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女学霸在古代 > 第8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1节

    但绥平伯府才刚惹恼了皇帝,朝堂上不知道有多少跟魏丘交好的人想抓伯府的小辫子;赵家又有赵元坤这个视老夫人和大房为仇敌的人,没准就叫人在朝堂上参赵元勋一本。许熙自然不能因为自己的这点私心任性。
    她点点头道:“一切都听爹爹的安排。”
    自打得知这是自己的女儿,又整日听母亲和妻子夸奖她,赵元勋那日去书院里接她的时候,怎么看都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好,长得好,也聪慧,他的那颗慈父之心就再也平息不下来了。
    这会儿见女儿如此听话,他忍不住伸手拍了一下许熙的脑袋,笑道:“乖。”
    许熙原先只亲近老夫人和大夫人,跟赵元勋接触不多,还有生疏感。可现在被他这一拍,听到这个“乖”字,她仅有的一点心防一下子被击溃了。
    大夫人看丈夫和女儿如此亲近,心慰的不行。
    在前院跟丈夫分开,又送了婆婆回荣禧堂,大夫人对许熙道:“你去我那儿,我有话跟你说。”
    许熙跟着大夫人去了大房。
    进到屋里坐下,大夫人告诉她道:“分家的具体情况,我跟你说一下。”
    她指了指外面:“这宅子分隔为三份,我们占中间的大份,给他们分现在住的那个院落,直接把通往这边的拱门给封死,再在另一面开个大门就可以了。”
    许熙点点头。
    宅子这样分还算合理。
    她回来的时间虽然有限,却也在饭后散步时把宅子都走过了一遍。
    宅子占地很大。当初赵家祖宗是个武将,老大粗一个,也没想过要造什么景致,或是弄个专门的花园子,而是想着多子多孙多建房,因此在东、南、西、北以及中轴线上都建了院落群。
    首先是中轴线,除了前院的正堂,后院的荣禧堂这两个院落,还有大房现在住的这个大院落。
    外院的东南角、西南角各一个大院落,东南角现在是各位爷们的书房,西南角则是客院。
    宅子的东北角住的是二房,东南角住的是三房。各房的下人都住在每房后面建的一排下人房里。
    当初为了好管理,各个院落都有围墙相隔,只留了拱门由人出入。入夜后各房会落锁或派人守门,各管各的安全。
    现在二房、三房的宅子直接隔出去,留下的宅子就成了一个“凸”字型。
    剩下的宅子面积也很大,还有这么多院子,在许熙看来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大房这几个人根本住不完。以后赵靖泰生五六个儿子住的都很宽绰。
    但古人建房讲究方方正正,这叫四角俱全。宅子现在缺了两个角是不吉利的。老夫人估计是个强迫症患者,否则也不会为了个宅子不舍得分家。缺的这两个角,估计能让老夫人难受得晚上睡不着觉。
    “铺子他们每家各一间,都是面积较小、地段一般的。田产二房分了二百五十亩,三房分了三百六十亩。因为这两份田产是在不同的两个县,亩数只有这么多,因此只能这么分,好打理。相差的部分,你三叔用银子补偿你二叔。”
    说着,她笑了起来,慈爱地点了点许熙的额头道:“能这样分,还多亏了你这孩子。”
    “啊?”许熙无辜地眨了眨眼睛,“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把你出租宅子的话跟你祖母说了。你祖母一听这主意,赶紧同意把二房、三房住的宅子分出去。就担心我手里没钱,听了你的话出租宅子,让别人看咱们家笑话。”
    许熙不由捂嘴笑了起来,得意的像只偷了油的小老鼠。
    “还有钱财。”大夫人叹了一口气,“公中如今还有银钱五千三百五十二两。田产、铺面我们占了大约八成,所以这份现钱本来也要分的。幸亏你提醒我,你爹去衙门叫人抄了稳婆的供词,拿出来摆在你二叔、三叔的面前,他们才没话说。”
    “可魏氏给了稳婆二千两。还有她奶娘和那个嬷嬷呢?祖父至少每人给了他们三千两吧?就算平分,他们也只能分到二千两呢。更何况他们只能占两成。”许熙道。
    “吃进去的东西,想让他们吐出来谈何容易?你二叔一再说这是魏氏的嫁妆,还是我说魏氏嫁进来时我知道她有多少陪嫁,有没有压箱底银子我都清楚,你二叔才闭了嘴。本来他们还想在田地和铺面上再争一争的,我一提这事,他们就没话说了。”
    大夫人苦笑着摇摇头:“你三叔还说,这是你祖父的私房钱,他爱给谁给谁。既然没给你爹,那就没你爹的份,现在分家根本就提不着这个。把你祖母和你爹气了个半死。”
    第179章 能否留书院?
    许熙本来还觉得,赵元坤这人吧,虽然表现得冷漠了点,但他被老夫人打压这么多年,对伯府、老夫人和大哥没感情,有怨语,很是正常。
    就算他去巴结太子,想出人头地,她也能理解,并没有立刻把他归为坏人或敌人这一类。
    想来分了家,赵元坤有了大展鸿图的机会,用不着去巴结太子。如果做到这一点,大房也就没有必要去针对他了。
    但人心本来就是偏的。现如今赵元勋是她爹,老夫人也疼她。赵元坤这样气他们,她对赵元坤的印象也大坏。
    “魏氏的那两个铺子,是怎么处理的?朝庭是收回,还是不管,由二房人自己支配?”许熙好奇地问道。
    大夫人摇摇头:“不清楚。这个得等魏家的事了了才好去打听,现在是不好问的。再说,这是二房的事,自是你二叔去找人打点,跟咱们没关系。我叫你爹别操心。你二叔能找到人又舍得花钱打点,或许能留在手里,毕竟房契还在二房呢。”
    许熙点点头。
    “我叫你来,还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一下。”大夫人道,“当初让你住品茗居,也是权宜之计。你当时是二房的人,不想回二房,也不能到大房、三房的宅子里住,就只能住在那里。现在情况改变了,你不如搬回大房吧。”
    她指了指东边的一个方向:“那边有个院子,叫修竹院,环境清幽,离这儿也不远。你三姐姐的寻梅院也在近旁。你住到那里,跟你三姐姐也能多亲近亲近。”
    许熙想了想修竹院的位置,乖巧地点点头:“好的,都听娘安排。”
    大房这个院落其实跟荣禧堂极近。因为伯府面积极大,院落群里这些院子与院子之间,并不是紧紧挨着的,而是都相隔有一段距离。修竹院也是如此。虽位于大房的院落群里,却是一个独立的院子,与大夫人的这隆裕院、赵如馨的寻梅院都不挨着。
    大夫人顿时高兴地不行:“那我叫你先帮你布置布置,等布置好了就搬家。”
    “好。”
    ……
    此时正是午时,北宁书院中午歇息的时间已过,终于又到了康夫子的绘画课。他兴冲冲地进了教舍,发现许熙的位置是空的,顿时不高兴了,问许雪道:“你姐呢?是不是在北院里呆着?她不上绘画课了吗?懂点绘画就翘尾巴,这像话吗?赶紧的,去把她叫过来。”
    “呃,夫子,我姐没在北院,她请假了。她祖母生病了,她回家侍疾了。”许雪站起来道。
    “请假侍疾?”康时霖的眉头皱了起来,“她请几天假?”
    许雪摇摇头:“不清楚呢,没说。”
    “行,坐下吧。”
    虽然康时霖接下来照常讲课,指点大家画画,但大家都看得出他很不高兴,毒舌的功力发挥了十成十,差点没把一众小姑娘给讲哭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康时霖去崔夫人那里走了一遭,发现许熙确实是请假回家侍疾了,正满门不痛快地要往外走,差点跟一个中年男人撞上。
    看到康时霖,男人的身体微微一震,连忙对他拱手道歉:“不好意思,实在对不住,我没注意到您要出门。”
    康时霖只得也回了一礼:“不打紧。”
    见崔夫人站了起来,男人身后还跟着陈夫子,康时霖就知道这人是来找书院有事的。
    他正打算出去,忽听男人对崔夫人道:“我是许熙的爹,绥平伯赵元勋。我今儿个来,是找夫人商量一下许熙的事。”
    康时霖刚刚跨出门槛外的腿又收了回来。
    他转身打量了赵元勋两眼,也不说话,找了旁边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赵元勋是先在门口朝守门的婆子递了帖子,崔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这是家长,又是勋贵,她这才叫陈夫人出去,把赵元勋领进来。
    此时见这绥平伯三十来岁年纪,虽身材瘦削,却相貌英俊,气质十分儒雅。面对他们时,行止有礼又不卑不亢,她便添了两分好感。
    崔夫人跟赵元勋见了礼,请他坐了,看到康时霖老神在在地坐在那里,两只小眼睛炯炯有神地盯着赵元勋,她无奈地无视了他,对赵元勋笑道:“不知伯爷来此,有何事相商?”
    “我家的事,不知夫人听说过没有。”赵元勋把抱错孩子的事说了,也略略提了提魏家的事,说明了许熙是自己刚刚认回的亲生女儿。
    “这件事,也是大理寺查出来,皇上下了旨意,我们才知道的。原先我二弟、魏氏把女儿认回去,跟大家认了亲后接回去就完事了。我今天一打听,才知道户籍没有迁回去。刚刚我去了一趟衙门,把熙姐儿的户籍迁走了。现在过来是想问问,像她这种情况,还能不能在你们这书院念书?”
    为了防止纷争,各地的女子书院早就规定得死死的,非户籍所在地的人,是不能进本县的女子书院的。
    许熙这种情况,崔夫人不用问就能直接告诉赵元勋:不能!
    但许熙这段时间在书院里表现得实在太出色了,崔夫人还巴望着她能在科举考试中替女子书院挣脸呢,实在舍不得放她走。
    崔夫人道:“这种情况,我们还真没遇到。我需要禀报给尚德长公主,由她定夺。过两日你们让许熙来一趟,我把长公主的决定告诉她。如果不行,她留在书院里的东西也需要收拾收拾。”
    “那就劳烦你了。”赵元勋起身一揖,“另外,我家熙姐儿已经改名,叫做赵如熙了。如果她还能来书院念书,劳烦夫子替她跟书院的夫子和同窗们说一声。”
    赵元勋是个办事干脆利索的,既然崔夫人给了这个话,他就告辞离开了。
    离开前,他还对康时霖施了一礼。
    康时霖早在旁边忍不住了,不过好歹知道轻重,没有插话。
    待赵元勋一走,他就迫不及待地对崔夫人嚷嚷道:“可不能把许熙放走。你知道她在画画上多有天赋吗?没有名师指点,没有家学渊源,就能开创一种新画法,这可是能名流千古的一代宗师啊。这样的人,你们让她退学?那你们这书院办着还有什么意义?”
    第180章 两难
    说着他就站了起来:“我去找尚德说说,真是没天理了。”话没落声,人已经走到门外去了。
    陈夫人望向崔夫人:“这……要不要叫人去拦一下?”
    崔夫人摇摇头,笑道:“既然他要去,咱们也省得跑腿了。行了,在这儿等着吧。”
    “那您觉得长公主会同意吗?”陈夫人问道。
    因为许熙在书院住了一段时间,又跟侍墨有点交情,她也跟许熙接触过几次,还挺喜欢这个自信、聪明的姑娘的。如果书院因为条条框框把许熙赶出书院,陈夫人会觉得很可惜。
    不是为许熙可惜——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入了康时霖和萧若彤的眼,有他们推荐和推崇,许熙想要捂住自己的光芒都不行——她是为北宁书院可惜。
    他们这里的优秀学生,只要稍稍露出点锋芒,就会被京城女子书院抢走。也无需强抢,只要露点口风,说有个名额可以特招进去,这些学子就会毫不犹豫地奔向京城女子书院。这让尚德长公主很是气恼。
    京城女子书院原先是皇后做山长,后来皇后去世,皇上无意立新后,便想让尚德长公主去主持京城女子书院事宜的。毕竟尚德长公主在北宁女子书院做山长多年,经验丰富,她的身份也足够尊贵,完全能担任京城女子书院山长的职位。
    可没想到,谨妃到皇上那里撒了个娇,京城女子书院的山长职位就被她抢走了。虽然有御史弹劾,说谨妃不是皇后却履行皇后之职,不妥。却被皇上驳了回去。可见皇上对谨妃的宠爱。
    要不是谨妃头上还有个份位比她高的岑贵妃,岑贵妃的娘家又得势,还有两个成年儿子,依皇上对谨妃的宠爱,没准能直接封她为后。
    因为岑贵妃比谨妃的份位高,这个山长即便不是尚德长公主也应该是岑贵妃的。结果皇上借口说岑贵妃要打理宫中事务,平时忙碌顾不上书院,书院就由谨妃承担。否则就互换一下。
    比起书院来,岑贵妃当然愿意选择后宫的管理权。她自己也清楚,皇上说这话是不容反驳的,否则她连中宫之权都要被剥夺,当下她立刻出来表示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再承担书院的事务。
    所以京城女子书院山长的职位,就落到了谨妃头上。
    总之,这件事让尚德长公主耿耿于怀。
    她本来对谨妃就不喜,因为这事,越发不喜欢谨妃。
    因此陈夫人觉得,要是尚德长公主依着规定,把许熙赶出书院,到时候让京城女子书院捡个大便宜,她怕是要呕得吐血。
    但女子书院创建这么多年,地位能这么超然并受人追捧,就是因为严格的地域录取制度。
    一旦开了口子,不是北宁户籍的人也能在这里念书,京城那些进不去京城女子书院、家中却又有些权势的人肯定闻风而来。真正的世家看不上北宁女子书院,但世家旁支和小官宦家的女儿还是很愿意来的。
    尚德长公主要是恪守规矩,那些人就会拿许熙这事来反驳和质问。到时候谨妃再用这事作作文章,怕不得把尚德长公主逼到辞去这个职位才好。
    总之,这件事对于尚德长公主来说,就是两难。
    陈夫人能想到的,崔夫人自然也能想到。
    她叹了口气,揉揉眉头:“是啊,这件事,确实难办。许熙在书院呆的时间不长,也没参加过北院的升级考试。可我听夫子们说,这孩子只看一两遍书,就能背出来,可谓是过目不忘。这样聪明的孩子,便是男子里都是极少见的。几个教授四书五经的夫子,觉得她进哪一个班都不适合,已在单独给她授课了。他们觉得许熙明年就完全可以下场一试。这样的学生,就这样放走了,恐怕几位夫子都不答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