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明朝]科学发展观 > 第2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8节

    “张大人慢点喝,可烫着呢。”虞璁抬手摸了摸鹤奴的乌纱帽,慢悠悠道:“这位是朕的秘书使虞鹤,往后开会议事都由他整理时间安排,想拜见朕的,也自行去乾清宫东殿登记预约时间。”
    除非是火烧眉毛的事儿,别事事都冲进宫里来烦我,还让不让人安心吃饭睡觉了。
    “从此以后,开会时间由朕视情况而定,具体会由秘书使抄录红头帖下发各部,你们同僚之间相互通知,要请假的提前说清,否则按玩忽职守处理。”
    鹤奴扬起笑容轻鞠一躬,无视了张孚敬使的百番眼神,又从从容容的退了下去。
    “今天会议议程很重,各位都按照之前的要求,带了纸笔来了,对吧?”虞璁瞥了眼一桌子的空白簿子,颇为满意的点了头,又在心里记了一笔。
    没有圆珠笔和钢笔真麻烦。
    “那么,今日的议题是,三典修撰和科举改革。”虞璁话音未落,远处有人的眼神就开始躁动了。
    “都别急——”虞璁慢慢道:“这科举之事,按照分权,应全部归国子监管理。只是如今六部还习惯互相干涉,以后也都得改改。”
    “你们所有人,先听朕把话说完,别急着举手。”皇帝眉毛一挑,意味深长道:“从这一刻起,都不许走神。”
    他本身在鹤奴的辅助下,把提纲精炼了四五遍,力求言简意赅。
    虽然没有准备讲稿,但照着大纲的步骤来,也可以在一炷香的时间里讲清楚所有的见地,以及每一个现代名词的解释。
    皇上从工科的设立讲起,到提出系统医学整理和研究的构想,半柱香的工夫里谈清了医典、工典、农典三书首要修撰的原因和影响,颇有种论文答辩的既视感。
    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他还颇有些紧张,毕竟面前黑压压一帮人不仅不认识,而且还比自己年长许多。
    可皇帝当久了,他慢慢的认同与熟悉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做起事来也颇为得心应手。
    “第二,也就是今天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从今往后,这科举应分文理和武举,三科并行。”
    关于科举改革的想法,虞璁已经从九月到现在铺垫了许久。
    他一开始是准备把三部书修好后当作教材,优先选拔工科和医科人才。
    但是随着认识不断深入,他渐渐明白,要改也得按照现代的教育制度改,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东西,极其有可能bug一堆。
    ——比如之前的那个公交车。
    要不是徐阶耿直的拦着,可能就真闹笑话了。
    既然武则天可以改科举,自己为什么不能改?
    理科选拔的,是有高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人才。
    这个时代还没有发展化学和物理学科,但足以培养出一个不断发展的学术论文制度。
    再者,这些人进入未来设计的工科院和医学院后,势必会成为第一批精锐人才,带动国家的近代化改革。
    至于这武举,颇有些像现在的国防生制度。
    只不过现在还是冷兵器时代,确实要选拔会些功夫的能人才好。
    杨一清听着皇上条理清晰的讲着他的构想,心里忍不住咯噔一下,知道自己是上了套了。
    之前接手皇上所说的天才选拔计划,也确实是想发掘出这国家里的能人异士,本身没太深究。
    可皇上一提出来文理分科的计划,他突然就明白了。
    皇上做事情,从来不是一时兴起,他早就筹划好了大方向和大格局,在一步步的稳稳前进。
    虞璁说的口干舌燥,终于忍不住停下来喝了口水。
    旁边的内阁大学士也再也忍不住,一脸痛心疾首的高声道:“陛下——这都是奇淫技巧,耽于此事必然误国啊陛下!”
    虞璁端着紫砂茶杯眼睛一瞟,心道果然来了。
    他渴的嗓子冒烟,索性任由那老臣继续喋喋不休,一杯喝完再续一杯。
    张璁本身见风使舵,压根不在意什么道德礼义,桂萼看了张璁的神情,也自觉地闭了嘴。
    可其他的大臣,除了若有所思的徐阶之外,基本上神情都复杂而略有些动摇。
    那老臣越说越激动,大有拿命怼虞璁的意思,恨不得当场撞死在柱子上,来捍卫自己对程朱理学的绝对忠诚。
    ——儒学只不过是帝王拿来洗脑忠孝理念的政治工具,你还真以为是绝对正义的什么东西嘛?
    虞璁瞥了眼还在思索各处细节,抬笔修改添补笔记的徐阶,慢慢地把那盏茶喝完。
    徐阶写归写,眼睛瞥向远处同样在思索咀嚼的王守仁,眸子闪闪发光。
    对哦。
    徐少湖那可是心学的虔诚信徒,按辈分算是王守仁的徒孙了。
    最近能见着王大人真人,听说他高兴的饭量都长进了不少。
    老臣骂了半天,连在场的几个高官也怼了一通,说的渐渐体力不支了,才发现大家神色各异,只有少数几个老友在点头附和。
    而批评中心的皇上,还在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徐阶。
    “陛下!!”
    虞璁眸子一抬,放下茶盏不轻不重道:“可说完了?”
    大学士再度作揖,并没有罢休的意思:“江山社稷为重!误为此祸国啊!”
    “那就是说完了。”虞璁轻巧的扫了眼在场的二十多号人,慢慢道:“朕知道,你们当中,必然有不服的。”
    “但是,朕不可能,也没有时间与你们每一个人一一讲道理,”他习惯性的用指节敲着桌子,慢慢道:“散会以后,心服口服的走,不服的留下。”
    “你们当中,直接推选一个代表出来,把所有不服之处给朕白纸黑字的写清楚,明日跟虞秘书递好折子,朕专门接见他。”
    年轻的帝王抬起头来,眸子似笑非笑。
    “只此一人,如果哑口无言,你们得统统闭嘴,往后安下心来。”
    “每道例会,都务必写心得体会,在回衙门以后开二次会议,传达会议精神。”
    “此举,务必形成传统,一道道的这么传下去。”
    待会议开完之后,皇上走的颇快。
    他不想让任何人有心理负担,谁都可以留下来,整个下午和晚上都足够他们讨论。
    赵璜倒是直接跟了出来,他出门时回头望了眼瞬间开始争议的众人,又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皇上!”
    “哎?”虞璁停了下来,眨眼道:“是要提经贸市场的事情吗?”
    “也不是,”赵璜扶正了官帽,郑重道:“宫车已经改好了,皇上要不要再看一眼?”
    虞璁点点头笑道:“这里离工部颇近,直接过去看吧。”
    之前虞璁随手画了图纸,把现代公交车的形状给大致画了一遍。
    但现在的工艺并不能按照涂鸦里的那几笔,让四个轮子完全承重,后面又追加了两组轮轴。
    八个轮子固定十五米长的公交车,窗口全部做成带护栏的通风结构,既可以防护人不心坠落,又可以给出足够的光亮和视野。
    前后两扇车门的上下楼梯都进一步优化了阶梯高度和扶手,车中还依虞璁所言,在车顶上垂下了吊环,让无座的人也能有搭手的地方。
    虞璁登上车左右看了一眼,颇为惊喜的嚯了一眼。
    从前的车是一个整体,如同僵尸般不能中间弯折。
    但是工匠们考虑到了四九城里略狭窄的路况,愣是捣鼓出了拼接的结构。
    这车在转弯时,前车厢可以先行扭转,后车厢也会跟着再转过来,同时车内拼接严密,不至于把后半截车子给甩出去。
    “知声堂将于后天正式面世,”赵璜看向虞璁,略不确定道:“这宣布的事情……”
    “交给礼部,礼部尚书现在是张璁是吧?”
    桂萼被自己调去了内阁,礼部全由张璁管着。
    “这事儿朕来跟他讲,”虞璁抬手抚摸着车身上浮起的锦鲤雕纹,笑意加深:“一定要找声音洪亮又口才颇好的人来开场,让百姓们都明白咱是要干什么。”
    “那这车?”赵璜看着皇上一脸着迷的样子,心里松了口气。
    皇上喜欢就好,他让宫人们改了又改,简直把能挑出来的毛病全都择干净了。
    “就叫公交车吧。”虞璁懒得想别的名字,随口道:“公共交通运输车。”
    “图纸收好,回头交给兵部,叫他们按着运输士兵的思路想想该怎么改。”皇帝揉了揉眼,又补充道:“线路图回头再给朕过目一眼,时辰安排可得按着百姓的作息订好了。”
    -3-
    陆炳这些日子跟着张璁在外缴收良田,渐渐感觉出来哪儿不对劲。
    他开始不自觉地记挂皇上了。
    虽然现在没有下雪,但仍旧天寒地冻着,他望见田中荒草上的霜露,会忍不住想想,皇上会不会又倚在窗边睡着,不知不觉地着凉。
    在外总有人宴请饭食,光是听着陆炳的名字和家世,所有东西都自然往最高规格来。
    按照官品,这正三品尚书,可高于从三品轻车都尉。
    可现在京中但凡跟官场混点关系的,都知道他是平湖陆家——那可是六百年世代为官的明门望族啊。
    虽然陆炳只是旁系之一,父母也接连离世,可只要皇上宠着他一天,这京中的人就怕他一天。
    陆大人在酒桌上倒没有太在意其他人的阿谀奉承,只看向那盘踞摆尾的蟠龙菜,忽然开口道:“等等。”
    他一开口,其他人瞬间都寂静了下来。
    “这道蟠龙菜,可是从湖北传出来的?”
    “陆大人好眼力,要不尝一口试试?”一旁的人笑着道:“风味相当地道,听说是专程去江陵一带学成的!”
    陆炳怔了下,竟笑了起来。
    陆大人这一笑不要紧,其他人都懵了。
    陆平湖——那平日里肃穆如钟,从来都不苟言笑的人,如今竟也有动色的时候。
    “来人,”锦衣卫轻描淡写道:“等会我提前离席,给我新做一份蟠龙菜,装食盒里带走。”
    虞璁睡得迷迷糊糊,突然闻到了一股颇为熟悉的香味。
    这里面混杂着河鱼的清鲜,又有说不出来的肉味儿。
    皇上在软榻便睡的迷迷糊糊,嗅了嗅睁开眼来,见陆炳正背对着自己,在矮桌上摆放着碗筷。
    他打包回菱角鲊鱼,炭烤活兔,还有羊肚菜之类的新鲜吃食,又端出了一个圆圆的大盘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