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20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3节

    看到赵如语随后进来,赵如熙又道:“如语,你与其跟个没头苍蝇似的,倒不如参加年底的琴技大赛。要是能拿个名次,岂不比什么都强?”
    她看了赵如蕊一眼:“说到底,女人还是得自己先立起来。你们看看我,我比你们强什么?要是我没有画技,现如今就只能跟你们一样呆在家里,什么都做不了。”
    “可我现在呢?我有靠着自创的画法,得了朝庭的差事,赚了一些银子,也获得了一定的身份地位。说句大话,现在府上能接这么多好宴会的请柬,大部分是因为我的缘故。”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自身条件不够,却总想嫁个条件好的人家……”这是想屁吃呢。
    第425章 我也参赛
    听了赵如熙的话,赵如蕊还不怎么样,倒是赵如语倒不像以前那般听不进话去,而是若有所思。
    近来傅云朗不再像以前那般掂记着她了。上次从南边运了钟回来,他大赚了一笔,见了皇上一面,得了二皇子、五皇子的赞赏,傅云开也难得夸赞了他,他就跟打了鸡血一般,眼见着天气寒冷,也丝毫不顾平南侯夫人和她的阻拦,又下南方去了。
    前几日他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又运回来几座钟和一些东西,匆匆约她见了一面,就跑去帮五皇子张罗拍卖会了。
    这跟上辈子完全不一样的傅云朗,让赵如语十分有危机感。
    “你去参加绘画大赛吗?”她问道。
    赵如熙点头:“去。”
    “那我也去参加音律大赛。”赵如语忽然变得斗志昂扬,“你说的对。‘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只要我有才华有名气,自会有好人家上门求娶。”
    赵如熙因为画画出了名,还拜了枯木先生为师,便是傅云开那样的人都上门求娶。如果她在音律上也展示出高天赋,被人收为徒弟,还怕嫁不进平南侯府吗?到时候没准还有比平南侯更好的人家上门求娶呢。
    想明白这一点,赵如语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有了追求,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赵如熙:“……”
    知道赵如语要参加比赛,她还以为自己灌的鸡汤有效了,赵如语知道勤奋上进,不再一心只想着嫁人了。
    可听到她后半段话,赵如熙知道自己是想多了。
    赵如语即便参加比赛,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嫁人而已。
    赵如蕊看看赵如熙,再看看赵如语,内心十分崩溃。
    赵如语即便跟她一样一心嫁人,可人家好歹是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在音律上也还算有才华,能为自己增加筹码。
    她自己呢,以前也不是没跟侯府请来的女夫子学过,但琴棋书画都平平,什么都拿不出手,便是女红都做得不好。现在家世也依靠不上了,她还能有什么依仗?拿什么嫁个好人家?
    赵靖立和赵靖安是一起过来的。不过赵元良要找赵元勋说话,赵如语和赵如蕊又找了朱氏,两方都不想让他们听到的样子,他俩干脆就跟赵靖泰去了他的院子。
    赵靖立这段时间是时常来跟赵如熙学算学的,在伯府这里便随意许多。在赵靖泰那里呆了一会儿,他便过了修竹院来,想请教赵如熙一些问题,正好听到赵如熙跟赵如语说的那番话。
    他再一次被赵如熙打击的不轻。
    他还是被赵元勋和朱氏请了名师来教导的,可无论是学识还是眼界、心胸,跟赵如熙怎么就差那么远呢。难道基因真的那么重要?
    可看赵靖泰和赵如玉、赵如珠两个已出嫁了的姐姐,似乎也没像赵如熙这么出色。如此看来,应该是赵如熙那去世的养父母的功劳了。
    这一刻,赵靖立对许家人充满了好奇。
    “大少爷,您这是……”
    守门的倚翠看赵靖立站在院门口,既不进去也不离开,不由提高声音唤了他一声。
    院里几人被惊动,都朝这边看来。
    赵靖立连忙轻咳一声,走了进去。
    “大哥。”
    “大哥。”
    赵如语和赵如蕊都有些不自在,不知道赵靖立来了多久了,有没有听到她们说的话。
    前段时间赵靖立把二房管了起来,在二房成功立起了威信。
    现在他在赵如语和赵如蕊眼里,是比赵元良还要威严的存在。
    赵元良是个没什么原则的人,万事得过且过。孩子犯了错,他最多训上几句便罢,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惩罚。
    可赵靖立就不一样了。
    前两日因傅云朗回来,赵如语放学后跟他在茶馆里呆的时间久了些,回家晚了,就被赵靖立罚跪半个时辰,不给晚饭吃,还扣了她一半的月例银子。
    不管什么时候,赵家人都没说过要把赵如语送走的话。可那晚上,赵靖立直接放话说,如果赵如语做下了影响赵家声誉的事,就把她送回许家去,从此跟赵家无关。
    当时可把赵如语吓坏了,赌咒发誓说再也不敢了。
    赵如蕊也被赵靖立收拾过,她在赵靖立面前也是噤若寒蝉。
    这会儿看到赵靖立,两人都有些心虚。
    “你俩还有事吗?要是没事,我向五妹妹请教一下算学题。”赵靖立看向两人问道。
    “没事没事。”赵如蕊连忙摆手。
    她朝赵如熙笑笑:“那五妹妹你们忙,我去三姐姐那边看看。好久没见着她了。”
    她也不叫赵如语,转身离去。
    “我也去看看。”赵如语说着,跟在赵如蕊身后也离开了修竹院。
    赵靖立看向赵如熙:“她俩没难为你吧?”
    赵如熙摇摇头,想了想道:“六妹还没及笄,又一心想嫁傅二公子,目前还闹不出什么乱子。可四姐我看她挺着急。二叔不管事,四姐的亲事你还是得操起心来才好,免得闹出什么事来。”
    赵靖立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说到底他也只是十四岁的少年。让他打理家里的琐事还好,毕竟家里还有管家和管事嬷嬷,有什么不懂的他可以问一问。可给姐姐张罗亲事,可就真难为他了。
    “大伯母有没有认识什么好人家,能给四姐姐说亲的?”他问道。
    赵如熙摇摇头:“这半年来祖母身子不大好,母亲很少出门。递到家里来的宴请能推就都推了。”
    以前朱氏喜欢去参加宴会,多是为了儿女的亲事。后来发现赵如熙的亲事根本不用愁,所走的清流名士之路也跟其他闺阁小姐不一样,而去镇南王府参加一次宴会就惹出一些是非和麻烦,她便也不再去参加宴会了。
    赵靖立常来大房这边,对伯府的情况也是了解的。
    “祖母和爹娘都觉得四姐姐嫁一个新晋进士比较合适,想来刚才也把这意思跟二叔和四姐本人说了。只是我看四姐有些好高骛远,总想嫁个身份高贵、家境富裕、前途广大的世家子。娘还真张罗不出这样的亲事来。你看三姐姐的亲事就知道了。”赵如熙道。
    第426章 拜访许家
    赵如馨的未婚夫就是个新晋进士,如今在礼部任职,是个从八品官。
    他是独子,家有薄产,考上进士后干脆让爹娘把家乡的几百亩田地卖了,到京城来买了处二进宅子,置了几十亩田地。
    赵元勋也是多方打听才相中了他,觉得他容貌端正,为人诚恳勤勉,性情温和有礼,家中人口简单,父母都是厚道人。他家虽不特别富裕,但有宅子有田地,每月还有俸禄,起码过日子是不愁的。
    他在接触了几次后,托人从中说和。两家互见了一次后,对双方都挺满意,便订了亲。
    赵如馨到明年春天就要出嫁了。
    未分家前,绥平伯府的孩子关系都还是很和睦的。当时赵靖立还是世子,赵如馨虽是庶出,却也是他的亲姐姐,他对这门亲事也很上心,还曾专门跑去见了那男人两面,对赵如馨这门亲事再清楚不过了。
    赵如熙现在这么一提,赵靖就觉得自己知道该如何张罗赵如蕊的亲事了。
    赵如熙看他表情,赶紧提醒他:“婚姻讲究你情我愿。要是四姐不愿意,你帮她张罗得再好也没用。还是得先改变她的想法。要是改变不了,你给她订一门这样的亲事,她会折腾出乱子的。”
    赵靖立点点头。
    他掏出自己算不出的几道算学题问赵如熙,末了,他问道:“许家是赁的是赵十太太家的宅子吧?有机会我想去结识一下许崇文兄长。听说他书念得不错,为人也很好。我整日里在家里闷着,许兄年末有空闲了,我也有个地方可以走动走动。”
    赵靖立以前也是有一群朋友的。只是后来绥平伯府降爵,他又回到了二房,再不是侯府世子;再加上魏氏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赵靖立自闭了一阵,那些朋友也没有来看他,彼此之间算是断了来往。
    现在他几乎没朋友。
    赵靖立一提这事,赵如熙也觉得赵靖立跟许崇文交朋友也不错。
    许崇文以前在北宁县里的私塾念书,现在进了赵家族学,因夫子管束甚严,再加上赵元勋的关系,族学的学子对他还算友善,倒也结交了几个朋友。但这些都是社会底层之人。
    赵靖立以前好歹是侯府世子,所受的教育,所接触的人跟许崇文和他的同窗们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他俩是各自生活在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两人成为朋友,能通过对方了解自己从未接触的社会阶层的生活。赵靖立能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接地气,为人做事更脚踏实地;许崇文则能开阔眼界,提高见识,以后接触到这个阶层的人时不至于胆怯慌张。
    她道:“今日正好旬休,他应该在家。要不,我现在就带你过去,认识认识?”
    赵靖立大喜,道:“如此甚好。”
    他观察着赵如熙的神情,有些小心地道:“我唤靖安一起去?”
    赵靖安对赵如熙的疏离,虽因两人接触得少,赵靖安表现得并不明显。但赵靖立相信凭赵如熙的聪明,一定能感觉得到。
    “随你。”赵如熙不置可否。
    “那我先去靖泰那边一趟。”赵靖立说着,先离开了修竹院。
    两人都未提赵如语。
    许家搬到族里这么久,赵如语都不曾去看过他们一眼,秉性里的凉薄可想而知。这也是赵靖立对赵如语冷淡的原因。
    所以不管赵如语再如何在他面前小意讨好,表现出比赵如蕊更能干、更有才识,他对赵如语始终都是淡淡的,内心里对她没有一丝兄妹之情。
    见赵靖立出门,赵如熙吩咐点绛:“你去许家一趟,说我要带赵家兄弟去拜访,大少爷想结交一下许少爷,问问他们方不方便。”
    点绛应声,赶紧去了。
    也不知赵靖立是如何说服的赵靖安,没多久,他就带着赵靖安和赵靖泰一起到了修竹院。
    “稍坐,我叫点绛去打招呼了,等她回复咱们再过去。”
    不能做不速之客,这是基本的礼节。三兄弟自没异议。
    赵如熙说着,估计还得等一会儿点绛才能回来,便不再理会三人,自己回书院去画画。
    赵靖泰一直跟着姐姐学画。素描学得差不多后,又跟着她学画国画。
    因此见姐姐作画,立刻跟了过去,站在赵如熙身边静静地看着,观摩学习。
    赵靖立拉了赵靖安一把,两人也跟在了赵靖泰身后。
    赵如熙丝毫不受他们影响,兀自按自己的节奏,画自己的画。
    比赛是有时限性的。赵如熙想要画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原先的尺寸都很大。现在她打算画一些小尺寸的画,势必要在原先的绘画布局上有所削减。如何在削减绘画对象却不影响画的表现力上,她颇费功夫。因此这几日一直琢磨着这个事儿。
    她凝神静气一会儿,睁开眼后,便泼墨挥毫。不一会儿,一条湍急的河流便出现在众人眼前。虽没有高峰,河边的树和石头寥寥,河的宽度也只画出了一半,却能让人看出这条河的壮阔和千军万马似的奔腾,心中豪气油然而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