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色授魂与[暗恋] > chapter 10

底色 字色 字号

chapter 10

    chapter 10
    甜言蜜语没有/但却有我这个好友。——梁汉文《七友》
    进入三月,天气回暖。寝室里不开空调也无伤大雅。楼下的枝抽出一丝半点的绿色,有北归的鸟儿停憩,由是已经知道,春天的脚步正向这个乌压压的城市迫近。
    那天晚上和倪一鸿聊过天之后,冬青一直没再打开过qq。
    那晚十二点,冬青接到了专业老师汪老师的微信,询问她愿不愿意过来帮一个忙。
    汪老师是冬青的设计课老师,他是毕业于某南方老八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任教于江城,除了日常教书,他偶尔也会接一些工程。这一次的项目就在江城不远处,汪老师着手了一个距离江城一百公里之外的山村的民俗改造。村庄的书记说现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打算开发山村的旅游业,希望在保留村庄风情的基础上,使得原本有些杂乱、零散的村落更加适合走发展旅游的道路。
    “中国建筑的未来在乡村。”
    当科技的发展到了一个高速阶段,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过度饱和,像箩筐装满的铅铁;而今城市的规模愈来愈大,各类异形奇特的建筑拔地而起,若让人说起来某某古都的城市印记,旅人到那个地方第一眼看到的是钢铁柱石,而不是曾经鲜活、透气,会呼吸的城市的独特标记。
    故而现在有人发现了,背离着大流,往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离开一座座如此相似的钢铁玻璃混凝土之城。恰巧就是这些人似乎拥有着更多的财富积累,也就是建筑设计行业最有潜力的甲方。
    接到邀请的时候,冬青完全没有考虑她三月中旬要去北京参加q大研究生的复试。
    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关于民宿改建的实践项目,错过之后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次遇上。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汪老师也说:“建筑学虽说有一个‘学’字,但却是一个实践性非常非常强的专业。”
    三月初,冬青和汪老师,还有一位城乡规划的同学祝松明一起来到回潭镇。
    他们从镇口的客运中心下了大巴。
    小镇不算热闹,街边的门面有些灰黄。他们在住地落脚,项目负责人很快来接应汪老师,大概聊了聊这个镇子的历史人文,吃过午饭小小休息了半个小时,他们出发到镇子西边的河西村,那里就是本次改造项目的中心地带。
    回潭镇名中带水,顾名思义,在这个镇子上曾经流经了一条充沛、涓流的水。说曾经,是因为这一条溪流差不多已经干涸,冬青一行人去看的时候只看到了一条一两米宽的河沟。水里脏兮兮的,绿色的浮植向一层膏油,水中垃圾堆积,能清晰看到方便面的包装、白菜梆子,甚至还能看到卫生巾、避孕套缠住水草在浅浅的水中招摇。
    冬青有些轻微的洁癖,虽说在专教“混迹”几年,已经练就了抵抗力,但是生活在城之中久了的人呀,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神情艰涩。
    祝松明站在她旁边,给她递了张纸。
    “谢谢。”冬青微微一笑,考虑到旁边还有不少村民,她只不过把手帕纸收了起来,强忍住那种异味带来的不快。
    汪老师见多不怪。
    负责人引着老师向前走了几步,冬青和祝松明两个学生也丝毫不敢怠慢,更加认真严肃地对待起这件事情来。
    原来当年江城沦陷,这个小镇曾经被短暂地设立为临时政府。现在荒废在此的村落,正是七八十年前小镇里最繁华的地方,因河而设的老商业街道还依稀可见它行驶而过骨碌碌的车轮,哒哒的马车,喧嚣闹市,还以空气中弥漫的河鲜味道与贩卒叫卖之声。
    “之前这条老街是最繁华的,挨着潭河,那时候的陆运不比现在呀,几乎物资都是从长江运过来,再沿着上游一路运到这个镇上来的。”
    “那时候只知道重庆后方,西南大后方,哪能想到这个小镇还有过这样的殊荣?”祝松明道。
    冬青:“今天知道了呀。”
    见多而识广嘛。
    据了解当时镇上最大的地主姓任,这一条商业街的商户几乎都是他家的产业。这位地主除了在本地做地皮的生意之外,还长长坐船南下到南京上海等城市,参与了不少洋货的生意。巧在这位儒商受上海的影响颇深。那时候上海的租借广布,尖券、圆顶等等西方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回到回潭镇之后,地主在当地大石块堆砌的块体结构进行了改良。
    建筑的下部还是传统的柱石水泥堆砌,而在高层顶部则是用了当地后山常见的竹木。老屋用特殊的材质创造出一种特殊异形的“欧式风”。用竹排搭成的尖顶搭配着敦厚的岩石墙体,大大小小的灰蓝或者褐红的岩石站立在地上,相对轻盈的竹排像是外伸出来的植物,从房子的上部生长出来。
    同样传统的材料,一轻一重,一半按着欧式的尖顶样式,外伸的阳台,徐徐微风吹过的时候,行走在石板路上的人遇见另一个空灵的小镇。
    负责人描述之下,曾经主街美丽的房子就是这样。
    回潭的房子,安居的娘子,是当时人人皆知的俚语,这个小镇下游二十公里外的安居镇有美丽漂亮的女人;这个小镇上,有着最美丽最漂亮的房子。当用女人和房子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见得那时候到底美到了什么程度。
    “土地解放之后,地主有再多了地产都交了公,因为河流荒废,繁华不再,两边的商铺成了民居,久而久之人们富裕起来,房子拆了又盖,留下来的老房子所剩无几了。”
    听到这里祝松明有些失落。
    “走到头,还有临街的最后一间……”
    冬青眼睛亮了一起,扯着祝松明赶紧跟了上去。
    ……
    经过两三天的考察,他们基本了解了这里的情况。
    中午,他们完成了对最后遗留的那座房子的测绘工作,下午回到旅店进行分析。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老街周边几乎没有留下来的房子,街道破损,河流污染严重。
    “那个负责人的意思是,想还原当年‘回潭的房子’那种风格的建筑吗?”祝松明道,“我觉得不太可能。而且这种房子,如果是建筑群的话,还真能打造成凤凰古城的那种风格,但就看现在保留住的一两间房子来看,应该达不到那个效果。”
    “对,如果是做民宿改造,那这个思路上发散很不错,但是要打造景区出来,复原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从工程量上来看,恐怕都不是预算能够承受的。”冬青说。
    两人望向汪老师。
    汪老师笑了一下,将别在领口的铅笔拿了出来,三人的目光都齐齐落在了图纸上:“来。”
    祝松明搬了椅子让冬青先坐下。
    二人信心满满地凑到汪老师跟前,准备受教,尤其祝松明一脸笑意。
    汪老师变脸,先用笔狠狠敲了祝松明,他嗷嗷直叫。
    “汪老师,咋还打人呢?”
    “不打你打谁?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学规划的?”
    冬青抿了抿嘴,也不敢笑。
    “你去改建一个房子,最开始的落脚点不是它本身,还是它周边的环境。你还学规划?上来就跟我说改建,不打死你?好意思说跟我学了五年?”
    汪老师瞥了眼冬青。
    冬青刚刚顺着祝松明往下说,还只当是闲聊的阶段,也并未考虑那么,此时的她也是心里虚虚的。
    祝松明揉了揉蓬松的短发,扭过头来吃味地看着她,因为发笑而眯起来的眼睛有点点发光。
    晚饭他们在小镇上一家特色的馆子吃。用过晚饭汪老师喊他们在附近的田埂上散步。
    浅紫色的光晕和蓝色的天空底色构成一幅绝妙的水彩画,恐怕任何一位画家都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此顶礼膜拜。这是一个十足的晴天,否则在春天不会遇见这样美丽的天。
    脱离工作之后,汪老师别的不多说,就问了问他们之后的打算。
    祝松明没选择考研,打算进设计院。
    问到冬青时,汪老师拍了拍她肩膀:“好好努力呀。”
    冬青嘴巴微微吸了口气,点头。
    祝松明的爸爸就是设计院的桥梁工程师,自然认识不少设计院那边的关系,再加上祝松明专业不差,之前就收到过上海的offer,毕业自然不用愁。
    春天的傍晚短暂得像朝露。
    “回去了。”
    “啊,我们还不着急回去。”
    冬青吃惊地看了一眼祝松明。
    “哦……冬青说她对这一片地形,还想实地考察一下,大晚上的女孩子不方便,我陪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