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30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8节

    嫁进这样的人家,荣华富贵享不到,眼睛能看到的麻烦却不少。
    所以好一点的官宦人家的小姐,还真不愿意嫁给赵靖立。差一点的,不光是朱氏,便是赵靖立本人都不愿意。
    所以赵靖立的亲事就成了老大难。
    “你觉得,许雪配你大哥如何?”朱氏问道。
    赵如熙诧异地瞪大了眼睛:“小雪?”
    朱氏点点头:“许家家境虽差些,但小雪这姑娘不错。要是你大哥能娶她,他往后我也不愁了。”
    原先她还不敢在女儿面前表露对赵靖立的关心。后来发现赵如熙性格实在大气,从来不在意这些,反而特别能理解她,朱氏便也放开了,想提赵靖立的时候就提,不再避讳。
    “小雪不成的。”赵如熙立刻摇头。
    朱氏的眉头皱起:“怎么不成?难道许家还看不上你大哥不成?”
    自己养大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朱氏天然地带了滤镜。
    不说赵靖立现在进了户部谋了差事,便是以前没进户部的时候,他的容貌、教养、才学、出身,无不比许雪高出许多。她不嫌弃许家就算了,难道许家还嫌弃赵靖立不成?
    赵如熙摇摇头:“不是。我只是觉得小雪的性格不适合嫁进二房,她对付不了王姨娘这些人,也应付不了赵如蕊和赵如语。二房的长媳,得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女子,而不是像小雪那样的。娶了小雪,大哥不光轻松不了,反而更加心累。”
    许雪就算现在写话本出名了,也仍然是天真里带着点浪漫情怀的小女生。家中父母疼爱,哥哥对她也极好,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即便为了写话本努力地去观察生活、了解人生的酸甜苦辣,却也改变不了她本身的性格。
    让一个傻白甜嫁进二房做长媳长嫂,那简直残忍。
    朱氏叹了口气:“其实我也知道这一点。可咱们去哪里找一个既精明干练又心地善良、家里拖累还少的人?”
    赵如熙想了想,脑子里倒是浮起一个人的音容笑貌来。
    何玉琪是个性格坚毅的女子,也很有主见,为了自己的追求敢于反抗父兄。这一年来赵如熙忙科举,很少见到何玉琪,但她常听崔夫人提起,说何玉琪现在在报坊里已成了她的左膀右臂,可见是个精明强干的姑娘。
    赵如熙虽跟何玉琪相处不多,但对她的印象很好;再加上崔夫人的赞许,可见她人品德行上也是不错的。
    她父亲是个举人,哥哥也考上了秀才,也算是书香门第。从门第上来说,两人也是比较相配的。
    赵靖立现在在户部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他受朱氏影响,思想并不古板,从未觉得赵如熙参加科举和做官有什么不妥当,反而极佩服她。可见他应该也不会反对何玉琪出去做事。
    而赵元良不管事,二房之事全由赵靖立作主。
    这一点对于何玉琪来说,是最难得的。成了亲,绝大多数家庭与丈夫都不会让她抛头露面。
    “那我问问崔夫人看看,不知道她那里有没有合适的。您也知道《启明旬报》报坊里做事的都是女子。能出来做事的,都是有才华、聪明能干的,这方面倒是符合您的要求。”
    说着,赵如熙看了朱氏一眼。
    她说这话也是试探朱氏。
    嫁给赵靖立的女子,明面上没婆婆,但实际上有朱氏这个婆婆在的。要是做得不好,或是哪个地方不足,朱氏可不会客气,非得伸手去管一管不可。
    要是朱氏对女儿和对“儿媳妇”完全是两个标准,那赵如熙完全可以歇了心思,也不用去打听何玉琪是否定亲、成亲,愿不愿意嫁给赵靖立了。
    第634章 女子的表率
    “哎,这主意不错。那你让崔夫人替咱们打听打听。”朱氏惊喜地道,“在崔夫人手下做事,性格、为人肯定是了解的,看在你的面上,崔夫人定然会尽心。能出来在崔夫人手下做事的,那定然是在北宁女子书院读书的,家境也不会太差。这样的人还真适合你大哥。”
    “这些事您问过大哥吗?他是什么想法?”赵如熙问道。
    别她们娘儿俩在这里操心半天,结果人家赵靖立早就有了心仪的人,或是想娶的妻子根本就不是她们想的这样。
    “问过了。”朱氏道,“前阵子你考试,你大哥就过来了几次,问你考试情况如何。”
    她看了女儿一眼:“他对你还是挺关心的。”
    赵如熙点点头:“嗯嗯,我知道。”
    毕竟赵靖立能进户部,八成是她的功劳——算学是她教的,甘纶那个老师是她帮找的,最后进户部也是她牵的头。赵靖立又不是白眼狼,相应的自然也很感激她。
    “我见他有空,就问了他一下。他恳请我替他张罗亲事。说只要我觉得好的,他都没意见。”朱氏道。
    赵如熙:“……”
    也行吧。
    朱氏对赵靖立好,人又极好,赵靖立对养母极为放心,愿意把自己的婚姻交到她手上,也是正常。毕竟朱氏不可能害赵靖立。只要赵靖立自己没有心仪的人,接受朱氏给他挑的妻子完全没问题。
    这也是这时代人择偶的方式。
    赵如熙道:“好,我现在马上写信。”
    她当即回院子写了一封信,让青枫送去给崔夫人。
    大半个时辰后,青枫回来了,递给赵如熙一封回信。
    赵如熙打开信一看,上面只写了一个地址,除此之外什么内容都没有。她抬起头,不解地看向了青枫。
    青枫忙道:“您考中状元后,有很多人想进北宁女子书院念书,所以崔夫人这段时间很忙,奴婢过去的时候,她只匆匆说了几句话又被人叫走了。偏何姑娘家的事比较复杂,所以她只写了一个地址给您,其他内容则让我带的口信。”
    “好,你坐下慢慢说。”赵如熙伸手压了压。
    青枫施了一礼,坐下道:“崔夫人说,何姑娘半个月前被她父亲关在家里,不许她出来做事了,要让她定亲嫁人。报坊的人去探望她,都被何老爷给拒了,所以并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如何。她觉得何姑娘很符合夫人的要求,所以建议您如果有意,尽快去看她。如果她家还只在帮她议亲阶段,马上提亲便可玉成此事。”
    赵如熙看看屋里的钟,提笔写了一张拜帖,连同那个地址一起递给青枫:“你让人拿去给马午时,让他跑一趟。如果何家不拒绝,下晌咱们就去何家一趟。”
    “是。”青枫接过信出去了。
    等赵如熙吃了午饭,正准备歇息的时候,马午时回来了,让青枫带了消息进来。
    “何老爷一听是您上门拜访何姑娘,十分高兴,表示何家扫榻相迎。”
    赵如熙点点头:“你通知鲁伯和马管家他们,咱们下午两点半出发。”
    下午,赵如熙便去了北宁。
    马午时中午已来了一次了,熟门熟路,骑着马走在马车前,直接就把赵如熙领到了何家。
    何家就在北宁县康时霖、赵如熙、吴宗的院子隔了两条街的街上,三进的院落,大门和墙壁有些斑驳陈旧。
    何家人估计早在门房等着了,赵如熙下了马车,正打算让马胜再递一次拜帖的时候,何老爷与其妻汪氏,何玉琪的大哥何执,还有何玉琪,一家四口就从大门里迎了出来。
    “末学后进何进书,见过赵大人。”何老爷一见赵如熙,就执了晚辈礼。
    读书人的规矩向来如此。
    古人称秀才为“朋友”,称童生为“小友”。一旦进了学,哪怕是十几岁的少年郎,相互间也一律称“老友”;若不曾进学,就是八十岁的老翁,也仍是“小友”。
    而秀才、举人不管你岁数多大,到了进士跟前,都是“末学后进”的晚辈。
    赵如熙除了是进士,比何家父子的学历都高;她更已“功成名就”,被朝廷派了官。因此尽管她是女流之辈,还是十五、六岁的小女娃,是何玉琪的同窗,何老爷一家就会以这样的这种方式来接待她,这是对功名和权利的尊重。
    看到父亲对赵如熙执礼甚恭,一向眼高于顶的大哥诚惶诚恐,何玉琪眼眸亮得惊人。
    她很要强,一直不忿于父亲对哥哥的看重,而轻视于她,觉得女子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相夫教子,恪守妇道。
    她虽然跟父亲抗争,去了北宁女子书院念书,又在母亲的支持下进了报坊做事,但内心还是茫然而矛盾的。因为她不知道女子在这世道有什么出路。她即便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让父兄允了她去社坊做事,但不可能跟整个社会抗争,最后的结局就是成亲生子,过上跟母亲、姐姐一样相夫教子的日子。
    即便赵如熙考上了举人,近来又考上了进士,她仍是迷茫的,觉得赵如熙就是一个特例。毕竟除了赵如熙,别人都不是宠徒狂魔枯木先生的徒弟,开明的绥平伯府的小姐,也不具有赵如熙那样震惊世人的绘画、书法、读书天赋。
    赵如熙的路,是不可复制的。她们所有的女子,依然走在母辈所走的道路上,看不到希望。
    可此时看到父兄对赵如熙的恭敬与巴结,她终于清楚地认识到,女人想要获得世人的尊重,只要能干到一定程度、取得一定成就即可。
    回过头来看看,男人不也是如此吗?
    无能的男人,就算有社会赋予他的身份地位,人家说起他的时候,也只是敷衍,并不会发自内心的尊重。
    所以无论男女,只要能干,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人家就尊重他(她)。她与其在这里纠结男女的不平等,不如像赵如熙一样,努力提升自己,取得成功。那么以后不管成不成亲,别人对她的态度,终是不一样的。
    比如萧夫子,比如崔夫人,比如那些进了纺织厂做女工的女子。别人负她,她就有离开那个家、独自美丽的底气与勇气。
    自强,自尊,自爱,这才是女子真正的出路。赵如熙赵知微,给她们做出了一个表率。
    越想,何玉琪的眼眸就越亮。
    第635章 愿不愿意?
    赵如熙来了何家,既然何家父子把她当成个人物,正儿八经地待客,而她又是代表赵家来的,往后两家没准还能成为亲事,她便打算小露一手,不让人小瞧了去。
    她没再把自己当成何玉琪的闺蜜,而是端起了进士官老爷的架子。
    她依从何老爷的邀请,去了何家大厅,寒暄了几句,回答了他们一些关于进学、学问等方面的问题。
    何家父子刚开始,表面上虽然恭敬,但内心里对赵如熙获得状元之名还是心存疑虑的,总觉得是不是皇上喜欢赵知微的画和书法,又想让世人不要看轻了女子,所以才点了她为状元。
    可听赵如熙对四书五经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有许多真知灼见,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才学极高,比他们以往接触过的进士都强,不由心悦诚服,对她的态度越发恭敬。
    赵如熙见状,终于满意地收起了王八之气,对何老爷道:“我与令爱,在北宁书院时相交莫逆,是至交好友。因着我不日就要离京上任,不舍好友,今天便特意前来告辞。不知我能不能跟她单独说说话?”
    何老爷巴不得女儿能跟赵如熙搞好关系呢。听得这话,自然无不答应。
    “能入赵状元青眼,是小女的荣幸。只是家中简陋,下人亦少规矩。如有慢待之处,还请赵状元海涵。”何老爷客气了两句,便让汪氏和何玉琪领赵如熙进内院。
    进了何玉琪的院子,待汪氏离开,何玉琪就好奇地问赵如熙:“你……呃,赵状元怎么想起来我家找我?”
    别人不知内情,她可心里清楚,她跟赵如熙的交情并不深。赵如熙于她有再造之恩,可她对于赵如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同窗,还可怜地需要她帮助的人而已。
    赵如熙先嗔她一眼:“叫我知微。”
    她再接着道:“我来,是有一事问你。”
    “何事?”何玉琪好奇地问道。
    见自己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可何玉琪眼里除了越发尊敬与佩服,并没有谄媚、巴结之意。对她的态度也一如从前。
    赵如熙对她的为人越发满意。
    她不是个爱拐弯的,直接问道:“听崔夫子说,你回家定亲了,不如现在如何?”
    何玉琪虽不解赵如熙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却还是老实答道:“我爹娘给我张罗了好几门亲事,我都不满意。”
    她蓦地抬起头来,看向赵如熙的眼眸亮晶晶的:“莫不是你今天来,是要给我张罗亲事?”
    她的这份聪慧与敏锐,让赵如熙越发认同与欣赏。
    她“哈哈”笑了两声,颔首道:“对。”
    何玉琪的眼眸越发亮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