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9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6节

    她也很愿意做一束光,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第411章 纸坊与印坊
    她激动地一把抓住赵如熙的手:“知微,你跟我仔细说说,该怎么做。”
    赵如熙便把她知道的现代报社运营模式跟崔夫人说了。
    她道:“咱们可以把报纸划分成一个个版块。每个版块有它自己的内容和特色。比如某个版块专门刊登与女子相关的律法,某个版权连载一些话本,某个版权专门教大家一些生活常识或某种技能,比如做饭的小窍门啥的。”
    “你等等。”崔夫人急走到桌前,磨墨铺纸,看向赵如熙,“你把刚才说的那话再跟我说一遍。”
    这一回赵如熙就说得更为详细。
    办报纸的想法,她不是遇到何玉琪后才有的,而是在印书机做出来之前就有了。
    所以她的想法,不光是她了解的现代办报经验,还结合了古代的情况做了适当地改变。
    崔夫人一边听一边记。
    她原先还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来做这个事。随着笔下写的内容越来越多,她对如何办报坊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太好了。”崔夫人写完,抬起头来,看向赵如熙的眼睛微微发红,“知微,我替所有的女子感谢你,你出了一个好主意。”
    “夫子,您这样说,我心里有愧。”赵如熙道,“我不过是出出主意,您才是为她们做得最多的人。”
    “光有心没用,得有能力。你不知道你一个主意,能救多少女子于水火之中。”崔夫人感慨道。
    赵如熙的聪明,是她平生所仅见。
    “知微,你聪明,肯努力,这辈子走到什么样的高度我不知道。我只是希望你别像张露她们这样,最后嫁人囿于后宅。那太浪费你的聪明才智了。”崔夫人语重心长地道。
    赵如熙重重地点头:“夫子放心,我不会的。”
    她上辈子不会,这辈子也定然不会。前世今生她都能凭自己的本事过得很好,干嘛想不开要被人关在后宅里?她就不是那样的性格。
    事情说完了,赵如熙就告辞了。
    “走吧,一块儿出去。我去找尚德长公主,跟她禀明此事。”崔夫人亦起身。
    在书院门口送崔夫人上了马车,赵如熙回了自己的小院,对青枫道:“让昭明去唤周管家过来。”
    周春来后,她问道:“印坊之事筹备得怎么样了?”
    “基本筹备妥当。”周春道,“幸亏姑娘找到了合适的纸,否则还得花时间不停地找纸来试。”
    想要办报纸,印刷的成本必须降下来。报纸只有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受众才能广;受众广,报纸的影响力才能大;影响力大,销路才能更广。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她在做出了印书机后,就在用印书机试各种纸。
    毕竟印书机对纸的硬度和厚度也有要求的。因为古代用软笔书写的习惯,纸都偏软,吸水性好,防水性不够,这跟印书机所用的纸完全不同。
    他们不光要试纸的适用性,还想尽量找成本低的纸,这样才能把报纸的成本降下来。
    为此,赵如熙写了信给萧令衍,让他在工部找合适的纸。
    之所以找萧令衍而不是龚城,也是因为萧令衍知道印书机适用的纸是怎样的,即便没有现成的,他也可以叫工部的工匠试验改进。
    跟龚城不光要费口舌,也很难解释印书机的来历。
    她开印坊,也打算先隐藏身份,让一个掌柜出来在前面挡着,这样能避免不少麻烦。
    萧令衍也没辜负她的相信,在看了造纸坊的造纸技术后,琢磨出造纸机,让造纸的工序简单不少,大大提高了工效,也降低了造纸成本。
    为此,他让手下人以自己的名义开了一家造纸坊,在卖纸的同时顺便卖造纸机,希望能把纸的价格降下来,造福大晋的读书人。
    “如此,选个黄道吉日就开业吧。”赵如熙道。
    她本打算过了年后才让印坊开业,到时候她再找机会跟崔夫人说一说办报纸的事。没想到何玉琪给了她契机。
    既然办报纸的事提上了日程,那么印坊也得赶紧开起来。等崔夫人她们筹备办报时,印坊掌柜便可自动上门招揽生意。
    如果等报坊筹备的时候,印坊才开业,时间太过同步,会让人起疑心。
    “是。”周春应道。
    果然,第二日,崔夫人就给赵如熙传话,说尚德长公主对办报纸很感兴趣,想邀请赵如熙去谈谈。
    赵如熙由崔夫人陪同,去拜访了尚德长公主一次,把前世办报纸的一些做法经验跟尚德长公主说了。不过在尚德长公主邀请她入股的时候,她却拒绝了。
    告辞出来后,崔夫人不明白地问赵如熙:“为什么要拒绝呢?”
    邀赵如熙入股,还是她提议的。多少人想要跟尚德长公主扯上关系呢。
    赵如熙虽是枯木先生的徒弟,但枯木先生终是没什么实权的。更何况年纪也大了。赵如熙能多一个靠山,就不至于被人随随便便欺负了去。
    至于入股的钱,她倒不担心赵如熙拿不出。
    康时霖爱在书院里炫耀小徒弟的本事,崔夫人看到过赵如熙用新画法画的画。
    整个女子书院看过赵如熙画的,除了康时霖,都没资格去参加拍卖会。所以崔夫人并不知道被拍到二万五千两银子高价的画是赵如熙画的。
    但赵如熙的画画得那般好,只要她肯卖画,即便现在还没有名气,卖上一两千两一幅还是有人要的。
    赵如熙摆摆手道:“贵人们的事,我一个平民小辈哪敢往里伸手?办报纸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夫子您尽管说,入股的事就别提了。”
    崔夫人只能作罢。
    “对了。”她换了个话题,“再过十来日,各处的竞赛就要开始了。你报了名没有?”
    赵如熙挠挠脸颊:“我还没想好要不要报名呢。”
    年底的竞赛内容就是琴棋书画,这是给有才之人一个扬名的机会。
    “为什么不报名?你的画画得那么好。”崔夫人奇道。
    “呃,我师父说我没必要去。”
    继续请假
    高估了自己和医院环境,码不了字,我终于放弃挣扎,出院前还是请假吧。也就是说,周四之前没办法更新了,抱歉。在此谢谢大家的关心,么么哒
    第412章 不能承诺
    “夫子,考试的成绩什么时候出来?”赵如熙问道。
    提起这个事,崔夫人就有些不自在。
    她道:“学生不多,大概今日就能把试卷改完;最迟也不过明后日。”
    京城女子书院无论师资力量还是学生原先的学问底子,虽比北宁强很多。但因为贵女们一开始就站在了高处,再加上家族的束缚,自己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因此参加科举的人也寥寥无几。
    就算有参加的,也只是想证明自己的才学不比男子差,想夺一个京城才女的名声,好给嫁人增加筹码。
    只要改卷的人不偷懒,不说一天,便是一个时辰就能把试卷给改出来。
    赵如熙点点头:“好的,我知道了。如此没什么事,我就告辞了。”
    崔夫人点点头,望着赵如熙,欲言又止。
    赵如熙猜到她想说什么。
    崔夫人昨日愧疚之下说过让她去京城女子书院,但内心里肯定不舍得让她去的。可让赵如熙冒着得罪谨妃的风险也要留在北宁女子书院的话,崔夫人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所以她才如此纠结。
    赵如熙自然不会为了安慰崔夫人而承诺什么。
    北宁女子书院帮了她很多。不说崔夫人这些人对她的照顾,便是在这里遇上了师父,让师父收她为徒,她对书院和崔夫人就心生感激。
    她也不怕得罪谨妃。
    因为师父的关系,也因为皇上拍下了她的那幅画,她现在也算是在皇上面前挂了号的人。谨妃为了自己在皇上面前的名声,也不敢明着对她做什么。最多是使点绊子;在她做事的时候,让人为难她,给她捣个乱。
    为了北宁女子书院,为了崔夫人她们对她的好,这点麻烦她也愿意受着。
    但她现在做的不是普通的事。一旦她被人有意盯上,那她隐藏的秘密就很有可能被发现。
    虽说她的作坊做的零件是几样东西互相夹杂着做的。但只要把拍卖出去的钟拆开,把里面的零件跟她作坊里的零件一一对比,就能发现拍卖行拍卖的钟是出自她的作坊。
    如此,她跟萧令衍的关系就很有可能暴露出来。
    到时候,就不是谨妃因为看不顺眼而针对她、小小地给她使绊子了。太子、三皇子、四皇子定然要将她和她的家人置于死地。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到师父、师兄们。
    “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就是她现在面临的局面。
    所以如非必要,在现在这个阶段,她不会跟谨妃硬碰硬。为着去不去京城女子书院这种小事而惹出大麻烦,不值当。
    她朝崔夫人行了一礼,上了马车。
    回到京城,赵如熙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康府。
    康时霖年纪大了,现在天冷,雪天路滑,康延年他们都不愿意让老人出门,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担心他出意外。
    康时霖便跟书院请了假。如没必要,他都呆在家里。
    不过他倒也不寂寞,画院的那些人时不时地上门跟他探讨画技,四个徒弟也经常来探望他。
    为了陪伴师父,赵如熙更是把自己练画的地点挪到了师父的画室来,每日在这里画上小半个时辰才回家。
    到了康府,也无需通报,门房直接放人进去。
    康时霖的画室就在外院,离大门没多远,赵如熙熟门熟路地到那里,看到吴宗也在,正站在康时霖身后看他画画。
    赵如熙对屋里下人“嘘”了一声,走到吴宗身边朝他轻轻摆了一下手,便也站在那里看康时霖画画。
    康时霖这幅画也到尾声,赵如熙来了不久,他就停了笔。
    “师父,您这幅画画得真好。”赵如熙真心赞道。
    康时霖以前的画仙气十足,这幅画却突破了他原有的风格。
    如果说,他以前画里的山水只存在于梦里,让人抓不住摸不着,虚无飘渺;现在他画里的山水,虽也有仙气,却有了现实的厚重与沧桑,有了根基,让人想去探寻,更能打动人心。
    吴宗点点头。
    他更喜欢师父现在的风格。
    康时霖拍拍赵如熙的脑袋:“受你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