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顺治之路 > 第1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8节

    “都给朕安静点!”福临终于忍不住了。都把他这里当什么了啊,家长会?
    那个箱子里装着的,是一整套江南风光的木雕模型,有船有桥,两岸有小商贩,还有赶集的男男女女。所有的窗户都可以打开,若是灌上水,小船甚至能在河道里航行。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多尔衮送给福临的礼物。
    没错,那一屋子的东西,都是太后和多尔衮这些年来送给福临的,他一样一样的都珍藏了起来。这些是他从小就缺失的母爱和父爱的纪念,因此,自从布木布泰病逝后,这个房间他从来都不允许任何人进去。
    其他的东西孩子们可能都不知道,可这套木雕实在是太有名了。景额小时候就见过,印象特别深刻,但他老爹连摸都不许他摸一下,因此,等他长大后,也派人去模仿过这么一套,也不许自家的几个崽子碰。永济早就从哥哥那里得知了来龙去脉,才会一看见木雕便会明白。
    “说吧,朕该怎么罚你们?”
    福临按了按脑袋,想起了当年福全和多尔博满世界乱跑的故事,真心感觉熊孩子的特性是遗传的。
    在仁娜的求情下,三个熊孩子被罚抄书禁足写检查。而他们翻出来的东西,也勾起了福临的回忆。
    那个时候,叔父还异常的英俊挺拔,那个时候,他还是个正在换牙的小皇帝。一转眼,他的孙子都过了换牙的时候了,而他这辈子也没有亲眼看过江南的如诗美景。
    “仁娜,朕带你去江南游玩,你看如何?”
    自从起了这个念头后,福临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对江南的向往。前世的时候,他每年还有年假,偶尔可以出去旅游一下,现在倒好,做了全天下最大的官,除了必备的政治味道浓重的围猎,这么多年来他还没有出去游玩过。
    所以,他现在带着皇后散心,应该,或许,可能,不是问题吧?
    第一百二十九章
    皇帝要出门,是异常麻烦的。先不说政事吧,光是要带的人就够让发愁的了:明里的,暗里的,太医,小太监,这些是标配;再加上皇后,要带的人就更多了:宫女总要带两个吧,总不能让皇后自己梳妆打扮吧?嬷嬷总要带两个吧,总不能让皇后自己抛头露面吧?
    后续的事情就更麻烦了。太子就算再是能干,现在毕竟还是个二把手,遇到重大事宜还是要跟皇帝汇报的吧?好吧,现在交通发达了不少,可路修得再好,也是需要用到马匹和人的,这一路上来来回回,人力物力总是要浪费许多的吧?对了,就算人来人往马来马去,还是要注意到保密,不然某些不法分子脑子一抽玩刺杀该怎么办?
    福临没有想到自己一时兴起就让朝廷上下忙个不停,再面对苦口婆心的御史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劝说,不由得郁闷了——以前看电视里的皇帝们不是都很喜欢出去玩的吗,还只带个妃子带个太监带个和尚,可以一路游玩兼泡妞,怎么轮到自己,就这也麻烦那也麻烦呢?
    麻烦的不单单是这么点,还有闹脾气的孩子们。珊瑚第一个表示要带着女儿一起去;景额对自己被排除在外很不满,表示他是识大体的,可以退一步,让儿子代替一起去也可以;还有永干,他倒是不会直接要求,而是用自己充满感情的水汪汪的眼睛盯着福临,也不管自己已经大婚了的年纪,无耻的卖萌,表示自己好可怜好乖,不带他去就是十恶不赦一般。
    麻烦死了!福临看什么都不顺眼,几乎就想带着仁娜两个人趁着天黑偷逃出宫算了!仁娜对自家表哥忽然冒出的孩子脾气又无奈又好笑。她对出游一事也充满了希望,每日忙忙碌碌的收拾这个收拾那个,还列了一个长长的单子,写满了要去江南买那些东西,以及要将礼物送给谁。
    本来气氛一片祥和,正在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的时候,战争忽然爆发了。顺治四十一年春,日本和朝鲜联手,攻打琉球。
    他们不是仇人的吗,什么时候联合在一起的?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理藩院所有人都感觉不好了,难道他们都看走了眼?其实这是两个狼狈为奸的国家?
    答案很简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们被欺负惨了。对这两个国家,福临一向都没有好感,底下人做事自然也不会和皇帝对抗,对朝鲜和日本自然不客气,再加上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强大的后台,在一堆飞速崛起的欧洲国家之中毫无优势,理藩院的人对他们自然多有轻视。这就算了,琉球是大清的从属国,但它的地理位置距离日本比较近,一贯是对日本毕恭毕敬的,每年要上贡不少东西。可现在,他自持考上了大清这座靠山,一年比一年牛,到了今年,甚至用“我们的好东西是要进贡大清的,对不起了不能给你们了,有本事你们就自己去问大清要啊”这样的理由,拒绝向日本进贡。
    火大了好不好!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为了防止大清的物品入侵,采用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对外贸易,日本的经济看似繁荣,其实是一片虚假,琉球的进贡可以说是幕府的重要进项,现在忽然没有了,足以让他们抓狂了。
    可是,琉球毕竟是大清的属国,所谓打狗也要看主人,直接去打的话,幕府也没有这个胆子,正在左右为难之际,一批海盗冒充大清军队,打了朝鲜。
    海盗的首领确实是大清出身,姓鲁,自己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做鲁卫,本来只是个普通的打鱼人,后来因为倭寇的骚扰,跑到了东北一带做山农,结果,又因为误闯了中朝边界,被朝鲜守边的官兵们揍了一顿。鲁卫一生气,下海做了海盗。他胆子大身手好,很快就闯出了一些名堂,决定去报仇。
    单论他的武器装备,并不是朝鲜的对手,可他扯出了大清官兵的旗号,朝鲜方面不知真假,就被打了个正着。事后,朝鲜赶紧向大清汇报,希望大清严惩凶手,偏偏遇到了个极度偏心的皇帝。在福临眼里,别人是坚决不可以欺负自己人的,而自己人偶尔欺负欺负别人就不要紧了,因此,只是做做样子的罚了鲁卫一些银两,反而是鲁卫因祸得福,他的部队得到了一个正式编制,打散后放到军营里去了。
    朝鲜自然不满,德川幕府便抓住这个机会,派人跑去和朝鲜商量:大清惹不起,咱们去打琉球吧,打下了以后咱们平分。朝鲜有些迟疑,万一大清打过来怎么办?日本方面很有把握的告诉他:不怕,大清要面子。等打下琉球之后,我们一起手拉手的跑去做大清认错呗,我们也是从属国,他肯定不会因为琉球而怪罪我们两个,我们两个加起来的份量绝对比琉球重得多!
    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平时坐下来是仇人,但在遇到一定利益诱惑的时候,就成了朋友。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下来,两国从两个方向出发,夹击琉球。
    琉球败得理所当然,赶紧派使臣来向大清求救。而朝鲜和日本抢了一通,发了一笔财后,手拉手的过来求和了,表示他们只是穷疯了,向琉球要点资源,他们现在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福临不舒服得很,这个两个国家就好像齐心给他添堵一般,他表示,打吧,给他们点厉害看看,最好灭了他们。而大臣们却集体表示:罚点钱就算了,别闹得上纲上线,反正是他们从属国之间的事情,大清只要调停就行了。
    不爽,太不爽了!福临坚持要战,南巡事宜只好放下,朝堂上开始扯皮。
    此时,日本和朝鲜的使臣要多老实有多老实,手拉手跪在朝堂上,说起自己国家的情况,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好像他们不打这一仗就活不下去了一般,琉球的使臣连话都插不上。而大臣们也开始劝解:皇帝啊,你别老想着打来打去,你已经打了许多仗了,真正的仁君是不会像你这么暴力的,如果实在觉得过不去,多赏赐点东西给琉球也就算了。
    不行,凭什么他打败仗跑到朕这里来要东西啊,这样倒好了,从属国之间可以没事做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反正输了的那方可以从朕这里得到补偿,这是发家致富的一条道路啊!
    福临表示,不打可以,让日本和朝鲜将抢了琉球的东西统统交出来,然后以后给大清的岁贡要加倍。
    皇帝你不可以这么无耻的!摊上这么一个小气的皇帝,大臣们都快哭了。所有人都开始劝福临,就连景额都撑不住了,也去劝自家老爹,象征性的罚点钱就算了,别闹得大家都不开心。
    福临瞪着儿子,有一股浓浓的无力感。他是两世为人,上辈子对这两个国家的恨意维持到现在,难得有了个揍他们的机会,他怎么都不肯放过。
    事情就这么僵住了,皇帝一意孤行,大臣们难得的拧成一根绳子来跟皇帝对抗。最后,福临占了上风,顺治四十三年,皇帝下旨,命日本和朝鲜归还所有抢占财物,两国不服,拒不归还,六月,皇帝派兵,攻打日本。
    说实话,这次出兵,除了皇帝和一些狂热的战争爱好者外,没有人是心甘情愿的。可就算不愿意,也要做好一切工作,毕竟打仗总是打赢了会比较好。后勤由景额负责,领兵的则是施琅和索额图。
    日本如临大敌。他们的海军远远不如大清的无敌战船,无敌战船可是当年夺得马六甲的神兵利器,经过多年的演化越发的牢固,技术也越发成熟,碰到日本的战船根本就不用打,直接撞都能撞死一堆。
    德川幕府内部开始争吵,有的说干脆投降吧,不就是些东西嘛,先交出去,然后再扮演海盗抢回来就是;有的说士可杀不可辱,既然人家打上门来了,就不能这么轻飘飘的认输。
    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战争大清赢得毫无悬念十拿九稳的时候,上天开了一场大大的玩笑。一场飓风突如其来,就连拥有多年海上经验的施琅都没有能够预测成功,几十米高的海浪如同一面墙一般迎头扑下,大清海军伤亡惨重,三艘战船被海水淹没,死亡四百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当这个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朝堂上死一般的宁静,所有人的眼神都投向了皇帝。福临先是愣了片刻,随后,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
    他记得,当年成吉思汗也打过日本,是在八月出发,败在飓风之下。为了不出现这种情况,他特意请了钦天监算好日期,选择在风暴不强烈的六月出发。可老天的意思就是这么的令人捉摸不透,历史惊人的重合了。
    难道说,是老天在护着这个岛国?老天都不允许自己灭了他?难道说,历史是不可违逆的,自己就算做得再多,国家依旧不能逃脱那段灰暗的将来吗?不可能!
    福临挣扎着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是一口鲜血喷出。朝堂上下一片忙乱,谁也没有心思去说什么日本不日本的事情了,皇帝的身体要紧。
    海军不战而退,德川幕府兴高采烈,再次拜祭所谓的神风,这些东西福临都不能管了。经年累月的早起晚睡,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两口血彻底的将他身体掏空,他不得不躺在床上,慢慢将养。
    而海上的这场飓风,在有心人的嘴里,演变成了对皇帝一意孤行不行仁义之道的惩罚。又要忙着政事,又要压制谣言,还要照顾皇帝,景额第一次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迅速的成长起来,同时,他又由衷的希望自己的皇阿玛快些好转,毕竟,二把手有时候还是挺好的。
    事与愿违,福临的身体日益虚弱了下去。他自己倒是很清楚。这么多年,他一心扑在朝政上,身体早就透支,如同一根绷紧了的橡皮筋,一旦松下来,便会老化崩溃。可是,他又不甘心,日本他无论如何都要打下;蒙古和西/藏那里的教育初见成效,他还要抓紧;与欧洲各国的交流不能断,同时还不能忘记南美洲,他正准备在那里买地呢;江南已经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的织造厂以及老板雇佣员工的生产模式,他不得不在这些地方多下些心思;多余的八旗兵丁可以放到东北一带屯田,以农桑和练兵来消耗他们过多的精力;还有,还有......
    事情太多太多,他不甘心啊!
    顺治四十四年五月,正是春暖花开之际,福临却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他急诏明珠、廖侠、桑吉、范承谟、索额图等人入宫,又叫来皇后太子以及孩子们,拉着景额的手,笑道:“众位爱卿是朕一手提□□的,如今,朕要先一步离去,太子也要托付众位了。其实,朕本应该寻你们一个错处,将你们压制了,然后再让太子施恩与你们,这样可以换得众位对太子衷心。可是,朕不愿意。朕与你们一同治理天下,如同兄弟一般,朕不愿意用这种心术来制衡你们,朕相信你们的衷心。等朕去后,你们定会好生辅佐太子,共建我大清盛世。”
    众人泣不成声,福临又道:“景额,你皇额娘喜欢热闹,你莫要把她总是关在宫里,有机会就带她出宫转转,照料好她,知道吗?你的兄弟们,还有两个妹妹,朕都托付给你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