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穿越之悠然农家 > 第2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节

    “小子哪里有这本事,不过是在一本古书上看到了方子,沈迟和小子按方子上写的捣鼓出来罢了。”苏墨给自己和沈迟也倒了一杯葡萄酒说道。
    里正慢慢喝完杯里的葡萄酒,犹豫了一下说道:
    “二小子,今天我来是想替村里人问问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帮村里人赚点银子的,如今村里也就你们家过的日子最好了。”
    苏墨知道重点来了,他笑着替里正续了一杯酒说:
    “里正爷爷来的正好,沈迟前几天还和我商量说我们家发达了但不能忘了村里人,毕竟村里还是有人帮过沈迟一把的。
    只是赚钱的法子哪里是那么容易就想出来的,这不,沈迟和我就想着给村里把路俢一修,铺上一层砖头,这样村里人去镇上也方便些。”
    里正没想到沈迟这么早就打算替村里做好事了,修路自古以来就是有大功德的事。村里这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车子和人都没法走。里正自己也曾想着拾掇拾掇,只是村里人心不齐,修路又是费银子的大事,所以一直没有组织起来。
    如今沈迟准备替村里人把这路修了,还是修成砖头路,里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二小子,修路这事你说的可是真的?这可得花一大笔银子啊。”
    沈迟点了点头说“自然是真的。”
    苏墨在旁边补充说“里正爷爷,我夫妻二人虽然挣了些银子,只是这修宅子又开铺子的,手里的银子也不多,镇上的铺子又是刚开张不久的,还没回本,所以沈迟出银子买砖头,这人手还得村里人自己出。”
    里正点了点头说“这是自然的,修路是全村人的事,总不能靠着你们一家人替村里把路修好。这样吧,秋收过了村里人就都闲了,到时候把村里人聚起来一起修,不出两个月应该就能修好。”
    “那就有劳里正爷爷安排了,我和沈迟年轻,修路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不知道,里正若有需要直接找和叔就行。”苏墨说道。
    “我晓的,墨小子啊,我能看出来你对村里人其实不喜欢,说实话其实有些人我看着也混的很。只是我今天来是了受全村人之托,等他们知道你们要修路,村里人就没话说了。”里正看着苏墨二人说道。
    按理说苏墨和沈迟根本不用管村里人的死活的,只是奈不住村里人是非多,硬要眼红沈迟二人的银子。
    如今好了,沈迟夫妻宁愿给村里修路也不愿意给村里人谋赚银子的法子,看来是不想顾及一个村里人的情面了。其实这样也好,省的那些老想从别人身上刮下一层肉的坏怂们再出馊主意。
    “里正爷爷的为人小子自是知道的,只是这样一来沈迟就不欠村里人的情分了。请里正爷爷把这话给村里人说清楚,不过以后谁家要是有什么事沈迟能帮上还是会帮的,只要不牵扯银子就行。毕竟要是真牵扯了银子到时候认真算起来还伤感情。”苏墨把丑话说在前面,免得到时候难看。
    里正喝了一口酒说“我晓的。墨小子,这沈迟娶到你是他的福气,你二人以后的造化大着呢。”
    “里正爷爷说的这是什么话,莫不是喝醉了,看来这酒是不能让您喝了,来人……”苏墨还没说完,里正就护住酒杯说:
    “谁说我醉了,墨小子不准调皮,我还没喝够呢!”
    苏墨忍着笑恭敬的说“是是是,里正爷爷您慢慢喝,我和沈迟陪着您喝。”
    里正心里这才顺了气。
    ☆、修路
    “铛~铛~铛”
    “怎么回事儿?村里的锣怎么响了?”青山村正在树底下乘凉的村民奇怪的问道。
    “是啊, 这都好几年没响了,不会是里正弄错了吧?”旁边坐着的一个妇人望着打谷场的方向说道。
    “你们两个妇道人家别瞎说了,里正敲锣肯定是有事情,快些走别耽误了事。”路上走的一个老人说道。
    青山村里的人都往打谷场上走去,以往村里召集起来议事都是在打谷场上进行的,村里人都习惯了。
    看着人来的差不多了,里正咳了咳喉咙说道:“各家各户的人都来了吗?没来的就让亲戚邻居带个话, 让他们知道今天都说了啥,不要耽误了大家的正事。”
    “知道了里正,今天有啥事儿啊?咱们村都好几年没有这么大的阵仗了。”嘴快的村民问道。
    “今天叫大家一起是想说个事儿, 这件事儿是造福全村人的大事,所以大家等我说完再说话,别我在上面说话你们在下面叨叨,像个娘们儿一样的。”里正看着下面乱糟糟的人说道。
    “知道了里正。你就说吧大伙儿都听着呢!”村民们说道。
    “是这样的, 我们村里的这条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修整过了,所以一到雨天就全是烂泥, 村里人去趟镇上也不好走。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想让大家每家凑点银子修修路,以后我们进出也方便。”
    “里正,这可不行啊,我家里可没银子!”陈二狗嚷嚷道。
    陈二狗是青山村出了名的懒汉, 家里田地也不管整天游手好闲,只剩下妻儿在地里劳作养活双亲,所以青山村有志气的人都不喜欢他。
    一听这话,村里人都嚷嚷起来, 谁家都不肯出银子。
    “好了,安静。”里正敲了敲手里的锣大声叫道。
    “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出银子,那就出力气,每家两个壮汉不能少。家里没有壮汉的妇人来顶,每天给干活的人送水做饭,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里正,这村里人都出力气了,修路的银子从那里来?”说话的是村里有名望的老人,村里人都称陈老太爷,以前在镇上读过私塾,为人很是公正村里人都很尊敬他。
    看到说话的是陈老太爷,里正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我知道你们都想知道银子是从哪儿来的,我今天就告诉你们。这银子是沈迟夫妻二人专门给村里人捐来修路的,他们夫妻二人早就商量着要为村里做些事,今天我去他们家沈迟给我说要出银子帮村里人把路修了,就当是还了村里人早些年照顾他的人情。
    只是沈迟二人今年才修了宅子又到镇上开了铺子,所以手里的银子也不多,再说这修路是全村人的事,总不能让沈迟一家修路咱们全村的人看着,所以我和村里的几个族老都商量过了,沈迟家出银子买砖头,村里人出力气,你们答不答应?”
    村里人一听就像炸了锅一样吵了起来,有说沈迟仁义的,有说沈迟大方的,有羡慕沈迟银子多的,还有说沈迟太抠门,不知道帮村里人赚银子反而把银子花到这些没用的地方。
    苏墨和沈迟站在树上看着打谷场上聚集在一起的村民,天气渐渐暗了,苏墨和沈迟又站的高,所以村里人都没发现他们。
    苏墨把说酸话的几个人记下列入自己的黑名单里,然后悄悄的附在沈迟的耳边说“你看,现在村里至少有一半多的人在说你的好了,等修路的时候我在想几个法子肯定能让村里人改变对我们的看法。”
    沈迟被他说话呼出来的气弄的痒痒的,耳朵迅速染上了红色。
    “阿墨,谢谢你。”
    苏墨捏捏沈迟的红耳朵笑着说“谢什么,你可是我媳妇儿。走,回家溜疾风去,它估计都要长绿毛了。”
    苏墨和沈迟悄悄的回到了悠然居,打谷场上里正和村民还在商量着修路的事情。
    天气渐渐凉爽了下来,村里人收了稻米种上了白菜萝卜之类的过冬蔬菜,地里也没有什么活干了。修路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修路的砖头还是从邻村王家买来的,因为沈迟是熟客,需要的砖头又多,所以价钱上也便宜了几分。
    青山村有一百多户人家,七八百人。这在大青山这一带算得上是大村子了。定好了吉时,里正和村里的几个族老带着全村的人祭拜天地鬼神,这是修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不然不吉利。
    全村的牛车驴车集合在一起从邻村王家运砖头,村里的青壮年一部分挑着沙土平路,另一部分拿着大杵子打夯。打夯就是几个人拉着杵子砸路面,把路面砸硬实,这样路面不容易塌方变形,夯的实的好路面走几代人不是问题。
    青壮年都在干体力活,妇人和老人也没闲着,干着自己能干的事。
    每隔三四十米的地方就架着一口大铁锅,锅是村民自家带的。里面煮着开水。有些家里稍微好些的人家还往里面放一把茶叶,喝起来既解渴又有味道。
    男人都喜欢抢着喝茶水,这让其他的妇人心里不大舒服,第二天也从家里带了茶叶煮茶水,实在没茶叶的人家也在水里加了一些做饭用的调料,喝起了也算别有滋味。
    饭是大锅饭,每一家一天带二斤米或者一斤面,蔬菜和红薯南瓜都是不值钱的东西,村民都很舍得。
    里正媳妇带着村里的大小媳妇儿把各家拿来的面混合在一起,又把蔬菜红薯分好分给让她们,保证每一个锅里的面和菜都是一样的,免得有人心里不平衡。
    吃饭的时候聚在一起,里正和几个老人询问修路的情况。
    “里正,砖头做的路面就是好,结结实实的又干净,我这脚都不敢往上面放了嘞。”黄小琥吃着馒头,手里端着一大碗疙瘩汤笑着对里正说道。
    “黄小琥看你那德行,这就不敢往路上放脚了!等修好了路你是不是连走都不会走了?”谢康调侃着黄小琥的话。
    旁边的村民也乐的附和谢康,黄小琥还是憨憨的,任由这些人取笑。
    里正看着修了一半的路,心情好的不得了,青山村要在自己的手里走上坡路了,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让他如何不高兴?
    “行了,谢康你说说这路还得多少天就能修好?”
    谢康算了算这些日子做工的情况说“只要砖头供得上,大家伙儿不疲怠的话,不出半个月就能修好。”
    里正算了算日子说“最好赶在天冷之前修好,大伙儿就不用受冷了。”
    杨青山走过来笑着对里正说“里正,你就别担心了,我们村修的这路可是大青山这一带最好的路了,别的村里人都羡慕我们村呢。”
    杨青虎抢着接过话说“那可不是,别的村里人一听我们村修了新路,有的还偷偷打听我们村里没成亲的年轻人,说不定等路修好了我们村还能多几个新媳妇儿呢!”
    里正也知道杨青虎说的这事儿,自古以来嫁女就要嫁个好地方,青山村山好水好离镇上又近,年轻人大多也都实诚,所以只要家里不是太差的,都能娶个媳妇来。村里的姑娘也比别的地方的受欢迎些。
    如今路修好了,去镇上更方便,家里吃不完的菜也能拉到镇上赚几个油盐钱了,这些都让邻村的人眼热的很。
    “行了,都别说匡话了。修路这事我们还得谢谢沈迟夫妻,要不是人家出银子我们也修不起这路。”里正摇了摇头说道。
    杨青山笑了笑说“沈迟的情义大伙儿都记着呢,里正放心。”
    周围吃饭的人都附和的说着。里正暗暗点了点头。
    下午的时候修路的人群发出一阵喧哗,里正皱着眉走到喧哗的地方问道“都怎么回事?还没到歇的时候。”
    杨青山笑着提起一只猪耳朵说“里正,沈迟那小子从山里猎了一只大野猪送到这里来了,说是给村里修路的人加餐呢!”
    “哦?我说呢,沈迟什么时候来的?”里正看着已经被众人洗干净分成一块块的野猪问道。
    野猪净重至少有三百斤,再加上下水排骨什么的足够村里人美美的吃上一顿,看的周围的人眼神都绿了。农家省钱,一年到头只有在过年和春种秋收的时候才吃肉。修路的时候正是闲暇的时候,所以农家基本都不买肉吃。
    “里正,沈迟把猪丢下就走了,这会儿估计都到家了。他说这肉给村里干活的人添些油水,让我们做了吃的。”陈二狗看着肉擦了擦口水。
    村里另一个看不上陈二狗的人嘲笑陈二狗说“二狗子,你一天干的活还没女人干的多,还想着吃肉,你脸皮怎么这么厚啊?”
    陈二狗狡辩的说着“你瞎说,我干的活可多着呢只是你们都没看到罢了,在这里说什么说?”
    村里另一个年轻人说道“你怕是回家和媳妇儿在被窝里干活干的多吧,那我们可都看不到的,要不你给大伙儿说说?”
    “哈哈哈哈,赶紧说说”周围的人都是男子,没什么顾及所以笑得很大声。
    陈二狗得了个没脸,站在一旁不说话,只是那双小眼睛还在不停的看着肉。
    ☆、美人酒卖的很好
    众人看着里正, 等着里正发话。这些野猪肉要是拿到镇上去卖,肯定能卖五六两的银子。
    如今沈迟一句轻飘飘的‘添些油水’就给了村里人,这还是让村里人不怎么放心。所以大伙儿都看着里正等他发话。
    “把村里做饭手艺好的大小媳妇都叫过来。”里正看了看野猪就知道这一定又是苏墨那鬼精鬼精的小子想出来的招数。
    “里正,人都到了。”杨青虎看着渐渐聚到一起的妇人们说道。
    里正点了点头对杨青山的媳妇潘氏说道“村里最大的锅能做多少斤肉?”
    潘氏算了算说“村里最大的锅是庙里的大铁锅,一锅煮两只黄羊没问题。”
    庙是山神庙,村里人感谢大山的养育,信奉山神, 所以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祭神,把庙里放了一年的山神抬出来擦去灰尘,请跳傩的人来念经表演傩舞。每个地方的规矩不同叫法也不同, 有的地方也叫“将老爷”。
    祭神后的这天晚上全村聚在一起,手巧的媳妇就会把祭拜过山神的祭品黄羊煮了让村里每人都喝口羊汤沾福气。所以庙里的锅分外的大。
    “青山家的你和这些媳妇看着把这野猪肉炖了,一口锅炖不下就再起一口大锅,今晚就让大伙儿好好吃炖肉, 争取早些修好路,到时候大家伙儿也就能歇歇了。”里正对周围的村民说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