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6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66节

    “五殿下心地纯良,对皇上一片孝心。”谢公公附和道。
    “唉,朕的几个儿子里,大概也只有他不觊觎朕身下的这个位置了。”萧圪道。
    他做皇子多年,做皇帝也多年,看人的本事是毋庸置疑的。他知道看人不能看表面。
    比如他的四儿子,因为母妃地位的关系,存在感极低,似乎没有夺嫡之心。但萧圪却知道他只是隐藏起来了而已。
    他最弱,所以不敢表露出来,唯恐被皇兄们发现,第一个把他除去。
    这种明明很想要,心里又十分怯懦,把自己的心思深深藏起来、等待时机跳出来咬人一口的心机懦夫,他是万分看不上的。
    所以他最不喜欢的便是四儿子。
    他之所以喜欢三儿子,虽然有谨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那孩子大概是没受过什么压抑,所以喜怒就表露在脸上。他对于皇位的觊觎,是明明白白表露出来的。他是正大光明地想要竞争。
    至于太子,那不必说,明明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萧圪对这个也曾寄予厚望、精心培育过的儿子很是失望。
    自打太子的母后去世,太子就疑神疑鬼,再也不相信他这个父皇,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是被谨妃那个女人操控来害他的,对他极为防备。
    无德,无能,不能善用手下,不能明辩是非,说的就是太子。
    二儿子萧令谱,虽然性格极为沉稳,有勇有谋,是他几个儿子中最适合做皇帝的一个。但他身后有岑家,他即便没野心,也要被岑家推着往前走。
    现在大晋朝建国已久,世家林立,盘根错杂,已到了束缚皇家的地步了。
    萧圪是绝对不允许岑家成为后族的。到时候他不知道天下到底是姓萧,还是姓岑。
    所以几个皇子里,他最属意的便是三皇子。
    他不反对几个皇子争夺皇位。身为皇子,如果连对权力的欲望都没有,这种人是不适合做皇帝的。他承担不起皇帝所需要承受的长年高强度的劳累,挑不起压在身上的重担。他会偷懒,会逃避,因为他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皇子们明争暗斗,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果皇子们以边关十万将士的性命做文章、以大晋的安宁做伐子,这就完完全全触碰到了萧圪的底限。
    只要查清楚这些皇子真的收买了边关将领,在这件事里做了手脚,萧圪觉得,这些皇子就可以出局了。而如果二皇子萧令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不妥当,他也会让他出局。
    五皇子没有野心,只是因为他有兄长,也因为他生性纯良。
    萧圪想,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让位给五皇子也不错。至于岑家,为了儿子和萧家的江山,他可以做一回昏君与暴君,在临死之前将岑家的家主和几个厉害人物杀掉。如此,岑家也就威胁不了他家小五了。
    思索停当,萧圪轻舒了一口气,洗漱之后用了些点心,便去上朝。
    下了朝,他没有像往日那样,直接宣大臣觐见,而是宣了萧令衍进来,问他道:“你昨晚那么晚求见,所为何事?”
    萧令衍跟萧圪相处一段时间,也摸清楚了他的脾气。
    萧圪喜欢说话做事干脆利索、能力强的人,最讨厌遮遮掩掩、唯唯诺诺的行径。
    他直言道:“儿臣见大臣们在朝堂上争执不休,各派势力都想派自己人送粮草去边关。其用意如何,想来父皇心里跟明镜似的,无需儿子臣多言。儿臣无私心,只想让粮草能平安送到边关,也想让人把边关之事查清楚明白。所以儿臣斗胆,想跟父皇举荐一个人去边关。”
    “哦?举荐谁?”萧圪感兴趣地问道。
    “大理寺卿张常慎。”
    第548章 定下人选
    萧令衍道,“此人从来不站派系,刚直清正,一心效忠于父皇您。他查案又极厉害。想来去了边关,那些魑魅魍魉一定会现出原形。”
    萧圪问道:“可他是大理寺卿。他这一走,大理寺那一大档子事,谁来管?”
    这几日趁着筹备粮草的功夫,各派大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为自己的那方利益使尽浑身解数,想往把自己这方的大臣塞进去做领队,运送粮草,调查情况。太子、三皇子、四皇子的这方的人尤其如此。
    萧圪静静看他们表演的同时,也在思考派谁去边关最好。
    那三方的人肯定得派去的,每方都得派一个人。不派的话怎么能看得到他们接下来的精彩表演呢?
    但萧圪清楚,想要保住边关十万将士的性命、保住边关不被攻破,派去边关的领队必须是保皇党,要不偏不倚,还得服众,能力超强。
    这样的人他心里虽有几个备选,但临到决定的时候又怀疑他们是否已暗地里被各派势力所收买,或在临行出发前被人许以重利或威胁,因此他对人选一直决断不下。
    眼看着粮草已备齐,送粮队伍出发在即,人员一直决定不下来,萧圪愁得都睡不着觉。
    他的那些好儿子能够为除去二、五皇子而置十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就有可能做手脚让这些粮草不能送达。这可关乎十万将士的性命和边关安宁,出不得半点差错。
    张常慎此人,他自然也考虑过。
    此人性格刚直,眼里揉不得沙子。因为能力极为突出,且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他对各派来收买自己的势力都不假辞色,是再好不过的人选。
    派他去,萧圪十分放心。
    但这一去就是几个月。他这一走,大理寺就群龙无首,闹出乱子来就没人能收拾得了。
    因此他十分犹豫。
    萧令衍道:“大理寺右寺丞吴宗可以胜任。”
    萧圪皱起了眉头:“这怎么可以?”
    京城的官儿虽多,吴宗虽只正五品,在上朝时都排队伍末尾、没什么话语权。但张常慎也才正三品,吴宗在大理寺里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了。
    对于各衙门有能力的人,萧圪是心里还是有数。再加上吴宗是康时霖的三徒弟,他对吴宗自然有印象。
    那是个十分有能力的年轻人,而且颇有张常慎的风范。张常慎对他也极为看重,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在培养。
    但吴宗还是太年轻;最重要的是他前面比他级别高的上司——四品的大理寺左少卿和大理寺右少卿还杵在那儿,张常慎即便离京,也轮不到吴宗去掌管大理寺。
    否则他也不用那么愁了。
    “父皇原来应该也考虑过派张大人去边关吧?为什么没能决定下来?无非是两位大理寺少卿担不起大理寺这一摊子事儿。咱们大晋做官虽也讲究资历,但更多的是讲能力吧?尤其是大理寺那个地方,可容不下尸位素餐之人。”
    “左右少卿能力欠缺,只是因为他们家族在朝堂上势力强大,才占据高位多年。大晋是咱们萧家的天下,可不是他们世家能左右的。以前倒也罢了,现在要派张常慎出去,他们又担不起事儿,那必得让其中一位给吴宗让路才行。”
    听到这话,萧圪苦笑起来,点着萧令衍道:“你呀,还真是个孩子。你以为我愿意被人挟持?大晋江山是咱们的没错,但世家当年建天下时出了许多力,现如今经营多年,盘根错杂,岂是说罢免就罢免的?”
    “不罢免。可以调任嘛。明升实降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左少卿唐观明年纪也大了,都五十几快六十岁的人了,精力不济,出门办案早已力不从心。父皇给他升个一级半级的,想来他也没意见。”
    萧圪皱眉深思,点了点头:“行,你说的我会考虑。要是没什么事,就退下吧。”
    “是,儿臣告退。”萧令衍毫不拖泥带水,行了一礼就退了出去。
    他走后,萧圪没有立刻宣在外面等候多时的大臣觐见,而是一个人在大殿里思索良久,这才宣人进来。
    不久之后,张常慎就被皇上召见,旋即就传出消息,他被钦点为钦差,带领几个大臣和五百御林军,去边关送粮草。原大理寺左少卿唐观明调任礼部,左寺丞吴宗升任左少卿,代管大理寺。
    这个结果虽然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边关出了那么大的事,皇上不可能不怀疑什么。派张常慎这种中立而又能力强的人去边关送粮兼调查情况,很是正常。
    至于大理寺,谁能力强,谁只是因为家族和资历的缘故占着高位,大家也清楚。
    皇上这样安排,很合情合理。
    唯有几位皇子焦躁不安。
    张常慎原来在大理寺,都是个油盐不进的人。皇族宗室或官员谁犯了事,不管谁来说情,他都能给撅回去,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要是给他使绊子或威胁于他,他只会把那人判得更重,绝不会低头。
    他要是去了边关,以他的能力,是一定能查出什么来的。到时候他们做过的事,岂不就暴露了?
    “要不,咱们把张常慎给……”太子的幕僚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另一个幕僚却否定道:“那么多禁卫军呢,这件事咱们能做得了谁都不惊动?要是被人发现了,心里有鬼、残害朝廷命官的罪名一背,殿下还能在储君这个位置上坐下去?你到底是何居心?你莫不是别的皇子派来害殿下的吧?”
    “你是怎么说话的?我看你才是。前儿个你去哪儿了?我看见你鬼鬼祟祟地跟三皇子的人在一起嘀嘀咕咕。是不是这个原因,你才想倒打一耙,把我从殿下身边除了?”
    看着吵起来的两个幕僚,太子暴躁地想要打人。
    “都给我滚。”他喝道。
    “殿下……”正吵架的两人回过头来,看向太子。
    “滚!”
    那两人只得行礼告退。出了门后还跟对方怒瞪,鼻子里冷哼出声,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离去。
    第549章 短了斤两
    太子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狂躁情绪,吩咐身边的太监:“那两人,叫他们收拾东西滚出东宫。”
    “殿下……”太监为难地唤了一声。
    太子这段时间都快把幕僚给赶得差不多了。现在又遇到这么大的事,却没人帮着出主意,可怎生是好?
    皇子们的心思,萧圪自然也猜得到。这些人连边关十万将士和整个大晋的安危都能当成争权夺利的砝码,在路上杀害一个张常慎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了。
    他既然将人派出去,自然不能不管。
    他将张常慎叫进宫,把四个御卫叫来,对张常慎道:“这四个会贴身保护你,另有四个暗卫暗中保护。此去辛苦凶险,爱卿多保重。”
    张常慎磕谢,领着四个御卫出宫时,萧令谱和萧令衍、傅云朗已在宫门口等着他了。
    “张大人,请到安王府一叙。”萧令谱朝他拱手。
    张常慎向来不跟皇子走得近。但他现在已别无选择。
    边关的事,除了二、五皇子,其他皇子都有嫌疑。他也成了那些心里有鬼的皇子必杀对象。这时候他还不选择跟二、五皇子站在一起,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他不以为皇上给他的八个御卫给保得住他的安全。
    萧令谱出宫建府时,被封为安王。安王府便是他在宫外的府邸。
    一行人去了安王府,寒暄客气了一番,傅云朗还给张常慎行了个大礼,拜托他能按时将粮草送达,并查明真相,还父兄清白。
    “二位殿下和傅二公子放心。在下食君之禄,忠君之命,自然听皇上派遣。”
    张常慎说着,似笑非笑地看着萧令衍:“听说还是五皇子向皇上举荐的在下。”
    萧令衍连忙道歉,又道:“我向父皇提议,除了知道大人的清正与能力外,还是因为能确保大人的安全。”
    说着他做了个手势,门外便进来十个灰衣人,朝萧令谱和萧令衍行礼。
    “这是死士,会暗中保护大人的安全。大人的吃食,也在他们的监管之内。”萧令衍道。
    萧令谱击了两下掌,门外又进来两个人,一看就是武功高手。
    他对张常慎道:“这是我的侍卫,常年跟在我身边的。他们两人就放在明面上,跟父皇送你的御卫一起保护你的安全,也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这一明一暗两拨侍卫、死士一送,张常慎一直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