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科幻小说 > 清明上河图密码5 > 第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节

    自那以后,他们又偷会过几回。但两个孩子时常都在,村里眼目又多,哪里敢尽兴?两人情谊渐深,一起生出长久之盼。但秦孝子如今落魄得这样,哪里肯轻易休了严氏?贺中棍儿心思虽巧,却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既不让严氏违了礼法、招人耻笑,又让秦孝子甘心情愿休了严氏。
    两人苦想了许久,正在焦躁。那天晚上,秦孝子吃醉了从外头回来,在房里大骂严氏。贺中棍儿听见,忙扒到那墙头去听。半晌,秦孝子没了声息,严氏却走了出来,快步走到墙边,将一个布卷儿塞给了贺中棍儿,低声说:“他说这物件能让王小槐答应开渠。”外间黑,看不清,贺中棍儿急忙说:“你等等!”他飞快跑进屋里,打开布卷儿,到油灯下一瞧,不由得又惊又喜,心都颤起来。望着那灯焰,他顿时生出一个念头。他忙跑回到那墙边,低声告诉严氏:“我有个主意了,你在卧房里留盏灯,带着儿子,借个故,去隔壁沈核桃家,一直留在他屋里,莫要出来。”
    严氏有些纳闷,但还是忙唤了儿子,去了沈核桃家。贺中棍儿也先回屋里坐了半晌,一直在灯下摸看那把木匙,心里又欢又怕。夜深之后,他去厨房取了一瓶灯油,跳过那墙头,悄悄走进秦孝子卧房。秦孝子打着鼾,睡得正死。贺中棍儿将油瓶里的油轻轻浇到床铺上,而后端起床边桌上那盏粗陶油灯,将旧床帐燃着,将油灯丢到桌脚,像是伸手打翻了一般。扭头一看,秦孝子睡得仍酣,便快步出去,将门从外头扣死,而后翻墙躲回了家。等到沈核桃发觉起火,和严氏一起赶过来呼救时,他才开门出去,混在村人堆里救火。
    只可惜,秦孝子竟从窗户逃了出来,保住了性命,严氏只能医治照料他。贺中棍儿也不敢贸然拿那木匙去寻王小槐,这事一旦说破,便是纵火证据,他只得暂忍着。那木匙藏在家中,他不放心,便日日都贴身揣在怀里。严氏偷偷催问埋怨了他许多回,他却只能不住劝慰。
    过了三个月,秦孝子能下床后,严氏竟自作主张,逼着秦孝子休了她,而后偷偷求贺中棍儿:“我如今已得自主,这望楼村我再不愿回来。我先回娘家,你赶紧把那事办了,得了钱,去接我。咱们一起去外路州,寻个好地界,安稳过活。”他忙点头答应。
    严氏走后,他愁了许多天,却始终想不出一个妥当法子,能瞒住这纵火偷匙的罪证。再看着秦孝子那瘸腿烂身的样儿,更是惴惴难安。
    转眼到了冬天,他怕严氏焦心,便取了些钱,带着儿子到宁陵县里买了一坛酒、两腿羊肉、一匹缎子,打算先去严氏家提亲。刚买好,才要离开,却不小心撞到个醉汉,那醉汉还有两个同伴,扯住他便打,酒坛也摔破了。他不敢争执,只能连声求告。那三人才住了手,转身走了。他身上只剩几十文钱,只好另去买两瓶酒。到了酒肆,摸钱时,却发觉藏在怀里的那把木匙不见了。他慌忙带着儿子去寻,寻遍了,也不见踪影。他几乎要哭起来,还哪里敢去见严氏,只得背着那些羊肉和酒,丧气回家。
    正月间,沈核桃忽然来寻他,邀他一起去杀王小槐,那一百八十贯钱八人平分。他爹性命换来的五十贯钱,只剩三十来贯,若能分得二十来贯,还是能买七八亩地,够养活严氏母子。于是,他便点头答应,跟着去杀了王小槐。
    回来之后,不但没能分到钱,王小槐反倒还魂闹起鬼祟来。他想到自己的爹、秦孝子,再加王小槐,时时觉着有阴魂跟在身后,日夜难安。皇阁村请了相绝陆青驱祟,他忙赶了去。
    陆青瞅着他,似笑非笑,讲了一段:“艮下乾上,为遁卦。君子避凶,小人逃吉。若能刚断,远逝无碍;虑缠私累,陷辱其身……”而后教他驱祟之法,让他对那顶轿子念一句话,他听了,暗暗心惊:
    “天理可逃,亏心怎填?”
    第八章 大壮
    大者既壮,则利于贞正。
    正而大者道也,极正大之理,则天地之情可见矣。
    ——程颐《伊川易传》
    腊月底,沈核桃拿着那把木匙去见王小槐。
    寒风里,独自行在村路上,四野一片凋敝,枯树枯草簌簌颤抖,荒田上尘土漫天飞扬。沈核桃却毫不觉得冷,心里反倒一阵滚热。
    沈核桃今年三十七岁,家里原是二等户,有近三百亩地,人都唤作“柿子沈家”。一是由于他家前后院种了十几棵柿子树,都极高大,秋天时,隔着院墙,远远便能望见满树红柿子。二则是暗嘲他父亲的性格。他父亲虽然有这等家底,却从小被教导富不可骄、强不可恃,加之生来性情温懦,因而时时小心,处处退让。旁人拿住他父亲这性子,便借种种由头,想方设法进逼。前后闹了十几场官司,将家里田产平白无故赔去一半。他父亲也因此郁屈而亡,临死前,教导三个儿子:“做人得有些刚气……”
    父亲亡故后,他们三兄弟析产分户,一人原本五十多亩地。那时沈核桃刚满二十岁,才成亲。他两个哥哥也都温善,惜他年少,将那零余的十多亩全都给了他。他推让不过,便执意搬出那大院,让两个哥哥住,自己去村西头,将原先给庄客看田的两间草屋修葺一番,添盖了一正一偏两间瓦房,在那里安顿下来。
    沈核桃记着父亲遗言,除了至亲手足,其他人哪怕一把草、一文钱,也坚决不让。他特地在院里栽了两棵铁核桃树,愤愤说,有本事你们便来强砸强吃。
    可这样一来,他便得时时和人争较,常常惹得满肚气恼。妻子和两个哥哥不住劝他,他却听不进耳。父亲那结局让他瞧得清清楚楚,这世上之人大半欺软怕硬、得寸进尺,并时时处处伺机而动。你若露出一丝软怯,他们便立刻抓住,狠咬一口。一小口不够,必定会贪一大口。
    村人们见他性情大变,丝毫没了柿子家风,先都吃惊,继而愤恼。他却不管不顾,旁人的丝毫不贪,自家的分毫必争。哪怕有时争打起来,他并不是对手,却也拼了性命要争到底。人见他这般不要命,渐渐都怕了,都唤他“沈核桃”,纷纷避开,再不敢沾碰他,连他两个哥哥,也不敢去侵扰。
    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争了整整十年。没了纷争,他也才渐渐平复。直到那水渠被填,愤气才又重新腾起。
    那年大雨,眼看自家的田被冲毁,窦好嘴大喊去堵住那水渠,他略有些犹豫,但随即想,这是天下雨,并非我灌水,而且存亡之际,人本该先自保,便去一起将那渠口填死。王豪一恼之下填死了整条水渠,他才略略有些后悔,但随即又想,那水是天地公有,人人得享,凭何由你一人独断?秦孝子鼓动村人去强开,他立即响应,冲到前头。到了去年,天旱得这样,眼见得庄稼全都要枯死,他更是焦怒之极。大保长莫咸让他们设法除掉王小槐,他并不觉得有丝毫不妥。并非我们夺你性命,是你先夺了我们性命。
    可是,真要让他去杀王小槐,他却抬不起手,挪不动脚,做不出这等凶虐之事,只能干瞅着那田一天天干裂。到秋天时,六十亩地,佃农总共只收了不到五十石粮。他只能按分例,收取一半。他一年的田税、杂税便有二十多石,这些租子纳税都还缺几贯钱。
    更让他气恨的是,隔壁秦孝子家起火,延燃到他家,烧了他半间房。他原本要计较,可秦孝子家里原就欠了许多债,人又烧成那般模样,自己妻子和严氏又一向亲睦,他只得忍住这气,自叹背晦。
    进到腊月,原本该欢欢喜喜杀鸡宰豚,预备年节。他却只能缩缩减减,勉强应付。更忧来年,若是再这般旱,家中积蓄耗尽,恐怕再难熬过去。
    那天,他站在院里望着那两棵光秃的铁核桃树,正在发愁,忽听见院门外两个孩童在斗嘴。一个是他幼子,另一个是贺中棍儿的儿子小棍儿,两人在争谁家钱多。小棍儿高声说:“我爹有个宝物,天天揣在怀里。那宝物能叫王小槐乖乖听话开那水渠,我爹便能从大保长那里领到一百八十贯钱,一百八十贯呢,把你们全家都能买下来……”
    “我才不信呢,骗人口生疮!”
    “我才没骗你,明天看我生不生疮。”
    沈核桃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他不知道那是什么宝物,竟有这等奇处。但若是真的,贺中棍儿为何一直揣着那东西,不去寻王小槐?难道只是那孩子信口胡言?但听那语气不像说谎。
    自那天起,沈核桃开始暗暗留意贺中棍儿,果然发觉贺中棍儿不论做活儿、行路,都不时要摸一摸厚袄左怀。虽瞧不出里头藏了什么,但必定是个贵重物件。
    与此同时,沈核桃又想到那场火灾,扑灭了火后,他和几个邻人曾进到秦孝子卧房去瞧,见油灯盏跌落在床边地上。那几人都说,应该是秦孝子躺在床上,醉中伸出胳膊,不小心将灯盏打翻到地上。但这时想来,那桌子虽在床边,灯盏必定不会放在桌子边沿。人躺在床上,反手很难摸到灯盏,得爬起来才够得着。恐怕是有人故意打翻纵火……秦孝子穷得家里寻不出几文钱,为何要杀他?那晚严氏母子都在我家,谁能潜入那卧房?
    贺中棍儿!只有他最便宜。沈核桃随即更想到,贺中棍儿和那严氏瞧着始终有些不尴不尬、遮遮掩掩,两人似乎有些首尾。严氏难得夜晚出门,那天却一直留在我家,还带着儿子,难道是有意避嫌,给贺中棍儿留下空隙纵火?火灾之后,严氏逼着秦孝子休了自己,恐怕真是两人商议好的计谋。贺中棍儿怀中那宝物,怕也是秦孝子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一场火,夺宝又夺妻。他得了那宝物,之所以迟迟不敢去见王小槐,自然是怕被秦孝子知晓。
    理顺之后,沈核桃又惊又寒,站在院里望着自家那半间被牵连烧坏的房子,顿时腾起一阵怒火,你害人夺物,我管不到,但你烧了我的屋,必得赔回来!
    过了两天,贺中棍儿带着儿子去县里,沈核桃忙远远跟在后头,边走边想主意。到了县里,他见贺中棍儿去酒肆买酒,又去布帛店买绸绢,忙赶到街口一家生药铺,寻见了那家店主。
    这生药铺与他家有段陈年瓜葛。店主当年遇了急难,将这店铺典给了沈核桃父亲,典期是十年。可是到了第八年,那店主又有了钱,便要赎回。照理该赔两年的钱,店主却不肯,并说要闹到公堂上。沈核桃的父亲怕事,只得忍让答应。沈核桃却一直记着,只要到县里,他便来这店前闹一场,讨要那些欠赔,那店主父子却死也不赔。这纷争拖了十几年。
    那生药铺如今由店主儿子操持经营,那儿子性子更执拗,一见到沈核桃,立即挡在门口,作势要再来一场恶战。沈核桃忙说:“今天不跟你争。你若帮我做成一桩事,你我这债便从此勾销。”
    “做什么勾当?”
    “街角那个提酒坛、穿灰袄的,他左怀里揣了件东西,你设法帮我弄到。”
    “你让我去抢?”
    “你若不愿意,便还欠的那些钱!”
    那店主儿子见贺中棍儿一个农家汉,又生得瘦小,便点头答应,出去寻了两个帮手,追了过去。不一时,他果然抓了个布卷儿回来:“你要的是这破物事?那汉子左怀里只有这一样。拿去!往后你若再敢来搅闹,便莫怪我发狠!”
    沈核桃接过去打开一看,里头只是一把木匙。他先有些失望,不过再一细瞧,才认出那并非寻常木匙,而是沉香雕成。他父亲当年有一小串佛珠便是沉香珠子,不过这沉香匙,要光润沉实得多。他也旋即想起,王小槐吃饭似乎便离不得一把沉香匙。
    他忙装作若无其事,包卷起那沉香匙,向那店主说了句:“放心,我以后不会再来了。”随即转身离开了。回去路上,他又取出那沉香匙,反复看了几道,确信无疑后,便大步赶往王小槐家,被察觉之前,得尽快做成此事。
    到了王家宅院前,他心里有些惴惴,但还是鼓起气,上前抬手敲门。开门的是个老仆人。“老人家,我来见你家小员外,有样要紧物件要给他。”老仆人点头让他进去,那庭院异常空阔寂静,院中三棵大槐树叶子落尽,枯枝如爪,伸向苍天。厅堂极雄壮,一色黑漆。一个瘦小孩童,身穿素白麻衣,站在堂屋前台阶上,手里抓着个银弹弓,一双精亮黑豆眼,盯着沈核桃,神情瞧着又顽皮、又酷冷。沈核桃见过两回,知道正是王小槐。
    “你是谁?来做什么?”王小槐尖声问。
    “我姓沈,是望楼村的,有样东西要交还给小员外。”
    “交还?是我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