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37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73节

    离大家距离比较近的绳子的另一侧,原先站着两匹不怎么俊逸的役用马儿,还有三个汉子,以及一个带着大滚筒的车子,随着谢公公一声“开始”,他们也动了起来。
    不过马儿本来就得靠人控制,坐在车上的那人甩了响鞭好一会儿,两匹马才往前走了几步,拉着那个大滚筒动了起来。
    看看这边的慢动作,再看看那边壮汉们又拉出了一段距离。谢公公、齐虚谷等人都为赵如熙捏了一把汗。赵靖立更是心急如焚。
    “啊,快看,收割了收割了。”
    站在离谢公公等人不远处的工部的官员欢快地叫了起来。
    大家精神一振,就见马车缓缓向前,站在车子两边的壮汉抓着摇杆使劲地摇,滚筒随着他们的摇动和马儿的拉力转动,沿途的稻谷在滚筒中转动中被压了进去,随即被切断,稻穗连带秸秆都被卷进了机器内。
    后面的机器被摇杆带着转动,被卷进去的稻谷成功与稻禾脱离,一粒粒的稻谷被分离到拖在后面的麻袋里。
    两匹马匹以均衡的速度缓缓前进,很快就收割了一大片稻谷,不到一刻钟的功夫,马儿就超过了壮汉们,继续向前。
    “啊,超过了超过了。”工部的官员们越发兴奋了。
    第766章 要什么赏赐?
    这边的官员们一个个位高官重,年纪也大些,虽没有欢呼出声,但轻握的双拳和晶亮的眼眸、往上扬的嘴角显露了他们心里的喜悦和激动。
    “太好了,太好了。”
    如果走近,就能听到谢公公和齐虚谷等人嘴里的喃喃声。
    虽说三十个壮汉排成一排往前割稻谷,占的面积比较宽。而两匹马拉的滚筒面积有限,只占他们一字排开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刚才收割机起势慢,后劲足,现在超过了他们,没准后面速度会更快。
    只要以这样的速度前进,来回两遍,到最后即便比三十个壮汉收割这片稻地慢一些,那也是胜了。
    要知道壮汉们现在只是把稻禾割下来,一会儿还需要收拢、脱粒,慢的工序在后头呢。而收割机现在却完成了收拢、脱粒全过程。
    果然,壮汉那边割了没一会儿,就有八人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开始把割下来的稻谷一把把地收拢起来,离打谷桶最近的四人快速收拢了附近的稻禾,开始用力地在谷桶边沿摔打,给稻禾脱粒。
    他们将手中的禾束脱完,从打谷桶边退下,小跑着去收集散落在地上的稻禾。另外四个赶紧跟上,不让打谷桶歇着,用紧凑的节奏增加效率。
    这八人去脱粒,割稻的人就还剩了二十二人,每个人要割的横向面积更宽了。原先三十人的速度就比不上收割机,这会儿更是被收割机落下了老远。
    收割机虽用的是畜力,比人的耐力强些,但摇摇杆也是个体力活儿。不过那边的壮汉们会进行巧安排,人家这边也同样。
    摇了一会儿,坐在车上驾马的汉子就跳了下来,跟一个摇摇杆的换了个位置,让他歇一口气。等那人歇好了,再跳下来换另一个。三个轮流转,倒比一直没敢停下来歇息的那三十个壮汉更轻松一些。
    他们的速度本就快,再加上不用停下来歇息,等壮汉们割到一半,他们已经掉转头,割另一边了。不过他们中途也停了一下。因为拖在后面的两个麻袋已满,要换麻袋了。
    这边大官们都是从最底层的小官做上来的,即便自己没有亲自种过田,但对于数据都十分敏感。不用看到最后,他们就知道这个收割机的价值了。
    两匹马、三个汉子加一个滚筒车干上一天,最起码也顶得上这三十个汉子干上一天的量。
    最有经济头脑的齐虚谷第一个发问:“娘娘,这收割机造价如何?能不能改得更小一些,靠一头牛来拉?”
    赵如熙知道他为何这么问。
    大晋本土不产马,需得从西北外域购买,因此价格昂贵。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贵族才能乘坐马车,一般百姓只能坐骡车或牛车的原因。
    她解释道:“我之所以使用两匹役用马,是因为两匹马更好驾驭,所拉动的力量与宽度是一头牛或一头骡子所不能比的,从性价比和节省人工方面来说是最划算的。”
    怕大家听不懂,她略略解释了一下什么叫性价比。
    “这架收割机的造价并不高,绝大部分都是用木头造的,只有切割部分才用钢铁,一架的造价大概在八两银子左右。”
    “就算把它做得小一点,切割部分的钢铁材料是省不了的,只能节省不值钱的木头。而收割机变小了,收割的面积也相应减少,效率减少了很多,可需要的人还是三个。”
    见齐虚谷皱着眉思索,赵如熙知道他在计算成本,笑道:“齐大人的顾虑我也知道,无非是觉得马儿非大晋所产,价钱过高。但你别忘了咱们大晋去年打了一场大胜仗,西北两国每年需上贡大量马匹给朝廷。随着一年年马匹的进贡,马的价格应该会降下来。”
    “当然,如果朝廷需要牛或骡子拉的收割机,我可以改进一下,直接做成小一点的。不过我建议两种型号都做。毕竟各家的需求不同,有人更愿意养马。”
    赵如熙说话的当口,齐虚谷也在心里扒拉了一遍算盘。
    他点头赞同道:“是下官多虑了。娘娘算学好,在性价比方面早就考虑在了下官前面。两种型号都造的话,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也在竖着耳朵听。听到赵如熙的解释,大家都暗自点头。
    龚城则直接教育上了工部的官员:“刚才娘娘的话,大家都听清楚了吧?你们做东西,只讲究好不好使,用不用得上,而不会考虑那什么‘性价比’。造的东西贵而不实用,造出来谁用?那不浪费时间和钱财吗?”
    工部的官员一个劲儿地点头,并不敢反驳,可心里一个个吐槽:做贵而不实用的东西,那不是咱脑子不够用吗?要是像齐王妃这样,脑子一转一个新农具,脑子一转又一个新农具,算学也是顶呱呱的,咱们现在哪里还只做一个小官?
    龚城的话甚是大声,赵如熙又离得不远,自然听到了。
    她摸摸鼻子,对谢公公和齐虚谷道:“要不大家到那边坐一下吧。这片稻谷田地足有十亩,咱们得等某边获胜收割完为止,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庄仆们搬了桌椅,咱们到那边坐着一边喝茶一边等。”
    谢公公和齐虚谷往后一看,就见田埂后面的稻田已收割完毕了,里面虽有短短的稻茬儿,土地却是干的,走进去鞋不会湿,也不会沾上多少泥土。
    那里不知何时已摆上了五张桌子和许多凳子。桌上还有茶水和点心。
    两人看看已跑到远处的收割机,点头道:“成,那就坐着等吧。”
    等下晌谢公公回宫时,萧圪已等急了。
    见了谢公公,他急忙问道:“如何?”
    “回皇上,好,非常好。”谢公公先给萧圪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才道,“三十个壮汉跟一架收割机比试收割十亩田地的稻谷,收割机花了一个时辰收割完毕脱好粒,三十个壮汉只收割到了大半。”
    接着他把收割机的模样和组成描述了一遍,又将赵如熙和齐虚谷的对话说了,然后跪下朝萧圪行了一个大礼:“恭喜皇上,有此农垦神器,昌明盛世即在眼前。”
    “哈哈哈……”萧圪大笑出声,示意谢公公,“快起来。”
    说着他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满脸兴奋:“你说朕给赵知微赏赐点什么好呢?”
    无论是地位还是钱财,在赵如熙嫁给萧令衍成为齐王妃的那一刻,她都不缺了。而官职,她才重新当官升了半阶,再升就得天天辛苦上朝了,想来她也不愿意。
    “要不,朕给绥平伯再升个官儿?”他道。
    谢公公眼皮一跳,赶紧道:“不如皇上让齐王殿下问问王妃娘娘想要什么。”
    萧圪那话一出口就知道不妥当。
    赵元勋此人,虽说品行不错,但能力确实一般。做个姑苏通判已是到顶。再往上升,恐怕他就挑不起那么重的担子了。到时候不光没给赵知微添荣耀,反而要给她招祸。
    此时听得谢公公提议,他点头赞道:“成。”
    到了晚上,这话就问到了赵如熙面前。
    赵如熙摇摇头:“不要,什么都不要。”
    她拍拍萧令衍的肩膀:“齐王爷,咱是大晋的官员,为大晋做点贡献是应该的,要什么赏赐!咱的思想觉悟要高一点,知道么?”
    萧令衍挑眉:“你现在再装,晚了。你爱财的形象深入人心,皇上心知肚明。”
    赵如熙摸了摸下巴,作深思状:“不,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
    第767章 谈个买卖
    她的聪明能干,全靠同行衬托。现在她的高洁品行,也可以自己来衬托嘛。
    没有比较,哪能看得清这颗又红又专的心呢?
    她问道:“是谁来问我要什么赏赐的?我有一笔买卖要跟皇上谈。”
    萧令衍挑了挑眉。
    天底下也就自家媳妇有这样的胆气,能毫不胆怯、理直气壮地跟皇帝佬儿谈生意了。
    便是他们这些儿子都不敢。
    他唤了小六子来,道:“你明儿个进宫一趟,跟谢公公说,齐王妃娘娘想跟皇上做笔买卖。如果谢公公方便,让他抽空来齐王府一趟。”
    以前萧圪还能直接唤赵如熙觐见,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臣子,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可现在成了公公与儿媳妇,就不方便见面了。
    而如果让别人传话,要是嘴一歪,话的意思稍微变一变,赵如熙就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还是让赵如熙的迷弟谢公公来传话最为妥当。
    “你这样说,皇上会想歪吧?”赵如熙道。
    “先抑后扬懂不懂?”萧令衍伸手将一颗葡萄扔进嘴里,还顺手喂了赵如熙一颗,神情十分地悠闲自得。
    赵如熙拍拍他:“小伙子,语文学得不错,有前途。”
    果然,等小六子往宫里跑了一趟,谢公公把这件事往萧圪那里一禀,萧圪就想歪了。
    他皱眉道:“莫不是知微想私人制作这个收割机来赚钱?”
    谢公公身为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向来谨守本份,从不多言。
    可这会儿他忍不住要替赵如熙辨别几句:“皇上,收割机跟前面那两样农具不一样。那两样农具是小件,一般农户咬咬牙都能置办得起。”
    可舍得花钱、买得起收割机的,绝大多数是世家和大小乡绅;一般的小老百姓,买头牛都够呛,更不用说买收割机了。他们怕花钱,却不惜力气。所以他们是不会买收割机的。”
    萧圪一听,连连点头:“你说的没错,是朕想当然了。”
    对于那些占了大片田地的世家大族和大小乡绅,萧圪是不怎么有好感的。
    这些人因为家中有功名的人多,所占田地的免税面积大,这让朝廷在税收上的损失就非常大。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有钱的人家不用交税;没钱的人家却为了交税愁白了头。即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作为一个想要有作为的皇帝,萧圪一再想解决这个问题。
    可他治天下还需要读书人。能免税的就是这些进士、举人、秀才,如果他把免税的规矩罢除,触犯的就是整个大晋大小官员和上层阶级的利益,这些人非得想方设法地把他弄下台去,让其他人坐上皇位不可。
    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敢。所以这个矛盾就成了不可解决的矛盾。
    现在损害自家儿媳妇和皇家的利益,去给那些世家大族和大小乡绅占便宜,那不是傻么?
    想到这里,他暗自庆幸谢公公提醒了他。
    他挥挥手道:“知微想做买卖就做吧。你去问问她想怎么做。”
    虽说拿农具赚钱,又损害了世家大族和官员们的利益,朝廷的那些龟孙子定然要讲闲话的。但赵知微精得跟只小狐狸似的,她既想做这笔买卖,定然有好办法。
    他就不用替她发愁了。
    谢公公第二天趁着张公公轮值,自己休息的时候去了齐王府。
    彼时赵如熙正好画完一幅画,她便让谢公公进书房来评点:“谢公公你来得正好,你看看我这幅画画得如何?”
    “你别光说好话,得说说哪里不足,我好改进。光说好话可就没意思了。”她抢在谢公公开口前又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