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6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8节

    原先一听车辆数对不上,郭季同就怀疑上了。这会儿听到齐虚谷的话,他立刻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他咬牙切齿道:“是周照,一定是周照。他说臣算的数据不对,一定要臣按他算的数据来定粮食和车辆。臣不耐烦听他聒噪,就让他把臣算出来的数据送到工部,计算一辆车能载多少粮食,让他把车辆的数据算清楚,并监督工部把车辆准备好。臣实没想到他竟然胆大包天,篡改数据。”
    萧圪问齐虚谷:“周照是谁?”
    “就是辅助郭大人计算粮食数量的官员。”齐虚谷道,“还有一位叫古山越。”
    说着,他也紧张起来。
    要是周照这里出了问题,那他这个户部尚书也要被连累。毕竟是他派周照协助郭季同的。
    萧圪吩咐御卫:“去把他俩叫来。先分开审问,再提到这里来。”
    周照两人就在户部,户部离皇宫不远。御卫出去不多时,就把两人审过了带了进来。
    古山越四十来岁年纪,是个八品官,一辈子不得见天颜。现如今却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带到御前,他紧张得浑身如同筛糠一般。
    周照则只有二十多岁,十分年轻。他是九品官,年纪比古山越小,虽说看上去也十分紧张,可有古山越相对比,他的表现还算不错。
    御卫指着周照道:“皇上,这位周大人说他觉得郭大人算的数据有误。工部那里的车辆数目是以他计算的数据准备的。”
    萧圪一听,用力一拍桌子:“大胆。”
    古山越吓了一大跳,越发颤抖得厉害。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做错了事。
    周照却不慌不忙,朝萧圪行礼道:“皇上,微臣觉得郭大人算的数据有误,多次提醒。可郭大人不光置之不理,还以臣扰乱他做事为由,想要把臣赶回家去。臣不愿意让他为祸边关将士,这才兵行险着。”
    郭季同喝斥道:“周大人,你才多大,算盘子能打顺就不错了。我在户部呆了七、八年,算学能力岂是你能质疑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算的是对的,而我算的就是错的?什么为祸边关将士,你诽谤上司,可是要被治罪的。”
    “再者,你觉得错了,不应该寻齐大人禀报吗?为何擅作主张篡改数据?”
    萧圪和齐虚谷也点了点头。
    觉得郭季同有错,上报就是。哪能擅作主张?
    “微臣要能见得着齐大人才是啊。”周照无奈地摊开手,“齐大人忙得不见人影,郭大人又虎视眈眈。臣担心去寻齐大人,还没能见到齐大人的面意外身亡了。不得已才装乖觉,讨了工部这个差事,以此来求见天颜。”
    郭季同气笑了:“那你可真是用心良苦。”
    他转过身来,对萧圪行了一礼:“皇上,臣在户部呆了七、八年,计算过的数据从未出过差错。边关军情重大,算错了就是株九族的大罪,臣又岂敢不慎重?臣算出来的数据,定然是没错的。”
    郭季同此人的行事风格,萧圪也时有耳闻。萧令衍更是时不时要提起一下他。萧圪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此时郭季同信誓旦旦,萧圪却不敢相信他一家之辞。他刚才就对郭季同起了疑心。
    要知道以周照算出来的数据,京城这里的粮食就差了八车,这还是在他和齐虚谷的眼皮子底下。要是北边城府差的粮食数量差得更多。等所有粮草运到边关,岂不要出大乱子?他们在京中以为边关的粮草已足,可边关却完全不够。
    这天寒地冻的,路途又远,战况还吃紧。那边送信来,京城再送粮过去,必然延误时机。到时候边关将士的处境不知有多危险。
    他可不能把整个边关的安危寄放在郭季同一个人的身上。
    此人本来品行就不好,风评极差。他要信了郭季同,一旦边关出了事,那他就是千古罪人。
    他转头问齐虚谷道:“大晋还有谁的算学较好,能极快算出这些数据的?”
    第552章 计划不如变化
    这可不是只计算边关需要多少粮草那么简单。
    需得依据北方各城府往年的粮食产量,计算出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大存粮。把粮食运到边关后,还得对粮草进行分配。
    哪些粮草是很快就要消耗掉的,哪些是储备的;几个储备点各应该储备多少粮草。以及在运输和存粮过程中的损耗量有多少,等等,需要把各种情况都计算进去。
    往年边关的粮草都是郭季同计算的,他算是熟门熟路。可饶是如此,他带着周照和古山越两人,仍然花了一天一夜的功夫,才把数据算出来,交到齐虚谷手上。
    现在需要另外找人算,不熟悉算法,速度慢的不止一点点。偏时间不等人,大家都希望粮食能一批运过去,能集中人力、物力、兵力运输,降低风险。因此时间就很紧迫。
    “这个……”齐虚谷犹豫道,“臣倒是知道一个人的算学很厉害,但没见过,也不知道是谁。粮草数量这么机密的事情,臣也不知道交给这人妥不妥当。”
    萧圪没有问这个是谁,转头对郭季同道:“你可想清楚了,要不要坦白你做的事。要是坦白了,你还有可能活命;可一旦有人算出你算的数据不对,跟周照计算的相同,你不光满门抄斩,还有可能株连九族。”
    一时间,郭季同浑身都冒了冷汗,他脑子里转过无数的念头。
    在他的计划里,边关缺粮,计算粮草数据的活儿肯定是要派给他的。这也是他惯常做的事儿,从来没有出过差错。齐虚谷再膈应他的人品,也不会质疑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更不会怀疑他会在这方面做手脚,毕竟后果严重到大家都承受不起。
    就算齐虚谷会派两个官员来辅助他,他也不怕他们对他的计划有任何阻碍。
    因此,周照算出了正确的数据,还跟他指出、质疑了他的数据,他也没放在心上。
    当初周照进户部时,他让三皇子查过周照的背景。查出来的结果是周照没什么背景,只出身于京中的一户中等人家。他能进户部,纯粹是因为他是国子监里算学最出色的学生。户部正缺这方面的人,这才破例把他招了进来。
    这样的大事,周照即便有所怀疑,也不敢越过他去上报,想上报也找不着人——户部人人忙得脚不沾地,大家各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儿要忙,哪里会顾得上周照这个的小喽喽?
    再说,就算接到了周照的上报,大家也不会相信他那么个新出茅庐的小子,而怀疑自己这个算学老手。以前自己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而这个算法又复杂,周照一个新人,啥都不懂,想取得大家的信任,谈何容易?
    衙门里自来各司其职,不是自己负责的那一摊子事,大家从不往里伸手。这是大忌!否则出了事,不管你有没有错,责任都得由你来担。这是成人的世界,可不是国子监那种天真单纯的地方。
    不管周照再蹦跶,朝廷仍然会按他计算出来的数据,筹集粮草,将粮草送到边关去。
    而这批粮草,不一定能运得到边关。
    就算能顺利把粮运到边关,边关战事吃紧,士兵的人数是变动行走的,不会像以前一样呆在原地不动。那他们的配粮也会跟着变动。因此即便他们接收到的粮草数量比以前少,也不会发现不对劲儿。
    退一万步说,就算战争结束,有人发现粮草不对,也不能将这个责任放到他身上。毕竟以前他没有计算错误,大家第一时间会怀疑运输过程出了问题,或是边关将士们自己保管不力,或是像之前一样,有人在粮草上动了手脚。
    总之,极小极小的概率会查到他身上。
    就算他非常倒霉,有人查出了端倪,三皇子收到消息后会安排他生病假死离京,改头换面地藏匿起来。
    日后三皇子登基之时,就是他风风光光回来的时候。到时候封侯拜相,羡煞人也。
    所以做这个手脚,风险不大,得到的利益却不小。
    他实在没想到周照竟然胆大到这种程度,直接跳过他把数据给改了,而且还改成功了。
    现在再说周照身后没人,打死他都不信。没准当初就是别人有意安排他进户部来的,只是安排得太过隐蔽,连三皇子的耳目都瞒过去了。
    只是自己现在怎么办?是老实交代,还是抵死不认?老实交代,必然会斩首抄家;抵死不认,没准三皇子还爱惜他是个人才,愿意想办法救他出去。
    这些思绪,在郭季同脑子里转了一圈,也就是一瞬的功夫。
    外人看来,萧圪问完话,他只顿了顿,就磕头道:“皇上,臣真的什么都没做,仍然是按着以往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臣也相信自己没有出错。要是错了,臣愿意受到惩罚。”
    在这方面他也存着侥幸心理,觉得大晋不会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正确数据算出来。
    他知道齐虚谷说的那人是谁。不就是甘纶那藏着掩着不敢带到人前的学生吗?且不论有没有这个人;即便有,不熟悉户部的这些东西,也不一定能马上算出来。他至少给自己争取了两三天的功夫。
    萧圪见他完全没有悔过的意思,吩咐御卫道:“将三人押送大理寺,交给吴宗大人,让他亲自审判。”
    这时候,他无比庆幸接受了萧令衍的提议,把大理寺交给了吴宗代管。否则这三人,他还不放心交到大理寺去。
    郭季同大惊,又磕了一个头:“皇上,臣没犯错,真的,臣绝对没有算错……”
    古山越本来就被吓得不轻,一听要进大理寺,差点晕厥。
    倒是周照老老实实,没有哭喊,默不作声地被御卫带走。
    待大殿安静下来,萧圪这才问齐虚谷道:“爱卿刚才说的是谁?”
    滋事重大,齐虚谷不敢隐瞒,将那日甘纶跑到户部炫耀的事说了出来。
    “宣甘纶。”萧圪对谢公公道,“让他把他那个学生一起带来。”
    第553章 留在宫中
    本来像传话这种事,是完全用不着谢公公这种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去的。
    但事关重大,他又怕小太监说不清楚,干脆自己跑了一趟,去甘纶府上传口谕。
    大冷的天,甘纶也不出门,见得谢公公还吓了一跳。听了谢公公的话,他也不敢隐瞒,直接把赵如熙的算学能力说了出来。
    “是赵五姑娘?”谢公公吃了一惊。
    他犹不敢置信,确认一遍:“你说的是绥平伯府的那位知微居士?”
    “正是。”
    谢公公还是有些不大相信。
    他跟在皇上身边这么多年,见过的人才无数。他可知道,那些会画画、写诗厉害的人,一般来说算学都不大好,对数字不敏感。
    像赵如熙这样画画画得好,文章写得好,算学还好的人,实在不多见。
    他不敢耽搁时间,让甘纶进宫去,他自己则去了绥平伯府宣旨。
    赵如熙正在练字赚积分呢,听到传召也是相当意外。
    事关重大,她知道这是戳穿三皇子集团阴谋的机会,既然皇上找到了她的头上,身为知情者,又有这个能力,她自然义不容辞。再者,这种事,可由不得她愿不愿意。
    她当即换了一身衣服,跟着谢公公进了宫。
    赵元勋此时上衙去了,老夫人和朱氏得知此事,都担忧不已。
    “熙姐儿的算学能力被朝廷看上,是好事,别怕。”老夫人拍拍朱氏的手背道。
    朱氏点点头,还是忧心忡忡。
    赵如熙跟着谢公公进宫时,甘纶已早已到御前了。
    “什么?赵知微?你没记错?”萧圪也很吃惊。
    “正是。”
    萧圪恍惚了一下,就点了点头。
    天下奇人甚多,惊才绝艳者更是不少。像赵如熙这种样样出色的,虽让人难以置信,却也是存在的。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大晋朝之幸也。
    “滋事重大,先别给她压力。她来了不用带到御前,先去偏殿,把数字算出来再说。”萧圪吩咐道,“甘大人你跟齐大人一起,把计算时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都罗列出来,以供赵知微计算时参考。”
    “是。”甘纶和齐虚谷行了一礼,去了偏殿。
    京城原来筹集起来的粮草已装车,后来短缺补上的粮草也由京城府尹去办了,并不需要齐虚谷去盯着。倒是目前这件事极为重要,不光是京城的粮草数目不对,还有可能牵扯到北边各大城府的粮草数量,因此萧圪便把齐虚谷留在了宫里。
    甘纶在户部呆了一辈子,户部又每年给边关送粮草,计算时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他都清楚。齐虚谷身为户部尚书,也是从户部小官爬上来的,自然也知道计算时需要考虑什么。
    赵如熙到时,就见两人正头碰头地在那里边写边议论。
    “知微,快快,你来算这些数据。”甘纶一见赵如熙进偏殿,就把一沓纸推过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