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色授魂与[暗恋] > chapter 57

底色 字色 字号

chapter 57

    自新冠病毒逐渐在全省蔓延开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疫情。
    冬青日日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晚上睡觉之前还要捧着手机刷到深夜,清晨睁开第一眼,数据不断攀升,看得人头晕目眩,心脏麻痹。
    从江城伊始,蔓延到全省境内,这件天灾就赤.裸裸地站在她目之所及。在昨天,一向安详宁静的厂区里也出现了疑似病例。
    江城病了,全省之境都病了。
    她从微博退了出来,心脏跟被揪着,觉得难以呼吸。
    冬青:家柯,你在北京还好吗?
    冬青:我们厂里出现确诊病例了。
    夜极深,冬青躺在床上望着透着淡淡灯光的窗帘,她难以入睡。
    陈嘉树:好好照顾自己,在家自我隔离。
    陈嘉树:冬青,跟你说件事。
    他终于回复!冬青喜出望外,但看到他的话时,心却沉落谷底。
    冬青:怎么了?
    陈嘉树:其实从21号开始,我就在江城了。
    原来他是随吴老师取样来取样,但随着封锁而困在围城之中。
    陈嘉树:你别跟我爸妈讲。
    冬青:你现在呢?在哪里?
    她并不惊讶于他身处江城的事情,但万分担忧他的境地。
    陈嘉树:……在医院。
    冬青霎时间,泪盈满眼眶。
    冬青抽了抽鼻子:你不是还没毕业吗?怎么能随随便便上战场?
    陈嘉树:我现在在规培,相当于实习医生。你别担心,现在医护紧缺,我只是暂时顶一顶,所在科室也与发热门诊远,不用担心我。
    陈嘉树:我去换班了,等我回来。
    她的嘴唇轻张,心酸泪即刻涌了上来,幽暗的房间里,冬青手上拿着的手机是唯一的荧光,已是凌晨三点。
    三日后陈嘉树告诉冬青他已经调离原岗。导师吴敦祥因为滞留在此,将调配到本地疾控研究所,陈嘉树也将跟着导师过去,针对病毒攻击心肺的机理进行研究。冬青从前一直以为陈嘉树攻读的是心外方向,今天才知道他跟的导师专攻心血管病和心肺流行病学。
    “好,那你,好好照顾自己,多保重。”
    他现在离开了医院这种人流量大,人员复杂的地方,又要抽身投入到江城本地的研究所去。冬青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忧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居家隔离的无聊和焦虑取代了最初的慌张恐惧。
    厂里那一例确诊病例经隔离后,再无新增,省内和县市州逐渐得到控制,唯有江城作为疫情中心,好转的速度慢些。
    她帮陈嘉树瞒着这个秘密已经好久了,面对薛阿姨的怀疑,冬青口头上说陈嘉树一切都好,还在北京,但内里总归还是心虚。
    每天下午三点是播送抗疫新闻的时间,冬青和父母坐在客厅准时收看。
    记者举着话筒询问一位在一线的重症科90后女医生,女医生双眼通红,哽咽着,不愿意透露名字。
    “不要采访我,我不想让爸爸妈妈看到。”
    那个女医生提了提口罩压条,推辞采访转身就走。
    冬母叹息:“我们老了,现在都是年轻人撑起社会责任了。”
    “是啊,抗疫一线的医生是真的不容易,大过年的。”冬父附和。
    冬青的思绪飘得很远。
    冬母突然想起来,“冬青,嘉树还在北京,好吗?”
    “都好,他,一切都好。”她起身摸了摸眼角的酸意,进了卧室。
    她爬在床上刷手机。这几天她太难了,守着陈嘉树在江城的秘密,一个人也不能倾吐,她打开了微信。
    冬青:在吗,一鸿?你家附近还好吗?
    倪一鸿:老样子,昨天又有新增,就在我家前面那栋。
    冬青:[抱抱]好好居家,好好隔离。
    倪一鸿:你家呢?
    冬青:还好,我们厂里没了。但是市内还是有的。
    冬青:一鸿,有件事儿,我在老家,跟谁都不敢说,只有和你
    倪一鸿:怎么了?
    冬青:我男朋友现在在江城。
    倪一鸿:??他是医生
    冬青:差不多,他在发热定点医院呆过几天,现在去研究致病机理了。家里人都以为他在北京隔离呢,但是这两天他太忙了,也不回消息,他父母对我旁敲侧击,问我知不知道他的情况。
    倪一鸿:唉,可怜天下父母,你好好替他保守秘密吧。
    倪一鸿:还有,你替我谢谢他。
    冬青:怎么了?
    倪一鸿:谢谢他,为江城拼过命。
    冬青把手机反着盖了过去,这个冬天,她的眼泪实在太过廉价。
    一场寒流南下,扑簌簌的落叶与呼啸的北风纠缠在一起,枯叶摩擦在水泥街道,发出沙沙的声响,下雨了,雨下着下着,四处变白,好像开始飘雪。
    按有些老人家讲,瑞雪天降,会冻死去岁的毒虫病害,未来一年定是和和美美,风调雨顺,冬青站在窗边,心想这场雪来得晚了点,却也是一个好兆头。
    她恢复了b站的更新,出了一期居家隔离的日常,介绍封城之下的居家日常,还有,她打算把去年下半年和2020全年的《失眠艺术故事》网络销售收入全部捐出去。
    这也算是她为故乡能尽的绵薄之力。
    -up加油,保重身体!
    -up加油!江城加油!
    -冬青姐姐加油!!
    冬青轻吐了口气,收拾好网络带来的好心情。关闭电脑之后,她开始读书写稿。
    随着病毒信息曝光得更加全面,大部分人内心的恐慌已经消除,更多是为居家摩擦、生活琐事而苦恼,这不也意味着生活渐渐变好?
    冬青每晚抽出时间关注疫情动态,其余时间里做些正经事来打发,不至于在负面情绪里深陷。
    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英国霍乱,这个契机下,她读了很多与流行病相关的书籍,准备重振旗鼓做视频。
    冬青忽然想起来高中时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她翻了三页后,在书架上吃了好多年的灰。
    “冬青,吃饭了。”冬母在饭厅喊着。
    她加上了书签,“来了。”
    饭后,窗外的雪还在下。
    他们有好多记忆和雪相关,恍惚之间,她想起来学生时代的雪欢乐洋溢,故宫的雪庄严肃穆,还有厮守在一起是缱绻雪夜。
    好想他,好想他。
    □□点钟,陈嘉树打来电话,冬青掩住房门,坐在床上满心欢喜地接通。
    熟悉的声音响起,“冬青,今天在家做了什么?”
    “看书写稿,帮我妈做饭。”每一次他打电话回来,冬青的心里都会充满安定宁静的力量,她温和地问道,“你现在怎么样,还忙吗?”
    “好一点了。”
    “给叔叔阿姨过报平安了吗?”
    “报了。”
    那就好,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她满足地笑了,她已经很幸运,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战疫之中,亲朋好友无人波及,只要静静等待,必然有春暖花开。
    电话那头静了片刻,陈嘉树突然压着嗓子开口。
    “冬青……”
    她垂眸,“嗯?”
    “我好像从来没跟你讲过一句话。”
    “什么呀?”冬青笑道。
    “我爱你。”
    “……家柯,”唇边的笑意凝固,他的反常让冬青瞳孔里染上了霜雪,她急切道,“你还好吗?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陈嘉树的语气如释重负,“没什么事,再者说,今天是情人节。”
    “哦……”一股暖流在她心口化开,“那,我也爱你。”
    他道:“在天灾面前,我愈觉得遇见你的珍贵。”
    他昨天接到的消息,半个月前在发热门诊认识的一个医生牺牲了,他和妻子刚刚领了结婚证,婚礼本来拟在今天,情人节。明明是活生生的人,音容笑貌依稀在,转瞬之间就告诉他,人没了。陈嘉树一时消沉,情绪感触太深。
    人这一辈子来去匆匆,如能在茫茫人海之中遇见那个唯一挚爱,是何其珍贵的事情。
    他忽然就想到了冬青,想亲口道一句爱你。
    病毒肆虐的时代,经济破碎,唯有爱是永恒。
    冬青默默地应下:“……我也是。”你也是我的最珍贵。
    “冬青,等我回来。”
    “嗯,知道了。”
    这句话陈嘉树对她说了多遍,她每天在心里也会温习多遍。冬青一直在等待,等春天,也等他。
    “冬青,等我回来,我们结婚吧。”
    “……好。”
    人生太短,以至于余生我不愿再与你分别一刻,唯有以姻缘契约永远与你相伴。
    ……
    3月下旬,江城周边诸市的逐个解封;
    27日,支援x市的医疗队踏上返程;
    4月初,支援江城的大部分医疗队返程;
    8日江城解禁,北医第二批支援队回京。
    冬青的头发长过肩头,楼下枯木的逢春。
    厂区回复了往日的热闹,路上总有老人孩子带着口罩晒太阳,散步,谈天。
    “妈,我去楼下看樱花。”
    冬母叮嘱:“戴口罩!”
    “知道了。”冬青笑笑。
    她今天约了冯落落出来透透气,他们已经辜负了太多春光,而今春回大地,不要再错过花开了。
    谁想到,冬青与落落刚刚再厂里的花园散了十来分钟的步,在小径转角遇到了易振宁。
    冯落落咳了一声:“咳……”
    “冬青,你好啊。”易振宁先给冬青打了招呼,才去搭理正牌女朋友,“喊你出来散步你不来,原来有约。”
    冬青扑哧笑了一声,怎么他俩在一起这么久了,说话还是针尖对麦芒的。
    她道:“一起走走吧,你们俩别嫌我电灯泡就行。”
    冯落落,“你走后面,别偷听我们讲话。”
    “切,能聊什么机密。”易振宁双手插兜,听话地跟在后面。
    冬青和冯落落聊的确是也都是小事,例如什么时候复工复产,他们什么时候回江城大学毕业答辩的事情。
    这半年开学很可能无望了,学校已经安排了线上毕业答辩。
    “真快啊……”冯落落慨叹一句。
    “是呀。”
    花园里的红叶李开得浓墨重彩,养育他们的厂区还在这里,看着他们的花草树木在这里,一转眼他们都长到这么大了。
    冬青回过头来,“对了,易振宁,你今年毕业吧?”
    他完全没想到会被cue,迟疑了一下,“嗯,我是,冯落落还没,她明年。”
    冬青笑了笑,她当然知道落落还早。
    易振宁追上前面的两个女孩,加入对话,“老陈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他北京还在隔离呢,时限过了就回来。”
    这时大家都已经知道疫情期间陈嘉树在江城的事,不是冬青说漏了嘴,是上个月底拍摄的宣传片里露了他的身影,旁人只是惊鸿一瞥,他长得惊为天人,但是亲朋一眼就识出了他。
    跟随医疗队回到北京之后,他在整理模型数据。考虑到他新年没回家,导师让他隔离期过了,就赶紧回来。
    算算时间,应该快了。
    夕阳渐晚,冬青与他们道了再见。
    饭后,冬青坐在窗前的课桌前写写画画。
    这张桌子很旧很老了,曾经鹅黄色的漆变成了暗暗的黄色,前面的书立里还夹着杂书,初中时读的言情小说、没做完的五三、今年寒假才读完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还有个带着密码锁的日记本。
    她停笔,把陈旧的日记抽了出来,从侧面看到的书页已经微微泛黄了。
    密码是什么?冬青还没想起来,结果随手一掰,就打开了。
    扉页上稚嫩的笔触写了好多遍“陈嘉树”。
    看着初中时留下的笔痕,冬青兀自微笑,她余生都不会忘记那段深藏于心,缄默于口的暗恋,像一场兵荒马乱的风暴裹挟着她的青春,又像静默的藤蔓在一夜间爬满了西墙。
    桌边的手机微震:冬青,你下楼来。
    她慌慌张张地起身,随手拿了个口罩,连拖鞋也来不及换地冲到客厅去。
    冬母看到女儿莽莽撞撞,“冬青,干嘛啊,这么晚。”
    “我就出去一趟,马上回!”
    一楼的声控灯已经修好,黄澄澄的灯光明亮温暖,门洞出那里站着个清瘦的人影。
    他转过身来,正是她等了一百天的夜归人。
    “家柯!”冬青即刻向他奔去。
    陈嘉树将心爱的女孩抱入怀中,“青青,我回来了。”
    全文完
    ※※※※※※※※※※※※※※※※※※※※
    写在最后:
    暗恋是好多好多敏感的女孩子饶不过的话题,最初这个文的灵感就来自于某个假期,我在老家遇到了学生时代暗恋的那个少年。时过境迁,各自走在分叉路上,最终还是意难平啊,遂开坑,弥补遗憾。
    后来写着写着断更,大概是因为我回到学校后,就没了他给我的感觉,再加上学业,新的感情经历等等,一度让我以为不会给冬青一个结局。
    但是说这个文写了两年,也没错。我这两年来的很多经历、感悟,才能把故事立了起来。逢疫情在家,我很容易又回忆起过去的故事,童年的回忆,百无聊赖,拿起笔重新补完这个故事。作为完结的第三本,不像之前两本笔法生涩,情节理想化,这本讲的是个半现实半理想的故事,我真的真的很用心在写,就算没榜单,没人看,我还是要坚持把它写完。(话说,大家有没有觉得前20章和后面文风的不一样,大概是因为时隔太久,我文风变了?我变强了?哈哈)
    因为冬青不光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更是我对生长了二十多年的家园的回忆与纪念。文中的老厂区,樱花树,红叶李,昏暗的路灯,老旧的厂区房,亲切的街坊邻居,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还有埋藏在心里,一生只有一次那样心动过的少年郎。
    家柯二字还是取自于我曾经暗恋的那个少年,但我诚然不是冬青。
    告别过往,我也该继续向前走了。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谢谢听我讲完故事的你们,谢谢。
    番外预计会有,但我要休息一周左右,最近忙网课大作业,出图,学软件,有点难。
    最最最后,还是吆喝一声,给自己打广告,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可以分享给朋友或者推文渠道,让更多人看见!(说句现实的话,写了两个月,我也想解封之后去喝杯奶茶qwq
    也可以点进我的专栏支持一下,求作收和预收,下一本是《前男友为何这样》~
    鞠躬!
    商遥
    2020.4.1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