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22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6节

    相比之下,朱福媛和朱寿媖虽然是同月同日生,但模样和感觉则截然不同。
    朱寿媖的眼神,哪怕只是仅仅一瞥,都带着上位者的气息。
    这与她的官职、阅历、谈吐等等,都完全无关。
    而是一种天生的睥睨。
    哪怕这女孩只有十几岁,也可以让许多人因那漫不经心地一瞥眼,就自觉地噤了声音。
    而朱福媛,在外人面前,则更加的强硬和冷厉。
    她去了大理寺之后,从最开始的文书做起,两年前开始参辅审案,甚至独立断案。
    她的声音冰冷决断,哪怕犯人因为她稚嫩的声音看清,也会最终被狠狠的教做人。
    但是这并不是一味地耍狠使手段——如果说朱厚圳是松柏,朱寿媖是刀刃,那她就是冰冷的玉。
    后两者都让人心生敬畏,而前者则多几分的世俗。
    想做皇帝的人,果然都很像。
    他们不肯轻易的让别人靠近自己,也不肯轻易的暴露自己多的那几分心思。
    哪怕朱福媛幼时叽叽喳喳的,话多还爱哭,现在也如姐姐一般,神色都绷成了面无表情。
    “现在是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沈如婉示意黄公公把卷轴递给自己,只语气平静道:“而从即日起,到五年以后,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十一月二十日,都将成为储君之争的考核期。”
    “这五年里,你们将选,且只能选择一次,成为哪个分部的尚书,并且在那里履职五年。”她顿了一下,又开口道:“唯一的附加帮助是,你们可以挑选任意一位臣子,成为你们的秘书,或者该部的任何官职。”
    “锦衣卫将每季随和光、浩气两大阵营的政绩结算,核实并且记录你们三人的得分点。”
    她抬起眼眸,看了眼这三个孩子。
    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啊。
    “关于部门的选择,和辅臣的选择,你们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
    她放下卷轴,接过黄公公递来的线香,点燃以后放在了旁边的香炉上。
    “宫外有三匹快马,限时一炷香的时间,先把你们的辅臣带回来。”
    朱厚熜只往前一步,淡淡道:“如果人都找不到,那也没有必要多争别的了。”
    实际上,朱厚熜在做的,是接过虞璁下了一半的棋盘,按照他的思路把这一整局都走完。
    之所以选择的是在八部,而不是省外的某处担任知府之类的职位,是有多重考虑的。
    第一,就是要让他们能够和中央官员进一步的拉深关系。
    这一个做法,颇为暧昧。
    任何部门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就像蛛网上交错的线,总会和其他几部有关联和触碰。
    正因如此,每个孩子日后想要做出成绩,都少不了要打点关系,建立各种人脉,同时不断找自己应该站的高度和距离。
    与此同时,其他的官员们也同样会调整自己和皇族的关系。
    ——一共有三个人,谁都可能是最后的赢家,更何况自己这边会明确声明,不是政绩越好就胜率最高,所有结算方式都由锦衣卫保管守密,考核角度也全程不会泄露一个字。
    这无疑是对朝廷的再次调和和制衡。
    第二,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犯错。
    朱厚熜最怕的,就是这些孩子们为了赢,把所有的过失和错误全部都掩盖起来。
    一旦把他们放到外地去,没有即时通讯没有摄像头,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几道才能传递到自己这儿,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他要的,是在自己还在位,或者说父亲这个角色还在的时候,给予足够多的引导和教育。
    做一个成熟的人都何其难,更何况是做一个领导者。
    整个继承人选拔制度,其实是他,虞璁,沈如婉三人一起完成的。
    虞璁做了整体的目标、考核角度和计分构成的设计。
    沈如婉调整了他设立的项目,同时给予了细节的填补和深层次的要求。
    而朱厚熜,作为最后接手的人物,上调了竞争的难度。
    ——他最清楚,大明朝需要怎样的帝王。
    “计时开始,请吧。”
    三个孩子颜色一变,同时往外跑去。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父皇他们居然会来这一出——更何况还要临时去找辅臣!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找辅臣,意味着要找一个足够信任自己,甚至肯为自己背书的人。
    一炷香的功夫,算上往来时间和游说的时间,其实根本不够!
    三人同时翻身上了马,非常有默契的分开行路,没有一个人走同一条道。
    沈如婉站在殿中,看着那缓缓燃烧的线香,只转身看向朱厚熜,低声道:“陛下,微臣怎么觉得……您最近的状态不太对。”
    从前的陛下犹如温润清雅的竹,而如今的陛下则如水中沉下的石,让她感觉不太对劲。
    朱厚熜正想开口,却听见了远处有马蹄的疾驰声。
    朱载圳出现在了养心殿前。
    “圳儿?”朱厚熜愣了下,看着他径自自己这个方向走来,直接在沈如婉的身前站定。
    这小子居然——
    沈如婉也很快反应了过来他想要做什么,只皱眉道:“景王陛下。”
    “沈大人。”朱载圳没有抬头,行礼道:“您教育本王数年,亦对本王知根知底。”
    “无论才学能力,还是韬光养晦的心性,一切都不必本王如何渲染。
    他语气一顿,连犹豫都没有,只加重声音道:“如果日后可堪大用,本王亦将重视女子考学入仕之事,跟着父王的旨意和教诲一直走下去。”
    这句话说得,就已经是毫不隐晦了。
    就连朱厚熜也跟着愣了一下。
    自己还活着呢,他就敢说这个?
    沈如婉也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孩子竟然会把话说到这个地步。
    她半天没有吭声,那年轻的景王也不曾抬头,只静静的站在那里。
    他就不怕自己拒绝吗?
    要知道,半柱香的时间,其实是只堪堪够给一个人用的。
    如果自己拒绝,他完全不够时间再出去另寻他人,一切就都前功尽弃了。
    沈如婉并没有去观察朱厚熜的神色,只深呼吸清空脑子里的杂念,开口问道:“为什么是我?”
    因为我是首辅的身份?还是因为我在众人眼里受尽了帝王的荣宠?
    因为我得道成仙的谣传,还是因为我曾经拿下了双科状元和寻仙考第一的功名?
    朱载圳缓缓的抬起头来,只看着她的双眼道:“因为,为君为臣,都应静水流深。”
    单纯论才学,这朝中有太多的人光彩夺目。
    无论是大智若愚的徐阶、少年英才的徐渭、全能而无所不知的杨慎,还有远在海外的鬼才严世藩,新的旧的人才济济一堂,谁都可以做上佳的谋士。
    可是,单纯论心性,能有辅佐帝王之才的,当真很少。
    朱载圳知道徐阶在王守仁故去以后深受打击,已经在料理完二大诸项议程以后告老还乡,就此归隐田园。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想要把他请出来,都很难。
    静水流深四个字,有三个字都需要极深的功夫。
    静,要在风云诡谲的朝堂里,难以感测的人心之间,还能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流,要左右逢源,要如水一般包容而兼和,有水的温润和无形化力的能力。
    深,是成绩,是能力,更是野心。
    养心殿中一片静寂。
    沈如婉只沉默了许久,侧身看了眼那依旧在缓缓燃烧的线香,低声道:“好。”
    朱载圳抬起头来,略有些诧异的神情还是不小心流露了出来。
    他竟然赌赢了。
    刚才的一片寂静之中,他心跳快的几乎要蹦出来,
    看起来沉稳不迫,其实是因为这是最冒险,也是最回报最大的赌局。
    如果他能够把沈如婉拉入自己的阵营,那么她这一路走来,成为首辅路上收复的无数信徒,都会尾随身后。
    朱厚熜看着那黄毛小子略有些劫后余生的神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朱福媛猛地一夹马肚子,就往宫城外匆匆行去。
    有人在那里等她。
    张居正站在那红墙旁边,一身宫袍衬的身段颀长,气态清雅。
    “太岳。”她匆匆下马,直言不讳道:“随我入宫一趟。”
    “你那边一切都好吗?”张居正任由她牵了自己的手,略有些惊讶的走向那匹马:“直接同乘过去?”
    “不用避讳太多。”朱福媛只坐稳之后让他上马,握紧缰绳道:“父皇让我们三人争储君,一炷香的时间里要带回去辅臣。”
    “我不清楚姐姐他们选的是谁,”
    “可是,我选择你,张白圭。”
    张居正第一次靠她如此之近,可注意力全在那几句话上。
    “殿下,这可不是能够儿戏的事情。”
    无论是品阶还是在朝中的声誉,他现在都只是个普通的五品小员,虽然已经算得上少年得志,可比起前面的那些无数俊秀,也算不上什么。
    至少在众人眼里,他算不上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