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东宫甜宠记 > 第2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节

    “这是我舅舅家的表妹孔翎,你们可以叫她阿翎,”接着转向她表妹,“阿翎,这二位便是我跟你提过的傅五姑娘和傅六姑娘。”
    又不冷落一同来的泰昌县主,“泰昌县主你们见过的,刚才我与表妹进来找你们时在路上遇见了,便邀了她一起来。”
    几人互相见了礼就在亭子里重新坐下了。
    “阿翎可是孔少傅家的姑娘?”
    傅轻浅也不见外,既然言嫣说了可称呼她阿翎又何必扭捏呢!
    孔翎闻言一愣,但很快恢复过来,轻笑答道,“家父正是时任太子少傅的孔明肃。”
    早就听表姐说傅家五姑娘六姑娘是爽利大方之人,果然不错!
    “阿翎这件衣裙可是出自江南锦绣楼?她们家的裙子还是一如既往的高水准,很衬你。”
    傅轻澄也是锦绣楼的忠实拥护者了,在江南时就喜欢穿她们家的衣裙,几乎每季都要买一套的,做工精细样式新颖又不过份奢华,正合心意。
    “六姑娘好眼力,正是呢!这是姑祖母送的生辰礼,今日穿了来给大长公主贺寿正好。”
    孔翎祖姑母便是江南南阳书院院长夫人谢老夫人。
    泰昌县主刚才见到孔翎时就觉得这身衣裙好看了,只是未来得及说起,现在既然起了话头也搭话了。
    “我也听我阿娘说过江南锦绣楼的东西甚是精致好看呢,每季都会推出一系列新式样,每件都独一无二。去年我阿娘就托人给我买了一件,可惜拿到才穿了两回就因为长身体不合适了。”
    几个姑娘由衣裳聊起又聊到首饰,发髻等等吱吱喳喳了好久,直到苏星儿派人来寻才回到众宾客汇聚的大花厅。
    回到姑娘们坐的花厅时,周围己经坐满了各家小姐。
    有人来叫姐妹俩到大花厅去,于是傅轻澄傅轻浅便暂告言嫣等人提步走了。
    大花厅的人也不少,皇家公主王妃郡主,在宫外的宗室基本都到了。韩王妃,魏王妃和赵王妃也在,还有各府夫人,只是很多人都不认识,只能勉强知道个大概的身份。
    “这两个就是义阳县主的闺女吧!模样生得真好,我们家闺女可是比不了了。”
    傅轻澄看向此人,是个雍容华贵的美貌妇人,面上带着笑意,虽不甚明显却是真实的,就坐在大长公主的左首位置上,想来身份颇高,不是某位长公主就是某个亲王妃。
    “王妃过誉了,和宁郡主也是美貌无双,哪能是随便就会被人比下去的。我家这两丫头可禁不得夸,今日你这么一说指不定要得瑟几日呢!”
    苏宇妱说完向姐妹二人招手,“小五小六来见过敬王妃,还有各位长辈。”
    二人对敬王妃见过礼又朝一屋子的公主王妃贵妇们福身,既然说起了她们就不能现在就走少不得要坐一会,待丫鬟搬来绣墩就坐在了阿娘身边。
    “和宁上次和你们出去玩后回来还常念叨呢,有空就到王府来找她玩儿吧!我们府上刚来了一个江南来的点心师傅,想来你们定会喜欢。”
    “只要王妃不嫌我俩叨扰,改天一定上门拜访。”
    看来和宁郡主是随了敬王妃的性子,很是利落。
    第27章
    厅中贵妇人心思各异,这敬王妃平时就不好攀谈,冷艳高贵的很,看不上的人从来就只得过她的冷脸,哪怕你也是皇亲国戚呢!
    这傅家两个姑娘如今是入了她的眼?难到就因为她们与和宁郡主交好么,可惜这和宁郡主不是一般的闺秀,不好结交,不然可以让自家女儿接近交好也可以得几分敬王府的青睐。
    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权王爷,甚得皇帝信任。
    安敏长公主倒没有别的心思,她与敬王妃关系还不错,也喜欢聪明活泼的小姑娘。
    “你们有空的话也可以来表姨的公主府找云萱,她就喜欢和小姐妹玩闹,同和宁性子就差不多。”
    这表姨也是亲近的意思了。
    在这样的好日子,不管众人心里怎么想,面上都不显,嘴上更不会说,谁敢在这日触人家的霉头?厅内那叫一个和谐。
    傅轻澄姐妹坐了一会就离开了。
    姐妹俩回到小花厅,刚才进来没看见的郑宓和顾蓁蓁此时也在,刚坐下不久和宁郡主也带着一个姑娘来了。
    经介绍,正是刚才安敏长公主提到的闺女安宁县主周云萱,果然与和宁的性子很是相像。
    旁边也有别的姑娘想加入谈话,但看着这么多身份尊贵的人聚在一起又不太好意思打搅。
    然而一位姓袁的姑娘却没有这个顾虑,她出身武将世家,性格不像一般的闺阁女子。
    况且她在边疆待了几年时间,回来之后都没什么朋友可以一起玩耍,家里大些的姐妹都已经出嫁了,小的都已经是下一辈的人了。
    她注意着听她们的谈话内容不自觉地走进了些,傅轻澄正好面向她这边便发现了。
    “这位姑娘怎么称呼?”
    袁锦初被发现也没有不好意思,她大方地自我介绍。
    “我叫袁锦初,不久前才从边疆回来的。”
    “原来你是袁将军家的姑娘呀!我叫傅轻澄,不久前才从江南回来的。”
    说完这俏皮话两人相视一笑,袁锦初起初还担心京都贵女会排斥她这种将门之女,又是刚从边疆回来的,更会觉得她粗鲁。
    就像她刚回家那时,表姑家的表姐来府上作客就嫌弃她说话不够柔和,可她想那表姐说话时,别人都要贴上去才能听见。
    她阿娘也是将门之女对这些也深有体会,“处得来就处,处不来就算了,咱自己玩自己的。”
    “原来你是长乐侯傅家的姑娘呀,我听我阿娘说过你们一家在江南待了很长时间,那你就是在江南长大的了。”
    江南水土果然养人,多么美的一个美人呀,不对,是一对美人,还有一个姐姐呢!
    傅轻浅回过头发现妹妹和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在聊天,也走近前来,“阿娮这位姑娘是?”
    “这位是袁将军家的姑娘叫袁锦初,啊不对,应该称兵部尚书家的了,是不是?”说完还转头望着袁锦初。
    “家父的确在不久前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于是又将刚才的那番介绍说了一遍。
    “我叫傅轻浅,不久前才从江南回来的,比你回来得早一点。”
    袁锦初不禁感叹果真是亲姐妹啊,说话的方式都一样,不过她喜欢。
    很快她便被新朋友拉到了她们的小圈子里,大家竟然都是知道有她这个人的,她惊讶之下也说出了口。
    和宁郡主快人快语,“百年将门袁家谁不知道,那可是我朝三大将门之一,你伯父袁大将军,你爹袁尚书都是厉害人物,我父王都很是敬佩的,你们家大多都是儿子,就你和你两个堂姐三个女儿家,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大夏朝有三大将门,袁家,颜家和杨家。
    三大家族分管三支大军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大将军的职位由家族挑有能力的人继任再由皇帝颁旨任命。
    任何事情只有三方互相督促才能维持平衡,才能让皇帝放心放权,这是三大家族心知肚明的事情,所以不会有人蠢得想要染指另一方的权利。
    将门之家都会有忠君爱国的家训,不参与党派之争,不拉帮结派,拥护皇权才能使家族发展传承下去。
    那些妄想用一桩婚事就能拉拢一个家族的想法简直是痴心妄想,要被拉拢那个人也是皇帝不可能是别人。
    “袁姑娘边关可有女将军?”
    “我听说边关的马都特别厉害,日行千里呢,是不是袁姑娘?”
    “边关的小吃听说也很好吃,与中原的大不相同呢,还特别顶饿是不是,好像是叫什么馍的?”
    几人七嘴八舌的问起了袁锦初在边关的所见所闻,很快她便觉得自己融进她们之间的小圈子,在京都交到了闺中密友,真开心!
    聊天聊地直到宴席开始还有些意犹未尽。
    *
    宴席过后宾客陆续告辞,公主府门前各家登车骑马各回各府。
    到家时袁锦初还是一副兴致极高的模样,袁夫人忍不住出声询问。
    “怎么这么高兴,在公主府遇着什么好事情了?说与阿娘听听。”
    “可不是高兴么,今日交到新朋友了,好几个呢!”
    说着还掰着手指一一数给袁夫人听。
    袁夫人听她报出的人名不禁放了心,想不到就今日竟认识了这么多姑娘。
    “阿娘之前还怕你离京多年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会闷坏呢,没想到一会就有了好几个,以后也不怕没有手帕交了。”
    “嗯,阿娘,还得多亏了傅家的五姑娘和六姑娘呢,是两个很有趣的姑娘哟。”
    “傅家?可是长乐侯世子和义阳郡主的孪生千金?”
    “不错就是她们,她们也不过回来才三个月就认识好些朋友了,不过女儿也觉得她们好相处也很有趣。”
    “处得来就多一起玩,不过你也不小了,每天要学的东西还是要学的。”
    女人迟早要嫁人的,管家的能力是必备的,女儿虽然不如别的姑娘那样文静但也是端庄有礼聪慧好学的。
    那些自认为是淑女的矫揉造作之辈,看不起在边关长大的女儿,认定她是粗鲁无礼之人,若不是看在是亲戚的份上,她连招待都懒得招待。
    *
    寿宴过后,长公主府内收拾妥当又回归了平静。
    大长公主居住的正房内,苏太傅看老母亲拿着几样东西看得高兴,一会看看这个一会摸摸那个。
    “母亲这是今日收到的寿礼?”
    一座木雕的观音像,一座小巧精致的刺绣屏风,还有两个卷轴。
    “这是阿彻兄妹几个送的寿礼,他们在江南这么些年了还是第一次亲自到跟前给我祝寿呢,还用心准备了寿礼。”
    想想都觉得高兴,完满了。
    一旁伺候的嬷嬷也笑着说,“奴婢看公主今晚睡着都要翘嘴角呢!”
    “本宫就是开心,易知看看这个观音像生动不生动,这可是阿彻亲手雕的呢!还有这个屏风,上面的画是织织的亲笔画,然后再亲手一针一线绣上去的,跟真的一样。”
    说着又打开了另外两个卷轴,“这祝寿诗是阿娮作的,寓意很好,依我看她的书法快赶上她大舅舅了。还有这个是小元宵的亲笔书,小小年纪字也有模有样了,听说是跟着阿娮学的呢。”
    大长公主把几个曾外孙逐个夸了个遍。
    傅轻澄的大舅舅是当代书法名家,自小由苏太傅亲手教的书法,外面的人常常千金一掷求他的作品。
    苏太傅看着那幅颇具风骨的字倒也认同大长公主的说法,诗是好诗,字也确实有了一定火候,没想到这个外孙女在书法一道上有这样的造诣,比之外孙子丝毫不差,只要再加磨炼会更好。
    另一个外孙女的画也是画得很有意境,再加上她的出色的绣工和配色,确是一份精品。
    这几份礼可见都是花了颇多心思准备的,他心甚慰。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