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10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8节

    但越是长大,他就觉得母亲见识不够,考虑不全。
    父亲出身寒门,能有今天,全是在战场上用命搏出来的。母亲出身不高,识字不多,什么政局什么朝堂纷争,离她都很遥远。他不能苛求自己的母亲能进一步,他只希望自己娶的妻子再也不是这等两眼只盯着内宅、什么都不懂的妇人。
    所以他宁愿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给自己挑选一门好亲事,免得娶进门后发现不好,后悔晚矣。
    回到前院,他问随从:“都打听清楚了吗?”
    “是。”随从道,“张大人从宫里出来,就回了大理寺。枯木先生去北宁画画去了。据他家门房说,刚才宫里来人宣召他家老太爷入宫,他家已派人去北宁唤人了,估计没多久就会回来。”
    “那先去大理寺吧。你们派人在康府门前等着。枯木先生从宫里回家,你们就来禀报。”傅云开道。
    按理,他应该先去给枯木先生赔礼,再去大理寺给张常慎赔不是的。但现在只能反过来了。
    打内心来说,他并不愿意去给张常慎赔礼。不说文官武官的天然对立,只说张常慎跑到皇上面前给他们平南侯府上眼药,就叫傅云开对张常慎心里不爽。
    但谁叫傅云朗不懂事,言语上对张常慎多有冲撞呢?他现在只得去人家面前装孙子。
    至于事先鞭打傅云朗,就是他对张常慎和枯木先生表明的态度。先惩罚,再赔罪,更有诚意。
    第233章 打听
    张常慎从宫里回到大理寺,问下属钟升荣道:“赵姑娘还在那里画画吗?”
    “是的,大人。”钟升荣道,“赵姑娘画画的速度还挺快,大人进宫一趟,她已经画了四张了。”
    张常慎点点头,对赵如熙的速度十分满意。
    这个案子是连环杀人案,杀人的频率不定,有时候隔一两个月,有时候只隔十几天。此时离孙家旺主家的死已过去七八天了。等把画像画好,送到阳州后,衙役们查访也需要时间。他真担心到时候又有新的案子出来。
    早一天把画像画出来,就早一点有机会抓住凶手,有些人就不会枉死。这也算是功德一件。
    所以赵如熙越早完成画像越好。
    “吴宗大人呢?”他问道。
    “属下不清楚。吴大人只打了声招呼,说有事要出去,就带着小厮走了。并未跟属下交待要去哪儿。”
    张常慎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来:“这小子,年纪不大,花花肠子不少。”
    钟升荣也不知自家大人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敢问。反正他只需要知道自家大人对吴大人很欣赏就对了。
    “行了,你下去吧。”张常慎说着,等钟升荣走到门口,似想起什么,又道,“一会儿要是平南侯府有人来,你先替我拦一拦,就说我有要案需要处理,请他等一等。”
    “是。”钟升荣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待张常慎处理了些事情,钟升荣就来报:“大人,平南侯世子来了。”
    张常慎头也不抬:“让他等着。”
    待客的厅堂里,傅云开听到张常慎没空,在处理案情,他丝毫不意外。
    张常慎破案极厉害,便是皇上都对他礼让几分。傅云朗不知死活地冲撞了他,他能给自己好脸色就有鬼了。
    他老老实实地坐下,问钟升荣道:“不知吴宗吴大人可在衙门里?我想见一见他。”
    他觉得,傅云朗是从吴宗手上抢的田庄,他给张常慎赔礼是应该,但更应该给吴宗道个歉,并把田庄还给他。
    “吴大人出门办事了,不在衙门内。”钟升荣笑道,“下官还有事要做,傅小将军就先在这里等着。我们大人处理完案子就会过来。”
    “有劳了,钟大人自去忙去,我在这儿等着就好。”傅云开客气地拱手,待钟升荣出门,他这才坐下。
    钟升荣一走,傅云开就对自己的小厮使了个眼色,小厮会意,走了出去,对守在外面的衙役道:“不知大理寺的茅厕怎么走?”
    “出了这个院子往左拐,再往前走百步,就看到了。”
    “这里不能乱走,大人能不能陪我去一趟。”
    “……行吧。”
    小厮去了好一会儿,这才回来低声对傅云开道:“爷,小人打听过了,张大人在处理公务,吴大人确实不在衙门里。”
    他犹豫了一下:“小人还听到一件事,不是这位衙役说的,是小人听路过的大人们议论的,说吴大人的小师妹在后面一个院子里画画,说‘画得跟真人一样’。”
    傅云开疑惑:“吴大人的师妹?就是那位绥平伯府赵五姑娘?她怎么在这里?”
    小厮摇摇头:“小人也纳闷,就又塞了一角银子给领我去茅厕的那位衙役。可这衙役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想说,直说不知道有这回事。”
    傅云开脑子里一下子闪过好几个念头,第一念头就是张常慎和吴宗徇私,让赵五姑娘去死牢折磨魏氏。
    但这个念头一起,就被他打消了。
    如果真是这样,张常慎和吴宗绝对不会让人知道赵五姑娘来了大理寺,还将其行踪宣扬得人人都知道。况且,张常慎也绝不是这样糊涂的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一呆就七、八年。
    难道她真是在这里画画?是替大理寺画罪犯人像吗?
    想起枯木先生收赵五姑娘为徒的事,傅云开就觉得他这猜测最接近事实了。
    这位赵五姑娘,恐怕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否则不会被请来大理寺画画,更不会被枯木先生收为高徒。
    他坐在这里,又等了许久,等得快要不耐烦了,这才见张常慎走进来,对他拱手笑道:“傅小将军,久等久等。对不住,衙门里有点事需要处理,怠慢了。”
    “是在下冒然打扰,还请张大人恕罪。”傅云开赶紧站起来回礼,脸上丝毫不见有不耐烦的神色。
    彼此寒暄着坐下,傅云开就又站起来深深一揖:“云开此来是向张大人赔礼道歉的。舍弟今日前来,对张大人多有冒犯,云开已鞭笞过舍弟。在此云开替舍递跟张大人赔个不是。”
    说着,他又是一揖。
    “哎,不必说这些。”张常慎笑呵呵地虚扶他一下,“小孩子嘛,不懂事,我能理解。道歉的话就不用说了。傅小将军也不用太过责备令弟,鞭打更不可取。长兄如父,你多训斥他几句就行了。打坏了,你家长辈也得心疼不是?”
    他抚着胡子道:“皇上可跟我说了,平南侯在边关劳苦功高,让我宽宏大度一些,别跟小孩子一般见识。你要再这样,倒叫我不好跟皇上交待了。”
    傅云开:“……”
    他准备了许多说辞,做好了接收张常慎冷嘲热讽或责骂的准备。可现在,他觉得自己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张常慎这慈祥的长辈模样,真叫他什么都说不下去了。
    这些官油子,果然厉害,好话歹话都给他们说尽了。自己就只有低头作揖的份。
    尽管如此,傅云开该赔的礼,该作的揖,依旧扎扎实实来了一遍。
    他这表现,倒叫张常慎对他印象好了不少。
    换作别人,年轻气盛,自己说不用道歉了,说的又这样真诚,或许对方也就罢了。可传到皇上耳朵里,必然引起皇上不满。
    可眼前这小子,不为所动,做好一切该做的事,能屈能伸,是个厉害角色。看来假以时日,其成就不比他老子差。
    送上礼物,见张常慎的态度真诚了不少,显然是消了气了,傅云开才问道:“不知吴大人和吴大人的小师妹赵五姑娘在哪儿?我想跟他们也道一声歉。”
    第234章 姻缘天注定?
    “吴大人出去办事了。倒是赵五姑娘……”张常慎摸了摸胡子,有点拿不准赵如熙想不想跟平南侯府扯上关系。
    他跟吴宗是文官,跟平南侯府天然不是同一阵营。但绥平伯府不一样。
    绥国公本就是武将出身的。虽说现在的赵元勋已无官职,但他原先在五城兵马司走的也是武将一道。如果赵元勋想跟平南侯府搞好关系,甚至走傅云开的路子弄个官职,或是为自己的儿子谋个前程,那自己也不能阻了别人的好事。
    “我让人去问她一声。”张常慎说着,转头吩咐钟升荣去找赵如熙。
    等钟升荣走后,他才跟傅云开解释了一句:“赵五姑娘正在衙门里替我们画罪犯的人像。”
    赵如熙要教衙门的官吏画画,等皇帝的圣旨一下,就满朝皆知,所以张常慎觉得这事没有丝毫隐瞒的必要。
    “赵五姑娘的画技,难道比吴大人还要厉害?”傅云开心里诧异,不由想多问两句。
    张常慎想让文武百官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便干脆趁着现在没事,替赵如熙宣传起她的新画法来:“不一样,赵五姑娘独创了一种新画法……”
    钟升荣去了后面院子,找到赵如熙,特意把今天的事说了一遍。
    “现如今平南侯府世子爷傅云开傅小将军正在张大人那里道歉呢,又说给赵姑娘你道歉。张大人让在下来问问姑娘,要不要去前面见一见傅小将军,接受他的道歉。”
    赵如熙知道傅云朗来抢田庄的事,但不知道后面张常慎还跑到皇帝面前去上了一回眼药,弄得傅云开不得不跑来赔礼。她听钟升荣讲得一愣一愣的。
    一听此言,她连连摆手:“不必不必。那个傅将军来赔礼,又不是因为我,我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您替我跟张大人道一声谢。”
    她才不想跟平南侯府有交集呢。任何与原男女主有关的人与事,她都恨不得离得远远的。更不用说傅云开还是个炮灰,比她这个炮灰活的集数还少。
    不管她能不能改变这本书的情节,她都不想跟傅家有任何交集。
    钟升荣今天一直跟在张常慎身边,自然知道自家大人对赵如熙的看重。又因为康时霖和吴宗的关系,以及画技的事,有意跟赵如熙交好。
    他担心赵如熙年纪小,不清楚其实的门道,有意提醒她一声:“平南侯现在手握兵权,跟他们府上交好,想来于令尊也有好处。令尊不愿意做官的话,令弟以后想谋个前程也有个门道。赵姑娘你不妨过去一趟,打个招呼说两句话也没什么。张大人也在那儿呢,也算是给他们一个面子。”
    钟升荣四十来岁年纪,是十几年前的二甲进士,在大理寺从九品官做起。因没什么关系、能力又一般,现在品居正六品,呆在张常慎身边做些杂事,相当于现代的秘书职位。
    对于他的提点,赵如熙还是很感激的。
    她朝钟升荣施了一礼:“多谢大人提点。但我有我的道理,还是不去算了。你只需说,傅二公子冲撞的是张大人,平南侯府向张大人道歉即可。我画画忙,就不出去见礼了。”
    钟升荣见自己都说得如此明白了,赵如熙还是不愿意出去见傅云开,人各有志,他便也没再劝,跟赵如熙告辞一声,回了前面。
    前院厅堂里,听张常慎夸了赵如熙画的画怎么怎么好之后,傅云开对赵如熙越发好奇。
    作为一个正准备议亲的人士,傅云开还想的有点多。
    他向傅云朗打听今天的事的时候,听了傅云朗对赵如熙的不少抱怨。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经过,他在惩罚傅云朗之时,也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对赵如熙的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赵如熙被抱错,在乡下和市井生活了十四年。有这样的生活经历,被接回府后,她在言行举止上不光没被人耻笑,反而凭着自己的才学考入了北宁女子书院,并被康时霖老先生看中收为关门弟子。
    另外,她还受雇于银楼,给银楼画首饰图。裕隆阁甚至因为她画的首饰图太好而被挤兑得快要倒闭。
    张常慎这样的老狐狸、老政客,是不会轻易夸奖人的,现如今却在自己面前对赵五姑娘的画夸赞有加。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证明了赵五姑娘是一个才华横溢、品行高洁、自强自立的好姑娘。
    这会儿,傅云开忽然觉得,这位赵五姑娘没准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在决定自己议亲后,他发现自己的亲事其实是个老大难,高不成低不就。
    他既不想娶自视甚高、矫揉造作的世家女,也不愿娶像他母亲那样见识浅薄、目不识丁的女子。偏他还没多少时间呆在家里替自己张罗亲事。
    他觉得他会花很长的时间寻找,最后还是寻不到合意的,只得不得不凑合着娶一个母亲希望他娶的人。
    却不想赵五姑娘就出现在了自己面前。
    莫非,这就是姻缘天注定?
    所以他现在非常迫切地想要见一见这位赵五姑娘。如果她真是他想像中的人,他会当机立断地派人去绥平伯府提亲。
    此时见钟升荣一个人回来,傅云开十分失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