笔杆子溜。咱们村这两个小伙子也没读多少书,得麻烦你了。我就是想啊,去年他们东风公社就捡了个包的事都能说明他们东风公社拾金不昧,思想觉悟高,咱们前进公社的人也一样思想觉悟高啊,这不,今天我就给你带了两个小伙子来了。”
    于干事是个刚工作没两年的年轻人,还比较冲动,一听涉及公社荣誉,是为公社争光,立即跟打了鸡血一样,拍着胸口说:“那个陈支书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陈支书心说,包在你身上有什么用?你一个小干事就是个跑腿的,能顶什么事。这小伙子不大机灵啊,聪明的不是应该去请示请示上级领导,顺理成章地把这事往上报吗?
    还好,陈支书运气不错,还没出门,主任就过来了,说:“小于,上次我要的那份文件呢,准备好了吗?”
    于干事立即说:“好了,徐主任,你等一下。”
    他去拿文件了,徐主任没事,看向陈支书:“今天什么风把陈支书你给吹来了?”
    陈支书乐呵呵地指着身后的两个小伙子:“这不是过来麻烦小于帮我写点材料吗?咱们村的这两个年轻人,今天舍己救人,勇斗野猪,两个小伙子一起杀了两头各两三百斤的野猪,厉害吧。”
    背靠大丘山,前进公社的村子没少受这些野兽的侵扰。它们有多难缠徐主任也是清楚的,别说两个没受过训练的小伙子了,就是他们的民兵想要杀一头野猪怎么也得七八个人一起上才行。
    徐主任怀疑地打量着陈阳和陈建永:“就他们两个人?”
    听出他的不信,陈支书乐了,就是不信这样报上去才更惹眼啊。他立即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这个事啊,榆树村三队的村民都知道。”
    陈阳憨厚地笑了笑:“都是运气好,我们也是没办法,撞上了,跑不过只能搏一搏了。”
    “好个博一搏,年轻人有志气。”徐主任笑了笑,招呼他们,“走,去我办公室说一说。”
    陈支书一听就知道有戏,高兴地跟了进去,徐主任详细地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听说还有那么戏剧性的一幕,恍然大悟,这也就说得通,两个年轻人怎么能杀死两头成年野猪了。
    不管怎么说,运气有时候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两个年轻人思想觉悟高,舍己救人又勇敢,还为民除了害,这事总假不了,值得表扬。
    陈支书说得对,他们前进公社也可以树树典型,争取争取先进嘛,没道理名誉都让东风公社给拿了。这次的事就证明,他们前进公社的年轻人也一样的有出息,思想觉悟高。
    不过这事还得向书记汇报。徐主任心里装着事,也没留他们,站起身说要处理一份文件。
    陈支书识趣地说自己村里还有事,得走了,双方高兴地道别。
    虽然没给什么承诺,但陈支书一瞧他的样子就知道有戏,于是也乐呵呵地走了。分开时,还不计前嫌地拍了拍陈阳的肩:“小伙子,好好干。”
    “是,支书,我们听你的。”陈阳也很上道,话不多,但中听,哄得陈支书高高兴兴地走了。
    他一走,陈建永就绷不住了,拽着陈阳问:“你说上面会奖励咱们什么?”
    陈阳打掉他的手:“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你就别得瑟了。这事能不能成,还是个未知数,你回去别瞎嚷嚷,就说陈支书是叫咱们去了解了解情况。不然万一回头没了消息,全村的人都要笑话咱们。”
    陈建永这才不得瑟了:“知道了,上面没消息下来前,我什么都不说。对了,大根叔说明天杀猪。”
    “怎么,今天分的十斤肉还不够你吃的?”陈阳好笑,才分了肉,他又惦记上了。
    陈建永嘿嘿直笑:“这年月谁嫌肉多啊,再说我们家人也多,倒是你们家只有你跟福香两个人,要是肉吃不完可以找我,我有认识的人,价格方面不会亏了你。”
    陈建永已经结了婚,还有个两岁的儿子,再加上他们家没分家,跟父母、大哥一家还有未出嫁的小妹住一起。一家十口人,分的那点肉根本不够吃。
    他说这话也是替陈阳着想。他知道建了房子后,陈阳手头很紧,他们家分了这么多肉,可以卖一点,补贴家用。
    陈阳拍了拍他的肩:“知道了,不过我不打算卖,吃不完做成腊肉,给福香补补身体。”
    他们乡下人,没有票,除了过年,平时想吃上猪肉很难,有钱没票也买不到。所以哪怕有多余的陈阳也不打算卖。
    陈建永理解:“也是,看看分了家才一个多月,福香的小脸上都有一点肉了,钱的事不急,慢慢挣,先把福香养好,养聪明要紧。”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了家。
    第二天大清早陈阳就去帮忙了,等陈福香起床的时候,他刚好端了一盆猪血回来。
    “福香,把锅洗干净,掺半瓢水烧开。
    等水一开,他把猪血倒进去,小火煮了几分钟,关上锅盖闷了一会儿,洗过脸,喝了粥,再掀开锅盖,猪血已经凝成一块了,不老不嫩,刚好合适。
    他把猪血捞了起来,放进盆里,扭头对陈福香说:“中午哥哥给你煮猪血汤吃,走吧,拿盆子,咱们去分肉。”
    分肉是大事,家家户户都喜欢全家出动。
    兄妹俩过去时,村头已经排满了人,有的已经分了一部分走。
    这次是村里养的猪,跟上次分鱼一样,按照人头和工分分配,既照顾了老弱幼,也兼顾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而且为了公平,每家都是肥瘦相搭配,每样来一点,骨头和猪下水也搭在了里面,选择瘦肉、骨头和猪下水的可以多拿一点。
    后者没有油水,很不受欢迎。但陈阳经常在外面跑,听说过,其实这些也是好东西,比如骨头可以补钙,对长身体的小孩和老人很有好处,猪肝可以补血明目等等。
    所以他跟陈福香商量:“我们要点猪肝、猪骨头吧。”
    其实他还想要猪大肠的,不过那个味道很多人接受不了,他怕福香不吃,所以就算了。
    陈福香自然是没有意见:“好啊。”
    于是轮到兄妹俩时,陈阳说:“我们的肉换一半猪肝和猪骨头。”
    听到这话,大家都扭头诧异地看着他们,还有人不要肉,要骨头的?
    不过等看清楚是他们兄妹后,大家又明白了。不是人傻,是他们家的肉多,所以可以选骨头和猪肝换换口味。
    没办法,谁让陈阳能干,他们兄妹人少分的肉又多呢,两个人比好多四五口人的家里都分得多,羡慕不来。
    说到人少,这还得归功于陈老三和梅芸芳两口子啊,要不是他们两口子作,陈阳还不能当家作主呢。
    大家扭头看排在隔壁队伍的梅芸芳。
    梅芸芳装作没听见前面的动静,扭头跟女儿说话,实则心里酸死了。好好的肉不吃,非要吃骨头和猪肝,真是个贱骨头,有好日子不会过。
    猪肝和猪骨头相较于猪肉便宜多了。去肉联厂,猪肉要六七毛一斤,还得有票,但猪骨头往往只要一两毛一斤,还不要票。所以一斤肉能换四五斤猪骨头。
    陈阳兄妹加起来,这次总共能分三斤肥肉两斤瘦肉。他只要了两斤肥肉,其他的全换成了骨头和猪肝。一头猪也没多少猪肝,所以还是骨头居多,有排骨,有筒骨,总共十来斤,装了满满一大盆。
    陈阳端着这一大盆往家走,很是惹眼,一路上不少人跟他打招呼。
    “阳阳,要了这么多骨头啊?”
    陈阳笑了笑:“是啊,我看骨头比较多,就少要了点肉。”
    “阳阳这小伙子真不错。”大妈夸道。
    不知是谁忽然说了一句:“陈阳多少岁了,有20了吗?”
    “没有,今年18,明年19,虚岁倒是差不多20了。”
    “那可是个大小伙了,该说亲了。”
    “是啊,他是个能干,年纪也到了。”
    “对啊,福香是个傻的,等开了工,家里没个女人操持也不方便。”
    ……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说着说着就拐到婚事上去了。然后大妈才发现,陈阳这小伙子很不错啊,拿出去相亲也是个抢手货。
    他身材高大,五官端正,又吃苦耐劳,勤快能干,而且心里是个有数的。这不,一分家就建起了砖瓦房,连小队长家还在住茅草房呢!
    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分了家,上面没长辈管着,谁嫁给他啊,一过去就当家作主,住上砖瓦房,不用看公婆脸色,也不用受妯娌的气,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亲事。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个傻子妹妹,可能要养一辈子。但哪怕这样,人的小日子也比村子里大部分人强多了,嫁过去也不亏。而且陈福香也是个大姑娘了,最近好像没那么傻了,过几年很可能也要嫁出去。
    这么一看,陈阳在乡下还真是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对象。
    不少大妈婶子阿婆都动了心,她们自家没合适的女儿,或者跟陈阳同姓不宜通婚,但谁娘家还没个大侄女、外甥女之类的啊。对视一眼,她们都明白了,不光是自己起了这个心思,竞争者恐怕还不少,得抓紧了。
    陈阳完全不知道,只不过去分了一次肉,他就被人惦记上了。
    回到家后,他把猪骨头挂了起来。冬天天气冷,放一两天也不是问题,这么多骨头他们一两顿也吃不完,陈阳要这么多另有用处。
    他对陈福香说:“快过年了,咱们明天搬家吧。大根叔、四奶奶他们帮了我们不少忙,还有五爷爷是长辈,咱们搬家,也该请他们吃顿饭。”
    这是早就说好的。
    陈福香点头,指着肉说:“哥哥,只有猪肉够吗?要不咱们再带栗子上山溜溜?”
    看出她的小心思,陈阳点了点她的鼻子:“不用了,我已经想好了,猪筒骨萝卜汤,爆炒猪肝,蒜苗炒猪血,再来一个红烧肉,安叔那边分了我半只兔子,弄个芋头烧野兔,然后再炒两三个素菜。这些就已经够了,顶得上大饭了,再好会让人眼红咱们的。要是福香想吃肉,下次咱们俩在家自己悄悄吃,知道吗?”
    “知道了,我听哥哥的。那哥哥,要我做什么?”陈福香兴致勃勃地问。
    陈阳还真给她找了点事做。
    他把猪血切了一块放进碗里,递给她:“你送去给四奶奶,跟她换点白菜、莴笋、萝卜。”
    他们家地里的菜还没有长大。四奶奶勤快,种的菜多,他们祖孙俩吃不完,但陈阳也不好一直白要他们家的菜。
    “好。”陈福香高兴地拿着碗去了四奶奶家。
    陈阳则先去了五爷爷家,请他明天中午去吃饭。然后又拐弯去了陈大根家,说明了来意。
    陈大根点了一支烟,乐呵呵地说:“咱们队里第二家砖瓦房,是该庆祝庆祝,可惜现在不能放鞭炮了,不然啊,叔给你弄个大鞭炮热闹热闹。”
    说到最后,陈大根有些遗憾。
    陈阳倒是不在意这些形式:“你们能来,我就很高兴了。对了,九婶呢,我想请她帮个忙。”
    陈大根老婆在娘家排行第九,名字就叫丁兰九,嫁过来,小辈们就喊她九婶。
    “兰九,过来,陈阳有事找你。”陈大根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很快,丁兰九从地里抱了一堆青菜回来,笑眯眯地瞅着陈阳:“阳阳,啥事啊?”
    陈阳说:“九婶,明天我们搬新家,想请你们几家吃个饭,感谢长辈们对我们兄妹的照顾。不过你也知道的,我跟福香都不大会做饭,所以想劳烦婶子明天过来帮我们做午饭。”
    “好,明天上午婶就过来。”丁兰九很爽快地同意了,还把刚摘回来的那捧青菜直接塞给了陈阳,“你们自留地里的菜还没长大,我们家的菜多,你把这些拿回去吃。”
    陈阳没客气:“那就多谢婶子了。”
    “哎呀,一点自己种的菜,又不值钱,客气啥。你明天请客,菜不够到婶地里摘。”丁兰九热情地说。
    陈阳谢过她,抱着菜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后,他们兄妹就把东西都搬到了新家,又将新家打扫了一遍,弄得干干净净的。
    刚收拾好,丁兰九就又提了一篮子菜过来,有芹菜、莴笋和蒜苗。
    陈阳见了很不好意思:“婶子,你太客气了,我们请你吃饭,最后反倒让你自己拿菜过来。”
    “客气啥,我们家好几口人,拿过来都不够我们家那几个小子吃的。”丁兰九嗔了他一眼,“去忙你的吧,福香来帮我洗菜,好不好?”
    “好的,九婶。”陈福香搬了两个小凳子到院子里,放在水盆边,跟着她一块儿把菜收拾干净,然后抱去了灶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