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顺治之路 > 第2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节

    “谁说的,朝堂之上我们可从来没有对着干过!”最近,多尔衮开始向他讲解军事了,这让他心底更加不舒服,仿佛这种让步是额娘出卖美色换来的一般。
    布木布泰道:“知子莫若母,你就不要装了。你到底在想些什么,额娘一清二楚。”
    “额娘,我是不是异常没用?”福临眨眨眼睛,可怜兮兮的看向她。
    布木布泰笑了,冲苏茉儿使了个眼色。苏茉儿会意,轻轻福了一福:“奴婢去小厨房看看午饭准备好了没有。”
    布木布泰明显是有话要说,福临也严肃了下来,只是愣愣的看着她。
    “那一年我才八岁。”布木布泰的语音轻缓,神色中带着一丝莫名的怀念,“阿玛邀请大汗带着儿子们去科尔沁商谈事宜,我遇见了他。他教我骑马,教我用弓箭。我们一起去草原上游玩,一起去摘野果,一起去捉鱼烤来吃。在我心里,他简直是无所不能。在他面前,我高兴了可以大笑,不高兴了可以耍赖,可以哭鼻子,他都会让着我哄着我。我似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盼着他来找我玩。他是大汗最宠爱的儿子之一,我和他相处得好,就连阿玛和额娘都对我好了几分。”
    “我没有想到,再见他的时候,我成为了先帝的女人。他长高了很多,只是他的眼神和当初不一样了。也是,他的额娘刚刚被逼死,他不得不在先皇手下讨生活,日子不会那么顺心。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我甚至认出了他系着的那个针脚粗糙已有些破烂的荷包是当年我送给他的。那个时候,是姑姑抚养着他,我们日日都能见面,可每一次见面,每一次都会更为伤心一些。”
    “他眼睁睁的看着先帝一次次的进入我的房间,我眼睁睁的看着他娶了我的妹妹。真是讽刺啊,我们一直在一起,却又好像离得很远。”
    布木布泰温柔的看着福临:“这种事情本来不应该对你这个孩子说的,可不知为什么,额娘总觉得你能懂。你是我最爱的儿子,我不想看到你和他之间有什么不和。不过,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他的话,额娘自然会站在你这边。”
    福临抬起头:“那额娘呢,你想和他在一起吗?”
    布木布泰笑了:“傻孩子,额娘都这把年纪了,怎么还会有这种小孩子的想法。只要你能够平平安安的,额娘就心满意足了。”
    心满意足吗?福临看到布木布泰那温婉的笑容,心里一阵抽痛。做为儿子,他当然希望自己额娘能幸福,可做为皇帝,他又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多尔衮的势力进一步强大。
    “只要叔父好好的,我自然不会为难他。”福临想了许久,终于下了决心,“额娘,如果你想和他在一起,儿子也不会反对。”
    和他在一起,指的是什么?布木布泰眼睛一亮,随即又平静下来:“傻孩子,你觉得可能吗?而且,小玉儿是他的福晋,我不能够对不起她。不要多想了,我会劝多尔衮收敛些。只不过,权势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抗拒的,福临,你要尽快自己强大起来。”
    “啊,我知道。”福临郑重的点头。
    过年的和谐欢快很快过去,顺治元年三月,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刻,李自成攻陷了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
    噩耗传到盛京,汉臣们都哀痛不已。只是面子上不敢流露出来,只能偷偷的伤心,有不少人还在家里偷偷设立了空白的牌位来祭拜。范文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快就有人将此告发到多尔衮面前。
    多尔衮有些愤怒。在他看来,既然投降了清廷,就必须要一心为清办事,更何况他们对范文程多好啊,又没有让他剃发,没有让他易服,还给他做大官,甚至做到了摄政大臣。他能有什么不满的?
    于是,多尔衮很爽快的在侄儿小皇帝和布木布泰面前抱怨了一通,最后加上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皇上仁慈,赐予他高官厚禄,他却不知珍惜,着实可恶!”
    福临倒有些不以为然,他刚想开口,就见布木布泰冲他使了个眼色,他立刻乖乖的坐好当听教训的好小孩。多尔衮继续道:“当年父汗便对这些汉人们宽宏大量,结果呢,那些人居然叛乱。皇上,你还小,你不知道,汉人心里的弯弯绕多着呢!”
    布木布泰站起身,亲手倒了杯茶,又亲手给多尔衮捧了过去,多尔衮受宠若惊的站起来,两人手指相触,他心头便是一荡,若不是福临在场,他定会握住那双洁白柔嫩的小手。
    “我不懂那些军国大事,不过,女人家的小事还是懂得一些的。”布木布泰清亮的双眸从多尔衮脸上掠过,“别的不说,就说这座皇宫里面,你要用哪个宫女太监,都要分清楚他们背后站着谁。”
    布木布泰从来不主动跟他们讲宫里的事,一大一小两个男人都认真的听着。
    “有这么两个宫女,原本都是有主子的,却在我当了太后后都投奔了过来。两个人干活都很细致麻利,对我也都很忠心耿耿。后来,她们原本的主子去了,一个宫女背地里伤心,暗自给原主子上了柱香,另一个,却当根本没有这件事发生一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你们说,这两个宫女我会重用谁?”
    她话音刚落,福临便叫道:“第一个。毕竟是她的原主,若是她对原主一点情分都没有,对额娘怎么会忠心呢。像第二个宫女,凉薄至极,她能背主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
    多尔衮当然听出了布木布泰的言下之意,或许是那杯茶的缘故,或许是她娓娓而来的语气,他的心头莫名的沉静下来:“你说的有理,这种事情也是难免的。我便放过他们一次吧,不过不可以有第二次。”
    对付多尔衮,还是布木布泰比较拿手。汉臣私下祭拜的事情,他根本就没有管,而是由福临私下里敲打了几句,整个事情也就这么看似风平浪静的过去了。这让幕后的指使者肃亲王豪格非常不满。
    “小皇帝不懂事,多尔衮也不懂吗?真是笑话!”喝多了酒,豪格也开始口不择言起来,“他们一个弑父一个弑君,居然还能安安稳稳的做皇帝,做摄政大臣,呸!”
    和他一起喝酒的一帮人不由得战战兢兢起来。豪格好歹是皇帝的哥哥,就算他再放肆无礼,性命至少是不会有问题的,而他们这些人却不一样了。
    豪格没有注意到这些人的情绪,继续狠狠的往嘴里灌了一大碗酒,骂道:“皇阿玛如果立我为太子,现在天下都是大清的了!皇阿玛怎么就看不到我的好呢?小九只是会跟那个狐狸精撒娇而已……”
    说着说着,豪格莫名伤感起来,往桌上一趴,呼呼大睡。陪同的几人松了一大口气,纷纷告辞离开,豪格的福晋任劳任怨的将他扶到床上,听着他嘴里喃喃的说着些“皇阿玛”“额娘”,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第二十二章
    肃亲王豪格口出狂言,妄谈政事,甚至影射皇上,诋毁先皇,罪无可赦,特废为庶人。这份圣旨福临看了很久很久,终于伸出小手,拿起一旁的玉玺,稳稳的盖在了上面。
    多尔衮收起圣旨,道:“我知道你对豪格有几分情谊在,可有的事情是不能以情分来决定的。”
    “嗯,我知道。”福临神情有些低落。豪格教他骑马,出战回来都不忘记给他带礼物,是一个很合格的哥哥。
    朝堂轰动,都被多尔衮以强硬的手段压制了下来,豪格一夜之间被打落凡尘,济尔哈朗压力陡增。范文程和多尔衮是一帮的,合起伙来孤立于他,甚至小皇帝也是一样的,对多尔衮和煦如春风,对他则是爱理不理。
    同样是叔父,也不必要这么厚此薄彼吧?济尔哈朗发现自己上朝时更像个隐形人一般,心情越发不爽。可豪格倒了,他手下不少人都投靠了多尔衮,济尔哈朗做事越发的束手束脚。
    朝廷上的风向冲着多尔衮一边倒,可他的野心却不仅仅在这个小小的清廷。
    吴三桂送来了求和信,这对清廷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之前李自成成立大顺的时候,他们得到消息,吴三桂准备归降大顺,这让多尔衮很是烦恼,并督促祖大寿再写招降信,心里却不怎么抱希望了,又到福临面前说了一通“汉人狡诈”之类的话。当时,福临并不着急,反而安抚了他,说是吉人自有天相,吴三桂必降之类的云云。多尔衮以为他是孩子气,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想到他居然说中了。
    “皇上果然是有福之人!”多尔衮开心不已,丝毫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把将福临抱了起来转圈圈,福临笑着叫着,多尔衮也哈哈大笑,一时间大殿里都是笑声。
    疯了一阵后,多尔衮将福临放到自己的膝盖上,问道:“你是怎么知道吴三桂必降的?”
    福临默了一下,他总不能说前世吴三桂汉奸的名头相当大吧?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这个蝴蝶会威力大到将吴三桂给扇没了。
    想了想,他便去抓多尔衮的耳朵,道:“如果我告诉叔父,叔父也答应我一个要求好不好?”
    多尔衮用自己的光脑门轻轻的在福临脑门上一磕,道:“不管你想要什么,叔父都答应。”
    福临摸摸脑门:“我现在还没有想好,等想好了再说吧。至于吴三桂,此人野心很大,良禽择木而栖,李自成的大顺兜不住他,他只有两条路,自立为王或者投降我们。”
    多尔衮来了兴致:“那皇上认为,他为何不去自立为王呢?”
    福临撇撇嘴:“他又不是傻子。在这个节骨眼自立为王,不管是我们还是李自成,都容不下他。他的那些兵马号称是五十万,其实也不到二十万,哪里够打的。”
    多尔衮想了想,道:“倒是有一个很香艳的说法,李自成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为了这个女人,他才会降清。”心中却在想,这个陈圆圆到底美成什么样子,居然能够背上“红颜祸水”的名声,不过,不管她长得如何,肯定不如玉儿远矣。
    “为了个女人?好奇怪。”福临歪歪脑袋,装天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