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4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6节

    赵如语身上要是也带着系统,为什么她还混得跟上辈子一样,甚至不如上辈子?
    “行了,青枫,你出去吧。”她把青枫打发走。
    等青枫离开,她指着桌上的炭笔,在脑子里道:“系统,除了我,还有谁生产这种炭笔?你要是能回答我这个问题,我愿意给你一千一百积分。”
    昨天周春来禀,说市面除了他们庄子上生产的,还出现其他家生产的炭笔。
    现代的铅笔是石墨做成的。人家却没叫墨笔,而叫铅笔,让很多人误以为那笔的笔芯是铅做的。
    她到了古代画素描时用的就是炭,不光易折,画画的时候还一手的黑。后来为了方便卫生,她便让府里给她把炭夹在竹条中间做成笔。笔芯仍然是炭条。供应绘画培训班使用的笔,就是真正的炭笔。
    后来为了让萧令衍造出来的硬纸不被书铺下架,她把用石墨做笔的方法教给了昭明,让他组织庄子上的人做铅笔出售。但她有意没有改笔的名称,仍然叫炭笔。
    第509章 无障碍系统
    赵如熙为了促进大晋识字率的增加,尽量压低生产成本。
    再者,不管怎么的这些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是她跟萧令衍从现代带来的,并不想给人轻而易举的山寨了去。
    所以在做的时候他们都会让技术有一定的成长性,便是这个小小的炭笔也是如此。
    她生产的这炭笔虽用了石墨做芯,但仍是细竹子做杆,利用细竹天生的凹槽夹住石墨条,再在外面缠上线。
    这样的笔,不像现代铅笔一样可以削的。用到笔头没法用的时候,得解开缠绕的线,把里面的石墨条往前推一推,才能继续用。
    虽然这样麻烦了点,但比磨墨要省时省力多了。如果写的字不多,只用来做简易速记的话,推出来的一截笔头可以用蛮久。
    反正这个时代推崇的还是软笔书法,读书人平时写字仍然是用毛笔。炭笔的卖点就是方便、便宜。
    因为利润低,所以周春说市面上出现了一样的炭笔,她还很诧异。
    她看了周春递过来的炭笔,发现里面的芯子是石墨,连石墨的硬度都差不多,她便知道庄子上出了内鬼。
    这山寨的炭笔改变不了芯子,就在外观下功夫。用雕花檀木做笔杆,两头缠绕的线也是有色彩的丝线,这让炭笔上了个档次,卖的价钱也翻了几倍。
    在这追求奢华和突显身份地位的京城,这样的笔也是有市场的。
    想要查内鬼和山寨者并不难,但赵如熙不是要送积分给系统么?所以干脆就用了这件事。
    系统一听就知道一千积分是付刚才的那三个系统的消息;一百积分是打听这个事的。
    它整天跟着赵如熙,当然知道现在赵如熙有多能耐。周春和铺子里的伙计、几个中人都能帮她打听不少事,更不用说还有萧令衍了。
    赵如熙赚了钱,除了自己留一成,其他的全都给了萧令衍。萧令衍替萧令谱收集情报,情报网铺得极开。撇开老乡的交情,就是作为合作者,赵如熙让萧令衍帮查一下消息也不是什么过份的事,根本没存在什么利用不利用、使唤不使唤的问题。从利益交换来看,赵如熙还是吃亏的那一个。
    系统想了想,觉得以宿主抠门的程度来看,这个消息能给它一百积分,算是很不错了。
    赵如熙不抠门,它也不讨价还价了,爽快地道:“没问题。”
    接下来它沉默了一会儿,等赵如熙把那篇字练完,它开口了,告诉了赵如熙一个庄仆的名字,还有户部左侍郎郭季同的名字。
    赵如熙把这两个名字给记下了。
    记完名字,她叹了口气,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我好想知道那俩是什么样的系统啊,是不是跟我的系统一样。”
    她撑着下巴,看着窗外的景色:“一千积分一个消息。”
    系统听了很心动。
    它道:“一千五。”
    它不敢漫天要价。每次它漫天要价,就被赵如熙还到地板上。
    所以它也学聪明了,只涨了五百,而且做好了赵如熙一口咬死一千的准备。
    却不想赵如熙这次十分痛快,直接道:“成交。”
    “还是用老办法。”系统道。这下它终于知道怎么钻空子了。
    一人一系统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写赵如语的,再写萧令衍的。
    赵如熙又把青枫叫了进来,先写了“智障”两个字。
    系统:“……”我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它久久不说话,赵如熙歪了歪头,把笔伸到砚台上蘸了蘸,看样子打算写下一个,结果脑子里传出了一阵脚跺地板的声音。
    赵如熙停住了动作,拧眉想了一会儿,提笔又在纸上写了一行字:“智慧让你走上幸福人生(无障碍)系统。”
    青枫按赵如熙的要求,把这一行字念了一遍,然后抬起眼来看着赵如熙,满脸疑惑。
    今天姑娘真是奇奇怪怪的。
    赵如熙却没空理会青枫,而是凝神感受系统的动静。
    这一回系统半天没发出声响。
    赵如熙看着纸上的这一行字,脸色渐渐的难看起来。
    她咬了咬唇,不死心地又写了两个字:“储物。”
    这一回青枫一念完,系统很快就给出了反应:“她好笨啊。”
    “种植。”赵如熙又写了两个字。
    “她好笨啊。”
    赵如熙咬着牙把第一行“智慧让你走上幸福人生(无障碍)系统”重新又写了一遍。等青枫念完,系统又没反应了。
    赵如熙“啪”地一声把笔摔在了桌子上。
    青枫见自家姑娘似乎生了很大的气,吓了一跳,也不知道自己刚才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她赶紧垂手低头,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喘。
    跟着姑娘这么久,她还没见着姑娘生这么大的气呢,脸都青了。
    好半晌,她才见姑娘缓过劲儿来,重又拿起笔,去蘸砚台里的墨。她快手快脚地把刚才弄脏的纸撤掉,重新铺了一张新纸上去。
    这一回,问的是萧令衍的系统了。
    赵如熙把刚才那句话写了上去,系统马上就给了反应:“她好笨啊。”
    赵如熙的脸色稍缓,再继续写:“智慧让你走上幸福人生(部分障碍)系统。”
    青枫一念完,系统就马上接上了:“她好笨啊。”
    赵如熙怔了一怔,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写上“储物”两个字。
    系统又默不作声了。
    想了想,赵如熙继续写“种植”两个字。系统那句“她好笨啊”继续跟上。
    接下来赵如熙把前世她看过的系统性质都写了一遍,什么“逆袭系统”,“位面系统”都写上,直到系统的声音不耐烦了。她才停止了这个游戏。
    看来,萧令衍那个系统不能称之为系统,而应该是空间了,只有储物作用。
    不过这也挺好的。至少萧令衍制出的那些武器,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到边关去了。只是萧令衍身为皇子,出京比较难。
    回想得赵如语的那个系统,赵如熙的心还是沉了下去。
    她在脑子里问道:“赵如语得的时间跟我一样么?一千积分。”
    第510章 原来如此
    得知赵如语系统里的东西跟自己的一样,赵如熙托着腮帮想了想,终于放过了系统。
    系统大松了一口气。
    虽说这积分赚的挺爽,都没费它什么功夫。但走在雷区边缘,太心累了,它真担心一不小心就得玩完。
    “宿主,你不会嫌弃人家吧”它可怜巴巴地问道。
    赵如语的系统跟它一样,结果人家的无障碍,而它却是个有障碍的;赵如熙还是个这么能干、完全不依靠系统就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它很担心它家宿主嫌弃它,从此以后不理它了。
    赵如熙哑然失笑:“不会,怎么会呢宝宝这么可爱,可不是那些妖艳贱货能比的。姐姐最喜欢你了。”
    系统能感受到赵如熙说的是真心话,并不是哄骗它的,它顿时高兴的不行,赵如熙脑子里响起了一连串翻跟斗的声音。
    赵如熙开始听到赵如语得的是无障碍系统时,确实是挺气愤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她被老天弄到这里来,成为一本书的炮灰,所有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女主的幸福与成功。这倒也罢了,竟然连绑定的系统跟人家比起来都是残次品,这算什么
    后来听到说赵如熙的系统是新得的,再想想自家系统那满脑子嫁人才是幸福人生的封建残余思想,她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她穿的这本书叫做古代幸福人生,大概在原作者的心目中,女人只有嫁给地位显赫而又对自己深情专一的男人,才算是幸福人生吧,甜宠文的设定原本就是这样。
    可没想到她这个靠自己的本事、独特立行的炮灰女配却比赵如语过得好,让原作者的设定剧情完全崩了,这怎么能行
    要是她没有系统倒还罢了,可她偏偏有个系统,这让人觉得她的成功是因为有金手指,而不是她自身的缘故。
    所以原作者也给赵如语弄了个系统,希望赵如语靠着这个系统,走上比上辈子更成功的人生,让她这个炮灰女配仍然落得个炮灰女配应有的下场,企图挽救崩塌的剧情。
    想明白这一点,赵如熙就不把这些当回事了。
    她的成功,靠的是自己,而不是金手指。她在系统商场那里买的敏捷丸和大力丸也是靠她画画、练书法赚来的,是她努力的结果。从这一点来说,她不惧怕任何人。
    她当初既不惧怕系统的抹杀,甚至反过来以自杀来震慑系统;那么现在也不怕原作者的剧情设定。
    我命由我不由天,她要按自己的意愿活着
    这么想着,赵如熙很快把这件事抛之脑后,沉浸在文章的构思里。
    第二天赵如熙从国子监回来时,就听说周春已等候多时了。
    赵如熙也不往里走了,在外院找了个地方坐下,让点绛把周春带过来。
    周春行了一礼,禀道:“有人给了三百两银子,收买刘大江。刘大江家孩子多,全家就靠他一人做事赚钱。虽然姑娘心善,让他参与制作炭笔,他那个半大的大女儿也去米粉铺帮忙,但他还不满足,觉得自家过的仍然不如其他人,又心存侥幸,以为查不到他头上,便把如何制作炭笔的方法告诉那人了。”
    据他所查,刘大江做这事特别隐蔽。如果不是姑娘提起,他根本没想着去查这个人。就算有了提示,他刚才查的时候还费了好大的功夫。
    他都不知姑娘是从什么渠道知道刘大江卖方子的。
    “送去做矿奴吧。”赵如熙道。
    白鹭庄自打她接手后,庄奴们的生活不说多好吧,至少温饱不成问题。除了温饱,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屋子,还有额外的收入,孩子们能免费上学,有机会走出去做生意,不会世世代代都做庄仆。
    这跟以前的生活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大江夫妇俩带着孩子过日子,可比人家孤儿寡母的好上许多了。只是刘妻太能生,往往三年抱俩,家里一串儿的小孩子,她又做不了事,才显得日子比别家艰难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